一位知识分子的完美人生

出版时间:2010-4  出版社:浙江大学出版社  作者:宋凡圣  页数:263  
Tag标签:无  

前言

从周兄离开我们已经快十年了,我常常想念他,尤其是在夜深人静的时候,一种忆旧的思绪就会涌上心头。记得好多年前,刘海粟老人90岁的时候,我与他聊天,他说年龄大了最容易念旧,他常常一个人独坐的时候,怀念故友,眼泪就不自主地流下来了。我当时还不到这个年龄,还体会不到这种心境,何况那时我的同辈朋友都健在,所以对他的话,还感受不深。现在转瞬20年过去了,我的同辈朋友,甚至略晚我一点的朋友好多位都已不在了,所以我经常想到海老的这句话,也经常处在这种心境之中。我与从周相识,先是诗友严古津的推介,古津一再要从周来看我,因为那时他常到北京来;继之是王瑗仲老师也一再嘱他来看我,当然他们两位也都嘱咐过我,一定要与从周成为好朋友。果然,有一天,从周兄欣欣然来了,见面时只说了一句:我就是陈从周。余下就用不着多说了。我们一见面就好像是几十年的老朋友,真是脱略行迹,一见如故。从周是古建园林专家,这方面不用多说,我要说也是外行话。但有几件事倒还可一提。一是他应邀去美国为大都会博物馆建中国古典园林“明轩”。园子建成后,恰好我去美国讲学,我特地抽空到大都会博物馆去看了明轩,虽然建筑面积不大,却具有独特的中国古典园林美的特色,具有浓厚的诗意。我坐在庭院中的假山石边,听着不少久居海外的华人在啧啧称奇,觉得想不到在这里能看到故园风物,看到纯正的中国文化、中国气派。我在那里从室内到室外,反复了几次,总觉得看不够。据说,不仅建材尽是明代的,连匾上“明轩”两字也是集文征明的,真是“明”到家了。我想只有纯粹是从中国古典文化中浸润出来的人,才会有这种超脱的情怀。从周是一位诗人,所以我看这个园子就是他的一首诗。回来后我把我的感受说给他听,他高兴极了,他说你老兄能看到我的心里,我确是要让这个园子有诗意。

内容概要

陈从周先生是中国近代以来有一无二的园林艺术大师,他在20世纪学术思想的谱系中,以深厚的学养和丰富的艺术造诣,在鲜有人间津的学科领域独树一帜。作者以《说园》作为全书的论述中心,方法则是“以陈解陈”,即用陈从周自己的论述,来介绍和阐释陈从周的园林理念和园林思想。九、十两章关于造园美学的申论,是对陈氏园林艺术学的总而括之和提而炼之,并且补入了实践的内容,让我们看到了陈氏学说的实践精神和批判精神。课题作者通过十一至十七章的系列讨论,昭示出园林作为一门综合艺术,陈从周先生所以成为世无异词的世界级的园林艺术大师,其所必具的诸种理由和诸种条件,课题作者都一一作了回答。

作者简介

宋凡圣 笔名汜眭,女,浙江省临海市城关人。浙江大学教授。1938年出生于浙江省衢州市,1956—1960年考入杭州大学(现为浙江大学)中文系本科学习,毕业后从教,曾任浙江农业大学社会文化系(现为浙江大学艺术学系)主任、校艺术教育委员会副主任兼秘书长和浙江省政协文史委员会副主任。现为全国大学语文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高教学会美育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 
从教40多年,服从工作需要开课,曾分别为大学生、硕士生、博士生和留学博士生上过20多门课程,教一门爱一门。应邀赴美多次,曾为布朗、哈佛、哥伦比亚和衣阿华等大学生讲授中国园林艺术、中国概况和现代汉语。科研为教学服务,成果分编著、主编和参编教材、论文、设计等四部分。编著有《美学新编》(三人合著)等两部;主编的教材有《中国古代文学简编》等四部;参编的教材有《大学美育》(国家级课题)等三部;论文有《论陈从周的园林美学思想》、《论先秦的历史散文》、《论王维诗歌的园林美》、《论柳宗元的山水游记》、《花港观鱼纵横论》等60多篇。其中《中国园林及其对日本的影响》一文被译为日文和韩文。参加设计的旅游区和园林有淳安千岛湖等10多处。主编的教材《农业科技写作》和《科技写作文选评析》分别获全国优秀教材二等奖和三等奖,《大学语文古文今译》获国家教育部优秀辅助教材三等奖,2002年的参编教材《大学美育》获北京市教育成果一等奖和国家级教育教材二等奖。

书籍目录

第一编 本色人生  一、陈从周的人生历程  二、陈从周的本色人生第二编 代表作《说园》  一、继承和弘扬传统的造园方法与造园理论——论《说园》之一  二、《说园》的实用价值——论《说园》之二  三、造园者和管理者应如何提高修养——论《说园》之三  四、《说园》对造园理论的贡献——论《说园》之四  五、论《说园》的美学意蕴——论《说园》之五  六、《说园》的写作特点  七、《说园》的语言特色  八、《说园》是部十分完美的特色——论《说园》之八第三编 园林美学思想  一、论陈从周的园林美学思想  二、论“为情造景”的造园理论/  三、他山之石 可以攻玉——论园林与昆曲的关系第四编 诗歌、绘画、书法  一、诗来寻我却难辞——论陈从周诗词的艺术特色  二、故乡情怀——再论陈从周诗词的艺术特色  三、意境幽深 气韵生动——论陈从周绘画的艺术特色  四、画竹画兰写人生——再论陈从周绘画的艺术特色  五、行云流水 舒卷自如——论陈从周书法的艺术特色  六、格调高雅的意境美——再论陈从周书法的艺术特色  我的回忆——纪念陈从周先生九十周年诞辰附录 陈从周年谱  未写时间的作品后记

章节摘录

插图:从以上分析看,全书中心思想鲜明,每篇都围绕中心思想逐步展开,层层深入,构思巧妙。五篇文章分开来看,每篇都是独立的,各自都有自己的中心思想和为了表述这个中心思想所需的具体、真实而又典型的材料,说理透彻,各自的中心思想都很明确。合起来看,篇篇文章都为总的中心思想服务,各篇中心只是由它而派生出来的分中心而已,各分中心都使总的中心思想表达得既具体又完整。2.结构严谨,文理清晰缀文和造同的结构,指的都是内部构造、间架和组织方法。对造园来说,同内楼阁亭台的设置,山水位置的选择,花木的过渡和照应,园路和点景、引景、对景、泄景、借景的安排,开头和结尾的设计,家具的陈列,匾额楹联的悬挂等,都是结构的内容。对缀文来说,篇章、层次和段落的设置,文章内在逻辑的联系,过渡和照应的安排,开头和结尾的设计等,都是结构的内容。缀文和造同两者在结构上也是一致的。《说园》的结构严谨、自然、完整、统一。从篇章和层次上看,《说园》是以判断、推理的内在联系来安排篇章和层次的,全书共五篇文章,先后次序非常讲究。第一篇是总纲,第二、三、四、五篇都是目,先有第一篇,才有后四篇,也就是说后四篇都是围绕第一篇而写的,所以说第一篇和后四篇都是总分关系。在同是“目”的四篇中,它们的前后位置也是不能交换的,因为它们之间也有内在逻辑关系在。《开篇》论说中国园林的特点,《续说园》紧跟着写中国园林的构造,使中国园林的特点显得更加具体、更加形象,文章更加实用。第三篇是在第二篇的基础上写成的,第二篇论说的是中国园林的实构,第三篇论说的是中国园林中诗情画意的创造、意境美的创造,这是中国园林的虚构,能给人以更多的想象和联想,使中国园林是“综合艺术品”和“富有诗情画意”的特点表达得更加全面、更加深刻。有了第二篇,才有第三篇,如果这两篇前后对调,或者只有第三篇的内容,它就成了华而不实的表面文章。从第一、二、三篇连在一起看,中国园林的特点基本上都已经论述清楚了。

后记

我在《中国园林》和《社会科学战线》上相继发表了《论(说园)的美学意蕴——纪念(说园)发表十周年》和《论陈从周的园林美学思想》后,受到一些专家学者的赞扬和鼓励,认为很有价值,于是我就向管理“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艺术学项目”单位申报了“重要艺术家陈从周研究”课题,经全国艺术科学规划领导小组批准,该课题被列入国家级课题。可惜此时先生已经谢世了,悲痛之余,更坚定我努力做好课题的决心,历经十年之久,课题终于完成了。现在正值先生逝世十周年前夕,谨以此作为纪念先生的礼物。首先,我要感谢贝聿铭先生和冯其庸先生对本书出版的支持和鼓励,贝先生在百忙中为本书的出版发来了贺信,冯先生在病中还坚持为本书写序言,两位前辈与陈从周先生的友谊真挚、深厚,真使我感动至深。其次,这个课题能够完成,要感谢我的丈夫许新,他自始至终地关心、支持和鼓励我,不仅是作品的第一个读者,而且读后能提出许多宝贵意见供我修改、参考。再次,要感谢浙江省图书馆的同志们对我的支持和帮助,特别是我的学生高剑和顾玉英同志。还要感谢在我调查、访问和考察期间为我提供诸多方便和支持的先生的友人、邻居和学生们,以及有关风景区和园林的管理者,特别是海盐南北湖陈从周纪念馆的管理者和宁波文物处处长邬向东同志。还要感谢这个课题的管理者文化部陈迎宪巡视员、浙江省文化厅罗永祥同志、浙江大学副校长罗卫东教授、社会科学院褚超孚副院长和袁清同志。最后,本书得以出版,还要感谢浙江大学出版社的副总编黄宝忠博士和责任编辑宋旭华同志,感谢他们的辛勤劳动,本书才能在纪念先生逝世十周年时正式出版。本书选用图片较多,有些图片由于是几经转载,不知原创者姓名,因而未能注明,特此致歉;敬请作者本人或知情者同浙江大学出版社联系,以便根据有关规定付酬,并在再版时注明。由于本人水平所限,不当之处在所难免,热切地欢迎同行专家和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编辑推荐

《一位知识分子的完美人生:陈从周研究》是由浙江大学出版社出版的。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一位知识分子的完美人生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2条)

 
 

  •   陈从周先生是我国著名的园艺学家,我是从读先生的一本散文集了解他的。我们常说文如其人,一个人的治学态度和治学方式,也可以反映出一个人的为人和品德来。作者写陈先生的人生和人品时,不是在那里空发议论,而是从探讨陈先生的治学理念和思想入手来反映出先生的人生和人品。
  •   写得真好!作者对陈从周先生的名著《说园》进行全方位和科学的诠释,得陈先生的真髓!读后,使我们对大师杰作又有了全新的质的感悟。名园筑何处,仙镜别红尘。 但我个人认为书名为《一位知识分子的完美人格》陈从周研究,更为精确,虽一字之差(生—格),更强调先生完美的精神人格;因先生晚景凄凉到骨,丧妻之后又连遭独生子被害,他是带这种这种连语言都无法表达的身心伤痛离开人世的。对先生来说,这样的人生不是完美,更是一种残缺和遗憾!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