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思想与规律性研究

出版时间:2011-7  出版社:侯波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11-07出版)  作者:侯波  页数:287  

内容概要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思想与规律性研究》是2010年度广东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重点课题“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规律与思想政治教育方式”的研究成果。它从宏观视角阐释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以及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人提出和探索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并在实践中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历史进程;从微观视角较为全面地、系统地探讨了中国共产党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思想之创新;从比较分析视角研究了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思想,体现了它们之间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进一步揭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发展规律和未来走向。

作者简介

侯波,辽宁鞍山人,讲师,现为湛江师范学院邓小平理论教研室主任。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规律与思想政治教育方式研究。近三年来,完成广东省教育厅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重点课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优秀教案与优秀教学片的研制”;参与完成广东省教育厅课题“高校意识形态领域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参与广东省优质课程“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建设。在省级期刊和各类刊物公开发表论文30余篇,并担任《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探索》一书副主编。

书籍目录

序言导论一 问题的提出和意义二 国内外研究状况(一)国外学者关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研究概况(二)国内学者关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研究现状三 研究思路和观点(一)研究思路(二)研究方法(三)本书的主要观点和基本结论上篇 宏观视野: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之历史进程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理论贡献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基本思想一 阐释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重要作用二 形成人的需要和全面发展理论第二节 列宁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思想一 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取得十月革命的胜利二 创立马克思理论教育的“灌输论”第二章 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思想历史轨迹第一节 中国共产党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思想的基本形成时期一 中国先进知识分子的马克思主义传播活动二 党的创建至土地革命时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思想的初步形成(一)中国共产党一大至三大关于马克思主义理论宣传教育及其传播活动(二)国共第一次合作时期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理论贡献(三)土地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思想的形成第二节 中国共产党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思想的丰富和成熟时期一 抗日战争时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思想的正式形成(一)瓦窑堡会议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实践途径指明了方向(二)党的六届六中全会进一步明确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重要作用(三)延安整风运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思想的正式形成(四)党的六届七中全会和“七大”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思想的成熟二 解放战争时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思想的进一步发展……下篇 比较分析: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思想比较参考文献后记

章节摘录

版权页:中国革命所面临的问题显得尤其错综复杂,革命与反革命之间的界限怎样分清、如何对待农民问题和农民运动,毛泽东抓住这些关键问题进行思考、研究,这期间写的《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先后发表转载在《革命》、《中国农民》、《中国青年》等刊物上。1926年3月,毛泽东发表的《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进一步运用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分析方法,以人们在社会经济结构中的地位来确定其阶级性,把全国阶级分为五种,即大资产阶级(包括买办、官僚、军阀、大地主)、中产阶级(包括华资银行和工商业者、中小地主)、小资产阶级(包括学生界、中小学教员、小员司、小事务员、小律师、小商人)、半无产阶级(包括绝大部分半自耕农、贫农、小手工业者、店员、小贩)、无产阶级(包括工业无产阶级、都市苦力、农业无产阶级、游民无产阶级)。通过以上分析,明确谁是革命的朋友,谁是革命的敌人,回答了中国革命依靠谁、团结谁、打击谁的问题,从而为确定各阶级在革命统一战线中的地位提供了依据。《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一文是党在大革命时期的一篇纲领性文献,为党制定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实现党的政治纲领和政治领导奠定了理论基础,而且也为党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大众化指明了方向。1927年3月,毛泽东发表《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回击国民党右派对农民运动的攻击,回应党内一些人关于农民运动“过火”、“糟得很”的言论。

编辑推荐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思想与规律性研究》是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的。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思想与规律性研究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