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文学发展史

出版时间:2008-10  出版社:中国青年出版社  作者:黄修已  页数:522  
Tag标签:无  

前言

1960年大学毕业后,我被分配去教中国现代文学史,而且立即上讲台,从头讲到尾。那时所谓从头到尾是从五四一直讲到当前。《创业史》刚出版,就急忙买来看,厚厚的一大本还要细细地读,读完了把笔记整理一下,就是讲稿了。第一遍全包干是1961年,给北京大学中文系第一届古典文献专业(五九级)上课。那时还是“三年困难”时期,饿着肚子紧张备课,居然支撑了下来。紧接着又给文学专业六零级、六一级讲这门课。再后来还给哪几个年级讲课就记不清了,反正在北大讲授现代文学基础课一直是我的主要教学任务;直到我离开北大,才与现代文学的基础课告别。我是很喜欢基础课的,当我已经没有机会再讲基础课时,还在一遍遍的编写教材,案前独坐,写着敲着,都好像还站在讲台上对着那一张张年轻的脸庞,讲述着自己的见解,不时地听到他们的笑声。我以为高等学校最重要的任务应该是办好本科。我做学生时几乎所有基础课都是著名的老教授亲自讲授的,这是深以为幸的。我后来也带硕士,带博士,深感有的人就是基础课没学好,虽然也能在某一点上钻得很深,他们的发展总是受到了局限。我一遍遍地讲课,也在一遍遍地积累着。最早的给古典文献五九级讲课的讲稿,有的至今还保存着。到了有机会自己来编教材,我的教材也可以说是一遍遍课堂讲稿的结集。从1984年的《中国现代文学简史》,到1988年的《中国现代文学发展史》,其后有《发展史》的修改版,再到现在这《发展史》的新版,都集聚着我长时间里教学和科研的成果。从1960年到现在,快要半个世纪了,这半个世纪中国社会都处于剧烈的震荡和变动中,人的思想变化之大,对历史(也包括文学史)的认识变化之大,说来令人感慨万千!

内容概要

  就急忙买来看,厚厚的一大本还要细细地读,读完了把笔记整理一下,就是讲稿了。第一遍全包干是1961年,给北京大学中文系第一届古典文献专业(五九级)上课。那时还是“三年困难”时期,饿着肚子紧张备课,居然支撑了下来。紧接着又给文学专业六零级、六一级讲这门课。再后来还给哪几个年级讲课就记不清了,反正在北大讲授现代文学基础课一直是我的主要教学任务;直到我离开北大,才与现代文学的基础课告别。我是很喜欢基础课的,当我已经没有机会再讲基础课时,还在一遍遍的编写教材,案前独坐,写着敲着,都好像还站在讲台上对着那一张张年轻的脸庞,讲述着自己的见解,不时地听到他们的笑声。我以为高等学校最重要的任务应该是办好本科。我做学生时几乎所有基础课都是著名的老教授亲自讲授的,这是深以为幸的。我后来也带硕士,带博士,深感有的人就是基础课没学好,虽然也能在某一点上钻得很深,他们的发展总是受到了局限。  我一遍遍地讲课,也在一遍遍地积累着。最早的给古典文献五九级讲课的讲稿,有的至今还保存着。到了有机会自己来编教材,我的教材也可以说是一遍遍课堂讲稿的结集。从1984年的《中国现代文学简史》,到1988年的《中国现代文学发展史》,其后有《发展史》的修改版,再到现在这《发展史》的新版,都集聚着我长时间里教学和科研的成果。从1960年到现在,快要半个世纪了,这半个世纪中国社会都处于剧烈的震荡和变动中,人的思想变化之大,对历史(也包括文学史)的认识变化之大,说来令人感慨万千!

作者简介

黄修己(1935- ),福建福州人,196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曾任北京大学、中山大学教授。主要编著有《中国现代文学简史》《20世纪中国文学史(新版)》《百年中华文学史话》《中国新文学史编纂史(第二版)》《中国现代文学研究史》《中国现代文学研究方法论集》《赵树理评传》《赵树理研究》《不平坦的路》《张爱玲名作欣赏》等。《中国现代文学发展史》初版本被译成朝文在汉城出版,在香港有中国图书刊行社版。

书籍目录

引言第一章“人的觉醒”和“文的觉醒”——五四文学革命一、文学革命的发生陈独秀创办《新青年》——批判封建伦理观念——进化论与文学革命——《文学改良刍议》和《文学革命论》——批判旧文学二、胡适的重大贡献胡适的政治取向——宣传实验主义——语言革命的主张——创立新的文学观念——《尝试集》、《终身大事》等创作三、周作人的《人的文学》文学内容改革的宣言——灵肉一致的人性论——文学上的人道主义——五四时期的主流文学观四、文学革命的发展批判封建守旧派——文学语言转变的完成——与文化保守主义的冲突——对市民文学的批判——出现分化的势头五、新文学的新面貌现代散文的源头——诗体大解放——问题小说的提倡——易卜生主义和问题剧第二章揭出病苦,引起疗救的注意——现代文学巨人鲁迅一、《狂人日记》出世鲁迅早期生平和思想——梦醒而无路的痛苦——没有超人,只有狂人——鲁迅小说的总序二、《呐喊》和《彷徨》五四运动前写的小说——农村题材的小说——不朽的阿Q形象——恪守封建伦理的妇女——被毁灭了的新青年三、现代现实主义文学的开创为引起疗救的注意——直面惨淡的人生——向心灵深深掘进——环境和细节——现代小说的民族新形式——热烈与冷峻四、《野草》等散文、散文诗早期的杂文——鲁迅的生命哲学——绝望也是虚妄——象征主义的艺术——回忆散文《朝花夕拾》第三章觉醒者投向社会的眼光——为人生派的文学一、文学研究会主张文学为人生标志性的历史事实——“人的文学”的两个方向——文学研究会和为人生的文学——沈雁冰的文学思想——创作方法的两重性二、小题材里的人间关怀——周作人的散文 “人的文学”在散文领域的体现——小题材里的人间关怀——文化批判的重要贡献——知识性和趣味性——平和淡泊的风格三、“爱”的歌手——冰心女作家群的出现——“爱之歌”的领唱者——赞美自然天性——最早的问题小说——娴静秀美的艺术风韵四、文学研究会的其他作家从歌唱爱和关开始——许地山小说的宗教意识——王统照,美化不了的人生——庐隐的感伤,爱的失落——冷静地谛视人生的叶圣陶五、乡土文学乡土文学的出现——描写农民的苦难——继续批判愚弱的国民性——乡土文学的艺术贡献——废名的田园小说第四章觉醒者的自我张扬——为艺术派的文学一、创造社主张文学为艺术创造社在日本成立——张扬人性和个性——强烈的自我表现欲——反功利主义和唯美的主张——自叙和寄托——后来的转变二、引吭高歌人的力量——郭沫若的《女神》等作品郭沫若的浪漫气质——新诗的第一座高峰——泛神论的影响——展现人的巨大力量——非理性的因素——浪漫主义的艺术奇峰——小说、话剧等作品三、性苦闷的直率告白——郁达夫的小说写出人身上的“俗气”——青春期性苦闷的告白——“零余者”的形象——浪漫主义的情绪流小说四、徘徊于灵肉之间张资平等的性爱小说——单纯表现性心理——适应市民的阅读需求——风格接近创造社的作家第五章新文学的多方面发展一、新诗艺术的多元化自由体诗成为主流——《蕙的风》和爱情诗——杰出的抒情诗人冯至——主张新格律诗的新月派——闻一多主张诗的“三美”——象征派诗歌的出现二、闻一多和徐志摩的诗闻一多的诗——爱东方恬静的美——“三美”的实践——徐志摩的诗——爱、美和自由——偏重音乐美三、李金发(鬟)的象征派诗象征派诗的创始者——第二次“人的觉醒”——李金发诗的思想——象征艺术的创造四、多种风格的散文现代散文的个性化——朱自清等文学研究会作家的散文——《语丝》等社团的散文——报告文学的滥觞五、田汉和初期话剧创作话剧的起飞时期——“爱美剧”和“国剧运动”——个性解放主题的剧作——从唯美主义到现实主义——大做翻案文章的历史剧第六章从人的文学到阶级的文学塑一、左翼文艺运动的发生塑阶级论文学观的出现——分化之势不可挡——大革命高潮中作家的“左”倾——左翼文艺运动的国内、国际背景二、中国左翼作家联盟无产阶级文学论争——左联的成立及其生存环境——左联的成绩和缺点——左联的解散三、两种文学观的论战人性论和阶级论的论战——梁实秋的“人性的文学”论——鲁迅等的反驳——“自由人”和“第三种人”——瞿秋白的“留声机”论——歌特对“左”倾思想的批评四、左翼文学作品的出现为革命而文学——想象革命——蒋光慈的诗歌和小说——愤激小说——左翼创作的转变 第七章左翼文学的崛起一、丁玲等早期左翼作家从个性解放到阶级解放——殷夫的政治抒情诗——柔石等人的小第八章 长篇小说和多幕剧的成熟第九章 各放异彩的各类创作第十章 抗战文艺和几个地区的文学第十一章 抗战时期文学的重要收获第十二章 建立“为工农兵”的文艺第十三章 大转折前夜的文学结语本书参考书目

章节摘录

最后一篇《离婚》,只用了爱姑在船上和在尉老爷家两个片断的组合。但从描写手法和小说的风格、韵味来看,鲁迅的小说又与传统小说间保持着密切的联系,例如古代白话小说的白描手法,通过人物自身的言行举止以表现其内心情绪,又如文言小说的精练、含蓄,这些特点也都保留在鲁迅的小说中。鲁迅是融汇了中西小说各自的优点,来创造新小说形式的。他的小说既是现代化的,又是中国化的。所以《呐喊》、《彷徨》是现代民族文学的第一座丰碑。鲁迅的小说把清醒、冷静的客观描写,与烈火般的激情结合着。在表面的冷峻之下,包藏着也时时流露着作家内心的激情。他描写人物、场景,叙述情节,用的是精练、简洁的白描手法;但又非常注意环境气氛的渲染,因而作品色彩朴素却情浓意深。《药》以荒凉的坟地上两位同是受害者的母亲的会面交代结局,就是特意制造的“阴冷”气氛,以烘托作家的悲愤之情。吕纬甫说自己的故事,为什么要安排在酒楼上呢?无非为了点出主人公借酒浇愁的苦闷。《故乡》中用“我”回家接母亲时那阴晦的气候、萧索的荒村作为背景,以一种悲凉的气氛为闰土的出场做了铺垫。《祝福》的开头描写许多过年的细节,如放鞭炮、杀鸡、宰鹅等等,制造了非常浓厚的年关气氛,为的是衬托祥林嫂的孤独、冷寂、悲苦。鲁迅喜欢用第一人称叙述者的视角。这个“我”与故事情节不一定有多么紧密的关系,却起了增添感情色彩的功用。如《祝福》的开头和结尾中那个“我”,故作高高挂起的姿态,并急欲脱离眼前的现实,表现了作家的极端悲愤之情。《阿Q正传》的开头,写“我”为了给阿Q做传,“考证”他的生平,然而这个被处以极刑者,竟连犯事的案卷也没有。表面的幽默诙谐的笔调中,也寓藏着对统治者草菅人命的无比悲愤,达到“嬉笑之怒甚于裂眦”的效果。有时也不放过情节本身提供的机会。《明天》中写单四嫂子给阿宝送葬,把他的玩具放进棺材让他带去,而那玩具其实只是个玻璃瓶。《伤逝》中被涓生蒙头踢入土坑的狗又回来了,然而这时子君已去,当涓生看到这见证昔日爱情的狗时,他将有多少物是人非的感慨!读到这些地方,人们很容易被那感伤、辛酸的气氛所打动。鲁迅的小说中处处都充溢着作家的强烈爱憎,对现实充满激情,却不以直接宣泄激情为快,仍然极严格而客观地按着生活本来的面貌来写。冷静而不冷漠,这就形成寓热于冷的鲁迅特有的风格,也是他的现实主义艺术的一大特征。

编辑推荐

《中国现代文学发展史(第3版)》由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中国现代文学发展史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2条)

 
 

  •   买的是第三十次印刷的版本,都印了四十万本了,已经完全说明了这本书的价值。
  •   考研用书,不得不看,内容还可以。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