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桥插图伊斯兰世界史

出版时间:2005-5  出版社:世界知识出版社  作者:鲁宾逊  页数:328  字数:370000  译者:安维华 钱雪梅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本书是一部讲述从先知穆罕默德直至现代的伊斯兰世界文明史的恢宏巨著,含意深邃、深入浅出、生动流畅的文字表达,配以繁富的插图和史料,引领读者感受穆斯林文明的巨大魅力。    究竟何谓伊斯兰?无论是在历史上还是在今天,它为何会有如此大的影响?为何相互猜忌一直是伊斯兰世界与西方关系的特征?今日宗教与政治的原教旨主义根源到底何在?    作者以出神入化的笔触勾勒出伊斯兰文明的发展脉络,对穆斯林社会的经济根基、社会规范、认知的形成与传承,艺术上的伟大成就等进行了全面的梳理。并着重探讨了伊斯兰世界与西方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以及它对东西方文化产生的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剑桥插图伊斯兰世界史》是一部融权威性和可读性于一体的精品著作,通篇闪耀着真知灼见,配合每页文字的插图说明赋予这部书更丰富的内容,其阅读价值和参考价值是其他同类书籍难以企及的。

作者简介

弗朗西斯·鲁宾逊,伦敦大学南亚史教授,伦敦大学皇家霍洛威学院历史系系主任,英国皇家历史学会、英国皇家亚洲学会的特别会员,英国南亚研究学会的成员,是公认的伊斯兰研究领域学养深厚的专家。已撰写有关本领域的论文五十余篇、专著数部,其中包括《印度穆斯林中的分离主

书籍目录

序前言导言第一编    第一章  伊斯兰在世界上的兴趣  第二章  伊斯兰世界体系的出现  第三章  欧洲扩张时期的伊斯世界  第四章  西方统治时期的伊斯兰世界第二编  第五章  穆斯林社会的经济  第六章  穆斯林社会的规范  第七章  穆斯林社会的认知及其传承与发展  第八章  穆斯林社会的艺术表现结束语附录译后记

媒体关注与评论

  在8-18世纪的大部分时间里,穆斯林世界无论是在地域的扩张还是在创造能力方面都首屈一指,在伊斯兰文明和西方文明漫长的较量过程中,仅仅是到了晚近时期西方世界才逐渐占据主导地位。如今,穆斯林在世界人口总数中已占到1/5,然而西方对于真实的伊斯兰世界却普遍存在着误解。  弗朗西斯·鲁宾逊和他搭档们致力于消除这些误解,他们打破了西方把伊斯兰理解为单一文化的偏见,驱散了笼罩着伊斯兰世界的重要迷雾,赞颂了它在各个学科领域的种种成就,并且成功的探索了共享同一宗教,文化渊源的伊斯兰世界与西方世界之间极其复杂的关系。  《剑桥插图伊斯兰世界史》以十分精准的语言表述出对伊斯兰世界极为透彻的理解,为读者展现了一个真实而完整的伊斯兰世界,熨帖入微,旁征博引、全书洋溢着智慧之光,充分展现出学术大家的风范。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剑桥插图伊斯兰世界史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5条)

 
 

  •   这本书是比较客观地看待伊斯兰的,希望国内学者也有类似作品。
  •   包括军事、历史、宗教、文化等等,澄清了很多疑惑。
  •   值得一读。。。。。。。。。。。。。。。。。。。。。。
  •     下午看《剑桥插图伊斯兰世界史》。
      
      剑桥历史的这套书,最初知道,是因为以李约瑟为首,编纂的《剑桥中国史》。之后发现,这一系列不仅包括像中国,古希腊,德国,法国,大英帝国等国家分史,还包括了音乐指南,宗教史,战争史等文化史。我喜欢这套书的原因,不仅是因为它涵盖广泛;更主要的,还是它描述历史尽量客观的方式。
      
      从宗教之争到权力之争开始说起,最初,在中东这块土地上对峙的,一方是希腊-罗马拜占庭帝国的基督教,另一方是伊朗萨珊帝国的波斯教。
      突然蹦到我脑子里的,是关于精神信仰的分歧和迫害。去Google了君士坦丁大帝的历史功绩,这个在历史上具有重要地位的罗马大帝,是罗马帝国第一位信仰基督教的皇帝。他对基督教所作出的贡献,类似于欧麦尔一世和阿育王对伊斯兰教和佛教。有句话给我印象很深刻,“颁布《米兰敕令》的目的并不是为了让所有的人都有宗教信仰的自由。相反,它标志着君士坦丁的统治正式对犹太教实行迫害的开始,而这种迫害在基督教化的欧洲持续了数百年之久”。
      
      我想起曾经和某位研究中国人精神信仰的同学讨论过关于“宗教信仰自由”的问题。
      在我的观念里,她可能可以算作是一位典型的自由主义派别。学文学出身的她,骨子里有着中国文人过分理想化的一面,诗人浪漫主义的情怀在她的观念里间或会显露出来。可是,在某些实际行动上,却又会因为个人的安危私利,而畏畏缩缩,不敢站出来。于是,内心对某些现象的厌恶,以及隐形的鞭挞,便成为了她在政治言论上的反应。
      
      当然,在这里并没有评价某人言论的意思。
      每个人因为彼此不同的生活经历,可接受的知识水平,以及历来的人生观和世界观,观点各异是很正常的现象。可是,在这一刻,我突然明白,为什么一般人在潜意识里会倾向于以自己的世界观为标准去评价别人的言论,认为不符合自己的观念的就是不正确的。
      有句话说,思想引导行动。即使是再没文化的人,他们也不是完全没有思想的。他们的经历使得他们在脑海里形成了一套潜意识的行事和判断准则。什么事情该做,什么事情不该做,什么事是正确的,什么事是错误的,已然形成了自己的标准。正是用这套标准,他们去衡量日常生活中所接触到的人或事情。因此,当某些观念或者论断与他们的标准相抵触的时候,潜意识的第一反应,对一般的人而言,应该就是抵触和反驳。虽然中国人的道德观念里一直在说,谦虚是美德,可是毕竟,是没有人会公开轻易承认,自己的无知以及片面的。
      仍然记得师妹曾经说过的那句话,评价永远比理解要容易得多。可是人类似乎是习惯于轻易评价,而不是尽力去理解。
      
      个人如此,国家之争也是如此。
      伊斯兰世界在当今之国际社会,估计也如同洪水猛兽般。仅仅是一群发动了恐怖袭击的伊斯兰教徒,便让伊斯兰教蒙上了可怕的色彩。
      历史上那些让人类文化硕果累累的成就,已然被人轻易的遗忘。默罕默德先知的后人们,蒙着黑纱,穿着长袍的样子,显然已经潜在的成为危险的象征。
      文化思潮,让人惊喜的同时,会让人恐惧。权力之争,历来就是人类之间乐此不疲的游戏。
      一朝天子,一朝臣。中国古语中已然暗含诸多玄机。政权的巩固,不但是在物质领域,还在思想文化领域。
      所以,只要是国家存在一天,只要是权力存在一天,只要是人类存在一天,也许这场争夺就不会停止。
      一旦进入文化历史的世界,禁区或者比比皆是。
      东西方文化的对话,不知道何时才能达成共识。又或许,我们所要的,并不是要看到一场结果,而是在某些细微方面的进步和改变而已。
      就像昨天看的一篇文章,里面有句话,与其拿头去撞本来很硬的墙,还不如将这道墙一点点的剥开来。
      
      也许,历史的得失,根本就不应该由我来说。又或者,某件事情的历史意义,不适合在当时来看待。这或许就是当代人不写当时历史的原因?
      站在世界的高度,和时间的广度上,看待人类文化的发展,有一种在时空隧道中穿梭的感觉。
      时空之船飞快前行,许多的历史再现,可是在这些再现中,人类文化艰难但是固执的前行着。
      每个个人,仅仅只是这条历史长河中参与历史的一分子而已。无论是君士坦丁也好,拿破仑,成吉思汗,又或是秦始皇也好,他们的出现和存在,阻碍或者推动了历史的前进。
      谁又能说得准,如果没有他们的出现,人类历史文化会如何发展呢?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谁也阻挡不了。在这个过程中,或许会有反复,但是总是在前进,又正应了那句“螺旋式上升”的哲学术语吧。
      看来我还是欣赏美玲小姐,不写历史,一切事留与后人说的态度。
      
      
  •   是因为以李约瑟为首,编纂的《剑桥中国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挑个错~~
    主编是 费正清和麦克法奎尔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