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分野与秩序变动

出版时间:2009-10  出版社: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  作者:高中华  页数:249  字数:210000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中共中央党校拥有一支政治强、业务精的优秀教研队伍。他们始终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江泽民同志的一系列重要讲话为指导,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的思想路线,努力发扬创新精神,勇于开拓进取,积极探索,求真务实,精心研究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重大现实问题和具有长远的战略问题。不但为党的干部教育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而且还取得了丰硕的科研成果。这些科研成果,具有很高的学术水平和重要的实践意义。对于党委和政府的决策,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对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建设,都具有极其重要的借鉴意义。    为了充分发挥科研成果的作用,经中共中央党校校委批准,今后将陆续对众多的科研成果,组织专家进行评议,好中选优,编辑出版《中共中央党校理论文库》系列丛书,以飨广大读者。

作者简介

高中华,历史学博士,现为中共中央党校中共党史教研部副教授,玉林师范学院客座教授,兼任中国近现代史史料学会常务理事、副秘书长。主要从事中国近现代政治和社会问题的教学和研究,已出版学术专著《肃顺与咸丰政局》(齐鲁书社2005年)、《在繁华中沉没:清帝国》(合著,

书籍目录

第一章 社会分层与旗、民政策的调整  第一节 清初的民族关系和政策  第二节 清中叶政策的变化  第三节 近世以来的变化第二章 官制与政治架构  第一节 满汉复职  第二节 满人专衙  第三节 入仕制度第三章 司法秩序的变化  第一节 贵族司法体制  第二节 旗人诉讼权  第三节 旗人的量刑处罚第四章 经济秩序的变化  第一节 旗人财产的垄断保护  第二节 八旗生计问题  第三节 旗民交产的变通第五章 习俗秩序的衍变  第一节 剃发、易服和文字控制  第二节 满汉不通婚和旗民不结亲 第三节 满汉分居和旗民分治第六章 失衡的政治秩序参考书目大事年表附录1附录2

章节摘录

  及至八国联军侵入中国,清政府对外宣战,东南地区的汉人督抚(如两江总督刘坤一、湖广总督张之洞)竞与中央政府公开分庭抗礼,同外国侵略军搞起了“东南互保”。而清政府迫于形势,事后不仅不加追究反而对之大加表彰。对于袁世凯,清政府也尤为重用,倾全国之力增练北洋军,使之数年之内由一万多人扩充至六镇,共七万余人,再加上受其间接控制或依附于他的东北、华北地区的外省部队,其兵力更为可观。所以,迨及清政府大搞预备立宪之时,袁世凯已成羽翼丰满、坚固不拔之势,复又旧事重提,终于达到了自己的目的。此时的八旗、绿营和湘淮军都已退出历史舞台,新式陆军一统天下。此时,李鸿章、刘坤一早已去世,张之洞也年老体衰,遂出现了军界和政坛上袁世凯一枝独秀的局面。  作为晚清重臣的张之洞深谙满汉矛盾的激化对清统治的威胁。起初,张之洞同情维新派,支持通过变法来挽救民族危亡和维护清政府的统治。洋务运动的失败和维新变法遭到镇压,使张之洞极为痛恨满族贵族。正如当时任英国驻汉口代理总领事的埃·霍·法磊斯在1900年12月18日在给莫里循(英国《泰晤士报》驻北京记者,袁世凯政治顾问)的信中说:“他(张之洞)和我所见到的所有汉人官员一样,憎恨满人,因为他们把持中国、搜刮民脂民膏,他们不顾自己的能力和是否胜任,总能升官发财。中国要想改革只有一法:废除满人一切特权,不论是旗人的俸禄还是仕途特权。”张之洞从维护大局出发,力主清末“立宪”能实现满汉一体,化解满汉矛盾。他的主要主张是开放政权,力避清政府的政策重心向满人方面倾斜,以消除民族隔阂,保持社会稳定。但腐朽的清政府并不领会个中深意,“预备立宪”只为暂缓的笼络人心之举,责任内阁最终成了“皇族内阁”,这些都使汉族官员大为心灰意冷。面对上层统治阶级的满汉联盟危机,清朝皇族不是顺势应变以化解满汉畛域,反而以变法为幌子,进一步扩大其利益集团的特权,从而加大了包括汉族官僚、乡绅、民众在内的汉人群体的离心力,使其融人到“排满”潮流中。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社会分野与秩序变动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