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丰泽园

出版时间:2010-5  出版社:中央文献  作者:赵志超  页数:410  

前言

东方欲晓,莫道君行早。踏遍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19世纪末,在湖南湘潭韶山冲的一个农民家庭,诞生了一位叱咤风云、震古烁今的伟大人物。他曾使“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叫“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他,就是毛泽东!当毛泽东怀着“改造中国与世界”的满腔宏愿,一双草鞋,一把雨伞,从韶山冲走出,并以“踏遍青山人未老”的气概,走向长沙,走向安源,走向井冈山,走向陕北,走向崇山峻岭;当这位命运原先只承诺他成为一个“教书匠”的长发青年,以他的智慧和胆略,带领一群满脚泥巴、满手老茧的中国农民的儿子,通过28年的奋斗。用小米加步枪夺取了中国的政权——许多人被这种奇迹激励了、振奋了。世界为之瞩目。为之震撼!从此,中国历史的年轮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毛泽东时代到来了!他开始带领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他摒弃了“老大哥”的教条模式。决心把一个拥有960万平方公里、4万万人口、56个民族的泱泱大国,建设成为一个和平、民主、繁荣的社会主义强国。经过艰苦的努力,毛泽东推动了庞大而古老的共和国的变革,使中华民族摘去了“东亚病夫”的帽子。然而,建设社会主义毕竟是一场亘古未有的事业,没有任何经验可供借鉴和模仿;在前进的道路上,难免会有这样那样的困难和挫折。毛泽东苦苦地思考着、探索着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他开始南巡,足迹遍及祖国大地。毛泽东一生酷爱旅游.旅游也是他南巡中的一个重要内容。青年时代,他就把旅行当作增长社会知识的途径。1914年,他曾在自己的读书笔记中写道:“闭门诞求学,其学无用。欲从天下国家万事万物而学之,则汗漫九垓,遍游四宇而已。”并说:“游之为益大矣哉!登祝融之峰,一览众山小;泛黄渤之海,启瞬江潮失。马迁览潇湘,泛西湖,历昆仑,而其襟怀乃益广。”1916年和1917年夏天,他邀集同学萧子升、张昆弟等人,利用暑假两次游历农村,进行实地考察。1919年他第一次去北方旅行,更是大开眼界。他后来回忆说:“我在北海湾的冰上散步。我沿着洞庭湖环行,绕保定府墙走了一圈。《三国》上有名的徐州城墙,历史上也有盛名的南京城墙,我都环绕过一次。最后,我登了泰山,看了孔墓。这些事情,我在那时看来,是可以同步行游历湖南相媲美的。”酷爱旅行并游历名山大川,使青年毛泽东开阔了视野,广泛地接触了社会生活,也练就了一副健壮的体魄。这为他后来成功地领导中国革命打下了初步的基础。晚年毛泽东,呕心沥血地操劳国家大事。虽然不再像青年时代那样偏爱徒步旅行,游历名山胜水,但仍喜爱出巡,尤其是对南方有着深深的眷恋。他依旧以当年“踏遍青山人未老”的气概,巡视南方,深入基层调查研究,踏遍祖国的山山水水,足迹遍及农村、机关、厂矿、学校、部队……“东海扬波红日升,南岭起舞飘彩云……大江南北留下了您的足迹,五湖四海回响着您的声音……”一曲《颂歌献给毛主席》响彻神州大地。伴随着这歌声,毛泽东的专列穿行于祖国的大江南北。“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万里长江横渡,极目楚天舒。”毛泽东在韶山水库畅游,在湘江、邕江和长江中搏击,从容不迫,“胜似闲庭信步”。“三上北高峰,杭州一望空。飞凤亭边树,桃花岭上风。热来寻扇子,冷去对佳人。一片飘飘下,欢迎有晚鹰。”毛泽东登上杭州西湖的北高峰。“五云山上五云飞,远接群峰近拂堤。若问杭州何处好,此中听得野莺啼。”毛泽东登上了钱塘江东峰的五云山。“春江浩荡暂徘徊,又踏层峰望眼开。”毛泽东登上了湘江边的岳麓山……毛泽东每一次南巡,几乎都与湖南有关。但他不仅只在湖南停留,沿途还要经过许多地方,如河北、河南、浙江、上海、天津、湖北、江西、广东、广西等等。湖南只是其中的一站,他热爱湖南,习惯在这里歇憩。毛泽东南巡并非是怡情山水、消遣自乐,而是为了考虑国家大事,明察下情。他生活俭朴,轻车简从,陪伴他南巡的只是那座专机或专列,还有少量工作人员。在南巡途中.他常常昼夜不停地工作,敏锐地注视着国内外所发生的一切事情.并凭借自己的全部智慧和经验化险为夷。他没有陶醉在南巡山水的诗情画意和人民呼喊的“万岁”声中。毛泽东是一位伟人,也是一位凡人。他有着常人的思想感情和喜怒哀乐。他也有缺点,也有犯错误的时候,他熟谙政治、军事,却在管理国家这个庞大的机器时出现过偏差。但是,毛泽东始终以人民利益为重,大公无私,两袖清风,堪称楷模。在晚年,他的主观愿望是想把国家搞好,让“红色江山”永不变色。正因为如此,人们至今依然深深地怀念他。正如邓小平答意大利记者法拉奇问时所说:“毛主席一生中大部分时间是做非常好的事情,他多次从危机中把党和国家挽救过来。”杨尚昆也说过:“毛主席和毛泽东思想是我们共产党人继往开来,永远立于不败之地的光辉旗帜。我从‘文化大革命’开始一直被关到1975年,确确实实没有动摇对毛主席的信念,始终认为他还是想挽救这个局面。”毛主席走遍祖国大地。锦绣山河更加壮丽,任凭征途风云变幻,鲜红的太阳永放光辉……请听!这是当年的歌声。这歌声至今仍回荡在神州大地。让我们循着这雄壮、激昂的歌声去寻觅当年毛泽东南巡的足迹,去沿着他曾经探索的道路前进吧!本书所要记述的是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曾经对中国历史产生过重大影响的12次南方之行。

内容概要

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不断走出中南海,走出丰泽园,大江南北留下了他的足迹,神州大地回荡着他的声音,他感到接触到了“真正的中国”,他听真话、察真情、贴真心,从“实事”中求得真“是”。     本书所要记述的是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曾经对中国历史产生过重大影响的12次南方之行。

作者简介

赵志超。1962年9月出生,湖南湘潭人。现任湘潭市文联党组书记、主席。中同作家协会、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中华诗同学会、中围楹联学会会员,湖南省文联委员,省作家协会理事、省作家协会散文报告义学委员会副主任,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省楹联艺术家协会常务理事,湘潭市政协常委,市作家协会名誉主席,市楹联家协会顾问。

书籍目录

序踏遍青山人未老第一章 升平之乐——前三次南巡 1.庄子曰:“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毛泽东说:“水越深,浮力越大,游泳起来当然越要便利些。” 2.暌违30年,毛泽东登上岳麓山,高声吟诵:“东风浩荡暂徘徊,又踏层峰望眼开……” 3.“这儿叫‘长沙’,长沙城就因这十里长沙而得名!”他指着脚下的沙土对岸上的人说。 4.“长江的水很甜啊!”63岁高龄的毛泽东首次畅游长江,实现了多年的夙愿。 5.中秋时节,他又一次踏上橘子洲头,回想起昔日“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的往事……第二章 南宁会议前后——第四、五次南巡 1.1958年1月南宁会议前夕,毛泽东由南昌到长沙。他兴致勃勃地观看了木偶戏《追鱼记》。 2.毛泽东在南湖公园漫步,在邕江冬泳,他感觉接触到了“真正的中国”。 3.1958年4月,毛泽东由湖北到湖南视察。4月12日,在周小舟陪同下视察驻地附近的警卫连。 4.火宫殿的臭豆腐真香!来到火宫殿,毛泽东询问工人们的生活,工人们请他品尝臭豆腐。 5.周小舟曾担任过毛泽东的秘书,深得毛泽东的信任。他能不能渡过“反右倾”带来的危机呢?第三章 归去来兮——第六次南巡 1.6月,专列奔驰在南方的原野上。“国难思良将,家贫想贤妻……”毛泽东不停地吸烟,浮想联翩。 2.游泳后,毛泽东回到专列上休息。夜里,他突然提出回韶山,令随行人员大为惊异。 3.32年前的一句话又回响在他的耳际:30年后革命不成功,我毛润之决不回来见父老乡亲! 4.1959年,他在一个特定的环境下回到了韶山。几个月前,他的老战友、国防部部长彭德怀回乡视察,也到了这里。 5.毛泽东吩咐把“山神爷”喊来,说:“离开韶山几十年了。请你们邀请50岁左右的,讲起来就熟悉的人来吃餐便饭,会会面,打打讲。” 6.清晨,毛泽东走向长满茅草的山坡,伫立在父母墓前,深情地说:“前人辛苦,后人幸福。” 7.由土地冲到谢家屋场,他心里总在想着乡亲们的温饱问题,“吃饭是要抓紧的大事”。 8.上屋场,毛泽东曾经毁家兴邦,教育全家人干革命。 9.看了稻田,毛泽东说:“干部是主张越密越好的,青年是听梆子响的,老年是反对密植的,三者订个合同,来个三结合好不好?” 10.周小舟说:“主席,我是秤砣。”毛泽东笑道:“两年不当省委书记。也要学会游泳啊!” 11.当年汉高祖刘邦衣锦还乡,置酒沛宫,与父老兄弟欢聚一堂;而今毛泽东布衣还乡,设宴松山,与父老乡亲团聚。 12.“我不回,你们盼我回;我回来了,你们又不同我讲真话!”毛泽东只好对老人们施用“激将法”。 13.亲切的话语,难以表达他依依惜别的深情;“毛泽东”三字。饱含着赤子对故乡的无限眷恋。 14.车队经宁乡、望城抵达长沙。周小舟、杨第甫陪同毛泽东观看湘剧《三女抢板》。毛泽东称赞三女抢板有“共产主义风格”。 15.毛泽东乘轮船离开武汉。“一山飞峙大江边,跃上葱茏四百旋”。毛泽东登上庐山,极目远眺,无限的诗绪在他心中涌动…… 16.身在庐山,颇有“借得名山避世哗”之慨。“神仙会”开始,毛泽东借用周小舟的12个字——“成绩很大,问题不少,前途光明”,作为对国内形势的基本概括。 17.彭德怀上书毛泽东。大会秘书处印发“万言书”。毛泽东提出“要评论这封信的性质”。 18.历史的悲剧终于酿成,中共八届八中全会通过了“彭、黄、张、周反党集团”的决议。第四章 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第七次南巡 1.“风起于青萍之末”。毛泽东忽然发现丢失30年的《调查工作》,无异于找到失落多年的孩子,令他异常欣喜。 2.“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毛泽东亲自组织和领导3个调查组分赴浙江、湖南、广东农村进行调查,并随时听取调查组的情况汇报。 3.胡乔木奉命到湖南,深入韶山和湘乡等地调查研究,发现公共食堂存在的问题相当严重…… 4.毛华初面见伯父。毛泽东对食堂问题大为惊讶。湖南省委和中共中央先后转发“主席批示的几个重要文件”。 5.“违反客观事物的规律,要受惩罚。”毛泽东强调。“绝对禁止少数人不做调查”,作出“害死人的主观主义的所谓政策”。第五章 千里来寻故地——第八次南巡 1.专列驶进长沙火车东站,省委九所3号楼灯光彻夜不熄。 2.寒菌汤里飘浮着几条白蛆,工作人员紧张极了。毛泽东却说:“不吃蛆就没有鲜味。” 3.毛泽东送给服务员郭国群一张相片,背面写道:“加强学习,力求进步,好好为人民服务。” 4.毛泽东自称当了几年“徐霞客式的旅行家”,然而,此时的他却没有徐霞客云游名山大川的雅兴。 5.华国锋、汪东兴曾秘密踏勘去南岳的线路,孰料“一号方案”没有被毛泽东采纳。 6.夜宿茶陵县城,毛泽东通宵达旦,挑灯夜读《茶陵州志》。 7.由茶陵经永新到宁冈砻市,车队直奔井冈山,跃上黄洋界。  8.“弹指三十八年,人间变了!”毛泽东感慨万千,挥笔写下词二首。 9.毛泽东离开茨坪,井冈山人依依送别自己的领袖。第六章 退隐乡间的日子——第九次南巡 1.“一钩流水一拳山,虎踞龙盘在此间。”这里曾被毛泽东称为“西方的一个山洞”。 2.毛泽东的内衣打了许多补丁,工作人员劝他换件新的,他说:“国家有困难,棉布紧张。” 3.金鱼“自由”了,毛泽东却没有“自由”。他多想到滴水洞外去看看自己的家乡啊! 4.毛泽东在滴水洞会见三级干部时对大家说:“以前我带领你们长征,现在,我又要带领你们长征了!” 5.故乡的山泉水令人惬意!毛泽东又一次畅游韶山水库。 6.相见时难别亦难,毛泽东坐在石凳上,对随行人员说:“你们走喽,我还要坐下哟!” 7.武汉天气燥热,毛泽东无法排遣心中的烦闷,挥笔给江青写信。 8.毛泽东以73岁高龄再次创造了游泳史上的奇迹,向全世界表明:他的体魄仍然是健康的,他的精力依然是旺盛的。第七章 巡视大江南北——第十次南巡 1.“7月份了,我准备到下面走一走……”毛泽东对中央政治局委员们说。 2.专列在夜幕中缓缓启动,“文化大革命”已进入第二个年头,毛泽东回想起一年来的往事,心情很久不能平静…… 3.刘丰给陈再道打来电话,说周恩来早晨已到武汉。见了周恩来,陈再道才明白,总理是为主席打前站来的。 4.毛泽东下榻东湖宾馆。谢富治、王力违背周恩来的指示,擅自上街看大字报,公开接见群众组织。 5.周恩来召集会议,听取武汉地区“支左”情况的汇报。毛泽东对宾馆服务人员说:“再不能打倒你们的司令了吧?我是不打倒他的。” 6.“7·20”事件爆发,王力被“劫持”。林彪、江青诈称武汉“兵变”。邱会作火速赶赴武汉“救驾”。 7.“伊尔一18”从北京紧急起飞。周恩来采用当年进入“蒋管区”的办法,几易车船,悄悄进入东湖宾馆。 8.经历了一场虚惊之后,毛泽东对杨成武说:“我想陈再道也不会反对我。他要反对我,我们就从武汉出不来了。” 9.面对全国性的动乱,周恩来心急如焚。毛泽东下令逮捕“王、关、戚”。 10.专列离开上海到达杭州。毛泽东说:“对待犯错误的干部,不能像斗地主一样!” 11.专列抵达南昌。毛泽东强调:要批评“打倒一切”的思想;现在是教育左派的问题,不能只要一个山头,不要,别的山头。 12.在长沙,毛泽东说:“干部大多数是好的。我们要团结大多数……打击面不要太宽。” 13.重返武汉。毛泽东说:要解放一大批干部:对干部要全面地、历史地看问题;“怀疑一切,打倒一切”,不好。 14.毛泽东离湘返京。途经河南,接见刘建勋、纪登奎,称赞“河南形势很好嘛!”第八章 危机之中——第十一次南巡第九章 最后一次到长沙——第十二次南巡”附:毛泽东历次南巡回湖南概述本书写作参考书目后记

章节摘录

刚从海边视察回来,毛泽东又风尘仆仆来到长沙。这是建国后毛泽东在湖南第三次留下他的足迹。自从毛泽东1927年率秋收起义部队上井冈山之后,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他很少回过长沙,即便是湖南境内,也只有1930年二打长沙、1934年红军长征等几次经过。建国以后,自从1953年开始南下巡视调查,毛泽东几乎年年都回湖南,都住长沙,仅50年代就有近10次,既可见毛泽东深入基层、深入实际的频率之高。也可感毛泽东对故土家乡眷恋之深。两年前,即1953年2月,在诞辰60周年前夕,毛泽东曾到长沙,当时省委蓉园还没有修好,接待部门临时将湖南军阀何键住过的一套旧房进行简单修饰,粉刷一新。毛泽东在这里满意地度过了短暂的时间,便回北京去了。据汪东兴回忆,建国后,他随毛泽东多次到湖南。1953年主席南下到长沙,住在省委蓉园的一栋老房子,是平房。另据华国锋回忆:“我第一次见到毛主席是1953年。”李银桥也说:“毛主席首次到湖南是1953年,到了程潜省长家做客。”“1953年至1954年间回湖南时毛主席接见过李达。”但有人作过考证,认为毛泽东1953年回湘的可能性很小。而1954年毛泽东途经株洲作短暂停留,可能是建国后第一次回湘。据前湖南省公安厅厅长李强回忆:“记得我第一次担负毛主席的保卫工作是在1954年夏季,毛主席坐火车从广州到湖南,在株洲车站下车散步,由株洲车站一位负责同志陪同。”毛泽东问他:“你今年多大的年纪?”回答:“27岁。”“啊,你们青年人起来了,我就放心了。你们一定要好好学习马列主义,把建设祖国的任务完成好。”又据当时担任湖南省公安厅警卫处处长的崔新民回忆:1954年11月25日,毛主席巡视广东后,乘列车返京途经株洲停车14分钟。在车站与当班铁路工人谈话,询问生产生活情况。到长沙后,专列停大蚝铺专线近7小时。毛主席到程潜家探望后,在市区转了一圈.吃住都在列车上。毛泽东专列首次经株洲车站停留,是1954年春季的一天晚上20点左右,从上海方向来,向北方走,停留20分钟。当年铁路部门有严格规定:接送专列,工作人员必须严守岗位,株洲车站党支部书记张会福负责检查督促换挂机车头工作,站长张强负责专列接、发安全工作,派出所负责站外警卫。他们都是在不同距离见到毛泽东的:身穿灰色中山装,脚穿一双布鞋,从列车缓步下来,身后跟着四个身材魁梧、身着便装的工作人员。毛泽东下车后。在站台散步,毛泽东和身边一位年轻的铁路负责人交谈,问他的姓名、职务和年龄,那人一一作了回答。行至专列车头位置时,看见铁路列车挂钩员在工作,便问陪同人:“你们知道列车的挂钩是谁发明的吗?”见随从人员答不上来,毛泽东介绍道:“是詹天佑发明的。”并饱含感情地说:“我国铁路战线还是有很多人才哩。”这一次来长沙,毛泽东停留时间不像前两次那样短暂,他要重游故地,他想好好领略一下故乡的风光。1955年6月20日。时值仲夏,天雨不歇,湘江陡然水涨。毛泽东在蓉园歇不住,便告诉随行人员,想去湘江游泳,然后去爬爬岳麓山。湘水滔滔,白浪翻滚。这天上午10时30分,毛泽东在公安部长罗瑞卿、湖南省委第一书记周小舟等人的陪同下,从城北七码头乘小轮船溯江而上。久雨初霁,天空中飘着淡淡的云霞,初夏的凉风掠过水面,拂面而来,使人顿感舒适凉爽。毛泽东身穿白色衬衫,精神矍铄,谈笑风生,与围在他身边的人们亲切交谈。他几次起身走到船边,从窗口仰视天空,俯瞰江面。天虽没下雨。但江面宽阔,水流湍急,人们不免为毛泽东游泳将遇到的困难而担忧,并设法以各种理由劝阻他。“毛主席,今天的江水挟带泥沙,不清洁,似乎不适合游泳。”一位年逾古稀的副省长劝说道。“水清水浊,不是决定能否游泳的主要条件。你说的这一点可以不考虑。”毛泽东不以为然,看来他决心已下。“现在湘江水涨,江面又宽又深,游泳也许不便。”随行的湖南省教育厅厅长兼湖南第一师范学校校长的周世钊,是毛泽东在一师读书的同学,他作为友人善意地劝说道。毛泽东转过身,对周世钊说道:“你不要说外行话啦!庄子不是这样说过,‘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水越深,浮力越大,游泳起来当然越要便利些,你怎么反说不便呢?”面对这位老朋友引经据典的雄辩,周世钊无言以对。毛泽东也派了当时身边的工作人员孙勇、马武义在湘江测量了水温,观察了水势,做了调查研究。他在青年学生时代就常“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对湘江的“脾气”早就了如指掌了!小轮船经过20分钟来到位于长沙南郊的猴子石。人们站在船上,望着滔滔江水,迎着拂面而来的江风,顿感心胸开阔,心旷神怡。毛泽东穿上游泳衣,缓步下船走上木划子,跃跃欲试。木划子向江心划去。毛泽东从容地坐在木划子的边沿上。两足浸入水中,又用江水浸湿身子,做好了游泳准备。十多个年轻的小伙子早已跳入水中,轻轻地划着,他们都明白自己的职责是陪同毛泽东游泳,并保护毛泽东的安全。毛泽东全身下到了水中,小伙子们立即围上去,或前或后,或左或右,或沉或浮,跟着他朝西岸前进。罗瑞卿、周小舟、周世钊等不善游泳。只好站在船上远远地观看。他们都停止了交谈,聚精会神看主席游泳。毛泽东时而侧泳,时而仰泳,神态安闲,轻松自如,显得毫不费力。他仰泳时恰如安卧于微波轻浪上,随它平稳而舒缓地向前推进。“主席,累了吧?请上船休息一会儿再游。”小轮船上传来罗瑞卿、周小舟等人的喊声。然而,人们得到的回答却是:“不累,不要休息,到达对岸再休息。”又游了一阵,快到橘子洲(即水陆洲)了,恪尽职守的罗瑞卿考虑毛泽东的年龄已62岁了,担心他体力消耗过大,便远远地喊道:“嗬——!主席,时间到啦,上来休息吧。”“你也下来游哕!下来就不由你管了!”毛泽东一边笑着回答,一边仍然在水中自由自在地游着,那样子好像是一个调皮的孩子。罗瑞卿无可奈何地摇了摇头。大约过了45分钟,小轮船已开到湘江西岸的牌楼口。有人指着游泳者说:“这不是横渡湘江,而是斜渡湘江,斜渡比横渡的距离要远一倍,花的时间就更多了。”一会儿,毛泽东同游的十多人先后在牌楼口北面的地方登岸,小轮船上的人也离船上岸。至此,毛泽东从下水到登岸,整整用了一个钟头。2.睽违30年,毛泽东登上岳麓山,高声吟诵:“东风浩荡暂徘徊,又踏层峰望眼开……”在游船上,毛泽东接见了中共长沙市委书记秦雨屏。秦雨屏简要汇报了长沙市的情况。毛泽东满意地对身边的群众说:“这是你们的书记,你们有事就找他。”上岸后,毛泽东随即乘车前往岳麓山。陪伴毛泽东游览岳麓山的,有公安部长罗瑞卿,省委第一书记周小舟,省委书记处书记徐启文,中央警卫局局长汪东兴,湖南教育厅厅长周世钊。语言学家、湖南师范学院教授杨树达。登山前,省委准备了轿子,毛泽东不肯坐轿,坚持步行。P2-5

后记

这是笔者继《毛泽东和他的父老乡亲》、《故园行》和《毛泽东一家人》之后又一部反映一代伟人毛泽东生平事迹的纪实文学。初稿写于1988年至1989年间,当时因故未能出版。后来,笔者陆续收集了一些新的材料,几易其稿,对原稿作了较大幅度的修改、补充.并于2000年4月由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该书出版后.销往全国及海外,受到读者欢迎。笔者先后收到上百封读者来信,或指出其中不足及错误.或提出个人意见,令人感动。2009年,该书出版近10年,出版社根据众多读者意见。提出修订再版,笔者又进行了一些认真的修改、纠正。总的来说,书中以《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  (胡绳主编)和《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为指针,力求全面客观地记述毛泽东在新中国成立后12次南巡的情况,披露了许多鲜为人知的材料,展示了毛泽东这位历史巨人的风采,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和可读性。此书从构思、采访到完稿,前后花了5年多时间,及至最后定稿付印,历时整整10年,真可谓好事多磨!其间,笔者采访了上百位当事人及有关专家、学者,如李振军、熊清泉、刘亚南、李强、唐瑞亭、李鸿群、刘纪林、毛华初、文辉抗、刘胜生、毛岸青、邵华、刘松林、张文秋、高智、张玉凤、周福明、郭国群、曾彩谋、赵毅雍、毛继生、毛华松等,搜集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并查阅了许多文献档案资料,五易提纲,三易其稿。写作过程中,曾得到湘潭市政协、湘潭县政协、韶山毛泽东同志纪念馆和中共湖南省委办公厅、省委接待处等单位的大力支持:并承李强、唐瑞亭、毛泽普、毛华初、毛继生、毛华松等同志热情提供许多材料,章启荃等同志帮助抄正部分书稿。在此,向以上单位和同志表示衷心的感谢。由于资料来源和本人水平有限,书中难免出现谬误或不尽人意的地方。同时,有些地方不可能详细记述,而只能从略,或一笔带过。在此,恳请读者批评指正。感谢湖南文史书局及田伏隆、高源、陈仿麟、江涌、胡边城、冰静及于丽娟等同志,还有许多热心的读者。他们或认真审阅了书稿,促成此书出版,或认真校阅订正此书,使其顺利再版。毛泽东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位伟大人物,阖中肆外,博大精深。研究毛泽东,将是一个长期而永恒的课题,倘若拙著能为研究毛泽东生平提供一些借鉴,或者能为热爱毛泽东的读者奉献一点儿精神食粮的话,笔者就心满意足了!谨向关心、支持和帮助拙著出版及再版的领导和师友们再次表示衷心的感谢!赵志超1998年8月9日草拟于长沙2000年4月9日校订于湘潭2009年12月1日修订于湘潭

编辑推荐

《走出丰泽园:毛泽东南巡纪实》由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走出丰泽园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6条)

 
 

  •   毛泽东走出丰泽园真实记录了开国领袖的多次外出调查研究和视察,对当代史有`兴趣`的值得一读!
  •   关于近现代史方面的历史书
  •   从内容到书本装帧质量都很好的一本书,值得一看
  •   收获不大,已经从其他书里面详细阅读了此书内容,还好,有主席在老家的那个秘密地点
  •   虽然掺杂了一些文学语言,有的叙述不太准确,但总的看是本好书。
  •   我们可以通过此书了解毛泽东的政治生活的一部分,很好!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