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传记系列

出版时间:2012-10  出版社:华文出版社  作者:余贤群  页数:238  字数:260000  

前言

时间能使历史变得久远,时间也能使历史变得更为真实。家父包玉刚离开我们已有九年了,邓小平先生离开我们也有三年了,可家父与邓先生在长期交往中结下的那份诚挚的友情,却随着时间的变迁弥足珍贵。作为包玉刚的长女,我曾有幸多次随家父会见邓小平先生。他俩之间的友情,不单是对儿女家人之关怀,更在政治、经济上磋研,起了重要作用和深远影响。在我眼里,邓小平先生不仅是一位伟大的政治家,也是一位让人备感亲切、令人尊敬的长者。为纪念家父与邓小平先生的密切关系和友情,我很高兴能看到《邓小平与包玉刚》一书的出版,情景仿佛历历在目……附上1999年中秋思父的小诗一首,以表达我对家父与邓小平先生的怀念之情。    九年前今日,中秋翌日晨。    先父壮年逝,雄心未全酬。    思其生前作,勤劳为家国。    坚韧排万难,赤手建船务。    短短三十年,国际威名扬。    为港中央联,东奔西跑频。    小平同志结,相会洽谈浓。    八一年初会,市场经济论。    详解开放要,踏入新世纪。    先父慷捐银,邓领政制改。    同心助中国,雄登世贸位。    包陪庆    2000年5月7日

内容概要

  本书通过描述改革开放大背景下,国家领导人邓小平与一代船王包玉刚的交往过程,体现了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与港澳同胞肝胆相照、情真意切的风雨历程,生动地勾勒出包玉刚心系祖国、回报桑梓的赤子情怀。通过包玉刚呼应邓小平的号召,繁荣香港的所作所为,从一个侧面形象地点化了邓小平卓越的统战艺术和崇高的人格魅力。

作者简介

余贤群1969年9月生于浙江淳安。经济学博士。曾在全国政协办公厅工作,撰写了大量关于统一战线史等方面的著述。

书籍目录

序言
引言
第一编 “舵手”之间
第一节 掀起沉重的铁锚
古老巨轮的新航向
“中国的船舶要出口”
择岸香港岛
第二节 撑开金色的风
结识卢绪章
吴国桢的两大遗憾
初到“香江”
“旱鸭子”下海
经营“流动银行”
缔造航运王国
第三节 奏响世纪的凯歌
第一次握手
“你们的合作是成功的”
第二编 饭店风景
第一节 开启尘封的风景
第一任中国旅游局长
“旅游事业大有文章可做”
旅游饭店“卡脖子”
第二节 情系兆龙饭店
船王在京“一房难求”
邓小平拍板
空前绝后的开业典礼
“吃饭不忘改革”
第三节 永恒的风景线
“一美元买一个饭店”
“丽都”创口碑
“白天鹅”之赞词
第三编 “宁波大使”
第一节 来自北戴河的决策
“把全世界的‘宁波帮’都动员起来”
“我们的海外关系不是太多而是太少”
“我是给家乡宁波跑腿的”
第二节 船王衣锦还乡
横河堰畔迎贵宾
天一阁寻根
拜见师母
第三节 筹建宁波大学
一份赠给家乡的厚礼
万元的“金汤团”
邓小平题校名
奠基典礼
“宁波人一起办宁波大学”
“龙心”永驻
第四节 共谋宁波发展良策
“谁让我是宁波大使呢?”
国务院宁波经济开发协调小组
未竞的心愿
晚年“宁波情节 ”
第四编 相约“九七”
第一节 香港问题与世纪构想
血火“米”字旗
港督投石问路
希思二见邓小平
第二节 历史性的较量
鏖战九龙仓
“铁娘子”彩排
挑战会德丰
托起香港繁荣的巨手
第三节 活跃的“政治媒人”
中英谈判间的民间大使
未建成的“邓小平图书馆”ll
第四节 同心共育《基本法》
“《基本法》宜粗不宜细”
鞠躬尽瘁育“宝典”
“这是一个具有创造性的杰作”
大海相伴
“九七”圆缺
后记
再版后记

章节摘录

犹如人永远不能征服自己一样,征服太空,征服海洋,也只是人类永远的梦想。人类要学会与海洋共存,通过强海来强国,通过利用海洋来开发自身,这也许是船最深层次的价值。    从人类用船的历史中我们可以探寻人类探索海洋的轨迹。    遥望蔚蓝色的海洋,浩瀚、深邃,人类对其充满神奇、充满梦想。当我们翻开历史的扉页,浏览中国古代造船史时,那一片片绚丽的“光环”,无不令每一位华夏炎黄子孙感到激动、骄傲……    早在殷商时期,中国便有木板船往来于江河海湖之间。据有关史料研究表明,殷人曾有东渡拉美的历史。    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各国的舟师、战船已是决定交战双方胜负的重要筹码,并在天文定向、地理定位、海洋气象、海洋导航等诸方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秦汉时期,船只向大型化发展,出现了控制航向的设施——尾舵。秦人徐福两次以求神山仙药为名,率船队东渡日本,开创了中国有史记载的第一次成功的大规模远航。西汉时期的远洋船队曾驶出马六甲海峡,到达印度半岛南端,开辟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条印度洋远洋航线——“海上丝绸之路”。    隋唐时期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生产力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国际交往的增多,极大地推进了中国航海业特别是造船业的发展。这一时期是我国古代造船业发展较快的阶段,所造海船能远航西洋,并以体大坚固、抗风力强著称于世。据《蒲寿庚考》记载:“唐末五代间,阿拉伯商人东航者皆乘中国船。”    宋元时期,是中国航运和造船业的全盛时期,出现了升降舵及披水板等船具,并在航海技术上开始取得具有世界意义的重大突破,以海船上开始装备罗盘导航、天文定位与航迹推算为标志,中国航海技术由此进人“定量航海”阶段。中国的远洋船队可以说是“虽天际穷发不毛之地,无不可通之理焉”。元代著名航海家汪大渊曾两次远航,足迹遍及东亚、东南亚、南亚、西亚、印度洋与地中海广大区域100多个国家,其所著《岛夷志略》的意义可与马可·波罗的《东方见闻录》媲美。    明代是中国古代造船业的转折时期,著名的郑和下西洋的壮举就是在这时候开创的。    据《西洋记》记载,郑和船队是一支混合舰队,由宝船、马船、粮船、坐船、战船组成,其中最著名的要数宝船。梁启超称宝船之大,超过了近代美国制造的世界上最大的商船,曾发出“不可思议”的感叹!孙中山对此更是叹为观止,称宝船“为中国超前轶后之举”!    郑和下西洋,不仅扩大了中国的政治影响,促进了中外经济文化交流,而且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中国和世界航海事业的发展,加强了中国的海防建设,成功地解决了当时中国发展海洋事业的一系列战略性问题,使中国经略海洋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成为世界大航海时代兴起的先声。    世界著名科技史专家李约瑟先生在其名著《中国的科学和文明》一书中指出,中国的海上舰队,在公元1100一1405年之间,肯定是世界上最伟大的。明代海军在历史上可能比任何亚洲国家都出色,甚至同时代的任何欧洲国家,乃至所有欧洲国家联合起来,可以说都无法与明代海军匹敌。    然而,由郑和下西洋开始的中国远洋航运业和造船业只是昙花一现,自明朝后期开始实行海禁,长期的闭关锁国,使中国的造船业渐渐衰落了。    到了近代,尽管徐寿、华蘅芳、李鸿章、左宗棠及后来的国民党政府都或多或少为中国的船舶业做出过努力,也曾使中国近代的航运业和造船业有过短暂的发展,但终因帝国主义和封建统治的双重桎梏,中国的船舶业总是举步维艰。恩格斯曾说,远洋航运最初是在封建和半封建的形式中进行的,然而它毕竟在根本上与封建制度格格不人,航海事业是一种毫无疑问的资产阶级企业,这种企业的反封建特点也在一切现代舰队上打上了烙印。恩格斯的这段话,道出了中国航海和造船业衰落的本质。中国造船业衰落实际上是中国封建主义闭关锁国、僵化没落的必然结果。    与此同时,西方诸国在18世纪工业革命后,随着以钢铁为船壳、蒸汽机为动力的轮船的问世,世界造船及航海业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造船技术的落后,使中国人丧失探索海洋的信心及捍卫海权的能力,从此,洋人以海洋为突破口开始了宰割中国人的历史,这是何等沉重、惨痛的教训!    那么,谁能重塑中国古代造船业的辉煌?    伟大的中国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在设计中国未来发展蓝图时,曾提出:“自世界大势变迁,国力之盛衰强弱,常在海而不在陆,其海上权力优胜者,其国力常占优胜。”鉴于此,孙中山在其洋洋洒洒十余万言的《实业计划》中极力倡导要发展造船业,提出中国起码得拥有千万吨的航海船队和数以万计内河船舶、渔船来发展水上航运和渔业。可惜,孙先生壮志未酬身先去,留下宏图未竞时。    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高瞻远瞩、深谋远虑地提出要大搞造船业,建立一道“蓝色海上长城”和“海上铁路”。在中共中央和国务院的领导下,不仅恢复和发展了旧中国留下来的船舶工业,而且依靠自己的力量,建立了一支实力雄厚、经验丰富、专业配套、具有较高科技水平的科研队伍;形成了一个专业齐全,科研、教育与生产相结合,中央、地方协调发展的现代船舶工业体系。然而,好景不长,爆发了“文化大革命”,由于极“左”路线和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推行的一系列错误的政策措施,致使中国的船舶工业一再错过了发展的良机。    历史不能说明现在,也不能据此预测未来。但鉴古知今,人们可以从中总结经验,吸取教训,并从中摸索规律。    纵观古今,放眼全球,开放是一种潮流,是一种趋势。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开放则兴,封闭则亡,已是治国安邦者必须明白的一个基本道理。    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曾深刻地指出:“资产阶级,由于开拓了世界市场,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了……新的工业的建立已经成为一切文明民族的生命攸关的问题;这些工业所加工的,已经不是本地的原料,而是来自极其遥远的地区的原料;它们的产品不仅供本国消费,而且同时供世界各地消费。旧的、靠国产品来满足需要,被新的、要靠极其遥远的国家和地带的产品所替代了。过去那种地方的和民族的自给自足的闭关自守状态,被各民族的各方面的互相往来和各方面的互相依赖所代替了。”马克思和恩格斯的这段话虽然是针对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提出的,却深刻地揭示了在贸易相互依存增强、生产和资本国际化趋势加剧、科技研究的国际合作日益密切的国际大背景下,国际经济发展的普遍规律,对我们社会主义国家同样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指导意义。  邓小平曾意味深长地说过:  因为现在任何国家要发达起来,闭关自守都不可能。我们吃过这个苦头,我们的老祖宗吃过这个苦头。恐怕明朝明成祖时候,郑和下西洋还算是开放的。明成祖死后,明朝逐渐衰落了。以后清朝康乾时代,不能说是开放。如果从明朝中叶算起,到鸦片战争,有三百多年的闭关自守,如果从康熙算起,也有近二百年。长期闭关自守,把中国搞得贫穷落后,愚昧无知。P2-4

后记

《统战人物传记系列》是本社列入国家“九五”规划的重点图书。初版时,时任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央统战部部长王兆国同志亲自作序,并指出:“编撰和出版这套丛书,既具有重要文化价值,更可以发挥以史为鉴、以史育人的作用。”丛书自出版以来,不仅成为统一战线工作者的案头书,更受到众史学工作者和读者的欢迎。从统一战线的视角、采用纪实的手法,聚焦钩沉老一辈革命家与爱国民主人士的历史交集、人生交往,以丰沛的细节再现中国近现代史的演进历程,本套书属于首创,是中共党史研究、中国现代史研究的一项富有开拓性意义的重要成果。    为满足广大读者的需要,特别是为满足今日青少年学习历史、汲取智慧、健康成长的需要,本社决定修订再版此书。在此,我们向给予此书诸多支持的作者们、读者们表示深深的谢意!    华文出版社    2012年5月

编辑推荐

“统战人物传记系列”自出版以来,不仅成为统一战线工作者的案头书,更受到众史学工作者和读者的欢迎。从统一战线的视角、采用纪实的手法,聚焦钩沉老一辈革命家与爱国民主人士的历史交集、人生交往,以丰沛的细节再现中国近现代史的演进历程,本套书属于首创,是中共党史研究、中国现代史研究的一项富有开拓性意义的重要成果。    这本《邓小平与包玉刚》(作者余贤群)是其中一册,通过描述改革开放大背景下,国家领导人邓小平与一代船王包玉刚的交往过程,展示了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与港澳同胞情真意切、肝胆相照的风雨历程,生动地勾勒出包玉刚心系祖国、回报桑梓的赤子情怀。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人物传记系列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3条)

 
 

  •   这是“统战人物传记系列”丛书中的一册,主要是写改革开放中这一大背景下,香港船王包玉刚与国家领导人邓小平的交往过程,反映了真正的共产党人和港澳同胞肝胆相照,情真意切的风雨历程。值得一读。
  •   非常文明,书旧了点
  •   跟伟人接触,就会有传大梦想,就会做大事业。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