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匣子

出版时间:2013-1  出版社:茅盾 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 (2013-01出版)  作者:茅盾  页数:184  
Tag标签:无  

前言

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著名编辑赵家璧在上海良友图书公司老板伍联德的支持下,历经十余年,陆续出版《良友文学丛书》,计四十佘种。其中三十九种在上海出版,各书循序编号,后出几种则无。该套丛书以收入当时左翼及进步作家的作品为主,也选入其他各派作家作品。其中小说居多,兼及散文和文艺论著;第一号是鲁迅的译作《竖琴》。丛书一律软布面精装(亦有平装普及本),外加彩印封套,书页选用米色道林纸,售价均为大洋九角。    《良友文学丛书》选目精良,在现在看来,皆为名家名作;布面精装的装帧更是被许多爱书人誉为“有型有款”。不可否认,在装帧设计日益进步的当下,这套出版于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的丛书外形已难称书中翘楚,但因岁月洗汰,人为毁弃,这套曾在出版史上一度“金碧辉煌”过的丛书首版已然成为新文学极其珍贵的稀见“善本”。    在《良友文学丛书》首版八十周年之际,为满足现代普通读者和图书馆对该丛书阅读与收藏的需求,我们依据《良友文学丛书》旧版进行再版(四种特大本不在其列)。本着尊重旧版原貌的原则,仅对旧版中失校之处予以订正。新版《良友文学丛书》采用简体横排的形式,以旧版书影做插图,装帧力求保持旧版风格,又满足当下读者的审美趣味。希望这一出版活动对缅怀中国出版前辈们的历史功绩和传承中国文化有所裨益,也希望广大读者多提宝贵意见和建议,以便我们把日后的工作做得更好。

内容概要

  《人文读与收藏·良友文学丛书:话匣子》是茅盾先生的一部散文集著作,全书收录44篇文章,包括:《我的学化学的朋友》、《乡村杂景》、《上海大年夜》、《灰色人生》、《“蚂蚁爬石像”》、《批评家的神通》、《我们有什么遗产?》、《“媒婆”与“处女”》等。茅盾社会阅历丰富,思想修养深厚,革命责任感强烈,大量散文反映城乡生活,思想深刻。他的散文多篇幅短小,善于截取社会生活的片断,理清线索,有条不紊地组织起来,揭示重大的社会意义,形成一篇篇内容饱满、形式完整的作品。他运用象征、比喻、拟人等多种手法来反映社会,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语言朴素流畅,生动形象。

作者简介

茅盾(1896—1981),原名沈德鸿,字雁冰,浙江嘉兴桐乡人,中国现代著名作家、文学评论家和社会活动家,五四新文化运动先驱者之一。代表作有长篇小说《虹》《蚀》《腐蚀》《子夜》《霜叶红似二月花》等。中短篇小说《春蚕》《林家铺子》《诗与散文》《石碣》《手的故事》等。散文《白杨礼赞》《青年苦闷的分析》《冬天》《雷雨前》《谈月亮》《天窗》等。

书籍目录

上编 我的学化学的朋友 关于“文学研究会” “现代化”的话 香市 大减价 田家乐 乡村杂景 陌生人 谈迷信之类 冬天 上海大年夜 速写 灰色人生 我不明白 下编 文学家可为而不可为 一个文学青年的梦 思想与经验 新,老? 论“入迷”  花与叶 “蚂蚁爬石像” 力的表现 批评家的神通 批评家种种 批评家辨 从“五四”说起 文学青年如何修养 文学家成功秘诀 我们有什么遗产? 再谈文学遗产 我曾经穿过怎样的紧鞋子 一个译人的梦 “媒婆”与“处女”  直译·顺译·歪译 又一篇账单 翻译的直接与间接 关于小品文 怎样编制文艺年鉴 天才与勇气 一九三三年诺贝尔文艺奖金 关于《达生篇》 “木刻连环图画故事”  教科书大倾销 论儿童读物

章节摘录

版权页:   读者不能认识全般的社会现象,这样的作品因而也就不合于“客观的真实”,不是真实人生的反映。但假使一位作者以烟草工业的发达为“经”,而以一般工业的衰落为“纬”,交织出现代中国产业界畸形的啼笑史,那我们的观感就不同了,我们要说这是真实人生的反映了。为什么呢?因为作者是看见了“全体”的。因为他所写的主要题材即使只是部分的现象,然而他说明了全体。 莫泊桑借《一生》中女主人公的嘴巴说:“人生不是我们所想像的那般好,也不是像我们所想像的那般坏”。《一生》的女主人公在尝遍生活的甜酸苦辣以后,悟得了这样的“人生哲理”。也就是作者莫泊桑在某一时间对于人生的认识。这位悲观的大作家通常是只看见人生的“丑恶面”的,他说这话的时候,虽已承认人生尚有“光明面”的存在,可是他还没有见过。他对于人生的将来,没有信仰。 悲观的大作家还有一个契可夫。剧本《三姊妹》和《万霞舅父》也是“灰色人生”的写照,契可夫借女主角玛泻的嘴巴喊道:“他们走了,永不回来,我们必须从头再做人哟”!和莫泊桑有点不同,契可夫信仰人生的将来,不过他把这“希望”放在辽远的将来。有人将契可夫的作品比喻作冬天早晨的冷雾;是凄惨的,凛冽的,灰色的,然而却又教人想到跟着在后面来的却是融融的太阳。这个批评,也许是过分的回护,但是契可夫的“不肯绝望”却在他的作品中时时看得出来。 安特莱夫可就完全不同了。如果我们说契可夫的“希望”不过是空虚的自慰,而且他这自慰之所以空虚微弱就因为他未尝看见人生的全面,那么,安特莱夫是连那样“辽远的希望”都不愿意有,连看一看人生全面的意思都不肯有的!契可夫在人生中看见了灰色的丑恶的一面,他描写这些灰色的,丑恶的,然而他竭力想暗示读者道:“朋友,这是现在,至于将来,那总该不同了罢”?安特莱夫则不然。他描写了丑恶的,甚至于狰狞的,他用了确信的态度狞笑着说:“人啊!这就是生活!现在如此,将来也许还要坏”!他的《人之一生》就“说明”了人生终究是虚空,人的一切努力都是毫无意义的。在剧本《到星中》,他甚至于宣传了“宇宙的虚无主义”了。有人说看了安特莱夫的作品就好比揭开了地窖子的门,只觉得冷气直冲,——这话,不是冤枉他的。 旧俄的作家中还有一位蒲雷苏夫,也是所谓“恐怖的描写者”。他的小说《南极共和国》,“神经衰弱者读了,是会发狂的”。这是一篇“想像”小说,略谓南极地方有一资本主义高度发达的共和国,一向是“繁荣”到极点;忽然这国家的“神经中枢”——京城,发生了一种怪病,“矛盾病”,于是恐怖袭来,维持秩序的警察见了人就杀,幼稚园的保姆扼死了小孩。

编辑推荐

《话匣子》由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出版。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话匣子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