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罚配置的基础理论研究

出版时间:2011-3  出版社:中国法制出版社  作者:蔡一军  页数:192  

内容概要

  刑罚配置理论是指如何通过刑种与刑量的选择使刑罚与各类犯罪及具体犯罪人相对应的理论。《刑罚配置的基础理论研究》以刑罚轻缓化的理论趋向与刑罚适用的趋厉化现实所形成的二律背反现象作为问题的引发点,运用了语义分析、历史分析、比较分析等多种研究方法进行研究。研究一开始就对刑罚配置理论的概念进行了厘定,并在此基础上对刑罚配置理论的历史演进过程展开了梳理。而后,分别从刑罚配置的目的与刑罚配置的原则等内外两个方面,构建了刑罚配置的理论立场。最后,以我国刑罚配置实践为基础,从实然层面时我国刑罚配置中的问题进行了反思。全书的总体思路就是要塑造一种体系完整的刑罚配置理论,并力图在此过程中把握刑罚配置的实然与应然之间所引发的理论问题。

作者简介

  蔡一军,(1982-),男,江西乐平人,刑法学博士,上海政法学院讲师,上海市晨光学者,国家留学基金委公派法国里昂二大联合培养博士。主要研究领域为刑罚学、刑事政策学。  从事刑法学研究以来,先后主持、参与国内外研究课题6项,其中省部级以上课题3项,参编、参译著作2部。公开在《当代法学》、《法制与社会发展》、《广西社会科学》等刊物发表论文十余篇,其中有些论文为《人大报刊复印资料》、《新华文摘》等刊物全文转载或转摘。

书籍目录

绪论一、思考的起点:刑罚趋厉的内生性危机二、视角的转换:刑罚危机的解析与反思三、理论的尝试:刑罚配置理论的整体化重塑第一章 刑罚配置的历史演进第一节 同态相应的刑罚配置理论一、同态相应理论的历史考据二、同态相应理论的理性评价第二节 罪责相应的刑罚配置理论一、罪责相应理论的衍生历程二、报应论的罪责相应理论形态三、功利论的罪责相应理论形态第三节 刑罚个别化的刑罚配置理论一、个别化理论的发展脉络二、复归模式的实践与式微第四节 恢复性司法:刑罚配置理论的最新发展一、恢复性司法的理论源起二、恢复性司法的实践:以欧洲为视角的考察三、恢复性司法的反思与启示第二章 刑罚配置的目的抉择第一节 刑罚配置的一元目的理论一、刑罚报应目的之重塑二、刑罚配置的基序相称三、公正报应的弹性化折中第二节 刑罚配置的多元目的理论一、报应限制理论二、预防限制理论三、阶段区分理论第三节 本文的立场抉择一、刑罚配置目的之多元性要求二、刑罚配置目的之同一性要求三、刑罚配置目的之个殊性要求第三章 刑罚配置的基本原则第一节 刑罚配置的人道性原则一、人道性原则的理论基础二、刑罚配置的人道性要求第二节 刑罚配置的节俭性原则一、节俭性原则的理论结构二、刑种配置的节俭性审视三、刑度配置的节俭性考量第三节 刑罚配置的公正性原则一、公正性原则的法理分析二、刑罚配置的公正性制约第四节 刑罚配置的正当性原则一、刑罚哲学中的正当性命题二、效益评价:现实需要的理论回应三、冲突协调:刑罚价值本位的抉择第四章 刑罚配置的静态实现第一节 刑阶衔接:刑罚静态配置的基础一、刑阶的划定与衔接二、我国刑阶配置失衡之检讨三、刑阶调整的未来方向四、以经济犯罪为参照的刑阶考察第二节 法定刑建构:刑罚静态配置的基本形式一、基本法定刑幅度的确立二、加重(减轻)法定刑幅度的形成第三节 个罪解析:环境犯罪的刑罚静态配置一、环境刑法立法模式的类型化解读二、环境犯罪刑罚静态配置的比较考察三、我国环境犯罪刑罚静态配置的调整与完善第五章 刑罚配置的动态实现第一节 裁量刑确定:刑罚动态配置的实现路径一、本节之焦点论题二、自由裁量权限制的制度比较三、我国量刑制度的探索与完善第二节 执行变更监督:刑罚动态配置的实现保障一、执行变更监督制度运行的现实考察二、执行变更监督的基本价值重构三、执行变更监督的改革路径结语参考文献后记

章节摘录

  二、同态相应理论的理性评价  同态相应的刑罚配置理论因与肉刑的紧密联系性而往往被认为是原始且野蛮的。但客观而言,肉刑制度是刑罚制度发展的一个特定阶段,从中西刑罚史的比较可以看出,无论刑罚配置是否采纳同态相应论,肉刑都是特定社会阶段的一种客观存在,是奴隶制社会对于刑罚制度缺乏抽象想象力的产物,因此不能将肉刑制度的野蛮与不人道完全归过于同态相应论。进一步而言,同态相应论折射了朴素的“公平”刑罚观,即在刑罚的配置上实现人与人基本的平等。尽管这种平等因阶级的存在和制约而呈现不完整性,但是却有助于刑罚平等观念深入人心。  刑罚文明是一个前后延续的整体。刑罚起源于防止私力复仇,而在具体如何防止私力复仇的问题上,同时期的中西方刑罚文化选择了两条不同的进路。浸淫于希腊罗马古典城邦生活与市民社会的西方文化期待刑罚扮演复仇替代品的角色,并尽可能地实现平等与公正,以保证其刑罚的统治力进而保证奴隶制国家的稳定;而同时期的中国刑罚文化则以刑罚作为统治者压制复仇的武器,要求刑罚尽可能地发挥其威慑作用,“治乱世用重典”的重刑文化由此埋下了伏笔。尽管刑罚皆作为统治工具而存在,但是同工却异曲,这一点对于我们理解此后的中西刑罚文化冲突十分重要。随着刑种制度的不断发展和稳定,要求刑罚种类与犯罪形态严格对应的同态相应论也就逐渐失去了存在的基础和空间,并最终消亡于历史的尘埃中。  在西方启蒙运动中,康德重新发掘同态相应论所折射的平等光芒,认为只有这样才能够实现刑罚的平等性,保证刑罚不偏不倚的实施,进而可以推翻封建刑罚的特权主义与等级主义。康德认为:“如果你侮辱了他人,你就是侮辱了自己;如果你偷窃了他人,你就是偷窃了自己;如果你殴打了他人,你就是殴打了自己;如果你谋杀了他人,你就是谋杀了自己。”由于以犯罪形态为刑罚配置的主要考察基点能够最为直观地实现道德上的平等,因此最为符合康德所主张的刑罚正义的要求。康德进一步主张,其他任何刑罚配置理论都是“上下摇摆且不能相称”的,而只有同态相应的刑罚配置理论方能够“精确地确定刑罚的量和质”。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刑罚配置的基础理论研究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