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大稳定”到“大衰退”

出版时间:2011-8  出版社:社科文献  作者:曹永福  页数:233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20世纪80年代初是美国经济、社会发展历史上的一个重要分水岭,1981
年上台的里根政府针对美国的各种积弊展开大刀阔斧的改革。也大致从这一时期开始,美国逐渐出现宏观经济波动平缓化的局面,即“大稳定”(Great
Moderation)现象,经济学家为此展开了热烈讨论。主流的观点认为这种局面形成的原因除了运气成分之外,美国的货币政策、美国经济的内在稳定机制也发生了结构性转变。但2007~2009年的严重金融危机和“大衰退”使得
“大稳定”的讨论黯然失色,并对整个宏观经济学界的研究产生了强烈冲击。
由曹永福编著的《从“大稳定”到“大衰退”——对美国经济周期的理论历史和实证研究》沿着“大稳定”与“大衰退”这一主线对美国经济周期展开系列专题研究。
首先,《从“大稳定”到“大衰退”——对美国经济周期的理论历史和实证研究》回顾了经济周期理论发展的历程,总结了近10年来经济周期理论研究的新热点,包括中波周期、“新闻”、预期和不确定性等问题;而且本书跟踪研究了次债危机之后主流宏观经济学界的最新反应,包括金融因素在经济波动中的作用、新凯恩斯主义者和新古典主义者对现有理论框架的反思、经济周期的新研究热点,等等。上述工作使得本书建立在扎实的经济学理论基础之上。
《从“大稳定”到“大衰退”——对美国经济周期的理论历史和实证研究》采用历史研究方法,回顾了美国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经济周期波动历程,包括执政党的主要政策主张、突发经济事件,等等,通过主要实体指标的波动完整描绘了经济周期波动的图景。此外,本书对美国GDP支出结构、产业结构、金融体系、国民收入分配结构等方面的转变进行了简要的描述性分析,从而使得实证分析能够与具体的历史背景相结合。
采用典型化事实的研究思路,《从“大稳定”到“大衰退”——对美国经济周期的理论历史和实证研究》从经济周期的波动形态、金融与货币指标、劳动力市场指标、国际关联性等方面研究了20世纪80年代以来美国经济周期的新特点,主要结论包括:广义货币供应量的顺周期性显著下降,就业相对于GDP的波动性有所增大,劳动生产.率的顺周期性有所下降,新兴市场经济国家与美国的经济周期关联性有所提高,从“脱钩”变为再“挂钩”。
上述结论对于认识美国经济周期特征以及宏观经济形势均有所帮助。
“2007~2009年大衰退”使得“大稳定”是否还存在已经值得商榷,本书的研究认为即使在今天看来“大稳定”的讨论仍然有其合理的成分。如产业结构向服务业的转型为弱化宏观经济波动作出了贡献;美国制造业的库存管理能力仍然在继续改善。“大稳定”研究中的运气假说(外部冲击假说)曾非常流行,实际上在计量经济学中“冲击”是一个相对模糊的概念。此外,
“大稳定”讨论中比较热门的金融创新和货币政策因素需要重新反思。
为总结“大衰退”的特殊性与一般性,《从“大稳定”到“大衰退”—
—对美国经济周期的理论历史和实证研究》进行了全面、系统的比较。从多轮经济周期组成的长波视角看,美国20多年的“大稳定”局面和“大衰退”
之间有内在联系,这种长波波动模式与美国’“大萧条”、1973年严重衰退之前有诸多相似之处,如实体波动弱化背景下金融波动逐渐增大,产业繁荣逐渐过渡到投机性繁荣等。
《从“大稳定”到“大衰退”——对美国经济周期的理论历史和实证研究》将“大衰退”与美国战后历次经济衰退和“大萧条”进行了比较。“大衰退”是美国战后最严重的一次经济衰退,但没有超过“大萧条”的严重程度,两次危机期间很多指标的波动模式有显著差异,货币当局在两次危机期间采取了截然不同的货币政策,两次危机期间的国际经济环境有很大区别。
从更广的视角看,美国“2007~2009年大衰退”尚没有像“大萧条”、罗斯福新政时期那样带来深刻的社会转型。美国从2009年开始了新一轮经济复苏,这轮复苏的上升速度是比较可观的,从复苏速度和模式上看,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3轮经济复苏有更多相似之处(如“无就业复苏”)。
最后,《从“大稳定”到“大衰退”——对美国经济周期的理论历史和实证研究》将美国经济周期研究与中国实践相结合,对中美经济周期的典型化事实进行了选择性比较,讨论了中国经济周期波动的平缓化现象,探讨了中国经济周期的中波和长波前景。

作者简介

曹永福,经济学博士,财政部国际司咨询专家,现供职于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曾经受福特基金资助在美国。Brandeis大学做访问学者。主要研究领域为宏观经济学、计量经济学,曾在《经济研究》、《China
and World Eonomy》、《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世界经济研究》等核心学术期刊发表论文10余篇。

书籍目录

第一章  导言
第一节 经济周期的定义及相关问题
第二节 20世纪80年代以来美国经济周期研究的思潮演变
第三节 中国学者对美国经济周期的研究
第四节 本书的贡献与结构
第二章 经济周期理论回顾与最新动向
第一节 引言
第二节 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的传统经济周期理论
第三节 凯恩斯主义、货币主义、理性预期学派和供给学派
第四节 真实经济周期理论、新凯恩斯主义以及两者的融合
第五节 预期、“新闻”与不确定性:经济周期研究的新热点
第六节 中波周期:经济周期理论的新分支
第七节 次债危机后宏观经济学家的反思及新进展
第八节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美国经济周期波动的历程:1980-2010年
第一节 沃尔克紧缩与1980~1982年“双谷形”波动
第二节 里根革命与里根繁荣
第三节 1990~1991年衰退与缓慢复苏
第四节 新经济、高科技泡沫破灭与2001年轻微衰退
第五节 新世纪之后的美国宏观经济及“2007~2009年大衰退”
第六节 本章小结
第四章 20世纪80年代以来美国经济结构的演化
第一节 GDP支出结构及其变化
第二节 产业结构的演化
第三节 金融体系的发展演化
第四节 国民收入分配结构的演化
第五节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美国近三轮经济周期典型化事实及其演化
第一节 引言
第二节 数据滤波及实证方法
第三节 美国经济周期波动形态的演变
第四节 美国金融、货币指标与经济周期
第五节 美国劳动力市场与经济周期
第六节 美国经济周期的国际关联性及其演化
第七节 稳健性检验
第八节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美国经济周期“大稳定”的提出及其反思
第一节 “大稳定”(Great Moderation)的提出及其讨论
第二节 美国经济周期波动性的变化
第三节 运气假说
第四节 产业结构假说
第五节 库存管理改善假说
第六节 金融创新假说
第七节 货币政策假说
第八节 本章小结
第七章 “2007—2009年大衰退”的历史比较
第一节 引言
第二节 “大衰退”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经济衰退的比较
第三节 “大衰退”与“大萧条”的比较
第四节 长波历史视野下的“2007~2009年大衰退”
第五节 本章小结
第八章 2009年经济复苏的历史比较
第一节 引言
第二节 2009年经济复苏的模式
第三节 zarnowitz规则及其验证
第四节 本章小结
第九章 美国经济周期研究对中国的借鉴
第一节 引言
第二节 中、美经济周期典型化事实的选择性比较
第三节 中国经济周期波动的平缓化趋势
第四节 美国经济长波对中国当前的借鉴意义
第十章 全书总结
参考文献
后 记

章节摘录

  四、对里根总统任期的再评价  里根政府的改革为美国经济重新注入了活力,从而开创了一个新时代,美国的经济表现和经济理念从此发生了深刻的转折。里根小政府、大社会、少干预的理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美国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了长期的宏观经济稳定时期(即“大稳定”,见本书第六章);美国战胜了70年代的滞胀从而开始了长期低通胀时代。当20世纪90年代美国出现高增长、低通胀的黄金增长之时,一些共和党人甚至认为这是80年代里根经济学打下的基础。  与此同时,里根政府也留下了一些令人争议的遗产,如财政赤字、贸易赤字并存的“双赤字”局面是在里根任期内形成的,并且这种局面几乎演化成为一种常态;美国的收入分配格局在20世纪80年代之后迅速恶化;而里根的“去管制化”改革加速了金融自由化进程,滋生了金融风险,有学者甚至认为他应该为1/4世纪之后的“2007~2009年大衰退”负责。   ……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从“大稳定”到“大衰退”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条)

 
 

  •   书中没有提供数据,这个是缺陷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