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代教育管窥

出版时间:2012-10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作者:王建军  页数:269  

内容概要

  《元代教育管窥》所收论文涉及了元代的文教政策、大蒙古国国子学、三所国子监、科举、书院、教育家等内容。这些文章多从一个侧面,或从一个角度切入,揭示了蒙古统治者入主中原“文治”进程的脉络,展示了元代多元政治势力在办学问题上的较量。政治因素过度介入教育领域,使学校成为政治权力角逐棋盘上的棋子,受教育者和教育者都只重视自己行为的国家价值取向,教育主体和人格主体在其中完全被淹没和被取代。元代教育的悲剧,根本原因在此。对这种单一取向的传统思维定势的反思是现代教育发展极为重要的课题。

作者简介

  王建军(1951-),江西南昌市人,历史学博士,华南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长期从事于中国教育史的教学与研究。独立或参与出版著作10余本,发表论文数十篇。

书籍目录

自序从《庙学典礼》看元代世祖朝和成宗朝的儒学政策大蒙古国国子学考论忽必烈的文治思路与元代蒙古国子监教育与政治:元朝国子监创办之争元代回回国子监研究论元代国子监管理职能的变化从元代国子监办学模式的演变看传统人格的养成“慨然思复三代庠序之法”:许衡的教育追求走近李孟呼唤科举:元杂剧中下层文人的生命呐喊元代西湖书院刻书论略元代崇义书院论略附录 部分元人文集中关于元代国子监材料的篇目索引

章节摘录

  元代的监学一体其实已蕴涵在古代教育体制发展的历史趋势之中。换句话说,元代的监学一体是古代教育体制由多元化向单一化发展趋势的必然产物。以往各朝国子监所辖学校,尽管数量各有不同,但大都可归为两类:一类为学习儒学的学校,如国子学、太学、四门学等;另一类为专科性质的学校,如算学、书学、律学、医学等。学习儒学的各所学校,其区别不在学业、程度的不同,而在学员的出身资格。历代王朝为了扩大和稳固其统治基础,通过创办不同的学校,以满足社会各阶层人士的教育需求。这样既照顾了门阀士族的特权利益,又为寒门庶族和平民提供了奋发上进的机会,这对巩固封建统治是十分必要的。当然,为照顾门阀士族的特权,国子学的办学条件和生员待遇自然要优越于其他学校。北宋时期,门阀士族阶层进一步式微,寒门庶族的力量进一步壮大。来自寒门庶族的士大夫要求改革社会政治、经济乃至学术的呼声十分强大,导致了北宋太学教育十分发达。太学要求独立的呼声也一直未断,并于庆历、熙宁、元丰、崇宁的兴学中获得了独立地位。独立后的太学不仅拥有单独的教职人员,而且也享有独立的财政和预算。出身平民阶层的太学生员与国子学生员共享同一校区,并拥有明显优越于国子学的师资,领受相同的生活津贴。南宋时期,国子学与太学的界限进一步模糊。在大多数情况下,人们一旦提及太学,往往也就是指国子学。二者在机构建置和师资构成上并无实质的差别。唯一的不同便是国子学教的是“国子”,而太学则面向下层官员及平民的子弟。这样,分设两校的实际意义已经不很重要了。  ……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元代教育管窥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