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藏艺术理论系列丛书

出版时间:2012-1  出版社:辽宁美术出版社  作者:孔凡平,孙丽荣 译  页数:395  

内容概要

  “一声人类痛苦的呐喊难道是无足轻重的吗?”一个把艺术视为生命的人,怀着梦想,孤独无依地飘零到南海太平洋的岛屿上,去寻找那理想中的伊甸园。他在那里过着被世人所遗忘,疾病折磨所困扰的悲惨生活,在饥寒交迫的穷途末路中慢慢地走向了死亡,他在极度的绝望中痛苦地疾呼呐喊道:“我犯了什么罪,竞至受这样的苦难!”“苍天啊,我请求快结束这一切吧。”这个人的名字就叫保罗·高更。  他确信自己了解生命的价值与意义,所以他把绘画看得高于一切。当他活在世上的时候,就不遗余力地为实现生命的价值而奋争着,直至生命的最终时日,他仍执著不息地完成着肩负的使命。面对着寂静优美的大自然,他似乎感悟到了一种来自上苍的启示,深知自己是一位非同寻常的艺术家,19世纪的艺术发展史需要他去继往开来和变革更新。时代和艺术的发展将这一庄严的历史使命落在了他的肩上。对此他坚信不移。他深知艺术作品在拍卖大厅里的价格其实是无足轻重的,那只是一种暂时的虚荣。金钱和艺术终究不可同日而语。艾森特·凡·高曾经自我评论说:“他被自己燃烧的激情给熔化了,生命毁灭在自己的才能之中,他内心极端孤独,十分渴望寻觅到知音。”

书籍目录

序 第一章高更生平 第二章环境 第三章高更与象征主义 第四章重新创造了绘画的人 第五章剽窃者还是创造者 第六章高更与现代艺术 第七章关于高更的问题 第八章高更,新时代的开创者 高更生平与创作编年表 著作目录 附图 后记

章节摘录

版权页:   插图:   1889—1891年,高更来往于巴黎与布列塔尼之间。这一时期,他与象征主义派诗人们结识后,来往密切。象征派诗人们将自己的创作原则向高更进行阐明。诗人的创作要摆脱自然主义注重描绘外界事物的倾向,用朦胧含蓄与明确肯定相结合的语言,努力深刻地表达出自己内心世界中错综复杂的最高真实。要求赋予抽象的概念以具体的、可感知的形式。他们崇尚隐喻、暗示的艺术语言,追求普遍的概念。在他们看来,可视的世界与不可视的世界、精神世界与物质世界、无限与有限的世界之间,是彼此相互联系和沟通的,他们把直觉和幻觉强调到重要的位置上,宗旨是探测和表现心灵深处最隐蔽的内容。象征主义的表现语言大多是极其朦胧费解的,具有一种神秘的倾向。更狭义的解释是,象征主义是走向最后真实的一种途径,是柏拉图哲学观念的一种“想象”,是超越特殊的物质体验。是艺术家内在精神里的东西,而不是所观察到的东西。 他们分析高更的艺术时总结说: “综合主义势必会将画家引导到象征主义的道路上去。一个画家在观察景物准备作画时,不应该只是审慎地记住景物的形状,而是应该记住与他思想感受相符合的景象。然后,画家应该结合各方面的因素而创造一个新的形象。这个形象必须是完全的真实,绝无似是而非的迹象,这种形象就是象征主义。”这批诗人称高更的作品极具象征主义的代表性,高更赞同诗人们的观点,成为他们的中坚分子。1889年的3幅代表作品都具有象征主义的特征。 第一幅《雅各与天使的格斗》是宗教题材。布列塔尼半岛的当地妇女笃信宗教的生活促发他完成了此画。他希望表现出所画的场面和他在现实中所看见的情景之间的相互关系。他画的不是一个圣徒的形象,而是布列塔尼半岛的农妇对这一形象的崇拜。高更把这场格斗描绘得不太明显,仿佛产生在梦幻中的远处。 《黄色基督》也是用同样的方法。画面描绘了3个农妇跪在受难处。为了表现气氛的凄凉、贫瘠的景象和秋天的萧瑟,画家把精力都放在了神像及背景的黄调子与蓝色阴影的对比上。用间接的象征色彩来表达内心的意向。日常生活场景只是他用以创造装饰性节奏和风景主题的媒介,而这种媒介都似乎始终伴随着宗教感情的那种忧愁的象征。 在《美丽的昂热尔》中,画家并非局限于画一般的肖像,而是赋予绘画一种超自然现象的含义。他把肖像安置在一个虚幻的圆圈中,在肖像的左侧有一尊模糊朦胧的佛像,暗示肖像本身所给人的印象也同这尊佛像一样,显示了高更对东方神秘主义的崇拜。马拉美说:“令人惊奇的是这么多的奥妙竞能容纳在这么鲜明的形式之中。” 其后《春的苏醒》一画象征性更加明显。画中的狼象征着印第安好色者,被弄迷糊的少女手持鲜花,象征纯洁的青春。背景是经过概括了的布列塔尼的景色。

编辑推荐

《高更的艺术》编辑推荐:“一声人类痛苦的呐喊难道是无足轻重的吗?”一个把艺术视为生命的人,怀着梦想,孤独无依地飘零到南海太平洋的岛屿上,去寻找那理想中的伊甸园。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典藏艺术理论系列丛书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2条)

 
 

  •   专业性很强,可惜我也没怎么看,哈哈
  •   全面系统深刻解读高更。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