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宫间

出版时间:2003-5  出版社:上海译文出版社  作者:(埃及)纳吉布·马哈福兹  页数:428  字数:419000  译者:陆英英,陈中耀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纳吉布·马哈福兹是诺贝尔奖获得者,“开罗三部曲”是他的重要作品。小说通过一家三代人不同的命运,描绘了一九一七年至一九四四年埃及社会历史的种种变迁,每一部侧重描写一代人的生活,并以该代人居住的地区作为书名。作品颇似一幅埃及现代的风俗画卷。
第一部《两宫间》主要描写这个家庭的父辈艾哈迈德这代人的生活和他们经历的历史事件。艾哈迈德既是位重信誉、有爱国心的商人,又是个威严的家长。他在维护传统道德的同时,又以真主的仁慈和宽容为自己的声色作辩护;他的大儿子无所事事,沉湎于酒色之中;他的二儿子是个青年学生,在反对殖民统治的游行中献出了生命。

作者简介

纳吉布·马哈福兹1911年12月11日出生于埃及开罗杰马里那区的一个公务员家庭。他四岁时就被送到私塾学习《古兰经》,接受宗教启蒙教育。
1930年,纳吉布·马哈福兹进入开罗大学文学院哲学系学习,接触了西方各种民主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潮,逐步接受了一些社会主义思想和科学观点。
1934年大学毕业后,他一边留校工作,一边为一些哲学杂志撰稿。他先后在宗教基金部、文化指导部等政府部门任职,曾任文学艺术最高理事会理事、电影局局长和文化部顾问。1970年退休后,他进入《金字塔报》编委会,任该报专职作家。
本世纪20-30年代的埃及正处于反帝爱国斗争的革命风暴之中,在家庭与社会的影响下,马哈福兹从一开始创作,便以明确的历史责任感,承担起了一个正直作家的责任。他最初发表的三部历史小说《命运的嘲弄》、《阿杜比斯》、《埃伊拜之战》都是表现爱国主义的。 40-50年代是马哈福兹现实主义创作阶段,发表了四部揭露社会黑暗、呼吁社会变革的小说《新开罗》、《赫利市场》、《梅达格胡同》、《始未记》。标志着他小说创作顶峰的三部曲:《宫间街》、《思宫街》、《甘露街》被公认为阿拉伯小说史上的里程碑。此后他还发表了《小偷与狗》、《道路》、《乞丐》、《尼罗河上的絮语》、《平民史诗》等作品。
他曾多次声明自己信仰社会主义和科学,提倡以科学反对宗教迷信,强调人要进行自我净化。
1970年获国家文学表彰奖,1988年获埃及最高奖赏——尼罗河勋章。1988年10月获诺贝尔文学奖,成为阿拉伯世界第一个获得此奖的人。

书籍目录

.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两宫间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8条)

 
 

  •     该如何继承民族的历史文化?切不能盲目以为悠久的文化与现代文明存在冲突。现代文明也是在悠久文化的营养液里逐渐成长的,不能割裂二者之间的必然联系,其实他们只是文化发展的不同历史阶段而已。希望还能找回我们自己的文化传统!谁能帮我们找回属于我们自己的文化传统?我的心好痛......
  •     刚读完,法赫米在反英示咸中中弹身亡,唉,没想到第一部里他就牺牲了,最后三部结束的时候估计这个家里已经不剩几个人了吧,毕竟那个时代太动荡了啊,独立运动紧接着又是二战,然后又出来了纳赛尔,埃及人民的辛酸历史啊
  •     当读到《两宫间》的结尾,读到法赫米在和平游行中的饮弹身亡,读到他那一大段临近死亡的内心独白,读到艾哈迈德因儿子的死无情地撕裂自己的威严面目,倾吐着柔情似水的父爱,我才知道,好的作品,会给我们提供那些复杂、矛盾、饱满、细腻的人性,去拆解、剥离我们意识中僵化而固定的概念……
      
      是啊,这里有关于反封建反殖民的斗争,这里有关于对男权主义的批判,这里还有对正义和美德的宣扬、对压迫和放荡的抨击,而这些老套的概念就像商品的标签,的确可以让人不费脑筋轻易识别、快速获取一部作品的大概,然而只有当我们把这些标签摘掉,细细观察体味,才能一步步感受到作品那富含层次、醇厚沉静、余味深长的气息。
      
      艾哈迈德,这个一家之主、霸道而无理的权威,这个让全家人在他面前无不战战兢兢的暴君,他可以一脚把儿子踢飞,可以因为妻子私自外出朝拜清真寺就将其赶回娘家以示惩戒,可以在家里随便发脾气而绝不容许任何人反抗;在外他风流倜傥、为人慷慨、妙语连珠,他是最棒的情人,最好的朋友;他虔诚但仍然不愿放弃贪图酒色的背教行为,他爱国但只做出钱不出力的事情以保平安。当他看到大儿子迷恋女色而大发雷霆,背后却笑呵呵地想“这小子像我”,当他看到小儿子为母亲求情而怒吼让他滚回家,背后却得意地赞赏“这狗崽子真有良心”,欣赏他们的母子情深,当他逼迫二儿子法赫米起誓不得参加革命遭到法赫米拒绝,他为自己威严的丧失而痛心疾首,当儿子请求他原谅这大逆不道的反抗行为,他表面仍旧保持严肃,背后却为儿子的爱国情怀自豪得意,当他得知法赫米牺牲,他肝肠寸断,不知道自己该如何面对以后失去了法赫米的人生,不知道自己该如何面对那个还不知道儿子死去的消息、软弱而善良的妻子……
      
      亚辛,这个只会用下半身思考、下流放荡、公牛般的男人。作者把他对他亲生母亲的矛盾感情写得激烈动人、细腻无比。他的亲生母亲美貌多情,因结婚多次,成了他心中永远抹不去的耻辱,他恨母亲,一直拒绝见她,认为自己和她唯一的联系只是她死后他能获得多少财产。当他得知母亲要嫁给一个年轻男人,他担心这个男人将来会夺走本应属于自己的财产,于是下决心去母亲家,劝说她不要结婚。他前往母亲家的一路,便是通向童年记忆的一路,那记忆中的童年,有着无知无畏的美好,更有着长大后才明白的屈辱经历。见面后,母亲爆发的强烈母爱并没能唤醒他对母亲的理解,却唤醒了他对母亲的所有恨,这种恨竟然让他把财产一事忘得一干二净,只想把心中多年来的伤痛发泄出来,直到愤然离开母亲家后,他才想起自己来此的原因,不禁苦笑……第二次见面,母亲患病行将就木,他终于等来了他期待已久的财产,但他看到母亲因病而枯瘦的容颜,听到那虽奄奄一息但仍断断续续表达母爱的语言,对母亲的恨被另一种纯净的感情所替代,他潜意识里明白,那曾经的恨不会消失,那即将到来的财产熠熠生辉,所以他更要紧紧抓着这脆弱不堪的纯净感情,在死亡的阴郁注视下感受着好似童年时期对母亲的爱与眷恋……
      
      凯马勒,家里最小的孩子,一个才上小学的淘气包,他竟然和驻扎在家门口的英国兵交上了朋友,他喜欢他们的金发碧眼白皮肤,赞叹他们长得漂亮,一点也不像魔鬼。那些英国朋友们会送他巧克力吃,欣赏他美妙的歌声,他从心底里喜欢这些英国朋友,每天放学后都要在那个兵营玩上半个小时,而这半个小时竟然是他一天中最快乐的时光。他在家中平台上也搭了一个玩具小兵营,也摆放出英国兵与埃及游行者两个队伍让他们互打,双方各有死伤,但到了游戏的结尾,他却不知道该安排让谁赢,出于对哥哥法赫米所代表的埃及人的爱,他终于决定,要么让游行队伍赢,同时让他的四个英国朋友顺利坐上撤离的卡车安全返回,要么就让英国人与埃及人握手言和……
      
      法赫米,一个年轻的法学院学生,痛恨英国人,渴望埃及独立,他每天都要在家庭咖啡会上谈论政治,可悲的是,他那柔弱善良的母亲不懂为什么要赶走英国人,更不懂为什么游行者不过平静的生活却要把自己的生命置于危险当中,他那视色如命的大哥虽然表面支持他,但实际上并不把那些与每个埃及人生死攸关的大事放在心上,他那小弟更是把英国人看做自己的朋友,没人能理解他,没人能和他交流……这个理想主义者隐瞒家人,从事冒生命危险的行动,他在为争取埃及独立的游行中找到了生命的意义与价值,他羡慕那些每天在斗争中牺牲的烈士,然而每次游行时遇到镇压,他还是压抑不住自己的恐惧感拼命奔逃,他一面是为自己的爱国行为自豪,一面又为自己的胆怯行为内疚,在最后一次和平游行中,英国人埋伏好向游行队伍开枪,当他听到了枪声,当他看到游行队伍一片混乱,他的意识对他说,“逃吧,不能不逃了,再留在这里不是中弹身亡也会被推到踩死!……人们都四散逃命了,你为什么还站在这里?只剩下你一个人了,赶快逃吧!”……渴望自己成为烈士的法赫米却永远不会知道,自己已经成为了烈士……这是一个渴望而又不情愿的牺牲,一个不那么视死如归的牺牲,一个真实的“牺牲”……
      
  •     初中的时候看过纳吉布三部曲中的这一部,那一阶段的兴趣就是看各种充满异域风情的家族史般的古旧小说,它很符合当时的我想要的。
      
      在学校图书馆借的,封面已经不记得了。但似乎也是很艳丽的色彩,像这样的鲜红。看完以后还想借其他两部,在外国文学的柜子里拼命找过,根本没有那两本的影子。
      
      还记得里面的埃及姑娘为了一个戴肩章的小伙拼命做思想斗争,究竟是要打开窗子勾引他,还是躲在黑暗中规规矩矩的扮演自己该当得角色。
      
      是本不错的小说。
  •   亲爱的哥哥,我只是表示一下关注,哈哈~~
  •   昨偶得此书
  •   哦,我昨晚刚开始看Cairo Trilogy,发现小可汗居然写过评论!
    小可汗看过Edwar al-Kharrat的小说吗?
  •   *_*木有看过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