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家大自然探险手记

出版时间:2012-5  出版社:明天出版社  作者:胡锦矗 著  页数:164  字数:62000  

前言

  我的故乡在重庆市开江县永兴乡的一个依山傍水的小村庄。巍峨的大巴山恰如一条巨龙向南腾跃,家乡的小村庄正位于龙尾盘卷的新宁河边一十较开阔的河谷地带。少年时代,我所走过的山全都郁郁葱葱、绿荫如盖,山中有虎、豹、红腹锦鸡等数不清的珍奇异兽;我所涉过的河全都是清壳碧透的,河中有鱼、鳖、水獭。故乡的山水最先给我以启迪,使我对大自然、对神奇的动物世界产生了兴趣。 假期时,我常约同学走乡串村接触大自然。初中时,我到了县城,每周回家,往返15千米,常不绕平路而翻山越岭,只穿浓密的树林。毕业后,我考入铁凤山下、沟河岸上的省立万县中学。我每年寒暑假回家和返校都靠一双脚、一双草鞋,身负行李、书籍,翻一座大山经过开县,再翻一座大山到开江,仅用了一天半的时间就能走完140千米的跆程。 从初中到高中,我深受教育家曾梦久先生的熏陶和启迪。他身体强健,生话简朴,往重言传身教,吃学生伙食,与学生一样穿制服、草鞋,剃光头,与学生同苦同乐。我也因此耳濡目染,每天早早起床,先是打太极夸,煞后沈冷水漂,不分寒暑,五十多年了从未间断。假日,我节邀约同学去登山、游泳。这些话动锻炼了我的意志和体力,为以后的野外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新中国成立以后,我考入大学,几径院系调整,最后牛业于西南旰院生物学系,然后又考入北京师范大学动物学研究班,就学于鸟类学家郑作新教授和鱼类学家包桂濬教授。当时生物学系在辅仁大学旧址,在定阜大街,距护因寺、白塔寺鸟市很近。我除了如饥似渴地学习专业知识外,每逄庙会必到那里去观察统计鸟类,收亲死了的鸟制战标本。每逢星期目,就到东郊,有时到通县去观察和采集鸟类。 研究生即将毕业之时,一场反右斗争在全国范围掀起。我被扣上了“立场不稳”的右倾帽子。1957年,我背着这样一个沉重的包袱,走进刚成立生物学系的四川师范学院,执教至今。在20世纪50年代,我的全部寒暑假和星期日,都花在了去郊外观察采集动物标本上。在我和同事们的共同努力下,学校从无到有,迄今巳拥有1000多种、2万余号脊框动物标本,在全国高校名列前茅。 20世纪60年代,在我大学老师施白南教授的推荐下,我参加了四川省志和四川自然区划动物的编写和考察研究工作,踏遍了巴山蜀水,接触了各种各样的自然环境,对更多的动物,尤其是对大熊猫等珍稀动物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但是,即使这样只理头于学术研究也难逃那十年代无处不在的政治运动,我又成了一个“只专不红、走白专道路”的危险人物。在“文化大革命 ”中被列为次等的反动学术权威和小小的当权派(系秘书),因而成了“革命 ”的对象。 1972年,学校开始恢复招收工农兵学员入校学习。我们一位德高望重、一直被礼为右倾机会主义者的院长苏藜恢复了职务。这位院长是一十务实、懂业务的领导。因此,也起用了像我这样的“白色”人物,并同意我参加 1974年的四川珍贵动物资源调查。 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私访华获得一对大熊猫以后,英、法、日等都相继从我国获得了这一殊荣,在世界范围内掀起了一股熊猫热。周恩来总理指示,应在全国范围开展一次大熊猫等殄稀动物的调查。 1974牟,在四川省林业厅的组织下,指定我组建四川省珍贵动物资源调查队,主要考察大熊猫、金丝猴等玢稀动物。参加野外调查队工作人员先后共800余人次,考察路线约45万千米。大家不畏艰难险阻、冰雪严寒,跋山涉水,餐风宿露,克服了各种困难,至1977牟10月,前后径历近4年时间,基本上查请了大熊猫等珍稀动物的数量和分布情况。 1978年,我们开始在卧龙自然保护区徂建大熊猫生态观察站,深入了解大熊猫的食性、话动、繁殖、天敌等各方面的特征。1980年,观察站开始与原“世界野生生物基金会”(现名称为“世界自然基金会”)“WWF”合作,研究保扩大熊猫。 通过对几十保护区的考察,认为五一棚有较好的基础。两年后扩展到唐家河自然保护区,建立了白熊坪观察站,进行对比研究。合作期间,基金会的专家代表是乔治·夏勒,我是中方专家组代表,与他们进行了4年的愉快合作,最后写出一本专著《卧龙的大熊猫》,在国内和美国出版。 历经数十年的漫长岁月,我们在崇山峻岭、无边无际的森林竹丛中追踪大熊猫,深入到它们的群体里,窥视它们私立而独特的生话方式。我们的心灵市市被这些优稚美丽的生灵所震j感。大熊猫不仅是我国的宝贵财富,也是全人类的自然遗产,它的生话、生存,也牵系着我们的生活和生存。 大熊猫在长江上游的家因,也是长江流域亿万人民的家因。因毁它亡,人类也将同时遭殃,保扩大熊猫就是保扩我们人类匀己。现在,我巳牟近古稀,想将这一段历史实录于本书,借以唉醒人们对自然、对大熊猫的更多的关往和热爱。

内容概要

这本《追踪大熊猫40年》由胡锦矗著,主要内容是:历经数十年的漫长岁月,我们在崇山峻岭、无边无际的森林竹丛中追踪大熊猫,深入到它们的群体里,窥视它们独立而独特的生活方式。我们的心灵常常被这些优雅美丽的生灵所震撼。大熊猫不仅是我国的宝贵财富,也是全人类的自然遗产,它的生活、生存,也牵系着我们的生活和生存。
《追踪大熊猫40年》适合大众阅读。

作者简介

胡锦矗,中国动物学会理事,曾任中国兽类学会副理事长,教授。1974~1977年组织领导了四川省第一次大熊猫调查,之后建立卧龙五一棚大熊猫生态观察站,1980~1984年代表中方专家组与WWF合作研究保护大熊猫,兼任卧龙研究中心主任,1984年以后带领研究生一直从事大熊猫等珍稀动物研究。1987年获“国家有突出贡献专家”称号,1991年起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书籍目录

前言
传说中的大熊猫
熊猫的魅力
大熊猫的吃喝玩乐
美丽的熊猫家园
牛头山扎营
草坡小分队登山记
难忘摩天岭
雪地追踪
白沙河的危险分子
昔日的动物乐园——小凉山
五一棚观察站
西河探险
懒惰的贪吃鬼
诱捕大熊猫
美美的一家
好邻居——金丝猴
爱吃盐的扭角羚
小熊猫王国
大熊猫的呼唤
大熊猫的命运
法国神父戴维的熊猫B记
历史上的活动
大熊猫在国外
国际合作
孤独的熊猫

章节摘录

  传说中的大熊猫 中华民族是由多民族、多部落融合而成的,各族先民们的图腾、旗帜以及祖先由来的传说不同,使得同一动物在各种古籍中记载的名称不同。大熊猫从古至今的名称演变有二十余次之多。我国最早的古籍所称的“貔”或“ 貔貅”,我认为就是指大熊猫。西汉史学家司马迁在《史记·五帝本纪》中追述,远在四千多年前,黄帝曾下令驯养虎、豹、熊和貔等猛兽,并驱使它们与蚩尤大战于阪泉(今河北涿鹿)。 又传,在洪荒时期,部落联盟领袖大禹曾经率领老百姓疏通河道,治理洪水。而当时龙州(即今盛产大熊猫的四川平武县)一带百姓,将当地所产的貔貅作为珍贵的贡礼敬献给他,以表报恩之情。 三千多年前的西周初期,《尚书》中有“如虎如貔”的记载,说明貔很凶猛,特别是有的部落士兵打着貔的旗号,以显示是一支威武之师。我国古代歌谣总集《诗经》不仅提到不少真实存在的动物,还提到由动物原型特化、神化而成的图腾,并记有“献其貔皮”(《大雅·韩奕》),说明它很名贵,在周代已是珍贵的贡品。 两千七百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代,我国最早的地理著作《山海经》也有关于貔貅的记录,并对这种动物的外形、产地等都有描述:它很像熊,但毛色是黑白的,产于邛崃山严道县(今四川省荣经县,迄今仍有大熊猫分布)。 两千年前汉初的《尔雅》对貔也有记载,此书提到“貔,白狐,其子毂 ”,历代学者有多种解释,却都似是而非。郭璞肯定貔是豹属;又有人称貔就是白豹,而白豹则被人解释为现今的大熊猫。又据《洪雅县志》记载,瓦屋山“有貔貅、野牛,别洞天也”,四川洪雅县瓦屋山西麓迄今仍有大熊猫。因此我认为貔貅就是大熊猫。但貔貅一名除部分古代典籍及四川《峨眉山志》等木刻版本有记载外,以后很少流传。 在上述古籍中同时又记载有“貘”。这两个名称随着时间的推移而统一为一种。四川地方志中因援引的古籍不同,对两种名称都有记载,所指均为大熊猫。 由于大熊猫深居荒无人烟的深山老林,偶为山民所见,传到记事者的文笔中,必然似是而非。比如它到底吃什么东西,山民偶尔见到它串村走户,啃食铁锅,故名食铁兽或啮铁兽。(见于《山海经》等古籍) 在距今一千七百多年前的西晋时代,还记载有一种叫“驺虞”的动物,说它是一种素食动物,不伤生害命,不猎食其他动物,是一种能与邻居和平共处的“义兽”。《毛传》说它“白底黑纹,不食生物”。因此,似乎又将这种食铜铁、不吃生物的大熊猫当成和平的象征。当时两军交战时,只要一方举着“驺虞旗”,以示愿意和平友好,就有可能停止冲突而化解战争。 关于大熊猫的最有名的艺文,笔者认为要属唐代大诗人白居易的《貘屏赞》,这是一篇很好的讽喻之作。作者感叹以铜铁为食的貘,在兵荒马乱时期,由于铁被做成了兵器,铜被铸造成佛,铜铁所剩无几,可怜的貘只好饿着肚皮。 他感喟:这不仅是貘的悲剧,也是时代的悲剧。可见,貘需要和平安宁的环境才能生存,诗人借此充分抒发了对战争带来饥荒的不满,更不相信战争会给人们带来幸福。 在古代,大熊猫既是臣民向君王进献的贡品,也是帝王赏赐功臣的珍贵赏品。627年,唐太宗李世民夺得皇位后,在金碧辉煌的丹霄殿,设宴奖赏 14个功臣。奖品不是金银珠宝,而是珍贵的貘皮,发放时由皇上呼名逐一赏赐。 期间,皇帝误将在场的薛万彻呼为他战死沙场的哥哥薛万君,不过他立即察觉到了,由此引发感慨,并解释说这是死者灵魂驱使他直呼其名。皇帝称颂薛万君生前也有过功勋,但不幸早逝,理应也赏赐他一份,并再呼其名后,当众将貘皮火化,以便其灵魂受领。皇帝的这一举动,感动了在场的所有臣民,一时间被传为美谈。 上面所举的一些传说和记事艺文,无不说明自古以来,大熊猫就是一种颇具神秘性、传奇性的异兽,十分珍奇。  ……

编辑推荐

  他们处于科学的前沿,他们为科学艰苦的跋涉,他们在高山、大海、极地,他们经历了独一无二的探险,他们记录下绚烂多彩的考察片段!《追踪大熊猫40年》为“科学家大自然探险手记”系列之一,记录了作者关于大熊猫的科考片段。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科学家大自然探险手记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5条)

 
 

  •   最喜欢看熊猫,不过这书是追踪行记,熊猫的行踪,不是详细的熊猫介绍。有点简单,不过还不错。
  •   儿子非常喜欢,都是大科学家讲述的亲身经历。
  •   科普书籍,开阔视野
  •   这本书蛮好的,写得很生动
  •   内容简单枯燥,不推荐,孩子不喜欢,大人也不喜欢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