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员干部必读的历史经典71篇

出版时间:2012-9  出版社:湖北教育出版社  作者:赵丰 主编  页数:265  字数:235000  

前言

“尚学”即崇尚学问。尚学,对于一个民族来说,是文明传承之途;对于一个人来说,是成长成才之梯。而对于执政党来说,尚学是巩固执政地位、提高执政能力之基。对于党员干部来说,尚学不仅是安身立命之本,也是提高能力素质、承载事业重托的迫切需要,同时也是一种生活态度。    书籍是人类知识的载体,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世界著名钢琴家鲁宾斯坦有一句话:“评价一座城市,要看它拥有多少书店。”一个地区或一个单位的精神品位,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公民的阅读氛围和阅读水平。谁在看书、看什么书,反映了这个地区或这个单位的文化内涵,反映了软实力和综合竞争力,甚至可以影响未来的发展趋势。一个不爱读书的社会,必定是一个人文精神缺失的社会;一个不愿读书的城市,必然是一个创造力贫乏的城市,只能是没有生命力的钢筋水泥“森林”。    在这个世界奔跑,需要的是立体的思维、全方位的知识。学习没有止境。我们必须把读书当做一种需求,当做一种责任。一辈子只在工作前接受教育的状态已经成为过去。教育已经不仅仅是个人为未来所做的准备,而且贯穿个人社会生活的始终。未来唯一持久的优势,就是你有能力比你的竞争对手学习得更快。因此,学习既是一种储备,更是一种投资。一个人坚持学习,可以永葆青春;一个党大兴学习之风,可以永葆生机与活力。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知识经济方兴未艾,知识总量呈几何级数增长,知识更新速度大大加快,近五十年来人类社会所创造的知识比过去三千年的总和还要多。形势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在深入。昨天的知识未必能解释今天的现实,今天的经验也未必能解决明天的问题。不学习、不坚持学习、不刻苦学习,势必会落伍,势必难以胜任我们所肩负的重大职责。重视和加强学习,倡导建设学习型组织、学习型社会,已经成为一股世界潮流。我们党作为世界上具有广泛影响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要更好地肩负起时代赋予的崇高使命,就必须更加重视学习、更加善于学习,努力掌握和运用一切科学的新思想、新知识、新经验,顺应时代发展,实现知识的不断更新。只有这样,才能敏锐把握时代前进脉搏,科学判断世界发展大势,更好地带领人民在时代的风云变幻和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抢占先机、掌握主动权、始终立于不败之地。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尚学是一种追求,一种境界。求才之长者,必固其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源。学习是固本之举,是源头活水。我们党历来重视学习,是一个勤于学习、善于学习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毛泽东博古通今,对马列著作、二十四史、古典名著大都通读数遍,而且有不少批注。他多次说过:“以其昏昏,使人昭昭,是不行的。”党员干部要着力解决“为什么学”的问题,从思想源头上激发学习的内在动力。当然,我们不能要求所有的党员干部都读那么多的书。问题的关键在于有没有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强烈的求知欲望和进取精神。    关于干部的学习问题,时常能听到两种说法:一是表扬干部,讲他高度重视学习,百忙之中挤时间学,精神难能可贵;二是批评干部,讲他学习不够。但不是因为不重视学习,而是由于事情太多、工作太忙,客观条件不允许。无论是表扬还是批评,均隐含着这样一种观点,即学习是工作之外的事情,本不属于“忙”的内容。现实中有些干部的学习也不过蜻蜓点水,水过鸭背,满足于一知半解,浅尝辄止,或是附庸风雅。在工作总结或民主生活会上。不少干部都“检讨”自己“学习抓得不紧”、“理论学习不系统”,年年如此,但从来没有改进过。因此,各级干部要树立学习就是工作的意识,时刻保持“本领恐慌”的危机感和紧迫感,不要热衷于推杯换盏、迎来送往。靠秘书代写讲话稿、用“经验主义”解决新问题的时代过去了,要不断地更新知识、提高领导能力。只有知识才永远是力量。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埃德加·富尔先生预言:“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打造软实力,就需要我们党员干部带头读书,并唤起全社会的读书意识,让读书成为全社会的风尚,使党员干部中少一些浮躁喧嚣、多一些笔墨书香,少一些吃喝玩乐、多一些知识文化,让您所领导的单位或地区充满思想的活力和文化的魅力。    “非学无以广才,非学无以明志,非学无以立德。”只有在全党营造崇尚学习的深厚氛围,使每个党员都尚学、乐学、善学,才能不断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不断提高我们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使我们党始终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中流砥柱,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引领中国发展进步。    在现代领导活动中,领导干部的人格力量对于做好领导工作越来越重要,而人格力量的形成需要通过读书学习。习近平同志在最近的一次讲话中要求:“各级领导干部一定要深刻认识现代领导活动与读书学习的密切关系,深刻认识领导干部的读书学习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工作水平和领导水平,真正把读书学习当成一种生活态度、一种工作责任、一种精神追求,自觉养成读书学习的习惯,真正使读书学习成为工作、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使一切有益的知识和文化入脑入心,沉淀在我们的血液里,融汇在我们的从政行为中,做到修身慎行,怀德自重,敦方正直,清廉自守,永葆共产党员的先进性。”    领导干部在党内和社会上处于重要位置,具有强大的行为导向和风气引领作用。群众看党员,党员看干部,广大基层干部看中高级领导干部。各级领导干部带头读书、勤于读书,必然会激发干部、党员和群众读书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因此,领导干部不仅要为提高自身素质和履行岗位职责而多读书,而且要从社会责任和示范需要方面来看待读书问题,既做读书的自觉实践者,又做学习型政党、学习型社会建设的积极倡导者、精心组织者、大力推动者,以自己的模范表率作用引导党内和社会上形成崇尚知识、热爱读书的良好风气,促进全党、全民族素质的提高。    在日新月异的时代,一个人的知识和能力不会因职务的提升而自然提高,所以要有“知识危机”和“本领恐慌”的紧迫感。实践证明,党员干部和党委领导班子在党性党风方面暴露出来的诸多问题,都与不重视抓学习有直接关系。职位越高,责任越重,学习的任务也越重。各级党委唯有以改革开放的思想、海纳百川的胸怀、锐意进取的勇气、百折不挠的意志,不断学习、不断实践、不断超越,才不会辜负党和人民的期望与重托。    一个重视学习的政党,是充满希望、富有活力的政党;一个善于学习的政党,是能够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政党。“在全党营造崇尚学习的深厚氛围,积极向书本学习、向实践学习、向群众学习,使各级党组织成为学习型党组织,各级领导班子成为学习型领导班子。”这是我们党在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时向全体党员干部提出的要求。优秀传统文化书籍作为古今中外文化精华的传世之作,思考和阐述了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根本问题,其智慧光芒穿透历史,思想价值跨越时空,历久弥新,成为人类共有的精神财富。特别是我们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年的文明史,许多优秀文化典籍蕴涵着做人做事和治国理政的大道理。    习近平同志2009年5月13日在中央党校专题研讨班的开学典礼上说:“读书是多多益善,但‘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人的学习追求应当是无止境的,但人的精力是有限的,我们不可能把所有的书读完。”习近平同志进一步强调:“在大量书籍中,领导干部应当围绕提高思想水平、增强工作能力、完善知识结构、提升精神境界,选择那些与所从事的工作关系密切、自己爱好和有兴趣的书来读,力争在有限的时间内取得最佳的读书效果。”    基于这些考虑,我们精心策划并组织编写了这套“党员干部必读经典丛书”,内容涉及历史经典、文学经典、哲学经典、伦理经典等多个方面。希望广大党员干部通过研读这套丛书,学习优秀传统文化,吸收前人在修身处事、治国理政等方面的智慧和经验,养浩然之气,塑高尚人格,不断提高人文素养和精神境界。对党员干部的廉政教育同样不能松懈,作为这套丛书的补充,我们特选编了两本廉政类图书:一本通过故事和箴言让党员干部保持警醒;一本通过问答形式,让党员干部学习党在廉政建设方面的文件、政策、法规等。    “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愿好书伴随我们一生,愿经典的滋养让我们的人生更加精彩!

内容概要

  历史是“昨天”的人和事,“今天”的人和事“明天”看来就成了历史。历史是一门人文学科,记录了我们人类发展历程的种种教训和经验。学习历史,可以洞悉系列事件的发展规律,从中我们可以大约预见今天一些事物的发展趋势,可以使我们多一些方案从容应对现在的问题。学习历史可以明志,明白自己要做什么,可以做什么,可以陶冶情操,提高修养。学习历史可以以史为鉴,避免我们犯前人的错误,避免走弯路;成语里有“前车之鉴”,又有所谓“殷鉴不远”,就是要借鉴前人的教训,而减少失误;一个国家,一个集体,乃至一个人要进步,都要学习历史。培根说“读史使人明智”是有道理…的,很多事我们必须向历史求答案。
  《党员干部必读经典丛书:党员干部必读的历史经典71篇》选编了中外历史经典71篇,学习中国历史,可以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增强人们的归属感、荣誉感和集体的凝聚力;学习世界历史,可以使我们了解周围的邻居,了解我们所处的这个世界。多读历史,让我们更聪明、更睿智!

书籍目录

一 中国传统历史经典选读
1 易经·系辞(节选)
2 尚书无逸(节选)
3 左传·郑伯克段于鄢
4 国语·邵公谏弭谤
5 战国策触龙说赵太后
6 孙子兵法·谋攻
7 吕氏春秋·察今
8 史记·项羽本纪(节选)
9 汉书·苏武传(节选)
10 后汉书·班超传(节选)
11 三国志·魏武帝纪(节选)
12 风俗通义·序(节选)
13 人物志·材能
14 洛阳伽蓝记·序(节选)
15 水经注·序(节选)
16 华阳国志·汉中志(节选)
17 世说新语(节选)
18 晋书阮籍传(节选)
19 新唐书·唐太宗本纪(节选)
20 贞观政要论政体(节选)
21 大唐西域记·序(节选)
22 通典·清乐
23 新五代史杨师厚传
24 资治通鉴·汉纪(节选)
25 官箴(节选)
26 通鉴纪事本末·汉通西域(节选)
27 梦溪笔谈·雁荡山
28 读通鉴论·叙论·不言正统
29 明儒学案·王阳明守仁(节选)
30 日知录(节选)
31 文史通义·史德(节选)
32 史讳举例·避讳所用之方法
33 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叙论(节选)
34 中国文化史·清谈与讲学(节选)
35 中国历代政治得失·汉代(节选)
36 唐代长安与西域文明·叙言(节选)
二 中国共产党党史经典选读
37 我的马克思主义观(节选)
38 敬告青年(节选)
39 中国共产党第一纲领
40 中国共产党宣言
41 中国共产党为孙中山之死告中国民众
……
三 世界历史经典选读

章节摘录

《左传》原名为《左氏春秋》,汉改称《春秋左氏传》,简称《左传》。它起自鲁隐公元年(前722年),迄于鲁悼公十四年(前454年)。《左传》本不是儒家的经典,但自从它立于官学,后来又附在《春秋》之后,就逐渐被儒者当成经典了。    《春秋》本是鲁国官修历史,经孔子修订,以表达其“微言大义”。司马迁、班固等人都认为,春秋末年左丘明为解释孔子的《春秋》作《左传》。左丘明,双目失明,曾任鲁太史。    《左传》有鲜明的政治与道德倾向。其观念较接近于儒家,强调等级秩序与宗法伦理,重视长幼尊卑之别,同时也表现出民本思想。作者要求担负有领导国家责任的统治者,不可逞一己之私欲,而要从整个统治集团和他们所拥有的国家的长远利益考虑问题,这些地方都反映出儒家的政治理想。    《左传》记事年代大体与《春秋》相当。但与《春秋》的大纲形式不同,其内容记述了这一时期列国的政治、军事、外交等方面的重大事件和有关言论,以及天道、鬼神、占卜、占梦之事等;作者对凡是可以借鉴和劝诫的都进行记载,所以实质上它是一部独立的史书。《左传》是我国古代第一部记事详细、议论精辟的编年史,和现存最早的一部国别史《国语》,成为我国史书的开山鼻祖。《左传》重记事,《国语》重记言。    《左传》记载了很多文采斐然的辞令,这些辞令的共同特点是委婉巧妙,典雅从容,在彬彬有礼的外表下包藏着锋芒。即使是敌国交战,在兵戎相见之际,也不失温文尔雅之态。在论辩方式上,《左传》中的辞令又往往援引典章,依礼而论,用道义的力量使人折服,也有些辞令直率有力,以鞭辟入里的分析见长。《左传》虽以细密婉曲著称,但又不尚铺陈,不事夸张,无论记事记言,都能言简意赅,韵味悠深。    《郑伯克段于鄢》记载的是郑国最高统治者内部尖锐残酷的夺权斗争。文章记叙得法,紧紧抓住人物性格的发展逻辑及其言行展开记述,生动展示了郑庄公的阴险狡诈、姜氏的偏心溺爱、共叔段的贪得无厌。它还体现了《左传》的一种行文特点,即作者不着一字褒贬,而褒贬自在其中。这正是《春秋》一书所用的手法,即后来常说的“春秋笔法”。郑庄公明知段图谋叛乱,却故意纵容他,让他的罪行发展下去。等他举兵谋叛时,再将他铲除,这反映了郑庄公的阴险狡诈。郑庄公最终解决了弟弟的问题后,把母亲姜氏赶出宫外,还发出“不及黄泉,无相见也”的誓言,反映了他的冷酷无情。等到颖考叔来谏,他才“掘地及泉”迎回姜氏,行为中带有些许虚伪。不过我们也要注意的是,庄公虽然对段使用了诱敌深入、欲擒故纵的手段,可谓老谋深算,但是庄公这么做,又是势之必然。姜氏是庄公母亲,姜氏要做的事,庄公怎么能回绝?段是姜氏的爱子,如果没犯什么大错就杀害他,姜氏怎能答应?所以,只有任其罪行发展到无可收拾,才能一举根除,免留后患。以此见之,庄公耍一点手腕,是势之所迫。如果不是这样,有姜氏做后盾,权欲熏心的段将作为郑国的隐患而使庄公永无宁日。他对母亲的感情应该是复杂的,母亲不喜欢自己,屡次帮弟弟阴谋用武力夺权,甚至不惜里应外合,也实在让庄公痛心。但庄公“既而悔之”,说明他还是念及母子之情的。所以,当颖考叔“食舍肉”时,引起了庄公内心的母子失和的悲哀。最终他欣然接受了颖考叔的建议,巧妙地母子相见。庄公的冷酷是一时之气,其孝道也不完全虚伪。对待姜氏这样的母亲,能做到“遂为母子如初”本身就证明了这一点。P10-11

编辑推荐

赵丰主编的《党员干部必读的历史经典71篇》内容介绍:“尚学”即崇尚学问。尚学,对于一个民族来说,是文明传承之途;对于一个人来说,是成长成才之梯。而对于执政党来说,尚学是巩固执政地位、提高执政能力之基。对于党员干部来说,尚学不仅是安身立命之本,也是提高能力素质、承载事业重托的迫切需要,同时也是一种生活态度。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党员干部必读的历史经典71篇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条)

 
 

  •   本书节选了从古至今,以及世界著名著作共71篇,内容丰富,立意高远,并且文学鉴赏性强,通过阅读能不断的提高自身的文化素质,牢固的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人身观与价值观。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