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缦堂读书记(全六册)

出版时间:2001-2  出版社:辽宁教育出版社  作者:李慈铭  页数:1309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李慈铭(1829-1894),浙江会稽人。初名模,字式假,后改今名,号莼客。关于他的生平,《清史稿·文苑传》记载颇略,而平步青所撰《掌山西道监察御史李慈铭传》(收入《碑传集三编》)叙述稍详。根据以上传记资料,李慈铭出身于越中的名门显族,其父建有为绛跗阁的藏书楼,但到他这代,家道已非昔比了。他十二三岁“即工韵语”,“长益覃思劬学,于书无所不窥,”故文名早著。道光三十五(1850),他以第二名补县学生。但在其后的科举仕途上,他却蹭蹬蹇,参加了十一次举人考试,屡试屡败。咸丰九年(1859)他携赀入京,损得户部郎中的京朝官司闲职。同治四年(1865)丁忧南归,同治九年(1870)始中举人;其后又经 过五次考试,光绪六年(1880)才成为进士。为搏取功名,他出入场屋达三十年,实际处境是颇为落拓困顿的。虽然中了进士,其仕途却未出现大转机,仅归本班,改任户部江南司郎中而已。光绪士五年(1889)改试御史,次年补山西道监察御史,这是他的最高官司职。  《越缦堂读书记(共6册)》即以有辑本为依据,作了三方面改进。一,参照《四库提要》的目录学体系,将群书按经、史、子、集分类。二,为全书立的目的书名及其著者分别编制了四解号码索引,以使本书兼具工具书的检索功能,能更有效地发挥作用。三,改正了部分错漏的断句、手民的误植和鲜用的通假字、异体字。

书籍目录

本书说明一、经部1.易类2.书类3.诗类4.礼类5.春秋类6.孝经类7.四书类8.五经总义类9.小学类二、史部1.正史类2.编年类3.纪事本末类4.别史类5.杂史类6.诏令奏议类7.传记类8.载记类9.时令类10.地理类11.职官类12.政书类13.目录类14.史评类三、子部1.儒家类2.兵家类3.法家类4.农家类5.医家类6.艺术类7.谱录类8.杂家类9.类书类10.小学家类11.释家类12.道家类四、集部五、丛书六、越缦堂学术札记附录

章节摘录

  禹贡注  读《禹贡注》。自来陵谷变迁不一,禹时九河之道,周已仅存徒骇。汉成帝时,仅有三河遗迹可寻,他若大野、孟猪诸泽薮,业皆湮涸无存。黑水系雍、梁两州之望者,至今杳无可考,则所谓九江三江者,安得强为分合?古今聚讼,纷纭莫决,皆若亲见当时之经画者,殊不必也。  三江之说,最可折衷者,莫如郭璞岷江、松江、浙江之论。郦道元注《水经》因之,但其必欲强通《禹贡》一江分三江之旨,遂谓岷江水东注于具区,出为松江;又一派东至会稽余姚入海;曲折附会,不合地理矣。蔡沈《书传》亦主郭说,而谓三江不必涉东江、中江之文,但求其利病之在扬州之域,则水之大者莫如扬子大江、松江、浙江而已。此言最为了当。国朝全祖望从之。王鸣盛《尚书后案》,泥于东为北江,东迤北会于汇东为中江之经文,遂力主郑康成左合汉为北江,合彭蠡为南江,岷江居其中,则为中江;谓足以尽破诸说。抑知经文东为北江,乃系于导漾之下,此是记汉水入海之文。而下文更记曰岷山导江,乃有东迤北会汇东为中江语,此系于导江之下,是记江水入海之文,固各不相涉。且东迤北合于汇句,经文亦全不见所谓南江者。康成遽注曰东迤者为南江,不过以上文言东为北江,下文言东为中江,遂臆断此为南江。然细玩经文,漾与江异源;汉出于漾,东汇泽为彭蠡,东为北江入海,与江之区别,各不相蒙。即如郑说,亦不得谓一江分三矣。惟庾阐、郦道元、陆德明,张守节诸人所言松江、娄江、东江(亦日上江,在今吴江县白蛇湖。)则六朝以后吴地之三江,必非《禹贡》之三江。赵爆以浙江、浦江、剡江为三江,则越地之三江。《国语•吴语越语》及《吴越春秋》之所  谓三江者皆是,非《禹贡》之所称矣。王氏《后案》谓韦昭之注《越语》,三江为松江、钱塘江、浦阳江,此可以解《国语》,不可以解《禹贡》。浙江自杭言之日钱唐,自越言之曰浦阳,一江而二名也。唐以后吴越为财赋薮,而松江入海之口,亦渐淤塞。宋范仲淹、郏亶、单锷诸人言吴中水利,皆谓宜开松江俾归于海,则震泽底定。盖松江等三江为震泽之利害,即为吴中水利之要领;而禹时则吴下土旷人稀,震泽入海处,必皆深阔,未尝以此为重,不可执后世事以解经。此论诚当。其主郑说之三江,则不若郭义为长也。因读《禹贡》,论之如此。  咸丰庚申(一八六〇)三月初七日  …… 

编辑推荐

  《越缦堂读书记(共6册)》封面图片为单册,套装图片请以实物为准!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越缦堂读书记(全六册)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条)

 
 

  •      案三本一册《越幔堂读书记》乃今岁生辰之礼,较北京图书馆影印本善甚。穷则以学养,不以利图,圣贤之言,于今世已觉乖违,孤心造诣,诣未得而孤已存,乃引王元美《二酉山房记》胡元瑞生平读书片言自宽。曰:饥以当食,渴以当饮,诵之可以当韵頀,览之可以当夷施,忧籍以释,忿籍以平,病籍以起。俨然灵丹妙药,明人尚有可爱之处。
        
         李慈铭精于经史,小学,评骘皆有出处,且能按韵,文,理三法凿正,按陈石遗的话来讲那就算学有渊源的正宗了。读《越幔堂读书记》半月,李慈铭案多从余姚卢抱经审定之本,自可窥两家悉薮。
        
         有清一代的学术纷争至顾千里与段茂堂而登顶峰,而两家遂成水火的原因竟是《礼记》的一段郑注,进尔甚其实只是一字之差。顾广圻校郑康成“四学谓周四郊之虞庠也”中的“四郊”为“西郊”,而段玉裁则坚持不改,两家皆学识渊博,旁征博引,颇能联想起“雠”字本意。而李慈铭之评几乎可以断这段公案的孰是孰非:段氏学固奥博,颇喜立新意,尽翻古人,不及先生持论谨慎,又引《大戴礼》五学之处与王肃之故,证据凿凿,人言清人中卢顾为校雠一流果然不虚。
        
         学术中历来皆有门户,传百载而不消。多年前看《启功丛稿》里批评顾广圻的错漏,后来知思适斋的斋名才豁然开朗,启功从陈垣,陈垣又远追段茂堂,自始才悟得是门户作怪。日本藏有唐抄多种典籍,皆合顾千里所校。乃思读书治学,不能为大家所误,谭复堂言英雄欺人,诚是。
        
         历来觉俞平伯好胜,读俞樾《俞楼杂纂》《曲园杂纂》乃知畦径,家学之深才有学者之狂。李慈铭读本皆只言目录,不评不论,竟不知后来者源何言俞樾与李渔袁中郎一路?小刀《握红小札》里有俞平伯的悔,怕是天下所有读书人的悔。
        
         李慈铭推定庵文集为清人别集第一,自始成定论。定庵学、才、养皆高,惜年少不渌,可叹。昔年读王元化先生《龚自珍论》,终是少年之作,论据出色而气格浮夸,无非从游,爱国、举家云云,皆未得定庵绝旨。定庵于天台菩贤两宗可谓俗家之登峰,而笔墨偶露竟有琴囊藏琴的好。今年适王元化先生架鹤西去,人生少年,转眼黄花,咫尺之间,自《龚定庵论》一举成名,匆匆百年。
        
         于今时读《瀛寰志略》及李慈铭批注皆滑稽好笑。其批:似一意为泰西声势者,轻重失伦,尤伤国体,况以封疆重臣,著书宣示,为域外关,何不检至是耶?就局势而言,徐继畲著书大体实事求是,而李慈铭在纯粹传统文化中营养自然视做异端,人囿于时,无可厚非。古书地理,在今日交通面前,甚少裨益。
        
         诗话里《竹坡诗话》《拜静楼诗话》皆评价不高,《竹坡诗话》我曾读过四库本,气格的确略低《石林诗话》与《韵语阳秋》,李慈铭说王渔洋论诗悟觉古今,似乎不怎么恰当,体例没有许伯清备致,博恰远输王元美。其所谓明末程孟阳之诗,娄子柔之文,李长蘅之画足称三绝,而今三绝安在?且论诗可建立于先人之基础,而最后能论诗的,终是“语不惊人死不休”一路,远没许学夷深究体例变化为好。
        
         论张居正的一段最是一针见血:文忠相业为有明第一人,任事过专,身后遂中奇祸。后之秉政者才既相去远甚,而有鉴于前车,务为保身,相率推委,于是明遂不振,陵夷以至于亡矣。今日之抱憾守缺之书皆可废了。(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