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是我的亲人3

出版时间:2012-7  出版社:安徽文艺出版社  作者:叶兆言,阿来,王立群 著  页数:250  

前言

  六月荷香之后,十月桂香之前,八月书香——“新安读书月”如约而至。这,已经成为合肥这座城市的一种文化定式。原本并非刻意地安排,但一切却显得那么自然,好像书香也是从自然界自然而然地生发出来的,与荷香、桂香等一切鬼斧神工的大美并列。 这恰好也是“新安读书月”的初衷之一,就是要让读书成为民众生活中的一件最自然不过的事情,就像望月、看花、听鸟、遛弯、闲聊、吃饭一样简简单单、快快乐乐。当然,“新安读书月”也从不隐瞒自己更宏大的文化抱负,就是要让读书从一种私人生活抬升为公共生活,从一种边缘化行为抬升为主流行为,进而在打造书香城市、书香省份的进程中发挥自己应有的作用。 安徽广播电视台作为安徽省重要的宣传窗口和舆论阵地,一直自觉履行媒体的社会责任,彰显媒体的公信力,着力打造内涵丰富、形式新颖、影响深远的公益文化品牌活动。为了落实省委、省政府文化强省的战略部署,我台精心策划的大型文化公益活动“新安读书月”在2009年应运而生。活动秉承“阅读·分享·进步”的宗旨,大力营造“多读书、读好书” 的文化氛围,为推动全民阅读、提高公民文化素质、构建“和谐安徽”提供强大精神动力和文化支持。到2011年,该活动已经连续举办了三届,曾被中宣部、中央文明办、新闻出版总署评为“全民阅读活动”优秀项目。 “2011新安读书月”在往届基础上进行了全面的升级和扩充:活动以 “让生活更美好”为口号,包括“2011年度十本好书”评选、“我最喜爱的一本书”中学生征文大赛、“好书天天读”及三十本好书电视展播、皖籍名家面对面、“新安读书论坛”、名家图书签售和捐赠、闭幕式暨经典诗文吟诵会、《2011新安读书论坛》节目展播及丛书出版等八项主题活动。这八大主题活动自6月底渐次展开,至8月底完美落幕,再到9月份电视展播等活动余音缭绕,业已挥洒出满城的浪漫。也已席卷了数月的书香。 “十本好书评选”向来是“新安读书月”的重头戏,也是业界和读者关注的焦点,其权威性日益彰显。经过专家评委两次评审会、三轮评审打分,并结合网络投票、短信投票及省内图书销售数据等多方面的因素,最终评议出“2011年度十本好书”。《辛亥:摇晃的中国》《微博:改变一切》《巨流河》《幸福了吗》《仓央嘉措圣歌集》《新安家族》《活着的理由》《大设计》《现代中国的历程》《做你自己》榜上有名。 应该说,这十本书品质精良,各有侧重,无一不是出版界在2011年度的重要收获。而这十本书组合在一起,更构成了一幅关于历史、关于时代、关于人性、关于进步、关于真善美的斑斓图景。 “新安读书论坛”是历年“新安读书月”的最大亮点。本届论坛力邀叶兆言、阿来、王立群、胡思远、张鸣、陈村、孙甘露、左小蕾、汤敏等九位名家登坛演讲,内容涉及文学、历史、军事、经济、艺术等领域,令广大读者零距离感受智慧的火花,在共鸣之中产生思想深处的风暴。每一场论坛都引发了较大的社会反响,书友闻声而动,场内座无虚席。听众在聆听之余,积极与名家展开互动,也从一个侧面展示了我省读者的阅读能力和认识水平。九场论坛,九个思想的圣节,九个互动的平台,一次次地把“新安读书月”活动推向高潮。 如果说演讲是思维的激荡,那么文字则是思想的沉淀。现在我们将这九位名家的演讲实况整理成册,便是希望广大的读者除了通过电视感受“ 新安读书月”这场精神盛宴之外,更能通过文字,以阅读的方式拓宽思维的深度和维度,这也是我们广电人为倡导全民阅读、促建书香社会所尽的一份微薄之力。 来吧,去阅读,去感受书卷开合时那浓浓的书香,去体验书中积淀的人生智慧。天地有大美而不言,书卷有醇香且近人。回归阅读本真,我们将觅得精神的天堂,获得更为丰富的世界。 是为序。 (作者系安徽广播电视台党委书记、台长、总编辑)

内容概要

  书籍是人类文明的编年史,是人类历史的载体,是人类理性和智慧的结晶。一个人的阅读史,便是一个人的心灵史和精神成长史。书籍是抚育杰出人才的珍贵乳汁,是支撑伟大心灵的富贵血脉,是铸就高贵灵魂的丰富给养。读书,应该成为我们的一种生活态度、一种存在方式、一种审美情趣、一种精神追求、一种生命寄托、一种人生境界。  《文字是我的亲人(Ⅲ)》收录了《写作的原动力》、《城市与文学》、《阅读的敌人》、《文学是一种注定》等八篇文章。

书籍目录

序:天地有大美而不言,书卷有醇香且近人一、文学是一种注定叶兆言专访二、阅读的敌人阿来专访三、淮南王刘安的那些事王立群专访四、中国的海洋战略与南海局势胡思远专访五、辛亥革命的“五个岔路口”张鸣专访六、写作的原动力陈村专访七、城市与文学孙甘露专访八、当前经济的焦点话题左小蕾左小蕾专访汤敏专访

章节摘录

  我相信现场很多鼓掌的朋友一定都是叶兆言先生的粉丝。自从叶兆言先生要来合肥进行演讲这个消息传出去之后,我们的索票热线接到了很多观众打来的电话,有些人喜欢叶兆言笔下的民国往事,也有一些人偏好他的散文。那么,叶兆言先生的作品究竟有哪些特点?为什么会让我们如此喜爱呢?接下来我们有请安徽省文联主席、安徽省作家协会主席季宇先生,来为我们详细地介绍一下叶兆言先生的作品,有请季主席。 季字:读者朋友们,大家好!今天是“新安读书论坛”开坛第一场,就非常高兴地请来了著名作家叶兆言先生。我和叶兆言先生认识很多年了,在我的印象里,兆言不仅作品写得好,而且学识渊博、谈吐睿智风趣。 不过交往这么多年,我还从未听过他的演讲。因此,现在我和大家一样,对这场演讲充满期待。 大概是很多年前吧,记得应该是1992年前后,我和兆言一起参加过一次黄山笔会。那次笔会来了不少作家,有苏童、刘震云、肖克凡、赵玫等。当时天气很热,我们从黄山下来以后,就到黄山脚下的游泳池去游泳。 大家在游泳的时候闲聊,兆言说他刚开始写作的时候用了很多笔名,可作品老是被退稿,后来改用真名,就带来了好运。当时苏童在一边插话说他恰恰相反,他刚开始写作的时候用的是真名,结果老是不走运,后来改用笔名苏童这才火了起来。当然这是笑谈,一个人的成功与他用什么样的名字没有太大关系。不过可以肯定的是,随着一部部优秀作品的问世,叶兆言这个名字在中国文坛越来越响亮,这是毫无争议的事实。 叶兆言出身于文学世家,受到得天独厚的、良好的文学熏陶,他的作品中散发出浓厚的中国文人的品质、学者风范和书卷气息。叶兆言是一个高产作家,他的作品题材广泛、主题多样,体现出了丰富的社会与历史内容。特别是他追怀民国时期的前尘旧事的小说,被文学史家们称为从民间的角度来重写民国史。他注重探索,手法平实,淡定却不拘一格。近年来除了小说创作之外,他的散文、随笔也引人注目,其文字收放自如、犀利俏皮,自由穿越于现实和历史之间,无论是漫谈古城南京,闲话文化名人,还是追怀亲朋好友,都显得学识渊博、坦诚真挚,散发出平和、恬淡的儒雅气息,表现出浓厚的文人情怀。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叶兆言是一个淡泊、平静的作家,他不受文坛浮躁之风的影响,潜心创作,这一点尤其值得我们钦佩。我想现在大家都迫不及待地想听叶先生的演讲了,我的话就到这里,谢谢! 主持人:非常感谢季主席的介绍。通过刚才季主席对叶兆言先生的介绍,很多观众的好奇心和注意力更多地会转移到叶兆言本人的身上。叶兆言的祖父是叶圣陶先生,那叶兆言的父亲其实大家也很熟悉,他就是曾经担任《雨花》主编的叶至诚先生,应该说他们一家三代都和文学有缘。或者也可以说是一家四代,因为叶兆言的女儿叶子现在也从事写作。这样的家庭在中国可以说是并不多见的。那么叶兆言先生走上文学之路是不是和家庭有关呢?在他的背后又会有哪些鲜为人知的故事呢?接下来就让我们掌声欢迎今天的主讲嘉宾叶兆言先生讲述他的故事。 叶兆言:大家好!谢谢大家来参加这样一个活动。先说一句老实话,刚才主持人和季宇主席说了很多话,我听了挺慌的,真的感到很紧张,我觉得讲得都不太像我了。我是一个非常不会说话的人,在公众场合尤其紧张,所以我希望大家能做好准备,接受一个不太会演讲的人的演讲。 我是一个地道的南京人,我出生在南京。作为一个南京人,我觉得到安徽来演讲很亲切,因为南京和安徽的关系非常特殊。我觉得我们的关系非常近,从我家去火车站我用了一个半小时,然后我坐上了火车到达合肥只需要一个小时。在南京那个地方是非常容易感受到安徽的气氛的。我举一个非常简单的例子,我们南京有一个禄口机场,我们南京的老百姓都经常说这个话:我们南京的这个机场是为安徽人建的。因为禄口机场离安徽的马鞍山非常近,近到了从马鞍山去南京禄口机场的距离要比从南京市区去马鞍山还要近。所以南京人对安徽的印象就是我们身边的一个邻居。还有,从我个人的体会来说,我也觉得非常近。我在南京郊区租了一个房子,在那儿写作,实际上是一个小产权房了。这个房子离我南京市的家是四十多公里,离马鞍山只有七公里。我每次一去那个房子的时候,就会发生一件非常有趣的事:我的手机的短信首先就会响了,短信内容就是安徽人民欢迎我。  ……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文字是我的亲人3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