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唱团

出版时间:2003-08-01  出版社:河北教育出版社  作者:杜马兰  页数:266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九十年代大量的外国文学作品介绍到中国,中国文学与世界文学接轨,其间产生了许多优秀的诗人。由于文学理念的碰撞、争论,大家各执一端。因为更关注于纷争与话题,所以许多优秀的诗歌作品隐没其中而被忽略。本卷展示的十位诗人风格各异,但同时可以窥见他们在实践诗歌语言和空间的态度上所保持的异常的清醒与自尊。
“年代诗丛”第二辑为九十年代卷,由河北教育出版社出版,分别为:杨键《暮晚》、伊沙《我的英雄》、蓝蓝《睡梦,睡梦》、刘立杆《低飞》、宋晓贤《马兰开花二十一》、吴晨骏《棉花小球》、杜马兰《合唱团》、普珉《光阴的梯子》、侯马《精神病院的花园》、小海《必须弯腰拔草到午后》。
《合唱团》收录了杜马兰自1992年至2002年的诗歌作品近200首,从这些诗作中,可明显看到曾经颇受争议的“马兰体”的“向后走”的风格演变过程。身为学者,且喜欢完全孤立化的个人写作,杜马兰的诗歌典型的特征是:既有睿智深沉的思想理性,又饱含醇厚缠绵的人类情感。《合唱团》是杜马兰目前惟一公开出版的个人诗集,散发着作者沉寂已久的心灵的光辉,具有当代诗作中罕见的文本价值和美感。

作者简介

杜马兰,1965年生于江苏淮安。1983年考入南京大学中文系,开始写诗,也短暂的写过小说,1987年毕业后,在南大新闻系教书至今。本名杜骏飞。做过长时间的广告设计,写过一些学术著作,但多与诗歌无关。一小部分作品曾经发表于《他们》、《今天》、《漓江》和《芙蓉》等刊物。能喝一点酒,歌唱也不错,但喜欢做的事是在南大附近的茶馆和朋友们喝茶,以及在中山陵写诗。

书籍目录

向后走 卷一·合唱团   合唱团   中国往事:老张一家   真理   鬼脸世家   猛犸   接触   中国往事:老周、老李   书生   永垂不朽   女同志   吃饭   中国往事:老何   中国往事:红小兵   约会   出尘   雪花   帽子戏法   我说话   夜读《春秋》   中国往事:王贵与李香香   像一把枪   校园记事   活着   南京的乐园   九三年   有人在欢笑   人民   往事   给李冯朱文   选择   记一位列车员   卖钟表的诗人   会议时期的恋情   小街侧影   爱画记   舞蹈   一个教师的一天   记江阴大桥   卖冰棒的小女孩   等待亲人   鬼女生   穷人   金枝   农民公园   歌声   万物本源   角色   存在之舞   模仿者   疼痛   童年   穿越   贫穷   沉默   重逢   大地   事故   麻雀的笑声   双城记   物质的莲花   隆中   老虎   酒精灯   月亮   天水雅集 卷二·击鼓传花 卷三·任逍遥 杜马兰及其诗歌 感谢的话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合唱团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0条)

 
 

  •     开始
      
      
      
      
      
      
      
      那些变幻的 年轻的
      
      远去的脸
      
      
      
      那些在远处才有的亲近
      
      是我的安宁
      
      
      
      是我反复的开始 反复
      
      并开始
      
      
      
      在黑夜里 忽视那些花儿
      
      忽视那些花儿
      
      
      
      忽视那些生命中刚刚开始的过去
      
      
      
      
      
      
      
      合影留念
      
      
      
      
      
      
      
      隔着天空看我 是什么样子
      
      隔着一些时间说话
      
      是什么声音
      
      
      
      人们 将不会再听说
      
      我们的消息
      
      那就是合影留念的原因
      
      
      
      缠绵悱恻的青山上 只留下
      
      白天笼罩着南京
      
      
      
      
      
      
      
      夜饮
      
      
      
      
      
      
      
      星星 在哪里都很亮
      
      只是你没有抬头去看它们
      
      
      
      我抬头了 星星闪亮了
      
      它们在笑着吗
      
      
      
      手举酒杯 对着黑色的星空饮酒
      
      星星在我的杯中 流进我怀中
      
      
      
      
      
      
      
      
      
      山花
      
      
      
      
      
      
      
      没有人知道 这水边的花开
      
      没有人来过这花下
      
      
      
      树上并没有果实
      
      山花 是否开了又谢了
      
      
      
      时间流失了无法知道的风景
      
      花开 变成无限的可能
      
      
      
      无限 但是可能
      
      无限的山花盛开着可能
      
      
      
      
      
      
      
      白云亭
      
      
      
      
      
      
      
      白云亭已经没有了亭子
      
      我在山上 看着
      
      
      
      采桑的她们曾经路过
      
      她们手里拿着什么
      
      
      
      狐狸曾经在这里跳跃
      
      它想和谁嬉戏
      
      
      
      夜晚 白云亭没有了白云
      
      我也消失在山下
      
      
      
      
      
      
      
      我的诗人
      
      
      
      
      
      
      
      春到江南风独语
      
      柳眉深锁眼波横
      
      暮色中的诗人都已散去
      
      
      
      散去
      
      酒在水中散去
      
      他们的诗 零落在岸上
      
      
      
      
      
      
      
      关键词:诗人 生活的故事
      
      级别:★★★★★
      
      导读:1、诗人、读者往往混合在一起了,诗人需要读者的支持和热爱,比如王寅在《朗诵》里写到:“谢谢大家/谢谢大家冬天仍然爱一个诗人”,诗人也注定是个好读者,比如韩东喜欢杨键的诗,比如杜马兰的《我的诗人》。诗歌是心灵的巢穴,诗人则是生活的花絮,但仍然可以热爱一个诗人,比如窦唯抗议媒体受到窦迷的强烈支持。2、有了现代汉语还要不要古汉语,有了口语还要不要书面语,这个不证自明的问题总引起各类人的争议。大家争议不休的问题现如今在杜马兰的诗歌里已得到了完美细腻的兼容。
      
      
  •   《两只老虎》的作者杜马兰
    杜马兰,本名杜骏飞,江苏淮阴人,但自从1983年以来,他就一直呆在南京,先就读于南大中文系,毕业后任教于南大新闻系。《年代诗丛》里有他的一本《合唱团》。他的生活平静而安逸,据说他的赋写得也不错,依照他朋友们的描述,我把他想象成一位快乐、自足的江南才子式的诗歌隐士。
    杜马兰有两首诗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两只老虎》和《青梅竹马》,其中《两只老虎》影响了我自1994年以来的诗歌写作,这还要得益于那本《诗歌上帝》,《纯文学文库》里的一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3年5月第一版。“两只老虎,两只老虎/跑地快,跑地快/一只没有耳朵,一只没有眼睛/真奇怪,真奇怪//东方的老虎,东方的老虎/东方的森林没有树/水下没有蛟龙,水上没有野兔//忧郁的老虎,忧郁的老虎/不要哭,不要哭/我是你流下的眼泪,你是我识字的书。
    《两只老虎》是我能背下的极少的现代诗之一,顾城的有两首(《一代人》和《远和近》),海子有一首(《北斗七星 七座村庄》),北岛和伊沙只能背个片段,张枣和柏桦也不过就是几个片段。这首诗在我一生的创作和阅读经验中,都是最难忘的记忆之一。16年以来,我逢着爱好文学者必提杜马兰,就是因为这首诗,我坚持认为,单凭此诗,杜马兰足以名世。为此我还特意写了一首《杜马兰》来赞美他----“两只老虎,两只老虎①/跑得快,跑得快/跑过夫子庙,来到栖霞山/杜马兰,杜马兰。(注1:见杜马兰诗《两只老虎》)”当时我想,应该有两个杜马兰,一个是大学教师,一个是写《南京赋》换酒喝的隐士。难以置信的是,这首诗没有被选入厚厚的《合唱团》。
    杜马兰自信而流畅,暂且说他的长短句在当下自成一派,他的诗歌声调平和,很有些小资的情调。《我诗意地安居》已走到诗的边界,但偶尔玩一次,也未尝不可。
    坦诚的说,《合唱团》太厚了,这受制于他对意象的选择,完全是书斋里抒情诗人的做派,感情饱满而内容空洞,甚至有些诗还写不过那个瓦兰,什么“老虎、土壤、水、花、刀、船”等等,不是说不能用,写的太多了,别人也写得太多了,太多了,这个时代也写得太多了,许多诗人都过不了这个坎儿,重复与自我重复——词汇、技艺、腔调与句式,好些批评家还推波助澜----“风格形成的必经之路”、“自觉追求”云云。于坚有一篇关于“大词”的发言,写得好。
    杜马兰可能符合一部分人的口味,可对于另一部分人来说,可能过于做作与阴柔了——“庄子的样子令人难忘/他捕蝶、弹琴/把自己比作仙人/这是真的/这是他的真心话/庄子的样子令人难忘/他伐木、游泳/那里的人们心满意足/大家都顺流而下”(<庄周传>)。这样写诗,太水了,真正的口语绝不是这样,有时候读者就是这样无情——你越说,“这是真的”,他越不信。
    对于我热爱的、在我心目中当下诗人排进前十杜马兰来说,我的言辞过于激烈了,或许是我的嫉妒心在作怪——对那首伟大的《两只老虎》。
    附:
    合唱团
    杜马兰
    一群人反复靠近 反复酝酿必要的情绪 和
    不必要的冲动
    我站在菊的后面 萍的左面 指挥的反面 和
    欲望的中间
    直对着我的校门
    我高声歌唱 声音被领唱打断 被合唱淹没
    被肺粗暴地压迫
    当铃声响起时 我流下忧虑的泪水 因为这群人
    即将解散 分赴祖国各地 退为荣誉成员
    站台上 一片混乱的景象 我们和民工一起 向着
    火车招手 招着招着 萍就不见了
    死于火车远去的方向
    这是五年以后的事情
    我 我们 唱过许多歌 和 不是歌的练习曲
    唱过山中故乡和水上海鸥 无望的爱和奋勇的前进
    菊说 能进合唱团多好啊
    张永渝
  •   金 陵赋
    杜骏飞
    帝宅山川,江南形胜。龙行地理,虎象天文。此处也,襟带江淮,烟霞栖于上野;衣冠吴楚,云水响自贤人。飞甍重檐,贡院春秋龙浦;抬梁穿斗,奎星天下文枢。九重城阙,白袷尝驰朱门;万顷波涛,银鳞每弋玄武。饮诗月下,谪仙人之扁舟;雨石天成,释迦佛之舍利。铁笔丹书,文将军之明堂;崇阿上路,孙总统之神宇。松柏森森,梧桐迤迤。天禄立立,辟邪听听。名士青山草长,高邻素壁风清。
    或闻花舞梅园,人迎桃渡。巷隐乌衣,洲浮白鹭。淼淼莫愁,凝凝甘露。栖霞云路三千,牛首春光百五。心驰唐诗晋帖,谢草郑兰。李扇柳衣,琴心剑胆。秦淮风雨如画,桑梓烟云难收。赞曰:高城月明,东南群星尽寂;极目天远,上下一览无余。宾客登临,灵谷光照有缘;山河指顾,金陵眼空无物!
    忆往昔,秦腾紫气,楚勒金屯。吴倚建业,晋夸台城。鱼龙雀马,宋齐梁陈。南唐伏武,后主飞文。太祖应天,朱明烛地。天京一时兴废,民国半世浮沉!百代朝复暮,十朝梦与书。民旋仆而旋起,序维晨而维昏。衮衮英雄振袖,闻鸡起舞;滔滔烈士摩肩,击水断流!把酒悲风,飘风发发;凭栏望海,沧海沉沉。
    千载雨打,大江东去;一声莺啼,琅苑春回。今世艳阳朗照,绿柳新裁。淑气渐满,祥光为开。碧草参差,卿云缤纷。火树筹国以不夜,银花惜民以长生。星罗灯盏,百里天街远眺;日暖楼台,四时云汉高兀。妙木挺秀,王气播于钟阜;丹霞流晖,龙光射于斗牛。闻金阙之晓钟,鸿雁北往;证玉阶与仙仗,鲲鹏南图。歌曰:苍山悬流火入画,朱雀舞鸣琴出尘。天池纵一苇横渡,月影浮万籁飞升。金陵如此气象,海内如此江山!
    于是黄花传宴,红叶催诗。矜桃李以作赋,折芝兰以迎祥云尔。
    辛巳八月既望,记于南京大学
  •   杜马兰近作
    (谨此问候“国学与诗歌研讨会”各位学友)
    游东湖记
    东湖八千里,仙客久未闻。
    我到秋水上,当涂养精神。
    凭虚说网事,洗手鉴鱼羹。
    会饮亲同道,高谈谢故人。
    天高何为大?地广何为深?
    造化因行止,悠然忘死生。
    不喜亦不惧,意阑无何村。
    申怀留遗响,述志在本真。
    两棵树
    我从沙河走过,看见河边
    依偎着两棵树
    两棵树。一棵是紫楝
    一棵是紫云
    紫楝树很苦,紫云树很香
    所以,村民叫它们苦香树
    苦香树,已经长了很久
    紫楝的果实叫楝子
    它的味道里,有八种苦
    传说它是绝情人
    痴心成枯木
    紫云的叶,叫缘子
    它的味道里,有三种香
    传说它是须菩提
    来把紫楝度
    和风轻吹过,吹过两棵树
    枝枝相交通,叶叶相摩挲
    我站在河边,看着树
    人生香甜少,酸苦却无数
    孤独的人群
    那些鸟儿 那些鸟儿
    它们多像是孤独的人群
    它们曾哭过 都曾哭过
    就站在电线杆上
    鸟儿在思想 无力自持
    夕阳下的那些东西一望无际
    淮水行
    我从淮上过,涕泗不能言。
    长淮三千里,愁云蔽人烟。
    污浊灌我腹,昏黑毒我田。
    父老相对泣,长跪车马前。
    中有妇与子,临河仰青天。
    木立人如死,眼枯肝胆煎。
    黎民忍捶楚,循吏犹管弦。
    可怜圣贤地,万户绝欢颜。
    好像
    恍恍惚惚 好像记忆打湿了
    那时的花儿 绽开了
    枝头 有人微笑
    好像 但是 我飞去了
    我说不 别走
    但是 好像你飞去了
    好像花儿走了 只春风留下
    留下的好像 是我在记忆里
    好像 那真的是我的人生
    我的未曾有过的过去
    这些 让我们模糊了
    仲秋访台赠高研院诸道友
    山水凭日月,绰约尘世间。
    携手登高会,飘飘若比仙。
    昨夜一壶酒,歌传十里天。
    今夕凌秋水,碧落涌金泉。
    天若解人语,将歌归故里。
    天若不解语,踏浪云中眠。
    霭风吹低树,心内无挂牵。
    安得舍昼夜,四海皆有闲!
    杜骏飞(杜马兰),诗人、教师。社会学博士,南京大学教授,教育部新闻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文学方面,出版有诗集《合唱团》、专著《艺术中的传播》等。
    地址: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江苏,南京,汉口路22号,210093
  •   诗歌:我正转身走向你
      --杜马兰诗歌批评
      作者:梁艳萍
      
      我认为只有鬼魂的身影能穿行在真理的深处
      它们优雅朴素
      你看到想起记得却不知道
      --杜马兰(《真理》)
      不断暗自思忖,我是否与南京有某种缘分。80年代初沿京沪线漫游,曾到过南京。对六朝故都记忆犹新:秦淮河,夫子庙既失却了往昔浆声灯影、画舫笙歌的繁盛,也不似今日粉瓦红墙、人声鼎沸的喧嚣;鸡鸣寺、豁蒙楼没有了六朝宝刹庄严、浮图耸空的辉煌,也不似当下青砖碧瓦、铜佛闪耀的空浮。十年后去南京访学,恰巧正遇上艺术类高校招生的专业课考试,南京几乎所有大学的宾馆、招待所都人满为患,找了许多地方都无法入住,无奈只好电话到诸葛忆兵先生那里,诸葛先生不在家,诸葛夫人张玉华博士说马上到南师门口接我,以后就住他家。几天后,我随他到鼓楼附近的一个小区去拜访南大的张伯伟教授,向他请教有关天台宗的禅道与汉地其他佛教宗派的差异等问题,在他狭小但书香氤氲房间谈古论今,我那时最羡慕的是他的那套正版的《大正大藏经》。再后来,不仅多次在南京--苏州间游走,而且读到更多南大学者的著述,读到更多近20多年来南大培育的作家丰硕的文学艺术创作:叶兆言的《夜泊秦淮系列》、小海的《心灵的尺度》以及"海安"系列诗歌、李冯的《今夜无人入睡》、楚尘的《迪迪之死》、刘立杆的《片断》、杜马兰《合唱团》、鲁羊的《在北京奔跑》、张生《全家福》、海力洪的《药片的精神》、贺亦《火焰的形状》、程青的《织网的蜘蛛》、……曾为鲜活的人物幽思难忘;精美的诗歌唇齿留香;独特的话语记忆犹新;高超的技艺合掌击节……
      在我知道杜马兰之前,他早已声名远播,2002年的"民间诗坛封神榜"(http://www.xiangpi.net/wk/wk2/fsb.htm)说他是英候,喻他为王维转世;张生的笔下,他绝对是才华横溢、经纶满腹的江南才子。当然,在杜马兰诗歌的阅读过程中,我尽可能地剔除他人的解说对我的影响、牵扯或者说干扰,直接通过诗歌文本的阅读来寻觅诗人的诗踪词痕,羁旅萍印。
      据我所知,《合唱团》是杜马兰的第一部诗歌结集,也是他二十年诗歌写作的结晶。说实话,《合唱团》第一遍我是按顺序慢慢读下来的。有些凝聚了诗人心血的诗作就已经在大脑的沟回存贮。《合唱团》、《物质的莲花》、《仇敌》、《存在之舞》、《中国往事:王贵与李香香》、《真理》、《猛犸》、《永垂不朽》、《夜读春秋》、《鬼女生》、《当我平安死去》、《飞了》、《妹妹》、《以水为妻》以及那些片段的长短句,我似乎看到杜马兰从一个激情飞扬、敏锐先锋的诗人逐渐分裂开来,终于挣脱了外在束缚的茧壳,回向时间的纵深,文学的本真,汉语诗歌的始源。内心的刹那感觉与诗歌语言高度结合,睿智深沉的思想理性与淳厚缠绵的人类情感交织,构筑了杜马兰诗歌艺术的典型特征。再读一遍,我几乎是不由自主地倒着、从后往前读过来。这种感觉就犹如当下识得一个新朋友,朋友正坐在的的对面,平静地与你述说他的曾经,回溯他从现在到过往所的经历的人、事、情、理;他的愉快、欣悦、烦忧、哀伤;他对诗歌的感悟、思考、探索、尝试。他把自己从开始写诗到新世纪的二十多年直截了当地袒露在我的眼前,使我从诗歌里熟悉了诗人杜马兰。
      杜马兰的诗歌理念中,"未来的诗歌,必是自由的诗歌。""世上本无诗,有诗本无句;有句本无体,有体本无意。……有诗无类。"(http://www.tamen.net/subject/002/)如兰色姆所说诗歌"艺术是从原始的意向中自动组成的,并出现于早期的天真时期……在这第二次爱情中,我们回到了我们故意疏远的某种事情上来。"(兰色姆《诗歌本体论札记》杜马兰的诗歌创作路径,实质上就是往回走的过程,就是对民族文化的自觉回归,对汉语诗歌传统的自觉靠拢。他在继承汉语诗歌传统的基础上,汲取了象征主义、意向主义、超现实主义诗歌的精髓,经过自己的体悟、创造和整合,形成了个人独特的审美风格。
      杜马兰的话语世界里,新奇清冽的瞬间经验往往与深沉厚重的人类历史意识融为一体;形而上的探幽询玄与生存的此在之境相互接引;诗歌创作的纯粹与介入当下生活的使命彼此激活。《物质的莲花》他写到:
      我喜欢这些物质的莲花街道
      一片繁华的灯火照亮深夜
      站在窗前众生优美而孤独
      我的路上寂静无声
      仿佛午后寺庙的庄严
      我低下头采撷生的感受
      时间碧波荡漾因万物而不朽
      在诗中,他把个体的孤独体验与对众生的悲悯用夜晚的繁华街灯连接,莲花不再是法相庄严的菩萨宝座,不再是度引众生进入天堂的舟船,而是给俗世带来光明的灯火。不朽不再是修行的终结,它就存在于与你我相伴的日常万物之中。这首诗在宿命与存在、醒悟与迷惘、孤怜与温爱中构成张力,将瞬间的"所知"与人生甘苦的经验传递出来。因为"我的路上寂静无声/仿佛午后寺庙的庄严"。
      杜马兰的诗中,我以为《高山》、《流水》是境美格高的诗。他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深挚的爱恋和感恩之情。18世纪末以降,"回归自然"的呼唤就不断在世界诗坛震响,浪漫主义的怀旧几度重临。然而,许多诗歌作品不过是古代田园牧歌的低能仿制,自然始终与人想隔裂,成为外在于人的观照对象,山水、田园不过是诗人附庸风雅的陪衬。杜马兰在《高山》、《流水》中,秉持了心物合一的追求,人与自然同心律动,相合共融,达到了人与自然审美的双相对象化。大山里的野羊、麋鹿、杜鹃、黄杨、长春藤和山榉,流水中的游鱼、珍宝、碧波、白浪与诗人的心灵共舞,生命与情感的搏动纳入到世界万物彼此应和的运动之中,共同焕发出本原生命的辉煌。诗歌灵动舒缓,语言复沓,刚美与柔美和谐自然的统一于明快的节奏。因为"高山是力量的根本/它给人强壮,却又未曾束缚任何人//因此我才向高山走去,向高山走去/因为我的身体渴望飞去"。(《高山》)"当我需要水我就用目光追随着妹妹/追随她的说话和祈祷//我的人生如此简单我追随妹妹/我得到了水"。古语说"智者乐山,仁者乐水。"我想:山水齐乐的杜马兰一定希望到达仁智双胜的境界,走出那古老的蕈树的阴影,在诗歌的"仙界"自由飞翔。
      杜马兰的诗歌写作,既有超越现实的澄明,又不乏深刻的现实感。具体与抽象,犀利与温润,神秘与淳朴,民间诗歌的奔放与知性思索的徐迂忻合无间地合流,《真理》、《永垂不朽》、《舞蹈》、《穷人》、《事故》、《思想的境界》、《高林生》展现了作者对于当下"此在"的关注和焦灼。《高林生》是一首短叙事诗,诗中写道:"高林生,住在岷县的纸房村/他有一亩地,要养活一家人//一亩地,一亩瘦弱的地/五分种小麦,五分种马铃薯//高林生一脸风霜,今年三十多了/没有功名,只有尘与土//三间土房,是他幸福的家/一辆架子车,和一床旧棉被//……马铃薯够全家人吃两个月/小麦够全家人吃一个月//所以种完田,必须拉车挣钱/他的收入,每年三百元//他娇小的妻子,叫明霞/能吃饱的几个月,她真是个美人//没有镜子,明霞在水中看自己/高林生看着她,一阵心疼//麦子扬花了,高原灿烂近黄昏/全家倚着门,等着高林生"。诗歌语言平和澹然,没有夸张的语词,没有华彩的修饰,没有突兀的乖戾,但视觉效果极为强烈。目睹太阳下的赤贫百姓,诗人满含眼泪,忧郁地歌唱着。诗歌的象征意味,现存的严峻酷烈在诗歌中得到真实的展示。高林生一家赖以生存的物质的极度匮乏,就是现实中特困人民生活的缩影。三间土房、一辆架子车和一床旧棉被就是他们的全部家当,赖以活命的粮食极度短缺,只有一年300元的收入勉强接济。诗歌成为现实存在中贫困者标本。家庭的困境,妻儿倚门等待的情景与高原麦子扬花的灿烂黄昏组接为一个对比蒙太奇,使读者在阅读瞬间获得诗与思的双重震觫。
      一般说来,诗歌话语与实用语言的区别在于,诗是一个独立的话语世界。在多数情况下,诗歌语言与其所指涉的实体是不对等的,或者说是相疏离的。有经验的诗人在诗歌中处理"情境"材料的时候,喜欢用"隐喻"或者"心象"的方式,一期扩大文本的暗示能量,创造出主体所体验到的"心象"真实。我注意到杜马兰诗歌中反复出现的意向有这样几个"流水"、"大地"、"时间"、"狮子"、"妹妹"、"婴儿"、"疼痛"等等。他在《雄狮》中这样写:
      雄狮在水中隐现
      它是个多么惊恐的人
      奔跑的雄狮
      死亡并为你流泪
      这是多么惊恐的时间
      
      它的变化的容颜
      将布满青色的青苔
      使你安静
      使你安静
      使你遗忘并老去
      
      大地上的房间
      在一把琴的旁边
      雄狮的手指已落满灰尘
      杜马兰引领我们进入他的诗歌隧道,体味生命高原的探险。高贵而孤独的雄狮,在时间的淘洗中变得苍老,原始的伟力不复存在,临水照影,惊恐万状。眷恋生命,流连时光是诗人的天性,诗人体验的是雄狮与人的双重孤独,衰老。琴声不再悠扬悦耳,皆因"雄狮的手指已落满灰尘"。虽然诗歌是粗线条的勾勒,但意蕴深刻,真力弥满。他既深入到时间的深处,又突入生命体验的本真,探询其象征体内部的矛盾纠结,凝铸了崇高、恐惧、苍凉的生命思考。
      杜马兰的很多诗歌是截取生活的片段来进行写作的。如《猛犸》、《一个教师的一天》、《仇敌》、《卖冰棒的小女孩》、《金枝》、《击鼓传花》、《深夜跳舞》等。这些诗情趣丰盈,人物从形貌到精神都呼之欲出。教授发现化石的饥饿、喜悦与面对死亡的幽怨、不甘(《猛犸》);课堂上孩子们对于真假的论辩所引起的混乱与欢笑(《一个教师的一天》);一个前来军训的连长痛苦地向我述说自己见识金枝的过程(《金枝》);我与世界在深夜的相互倾听、相互愉悦、相互交流(《深夜跳舞》);以及我与朋友们早某处相聚的片段文字,……杜马兰的这一部分诗歌注重挖掘人秘而不宣的精神无意识,使诡异的隐喻语象成为诗的童年记忆、少年幻想、现实经验的曲折投射。诗歌打破了文体的界限,将日记、传奇、幻想、事件、意念嵌入诗歌,视阈开阔,平缓而深刻。"深夜这么安静/只有两个孩子在跳舞/就是我和世界//相互愉悦的二个小人/在光的里面越变越小/越小越孤独/流下完美的泪//只有最洁白的人/才能摸到世界的脸/摸到深奥的心灵//一次转动两次转动/没有眼睛也要相爱没有耳朵也要呻吟/跳舞的孩子就这样//伤心的世界/已经安静下来/我把白天/一点一点盖在它身上(《深夜跳舞》)"。
      杜马兰尝说,"如果可能我愿意有一双翅膀/飞翔这才是脱离凡尘的优美动作"。他又说:"天下有大美叫我忘言/我在西天上温柔的周旋//心如打开的大地寒冷又辽阔/我的逍遥就是有点累"。由此简单的诗句,可以见出,诗人的孤寂与分裂。他的愉快,就是同时游走与诗路的两边,同时写着不同的诗。这种愉快的分裂,似乎才是诗歌的自然和圆满。当然这种分裂也导致了杜马兰诗歌风格的杂糅:渴望生命的极端体验与逍遥自由的浪漫抒情并重;热爱大地的炽烈与超脱凡尘的欲望共存。人性的复杂与人生的多元,对于生存意志的赞美在诗中得以泄露,诗人的生命于此得到淬浸、砥砺。写到此,我又想起了杜马兰的那句话:"有诗无类"。在大雨中赶路的司机,关心的是路而不是雨。不管雨如何大小,只要有路,最终可以回家。杜马兰的诗就是走在回家--回归汉语诗歌之家的路上。且看他的《存在之舞》
      
      在失眠中我的情感仍然有效
      就象风雨在哭号而我安然在床
      
      黑暗中我谛听着那些光亮
      反复试探着在空中舞动这些手指
      
      可是那一切仍然有效
      
      我知道无数人在夜里喧哗
      那些有罪的事业都还存在
      
      他们不属于我不属于任何知觉
      
      不属于轻佻的意识形态
      来源:诗生活
  •   诗篇其二:《击鼓传花》,杜马兰作,见《合唱团》,河北教育出版社,二零零三年八月第一版。推荐理由:江南多性灵之士。他们满腹经纶,散淡,纤弱,不关心天下大事,在内心累积起来的巨大才华往往指向个人趣味。因此,与其说是才华,不如说是天赋异禀。杜马兰正是这样一位人物。他无意于写诗,然而甫一有作,便让人不得不另眼相看。《击鼓传花》是杜马兰中期作品。这首诗的高妙之处在于:童年情境,“七人游戏 花在跑/暮色中传来细碎的笑声”,被不露痕迹地过渡为成人经验,“击鼓传花 黑暗中/万人传递灼热的花朵”。小规模的欢乐被庞大的焦躁轻易取代,这就是“反复长大”的后果。“葵花”在篇首出现绝非偶然,这是童年的徽记,可证之以诗人另外一件作品《青梅竹马》,“当她死时/门前的葵花尚未长成”;“忍受”一语则应该引起更大的重视,因为这是成人的特征,亦可证之以诗人另外一件作品《鬼脸世家》,“强忍着高尚/我消失在离晚饭最近的路上”。除了羚羊挂角般的隐喻,这首诗对儿歌和“古诗源”的借意以及在这种借意中营造出来的超现实语境同样让我惊叹不已。杜马兰有言,“世上本无诗,有诗本无句;有句本无体,有体本无意。”《击鼓传花》庶几近之。
  •   杜马兰诗三首
    《高林生》
    高林生,住在岷县的纸房村/
    他有一亩地,要养活一家人/
    /一亩地,一亩瘦弱的地/五分种小麦,五分种马铃薯/
    /高林生一脸风霜,今年三十多了/
    没有功名,只有尘与土/
    /三间土房,是他幸福的家/
    一辆架子车,和一床旧棉被/
    /……马铃薯够全家人吃两个月/
    小麦够全家人吃一个月//
    所以种完田,必须拉车挣钱/
    他的收入,每年三百元//
    他娇小的妻子,叫明霞/
    能吃饱的几个月,她真是个美人//
    没有镜子,明霞在水中看自己/
    高林生看着她,一阵心疼//
    麦子扬花了,高原灿烂近黄昏/
    全家倚着门,等着高林生"
    《深夜跳舞》
    深夜这么安静/
    只有两个孩子在跳舞/
    就是我和世界//
    相互愉悦的二个小人/
    在光的里面越变越小/
    越小越孤独/
    流下完美的泪//
    只有最洁白的人/
    才能摸到世界的脸/
    摸到深奥的心灵//
    一次转动两次转动/
    没有眼睛也要相爱
    没有耳朵也要呻吟/
    跳舞的孩子就这样/
    /伤心的世界/
    已经安静下来/
    我把白天/
    一点一点盖在它身上
    《真理》
    金子镶成的铜 纸再造成纸浆 树刮起的风
    被疑问证明的结论
    这一切 不能使我苦恼 不能使我快乐
    不能使我心安理得
    不能使我 在只有一面的土地上心安理得
    劳动 养家活口
    我 一个诚实的人 被不诚实的欲望围困
    孩子们在门前游戏
    他们斗殴 举行婚礼 而我的句子出言谨慎
    短暂 有效 象冰箱的一次启动
    我想 每天晚上 人都能在梦中游弋 能触及
    他想触及的一切表象
    而当白天来到时 阳光竟比灯光还亮
    也比火焰还亮
    我认为 只有鬼魂的身影能穿行在真理的深处
    它们优雅 朴素
    你看到 想起 记得 却不知道
  •   众声喧嚣,而诗歌独立
    青岛新闻网  2004-03-27 03:24:15 
    页面功能 【 发表评论 】【大 中 小字】【 推荐 】【打印】【关闭】
    万宇
    只有写诗的时候,他才是杜马兰。也只有在是杜马兰的时候,他才拥有了一双最纯粹的眼睛,婴儿般湛蓝而诧异的眼睛。他发现了人生的喜悦与哀伤,他啜饮着庸常生活背面那不为人知的佳酿。在诗歌中呈现的每一个生活场景,似乎都成为具有某种魔法的东西,那种天然自在的喜
    悦如同火花,点燃了沉默火山的喷涌。炽热的火山灰飞扬,诗人骄傲地宣称:这全新的疆土、空气和水属于诗歌,属于你我,属于所有即将到来的诗歌乐土。
    相对于众声喧嚣的社会生活,城头变幻大王旗的名利场而言,诗人们的工作往往过于孤立,如同合唱团中的不协调音。
    我高声歌唱声音被领唱打断被合唱淹没
    被肺粗暴地压迫
    当铃声响起时我流下忧郁的泪水因为这群人
    即将解散(《合唱团》)
    诗人的歌唱质朴、单纯,甚至不在乎这样的歌唱会有多么任性和无度。在合唱团的众口一词中,也正因为这孤立的写作更显得这种坚持的价值和贵重。人们对诗歌的误导和偏见编织了心灵的樊篱,将诗歌隔绝在外,也因此囚禁了生活的精髓。其实,诗歌离我们的生活并不遥远,有时它们之间仅仅隔了一张纸做的封面而已。
    翻开鲜红的封面,诗人炽热的内心世界向你无保留地展开。抒发对人生、对日常生活和世界图景的个人看法,如同一个朋友,平静地述说他的曾经,回溯他此前所经历的人、事、情、理;他的愉快、欢欣、烦忧、哀伤,他对生存的感悟、思考、探索、尝试。你甚至可以真切体会到时间对于诗人本身的塑造,诗歌中藏不住那些皱纹与伤痕,直截了当地袒露在读者眼前。
    诗歌话语与日常用语的区别在于,诗是一个独立的文本世界。诗人打破了文本的界限,在《我诗意地安居》等长诗中,将日记、梦境、幻想、事件、意念等嵌入其中,视域开阔、平和而深刻。众多普通的瞬间被浓缩在两三行诗句,这些瞬间也因此而获得了永生。生命的实在体验与自由的浪漫抒情并重。热爱大地的炽热与超脱凡尘的欲望共存。而那个写诗的人也逐渐成为一个“手执时间和耐心”走进课堂的大学教师。
    在诗歌中,每一个诗人似乎都孤立无援。抛却群体归属感的诗人,除了自我封锁的诗稿外,仿佛一无所获。众声喧嚣,而诗歌独立。流派的纷争与群体的归属之外,获得了一块安置写作和诗歌的地域将使诗歌更为广阔、深入而且诚实。“我的朋友们怎样写诗,我不知道,就像一只蝴蝶不理解另一只”,诗人的兄弟寥寥,诗稿也秘不示人,他们之间的往来若断若续,但又拥有绵延不绝的友谊与理解。“睡意来了,我不再写诗,希望梦境里我可以继续生活”,诗歌的写作不带有任何功利的目的,仅仅是纯粹的说话。
    “我的愉快,就是孤立的写作,除了极少的几个年份,我几乎不读他人的诗,也很少认识什么人,这个源自我个人的写作知觉;这样对写诗很好”。诗人的愉快,在于写作的过程中不断剥离社会所赋予的种种外壳,诗歌、公文、论文、专著不同文体的写作似乎是一种愉快的分裂。“我的愉快,就是向后走,自觉退回时间的深处,回到文学的草根”。那些与诗有关纸片多年来散布在房间的各个角落,有些不好找,有些修改得无法辨认,而这些碎纸片拼合了一个时代的真实面貌,是一个在长江边写诗的知识分子的心灵史。“诗在各种不寻常的时候,给了我各种寻常的帮助:使怯懦坚定,使枯涩流淌,使昏暗光明。”这些不同的时刻,见证了诗人的孤寂、分裂与他的愉快。
    在时光的无情流逝中,有什么是始终不变的吗?是诗歌中那间温暖不停电的宿舍吗,是那只烧夜宵的小煤油炉还是那盒名叫一品梅的香烟?当然还有友情、诗歌。
    时代有别,但诗人们的歌唱仍然继续。这些就已经让我们足够欣喜了。
    (《合唱团》杜马兰著,河北教育出版社“年代诗丛”2003年版)
  •   #
      
      《桃花岛上》。起飞 在海上飞着 天空闪烁银光 海水泛起波浪 人鱼干净 夜叉甜美 云彩宛在水中央 我在空中 向下看 下面 一片苍茫 大地平稳 时间悲壮 只有我的房子 碧瓦红墙 三十年后 我住下来了 东凭沧海 西望长江 我愿白发渐生 看山水熙来攘往
      4月19日 00:45 來自新浪微博
      轉發(19) | 收藏 | 評論(12)
      #
      
      《露营》。醒了 醒了 不知道自己 不记得 我的房子 不认识 陌生人 我的床 我的右手 我身披星斗 做梦 悲欣交加 我的影子头戴鲜花
      4月19日 00:32 來自新浪微博
      轉發(12) | 收藏 | 評論(4)
      #
      
      《鸡鸣寺》。 在闹市中 不能看见 在隐居中 不能安闲 鸡鸣寺面朝玄武 从前我和朋友们来 今天只有我自己 只有我在喝茶 茶中日月长 寺前湖水去又来
      4月19日 00:20 來自新浪微博
      轉發(6) | 收藏 | 評論(5)
    十驾Celine 又读到杜老师的诗了,真好!!还记得当年毕业时您送我们的旧作 世界:那孩子睡在大风里 那是多美的大风 看见水和土 看见月光和照耀 一切灵魂 充满深度 孩子 你为真实而呼吸 为死而生 为苦难而奔走不息! (4月19日 01:20)
  •    雪人
    杜马兰
    雪白的不幸
    是因为雪白而不幸
    只哭一次的雪人
    倒在我门前
    倒在我门前
    雪人已睡着
    这个害怕白天的人
    倒在雪白的门前
    她走过许多路
    白雪染白她的头
    她的歌声
    就像雪水一样吧
    充满白雪
    被白雪覆盖
    她在说着寒冷的话
    衣裳却纷纷落下
    梦见王子
    去摸他温暖的手
    可是她自己的手
    却因为温暖而融化
    凌晨读到这首诗,触动了神经,拨动了有些模糊的童年记忆……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