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读书课 第四卷-古典的中国

出版时间:2012-1  出版社:海天  作者:严凌君  页数:294  
Tag标签:无  

前言

在阅读好书中构建自己的精神家园    (一)    简直不敢相信,这厚厚的七大卷书竞出自于一位普通的中学老师一人之手。——我编过类似的中学生课外读物:《新语文读本》。我们是动员了十多位朋友,先后折腾了两年,才编出来的,其中的艰苦,我是深有体会的。因此,我懂得这数百万字的分量。    对于一直在关注、思考中学语文教育的我,这套书更有一种特殊的意义。当我发现在许多重要的教育理念、编辑思想上,我,以及我们《新语文读本》的朋友与这套书的编者严凌君确有相通之处,自有一种志同道合的欣慰感,在某种程度上,这是反映了一种共同或类似的教育思潮的:而当我进一步发现,严老师的思考有许多属于他自己的独立创造与开拓,更是感到由衷的喜悦。这正是我要感激严凌君先生以及他的学生的:他们的试验激发与深化了我的思考。    因此,我十分乐意为这套书写序,也借此向严老师,以及所有处在教育第一线的语文老师们,表示我最大的敬意。因为只有他们,才是中国语文教育改革的主力,如果不能保证中学语文老师自由言说的权利,不能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性与创造性,并且落实到他们的具体教学实践中,中国的教育改革,就会如有些老师所担心的那样,仅仅成为一阵喧嚣。有什么样的教师,就有什么样的教育;中学语文教育改革的成败,全系于语文老师的文化、精神素质和主动精神。严凌君老师编写的课外阅读教材和他主持的深圳育才中学“青春读书课”的成功,之所以如此令人振奋,就是因为这是期待已久的第一线老师的个性化的言说,是他们对中国语文教育的思考与追求的独立表达;而且我知道,像严凌君这样的已经或准备发出自己的声音,并在努力实践的老师,其绝对量并不小,而且将会越来越多。这正是中国语文教育改革的希望所在,也是这套读本的独特价值所在。    (二)    严老师说,他的读书课和他编的教材,都是他送给学生的“礼物”。听听学生的反应,是不能不为之感动的——“读书课给予了我们一个和伟人交流的机会和氛围,再不是和网友胡侃,不是包围在数理化的题海里,不是每天重复过着日子,平庸地思考。它让我知道世界上还有这么一群人,在思考着这么一些问题,发现原来世界并不像自己想象的那么简单,知道原来我们祖先是这样一步一步地走向文明……老师的一句解说让我们恍然大悟,豁然开朗,引起太多太多的思考——我们到底为什么活着?自由的意义是什么?……原来活在这个世界上,不仅需要知识,还需要那么一点精神支柱;我终于懂得,不仅需要知识武装自我,还需要有精神来升华自我。”    这里,涉及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中学教育究竞意味着什么?我们知道,中学阶段,正是人生的起始,是人的个体生命的“童年”。而中学生活与人际关系的相对单纯,无邪,明亮,充满理想,就使得中学更是人生中的梦之乡,它不可重复,留下的却是永恒的神圣记忆:一个人有、还是没有这样的神圣记忆,是大不一样的。中学阶段当然需要学习知识,但更要通过知识的学习,构筑一片属于自己的精神家园,即使带有梦幻色彩,却会为终生精神发展垫底,成为照耀人生旅程的精神之光;而且可以时时反顾,是能够反归的生命之根。    严老师正是从构建学生精神家园这一大视野,去思考与设置他的中学阅读教育的作用与方式的。他提出了两个非常有意思的概念:“平面的生活”与“立体的生活”即“第二种生活”。所谓“平面的生活”是受具体时空限制的,是偏于肉体的,物质的;而“立体的生活”则是精神的,心灵的生活,是超越时空的。中学生就其平面生活而言,显然是狭窄有限的;但却可以通过书籍这个秘密通道,打破时空的限制,穿梭古今,漫游于人类所创造的精神空间,这不仅极大地扩展了学生的精神生活面,而且也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精神生活的质量:在与创造人类与民族精神财富的大师、巨人的对话中,重新经历他们在书中所描述的生活,自会达到一种前所未有的精神境界。    由此而形成了一个基本理念:“在阅读好书中构建自己的精神家园”。这一理念是贯穿全书的。    严老师的这套读本共分七卷,按我的理解,似乎可以分为三大板块。一至三卷《成长的岁月——我的学生时代读本》《心灵的日出——青春心智生活读本》与《世界的影像——文学理想启蒙读本》,某种程度上可以视为“生命读本”,是和学生一起讨论他们从童年到少年、青年的生命成长过程中所遇到的各种精神命题,帮助他们认识自己和自己赖以生存的世界。其中又贯穿着两个教育理念:“成长的权利”与“敬畏青年”。严老师满怀激情地这样写道:“从出生到大学毕业,一个人要用二十几年来求学,在这个期间,他无须对社会有所贡献,他的任务就是学习、成长”,于是就有了“成长之美”与“成长的感觉”,更重要的是,还有“成长的权利”:“儿童的权利,就是探索、发现和成长的权利”。而“青春时代不只是为了成年生活做准备,它本身就是一种生活,最多的梦想,最纯的情感,最强的求知欲,最真的人生态度……让我们一边欣赏自己青春的美,一边为自己的未来播种”。应试教育的最大问题正是在于对孩子仰望天空的幻想的权利的剥夺,对好奇、探索、发现、创造的欲望的压抑,用残酷的生存竞争,打磨年轻人生存的锐气,消解他们的理想与青春激情,最终把学生变成一个“成熟”的庸人。严老师的读本所要做的工作,不过是要把“属于孩子的还给孩子”,放手让他们自由而健康地成长。    第四卷《古典的中国——日常生活人性读本》,第五卷《白话的中国——20世纪人文读本》,第六卷《人类的声音——世界文化随笔读本》,则可以视为“文化读本”。严老师也自有独特的理解与处理:讲中国古代文化,他强调要引导学生“看中国人如何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知道中国民族文化的好处,才能高高兴兴地做一个中国人”。他认为,引导青年学生“阅读20世纪白话文本”,“就是认识20世纪的中国,从文字上为百年中国把脉”。这是刚刚过去的历史,与“现在的中国”的现实生活有着血肉联系,对于今天的学子是更为休戚相关,也更重要的:“书籍一定要与人痛痒相关才值得去读”。而讲到外国文化,他这样开宗明义:“人所具有的,我都具有。世界,是我们共有的世界;一切的文化都有我的一份;一切的声音,都有我的音量”。他要引导学生建立一种“人类的家园”意识:一切非本民族的文化都不是“它者”,而是“我”的一个部分;“我”也应该对人类文化的创造作出自己的贡献。    第七卷《人间的诗意——人生抒情诗读本》,是以“诗歌”为“青春读书课”系列读本作“结”,这里包含着对“诗”与“年轻的生命”的内在联系的深刻理解:“几乎在每一个人的人生中,都有一段诗意盎然的岁月,仿佛只有诗歌才能述说满腹的心思、书写对生活最初的感应。每个年轻人天生的就是诗人”。严老师所要做的,正是要恢复诗歌本身,以及中学诗歌教学所应具有的神圣地位。从整套书系的结构上看,这显然是一个提升:将所有的阅读,思考,讨论,都升华为纯净而丰厚的心灵的诗。    这不仅是对生活的诗意的把握,更是对语言的诗意的感悟。“汉语家园”是“精神家园”题中应有之义:母语,是一个人存在的永远的皈依。引导中学生感悟汉语之美,感受正确而自如地用汉语表达自己的快乐,建立与母语的血肉联系,将母语所蕴含的民族文化、民族精神的根扎在心灵的深处,并在此基础上构造起自己的精神家园。这是中学语文教育的根本,也是严老师这套读本的归结点:这里充满着思想之美、文学之美与语言之美,相信孩子们会喜欢它,戍年人,我们这些教育工作者,也能从中受到许多启示。    钱理群

内容概要

  我们要知道中华民族文化的好处,才能高高兴兴做一个中国人。文言时代与我们相距遥远,如何让青年贴近古典,本卷选择了新颖定位:还原中国古代的日常生活情调,呈现中国人传统生活中富有诗意的一面,属于普通人的日常生活的一面。全部选文按民族原生态文化体例,试图反映中国人的精致的修养情趣,与大自然和谐共处的人性画面,作为一个种族在大地上探求人性的生存方式的辉煌努力和丰厚积淀。

书籍目录

上编 中国书生
 有韵的童年
  天籁童谣(3则)
  本色民谣(5则)
  天地对韵(9则)
 劝君惜取少年时
  三字经【宋】王应麟
  续小儿语【明】吕坤
  幼学琼林?文事【明】程登吉
  洞学十戒【明】高贵亨
 学问天下
  汉书下酒【宋】龚明之
  地理模型【宋】沈括
  寒号乌【明】李时珍
  听琴【南朝?宋】范晔
  草圣“张颠” 【唐】李肇
  陆游读诗(2则) 【宋】陆游
  东坡说文(3则) 【宋】苏轼洪迈
  读《水浒传》法【清】金圣叹
 养成一名君子
  君子之风(《论语》10则)
   【春秋】孔丘.
  大学之道佚名
  大丈夫?民为贵【战国】孟轲
  廉耻【清】顾炎武
  菜根谭(10则) 【明】洪应明
  ……
下编 中国味道

章节摘录

听琴    蔡邕(132~192),字伯喈,陈留圉(今河南杞县)人。东汉辞赋家、书法家。博学多识,书法精妙,尤工隶书。熹平四年(175),他书写《六经》经文,刻碑石立于太学门外,供天下学子校对,世称“熹平石经”。从史传中的这两则小故事看,他在音律方面的天赋近乎出神入化。从烈火中抢救出一段桐木,不亚于伯乐拯救一匹千里马。从琴声中听出“杀心”,这种听琴辨音的功夫真是神乎其技,简直让世人的耳朵都成了摆设。    范晔(398~445),字尉宗,顺阳(今河南省南阳)人,南北朝时期史学家。所著《后汉书》,与《史记》《汉书》《三国志》并称“前四史”。    吴人有烧桐以爨者,邕闻火烈之声,知其良木,因请而裁为琴,果有美音,而其尾犹焦,故时人名曰“焦尾琴”焉。初,邕在陈留也,其邻人有以酒食召邕者,比往而酒已酣焉。客有弹琴于屏,邕至门试潜听之,曰:“嘻!以乐召我而有杀心,何也?”遂反。将命者告主人曰:“蔡君向来,至门而去。”邕素为邦乡所宗,主人遽自追而问其故,邕具以告,莫不怃然。弹琴者曰:“我向鼓弦,见螳螂方向鸣蝉,蝉将去而未飞,螳螂为之一前一却,吾心耸然,惟恐螳螂之失之也,此岂为杀心而形于声者乎?”邕莞然而笑曰:“此足以当之矣。”    ——《后汉书·蔡邕传》    吴地有用桐木为柴烧饭的人,蔡邕听到柴火噼啪爆裂的声音,知道这木柴是做琴的好材料。于是就讨来把它制成琴,琴音果然优美,而琴尾还是被烧焦了的,因此当时的人们给它取名叫作“焦尾琴”。早年,蔡邕住在陈留,有一位邻居邀请他去家里喝酒,等他到了邻家院里的,席间酒兴正浓。一位客人在屏风下弹起了琴,蔡邕走到门口想悄悄地听听琴声,心下吃惊地嘀咕道:“哎呀!用音乐召我来饮酒可是又怀有杀意,这是怎么回事呢?”于是抽身而返。被打发去请客的人,禀告主人说:“蔡先生方才来了,可是到了门口又回去了。”蔡邕向来被乡里所尊崇,主人赶紧亲自去追回他并询问来而复返的缘由,蔡邕把详情告知了邻人,座中人无不莫名其妙。弹琴的人说:“方才我弹琴,看见螳螂正向鸣蝉扑去,蝉将要飞走而还没飞走,螳螂为扑它进进退退,我心下惊惧,唯恐螳螂捕不到它。难道是我把杀心表现在琴声里了吗?”蔡邕微微一笑说:“你的这种心境足以弹出隐含杀机的乐音了。”    草圣“张颠”    在世界诸种文字中,只有汉字的书法成了一门艺术。而汉字,也是全世界硕果仅存的象形文字。汉字是如此洗练、准确、生动、明快、渊博、典雅,形、声、义兼备,一个汉字就是一幅画、一首诗。以往,我们总是以“四大发明”自豪;此后,我们或许会以汉字为更大的自豪。放眼更辽远的历史长河,科技的发明总有过时的时候,文化的发明却历久弥新。汉字,或许是中国人贡献给人类的最伟大的发明。    中国书法名家代有其人。比如,唐朝的柳公权,名气传到了国外,外邦来进贡时,常常另附一笔钱,注明:“此购柳书。”(《旧唐书·柳公绰传》)写字的状态就是创作的状态,不免怪态百出,如苏轼自白:“仆醉后辄作草书十数行,觉酒气拂拂,从十指间出也。”(《跋草书后》)而书法家中最具传奇色彩的,莫过于张旭(675?~750?)了。先把自己灌醉了,然后用头发蘸墨写草书,这与近年来国际挺时髦的先锋派自动写作、身体绘画如出一辙,也是一种实验艺术吧?只不过古人认为他“颠”,没承想他无意间成了千百年之后先锋艺术的祖师爷。张旭从“公主担夫争路”和“公孙氏舞剑器”,悟出草书笔意,却是古人津津乐道的“师法自然”的出色例子。    张旭草书得笔法,后传崔邈、颜真卿。旭言:“始吾见公主担夫争路而得笔法之意,后见公孙氏舞剑器,而得其神。”旭饮酒辄草书,挥笔而大叫,以头揾水墨中而书之,天下呼为“张颠”。醒后自视,以为神异,不可复得。后辈言笔札者,欧、虞、褚、薛或有异论,至张长史,无问言矣。    ——李肇《国史补》卷上    张旭深通草书写字运笔的奥妙。后来把这种技巧传授给了崔邈、颜真卿。张旭说:“当初我看到公主担夫争路而行的情景,受到启发而悟出草书用笔的意态风格;后来又看见公孙氏舞剑而悟到了草书的神韵。”张旭每饮酒就要创作草书,挥动着笔大呼大叫,把头发浸入墨中而用头作笔写草书,天下人都叫他“张颠”。酒醒后自己看醉中之作,觉得非常神奇,再也写不出那么好的字。后世那些书法评论家对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薛稷等人的书法,或有微词,至于对张旭的书法,就没听到批评意见了。    P27-30

媒体关注与评论

引导中学生感悟汉语之美,感受正确而自如地用汉语表达自己的快乐,建立与母语的血缘联系,将母语所蕴含的民族文化、民族精神的根扎在心灵的深处,并在此基础上构造起自己的精神家园,这是中学语文教育的根本,也是严凌君这套读本的归结点:这里充溢着思想之美、文学之美与语言之美,相信孩子们会喜欢它,成年人,我们这些教育工作者,也能从中受到许多启示。    ——北京大学教授  钱理群    假如三十五年前我能读到这样一套书,我不会是现在这个样子。现在我读了这套书,依然感到内心深处发生了一些微妙的变化。    ——作家  莫言    《青春读书课》是难得的阅读宝库。这套书文化视野开阔,编选者身手不凡,志向远大。作为一个求学者,无论将来固定于什么专业,都需要这种广博和扎实的阅读,如果仅仅为了应试而读书,机械地读几篇课文,那就会错失精神上成长的良机。在一个声像网络时代,这套书的出现显然有着更为深远的意义。    ——作家  张炜    纵观全部选文,主编者很好地把握了中学生生理、心理成长过程中对文化、思想的特殊需求,这种素质教育方式的成果,在未来的几年里就能显现出来。    ——北京大学教授  曹文轩    来自民间的声音最为宝贵。如果一个人能在最想读书的时候看到这套书,他们的读书世界里就有了生气,你一生都会怀想这段时光,因为它使你的人生充实和明朗。    ——学者  谢泳    “青春读书课”是一门教你精神自由、让你心灵自由的课。    ——深圳育才中学学生  杨建梁

编辑推荐

青春读书课,滋养一生的语文课。呵护你成长的岁月,守望你心灵的日出,拓展人文视野,构筑精神家园,打造一代“新青年”,为民族的未来播种。    严凌君主编的《古典的中国(民间人性生活读本第1册修订本)》讲中国古代文化,引导学生“看中国人如何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知道中国民族文化的好处,才能高高兴兴地做一个中国人。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青春读书课 第四卷-古典的中国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52条)

 
 

  •   青春读书课 第四卷-古典的中国:民间人性生活读本 第一册
  •   这一套书我都很喜欢,但个人最最喜欢的是第四卷-古典的中国。在书中感受千年前的岁月,感受古人博大的胸怀。感受古典美。偶尔有小小的伤感。
  •   本来是买给小学三年级儿子看的,收到发现对于小学生来说内容有点深了。自已在看,选文很贴近生活。
  •   青春读书课系列书籍,都值得一看
  •   在这样一个浮躁的社会里,读一读这样的书,徜徉在古典的氛围中,感受着古典美,人生之乐事,好书。
  •   让我观想中国古典的诗词意境,很喜欢
  •   古典中国是一本对学习非常有帮助的书
  •   超乎想象得好!星期天在网上订购,星期二就收到了!迫不及待地阅读此书,觉得编撰得非常好。每一篇都有作者简介,有主编对文章的偏僻入里的点评,有注解,生僻字有音标。真是有种相见恨晚的感觉。暑期即将来临,我将会和女儿一起共徜徉于古典中国的山水之间
  •   内容很好,本来以为是有赏析的,只是导读的方式吧,个人比较爱好古典的类型
  •   对写作很有帮助 对生活也有了新的感悟
  •   很棒,选文很好。
  •   很不错的一卷书啊这一套 这一本也很好
  •   前三卷都看过了很好,孩子大人都在读。
  •   老师要求买的、书很精致
  •   这套丛书完全值得收藏,思想艺术性都完美,装帧精致
  •   读了第一册,很不错。每一篇前边编者加的导读非常好。印刷精美,字体大小合适。非常好的书!相信第二册也不错。
  •   如果你还在为不知道给初中孩子买什么书读而发愁,那就买这套书吧。方方面面,还有导读,真的太好太好了。而且字迹排版看着很舒服
  •   记得摘选的多是古文,细细品读挺有味道的。
  •   印刷精美,文章选择的很好,很好的阅读书籍
  •   买了一套,一本本凑齐了,四年级的儿子大概翻了翻,说不错,值得思考。等他慢慢看。
  •   给妹妹买的新年礼物,书很不错,就是可能受过潮,有些皱了
  •   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口
  •   喜欢,买来好书品读,同事推荐的
  •   不错,适合中学生。孩子很爱看
  •   这套书非常适合中学生去读。精读。甚至背诵。
  •   好书不厌百回读。这次是买给朋友的。之前我已经买了全套。特别适合初中以上的小朋友们读。
  •   是一本很好的书,纸质也不错。
  •   孩子学校安排暑假看的书,这书很不错,印刷也好内容也好。
  •   要了解祖国。。。非常丰富的资料对扩展视野有很大帮助
  •   好看,值得一看。开卷有益。
  •   很好看,很不错,推荐购买哦
  •   挺好看的。孩子还没来得及看,我自己在看。
  •   孩子挺喜欢看的一本书
  •   体会历史,体会知识的存在
  •   人文
  •   学生必看的书!
  •   适合初中生的学习书
  •   我不想用恶毒的语言谩骂和攻击现行的中小学语文教材编写者,但中国真的需要严老师这样的脊梁!让孩子读到世界上最美的语言和文字!感谢严老师
  •   这套青春读书课教材是难得的阅读文本,所选作品充满了文字之美、思想之美、语言之美。“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必将铸就一代新人的新青年精神,打造新公民品质。
  •   书本内容比较适合小学生或初中生看
  •   有很多受人喜爱老师推荐的名作者
  •   一个字:棒!三个字:快去买!
  •   好书,小学六年级阅读起来没有困难,有注释,个别字还有拼音注解,孩子很喜欢.
  •   很好的故事文选集,其中每篇前的导语也很值得一看
  •   这个系列的一下子全都买了,给孩子多看点书
  •   初中生必读,很不错,给儿子买的,我也爱不释手!
  •   此书适合自初中以上人群。从中国最古典的民间诗词到文言文,有翻译,有品析,正如书导语所说,能构建人的精神家园。
  •   书籍本身就很好,是很适合中学生阅读的。。。
  •   书从包装到内容都不错,物流及时,5星!
  •   青春读书课
  •   青春读书课:古典的中国(第1册)
  •   将高雅的诗歌纳入我们每个人必经的人生历程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