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读书课 第四卷-古典的中国

出版时间:2012-1  出版社:海天出版社  作者:严凌君  页数:344  

内容概要

我们要知道中华民族文化的好处,才能高高兴兴做一个中国人。文言时代与我们相距遥远,如何让青年贴近古典,本卷选择了新颖定位:还原中国古代的日常生活情调,呈现中国人传统生活中富有诗意的一面,属于普通人的日常生活的一面。全部选文按民族原生态文化体例,试图反映中国人的精致的修养情趣,与大自然和谐共处的人性画面,作为一个种族在大地上探求人性的生存方式的辉煌努力和丰厚积淀。

书籍目录

上编 天地立诗心
中国风景人生天地间
《游唤》序【明】王思任’
湖心亭看雪【明】张岱
雨后游六桥记【明】袁宏道
贺新郎·甚矣吾衰矣【宋】辛弃疾
诗画绝句四首【唐】王维
折杨柳借问行人归不归
送别诗【隋】无名氏
唐多令·何处合成愁【宋】吴文英
雨霖铃·寒蝉凄切【宋】柳永
送友人【唐】李白
游子吟古道西风瘦马
陟岵【先秦】《诗经》
悲歌【汉】民歌
秋风起,思莼鲈【南朝·宋】刘义庆
贺新郎·兵后寓吴【宋】蒋捷
芙蓉楼送辛渐【唐】王昌龄
岁暮到家【清】蒋士铨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宋】辛弃疾
天净沙·秋思【元】马致远
鸿雁书云中谁寄锦书来
杂帖(2则) 【东晋】王羲之
送橘启【南朝·梁】刘峻
与李太保乞米帖【唐】颜真卿
答张太史【明】徐渭
与支遁书【东晋】谢安
夜雨寄北【唐】李商隐
寄外征衣【唐】陈玉兰
……
下编 汉语的星空

章节摘录

《游唤》序    世界三大:天大、地大、人大。在大天大地之间,人,是造化最眷顾的生物,这是人类共同的自我感觉。但从这个起点开始,东西方文化出现分野:西方认为,人是上帝派到世间管理万物的,所以人要做的事情就是征服、利用、改造自然。中国人要谦逊得多,认为人生天地间,是和自然万物和谐相处的。所以,中国人对自然抱一种欣赏的态度,奇山丽水只做画看,万类霜天顺其自然。在生活方式上,我们创造了“家园”的概念,有家必有园。乡村人家前有庭院,后有菜园,屋舍四周就是田园;城里人家在家中布置小园林,大户人家家家有个后花园。在理想人格的追求上,人们也以自然物种为榜样:君子如莲,出污泥而不染;隐士如菊,在竹篱茅舍间独抱幽香;松竹梅岁寒三友,象征倔强不屈的人品。历朝历代那么多读书人叫嚷嚷要做隐士,除了仕途失意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理由,他们想离开城市——人迹混杂之地,想逃离官场——人心险恶之地,回归没有心机、纯净自在的大自然。因此,就连中国的乌托邦理想国都安放在“桃花源”。人与自然的和谐相依,就是中国人追求的“天人合一”的美妙境界。    王思任对城里人充满怜悯:人有双眼,除了呆看日升月落,不会看别的;人有双脚,除了逛逛大街,不敢走向更大的世界。“瓦一压,而人之识低;城一规,而人之魄窄。”琐琐碎碎地活着,像蜜蜂和蚂蚁一般。无论世人还是贤者,都不免痴聋哑瞎呆,辜负了天地造人的初衷。于是,他疾声呼唤大家走出书斋,走出城市,投身大自然的怀抱,“洗尽尘土肠胃”。青鞋布袜走天下的徐霞客,就是一个好榜样。明代小品文大师张岱评论此文“笔悍而胆怒,眼怒而’舌尖”。    王思任(1575~1646),字季重,号谑庵,山阴(今浙江绍兴)人。明代作家,文风新奇尖锐,著有《王季重十种》《百家论钞》等。    天地定位,山泽通气,事毕矣。而又必生人,以充塞往来其间,则人也者,大天、大地、大山、大水之所托以恒不朽者也。人有两目,不第谓其昼视日,夜视月也;又赋之两足,亦不第欲其走街衢田陌,上长安道已也。瓦一压,而人之识低;城一规,而人之魄狭。天之下,三山六水,土处一焉。一土之中,蠕蠕攘动,以尽其疆场,是恶能破蜂之房,而出蚁之穴耶?    台荡诸山,乃吾乡几案间物。今年始得看尽。归以语人,疑信相半,彼其眼足在胸中自立一隔扇耳。司马子长聪明绝世,犹日无昆仑;刘梦得初见太华,以为奇尽,后识九子,而悔其言之失。贤者如此,是安可以责蠕蠕攘动之百姓乎?    夫天地之精华,未生贤者,先生山水。故其造名山大川也,英思巧韵,不知费几炉冶,而但为野仙山鬼、蛟龙虎豹之所啸据。或不平而争之,非樵牧,则缁黄耳。而所谓贤者,方如儿女守闺阈,不敢空阔一步,是蜂蚁也,尚不若鱼鸟,不几于负天地之生,而羞山川之好耶?    病老将至,炳烛犹迟。郄诜言,山行一度,洗尽五年尘土肠胃。吾欲七千由旬中贤者共识其大,无被尘土竟埋其眼足也。作《游唤》。    ——《王季霞十种》    远古之时,天地开辟,天高地卑之位已定。山川河流之气息相通,造物主创造宇宙大功告成。而后又要创造人类,让他们充斥往来天地山川河流之间,那么人类便是伟大的天地、山水永恒不衰的依托。人有两只眼睛,它不只是用来白天看太阳、夜晚看月亮的;造物者还赋予人两只脚,也不仅仅是要人用它来遛大街、走田埂、奔走求功名的京城大道的。压在一个屋顶之下,人的见识就低;受一座城的圈定,人的思想就狭窄。天底下,三成山六成水而平地只占一成,在这一成平地上,人像蜂蚁一样,扰攘骚动,受全活动在狭小天地里,这样又怎能打破“蜂房”、冲出“蚁穴”的局限呢?    天台、雁荡各山,本是我家乡在案几间就能看到的景物,可是,时到今日我才得以全游。游山回来把所见告诉乡人,他们却半信半疑,因为他们狭窄的眼界,所到的极小的范围,使得他们在心里给自己设置了一道与外界阻隔的屏障。司马迁聪明绝世,尚且在说世上没有昆仑山;刘禹锡初见西岳华山,以为奇到不会有奇景超过它,后来见到九华山,才后悔前言有失。贤智之人尚且如此,这怎能责怪如蜂蚁蠕动扰攘的普通人呢?    天地的精华,在未造就贤人之前,就先创造了山山水水。所以在它创造名山大川时,其匠心独运,不知经过了多少锤炼,可是创造出的这些灵山异水,只是被野仙山鬼,蛟龙虎豹呼朋引伴啸聚占领。或者因为占有不均而相互争夺,除此而外,不是樵夫牧人砍伐放牧,就是和尚道士谈禅诵经。而所谓的贤人,却正如小孩一样守着狭小深闭的家,不敢多向外界迈一步,这样蜂蚁之人,连鱼鸟都比不上,岂不是辜负天地生育的大德,而要在大好河山面前感到羞愧吗?    将到病老之年,秉烛而游尚觉已晚。郗诜说:游了一趟山,把历年来积满肠胃的俗尘洗涤净尽。我希望普天下的德才之士共同领略山河的无限,不要被尘俗完全封埋了眼,绊住了脚,所以写下这篇《游唤》。    P3-5

后记

关于《青春读书课》    《青春读书课》缘起于我在深圳市育才中学开设的一门选修课。时值1999年,当时可能是中国内地中学开设的第一个成系列的语文选修课。原本定位于人文精英课程,由于得到众多学子的喜爱,于是校方慷慨决定印制教材。开课的同时,教材陆续印制出来,并且不胫而走,成为一套民间流传的人文读本,引发了网友和媒体的新奇关注。2003年,百年老店商务印书馆出版了这套教材,《青春读书课》遂成为公共话题。有教育学者认为“青春读书课”这几个字就有很高的时代价值;香港媒体称之为新中国成立后“第一部私人编著的语文教材”;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有关人员表示要向海外推广;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中央电视台、深圳读书月等机构将此书列为推荐书目;中语会专设“课外语文”课题组持续研究推广相关理念;国内上百所中学选择作为语文课校本教材正式开课;更多的学校推荐为学生常备课外阅读书籍;甚至有一些大学和小学分别选用其中的某卷作为教材。    关于读本的编辑理念,早已向芸芸媒体告白,不再饶舌。    《青春读书课》人文读本,一套七卷十四册,近五百万字,导读文字就有四十多万字。十年磨一剑,“上穷碧落下黄泉,动手动脚找东西”。在这个漫长而快乐的岁月中,仿佛与自己心仪的古今中外的人杰约会了一遍。有的匆匆而过,有的侃侃而谈,有的悄声细语……我遥望他们远去的背影,期待着以后的再次约会;我记住了其中一些深情凝注的眼神,一些万语千言的叮咛,一些柔肠寸断的长叹,一些热血沸腾的激情……这些高贵的灵魂,将继续滋养我的生命,因为有了他们,我的人生才不虚此行,并且幸运的是,通过我,给中国孩子们的健康成长,传递着巨大的柔情。    孩子们的反馈是对我的最大激励。深圳南山外国语学校初一学生丁梦琪给我来信:“严老师:我是你的书的新的读者,我今天读了你的《成长的岁月》,真是激动得想跳楼。真是太好看了!!!!”我回信:“非常理解你阅读时的欣喜之情,老师编读本的目的,就是让大家好好活。”深圳大学一位学生偶然读到《白话的中国》,其中尖锐的思想刺激得他彻夜难眠,第二天跑来自费购买十余册,说是要送给他的同学好友,让朋友们能够在一个共同的精神层面对话。我的学生赵真、高薇等留学国外,在超重的行囊里,依然塞着读本,一份关爱伴随游子走四方。    学生的评价是最本真、最重要的。请允许我引用几句他们的感言:    杨建梁:青春读书课,可以说是一门给你自由,教你自由的课。    程羽博:原来精神也有家园,也需要归宿。于是,我也开始寻找并构筑属于自己的精神家园。这一切从《白话的中国》开始。    于乐实:每次上完读书课,都会有一种海阔天空的感觉……    谢予:在读书课上,我肯定了许多问题的价值,文学的价值,思考的价值,,想象的价值,而在以前,我都是有所怀疑,或是轻视的。    南昌外国语学校是最早引进《青春读书课》教材开设选修课的学校之一,听听这些可爱的声音:    唐嘉辰:年轻的心是躁动的,本以为没有任何事物可以制服它,遇到了“青春读书课”,它却出乎意料地平静了下来,滤去一切繁杂。我们真的沐浴在中国文化的精髓中,我甚至站在了前人文化的高峰上看中国的文化遗产……    钟鸣:这里没有陈腔滥调的教化,没有任何强制接受的压迫,毫不经意之中,实现了思想的交流、沟通和碰撞。站在此处再回首,蓦然发现思想真的可以如苍鹰般展翅飞翔。而青春读书课就是将我们送上天空的风。当我们的灵魂一次一次地经受洗礼与升华之后,我看见了自己稚气未脱的脸庞上那无比坚毅与坚定的目光。    肖旭:《青春读书课》是对我青春生命的救赎。    因为《青春读书课》,听到许多志同道合的声援,体会到“道不孤,必有邻”。早在读本正式出版之前,蛇口工业区的创始人袁庚先生,看到读本后约我见面,并流利地背诵韩翰咏叹张志新的短诗:“她把带血的头颅,放在生命的天平上,让所有的苟活者,都失去了——重量。”听说,他向许多人推荐这个读本,于是很长一段时间,都有人慕名找到学校来。数年之后,年近九旬的袁老,在我再次拜访他时,竞然向我这个编者推荐我编的读本——他已经不认得我了,但还惦记着这个读本,并关心它的出版。广东省语文教研员冯善亮在听课后肯定:“以往我们总说语文课脱离时代,严凌君老师的读书课就贴近了时代脉搏,把枯燥乏味的语文课变得博大精深。”珠海市语文教研员容理成多次带领珠海的老师不下百人前来听课研讨。四川的李镇西老师在K12教育网站率先推荐:“从这本教材中感到了中国语文教育的一点点希望!”山东的王泽钊老师在联系出版自己的教材时,从中青社某编辑手上获得《白话的中国》,自言“如获至宝”,并千里迢迢前来深圳会晤。国编《语文》教材主编顾之川先生告诉我:“人教社新编《语文》教材,从《青春读书课》读本中吸收了不少东西。”并邀请我参与人教社高中《语文》的编写。《读写月报》副主编漆羽舟引着编辑部全体成员来到育才中学召开第一次“读本研讨会”,随后亲自在南昌外国语学校操鞭执教。善良诚挚的摩罗先生积极为我联系出版,并建议增补“小说”一卷,这就是后来的《世界的影像》;远在美国留学的梁讯,欣然加盟《世界的影像》一卷的编写。还有那么多我的同仁,在全国各处发出呼应:新疆的冯远理老师撰文支持;北京的赵谦祥老师将读本引进清华附中作选修课教材……我从老一辈教师身上感受到庄重大气的品格。师心纯厚的钱理群先生闭户半月,为读本欣然挥笔写下2万多字热情洋溢的长序;虚怀若谷鹤发童心的商友敬先生甚至说:“你编的读本后来居上。”这两位前辈都是《新语文读本》的编者。在徐州参加“中国青年教师论坛”,初识《那一代》的几位作者蔡少阳、干国祥等人,他们正在热烈聚谈,一见我,立即没头没脑地嚷道:“严老师,你说你说。”那些热血纯真的年轻面孔,让我感受到万象更新的“五四”氛围……这些相互感应的人们,还有那些素昧平生的使用读本的老师们,他们都是我的同道、我的族人,也是像我一样为书本所蛊惑、为理想而痴迷、为教育而揪心的书痴吧?    我怀着温情在这里记下三位素昧平生的朋友:两位青年和一名工人。    2004年2月,《南方周末》发表记者徐楠对我的采访——《严凌君:还语文教师以尊严》。全国各地问询的、支持的电话不断,有学生家长,有记者,也有教师。一天,我的办公室来了一位青年,先拿出学生证给我看,证明他是贵州警校法律系学生,然后拿着本子,上面写着一些问题,非常认真地一一提问,话题集中在“青年的精神家园”。不是采访,是他心中的困惑。交谈中蹦出一句:“老师就像当年的鲁迅先生一样。”让我突然感到巨大的悲哀!21世纪了,我们的青年多么需要真实的精神资源,他们一旦看见好东西,就如此轻易地矮化自己,我们的社会没让他有机会成为自立的人。我惶恐辞谢,转告他鲁迅先生的话:“不要寻什么‘乌烟瘴气的乌导师’,自己从荆棘中闯出一条路来。”    有一天,一位瘦高的青年来找我买书。自我介绍是山东潍坊人,大学园林专业毕业生,在深圳工作。因为是独子,要离开深圳回老家了。说是在走之前要“带回去一点能够代表深圳的精神和文化的东西”,浏览深圳的报纸和网站,知道了《青春读书课》这套书,就来了,说是要送一套给他在老家当老师的女朋友,要我签名题字,还说自己的学生时代没有这样的书、这样的老师,希望女朋友拥有这样的书,当这样的老师。临别,我伸手与他握别,他突然后退一步,给我一个毕恭毕敬的九十度的鞠躬,让我惶惑不安。    2004年3月的《南方周末》,载文反驳我的一些观点,说语文就是技术,不同意我的“尸检说”。这是在意料之中的:这恐怕是目前中国教育界的“主流声音”,一些一线教师正在成为教育变革的第一阻力。6日子夜,接到一通电话,来电者自称是黑龙江佳木斯市的一位下岗工人,他声音激动地表示要著文反驳,并说:“你给中国教育带来了曙光……”这样的期许,让我惭愧难当。其后,又接到他的深夜来电,表示自己水平不够,已经请当地一位教授代为撰文。    这三位特殊的友人,我至今连他们的名字都不知道,那位工人甚至说:“你不需要知道我的名字,我只是一个支持你的中国人。”是啊,只要是关爱中国的中国人,这就够了。    关于修订本    《青春读书课》初版至今8年,此前作为校本教材使用至今已经12年。这些年,读本在教学实验和公众阅读中,得到众多师生及各界读者的积极反馈,他们为读本的修订提供了诸多智慧的建议。我也在一边教学一边进行修订,于是就有了这个修订本。    与初版比较,修订版共删除文本56篇,新增文本89篇。删除的基本原因:用更合适的文本替代,使主题更为结实有力。增补的一般理由:发现更佳或更新的文本,对诠释主题更有代表性。修订版较之初版,全套书更为经典和新鲜。    下面逐卷简介修订情况,重点提示一些“欣喜的发现”。    《成长的岁月》卷,删去6篇诗文,新增文本10篇。增加了两本可爱的童书:《当世界年纪还小的时候》和《芒果街上的小屋》。还增加了前联合国秘书长安南《致全世界儿童的一封信》。小说《受戒》用全本替代了节本,《小王子》则增加了章节,新增《小毕的故事》,补充了男孩成长的主题。    《心灵的日出》卷,原《悲壮的两小时》一文,经读者提醒并查实,是一篇虚构的航天故事,删除。增加了几篇精品文字:台湾作家张大春的《小说稗类》一篇,大陆文字高手阿城的短篇小说《遍地风流》三篇,另有诗人海子的散文以及关于时间妙想的一本奇书《爱因斯坦的梦》。    《世界的影像》卷,根据教学实践,对多个栏目做了重组。删除了7篇小说;增加了《有人弄乱了玫瑰花》一章,集合马尔克斯、博尔赫斯等后现代文风的作品,让学子亲近当代大师,一窥新小说风光。新增王朔的《我的千岁寒》,鼓励一种有活力的汉语书写探索;而《肖申克的救赎》,是小说电影俱佳的作品,喜欢该电影的读者再读原著,或有鸳梦重温之快。巴别尔是重新出土的俄国文学大师,尤瑟纳尔是罕见的智慧型女作家,都有新作入选。    《古典的中国》卷,是我私心最爱的一卷,导读就写了13万字。除保留余冠英和萧兵二先生的《诗经》《楚辞》译注之外,对全书译注做了全新修订。散文的译注力求准确生动,诗词曲的注释新鲜发散,倾情展示中国文学中韵文强项的独特魅力,以注释而论,几乎是一本新书了。本书散文部分,为适合学生阅读,特别邀请刘曦耕先生注释并白话翻译,对老友的智力支援,不敢言谢。感谢钟叔河先生慷慨提供多篇笔记小品译文,这种不同于传统直译的串读式译述,本身是别具情味的小品文风;感谢台北“中央研究院”的华玮教授提供清代才女吴藻的《乔影》一文,为《书生意气》一章补充了女性题材和女性视角,被漫长历史遮蔽的男一半书生有机会崭露头角;感谢素昧平生的热心读者冯良遵先生提供的校对建议,使本书更为完善。得与素心人谈诗论文,不亦快哉。    《世界的影像》与《古典的中国》两卷,初版的疏漏较多,修订版改用原稿重新排版;两卷都补上了受读者喜爱的彩页插图,保持全套书体例统一。    《白话的中国》卷,删除25篇,增补38篇,是全套书中文本调整最大的一卷。多个栏目面目一新,重新认定了各位作家的代表作,以求更全面地反映当代白话文的成就和华语文学的新收获。“启蒙者鲁迅”主题,用陈丹青先生的《笑谈大先生》替换了王晓明先生的学术文章,便于学生读者亲近鲁迅。“诠释中国”主题,在李敖解剖国民性的犀利之外,扩大阵容,增添对书生风骨的温情回顾,于是有了魏晋风度和苏东坡的话题。原“文化随笔”改名“重读古典”,文本大幅增删,确定为对中国诗史的全面扫描,入选的都是妙不可言的名家名篇。《当代诗抄》与《海外中文诗》两章,重新增补了当代华语诗人的代表作,替换较大。其中雷平阳《杀狗的过程》,是我近几年读诗最震撼的发现。而木心先生的“横空出世”,为当代白话文增添了高雅的文化含量,我通读其全集寻章摘句,收拾起一地碎金,编辑成一个语录体文本以飨读者。    《人类的声音》卷,与其他各卷以放为主不同,这一卷主要是收,删去了不够经典的篇目,长文压缩节选,让青少年读者容易进入文本。较好的发现在《话说中国》主题,新增一篇传播(《中国:发明与发现的国度》)、一篇吸收(《唐代的外来文明·胡风》),呈现中外文化双向交流的面貌。    《人间的诗意》卷,删8首,增24首,增补较多。这要感谢河北教育出版社等近年来致力于引介外国诗歌的出版机构,使多语种的外文诗进入中文读者的视野,也让我们的新选本更为精粹,主题更为丰厚。比如《我是谁》一章,扩展了自我探寻的精神领域;《亲爱的母亲》一章更名为《我的父亲母亲》,让诗歌中较为少见的父亲主题得以出现。另外在多个主题补入了上佳的诗作,连我自己也愿意不时重温一下。    读本的整体装帧设计,三个版本三套封面:作为校本教材的16开本,精美大气,现在还是许多读者的珍藏品;商务版,被迫添加了较多商业元素,有点杂乱;这一回的修订本,采用赤橙黄绿青蓝紫阳光七色,清雅可人,体现了海天出版社的出版品位与对读者的关怀。

媒体关注与评论

引导中学生感悟汉语之美,感受正确而自如地用汉语表达自己的快乐,建立与母语的血缘联系,将母语所蕴含的民族文化、民族精神的根扎在心灵的深处,并在此基础上构造起自己的精神家园,这是中学语文教育的根本,也是严凌君这套读本的归结点:这里充溢着思想之美、文学之美与语言之美,相信孩子们会喜欢它,成年人,我们这些教育工作者,也能从中受到许多启示。    ——北京大学教授  钱理群    假如三十五年前我能读到这样一套书,我不会是现在这个样子。现在我读了这套书,依然感到内心深处发生了一些微妙的变化。    ——作家  莫言    《青春读书课》是难得的阅读宝库。这套书文化视野开阔,编选者身手不凡,志向远大。作为一个求学者,无论将来固定于什么专业,都需要这种广博和扎实的阅读,如果仅仅为了应试而读书,机械地读几篇课文,那就会错失精神上成长的良机。在一个声像网络时代,这套书的出现显然有着更为深远的意义。    ——作家  张炜    纵观全部选文,主编者很好地把握了中学生生理、心理成长过程中对文化、思想的特殊需求,这种素质教育方式的成果,在未来的几年里就能显现出来。    ——北京大学教授  曹文轩    来自民间的声音最为宝贵。如果一个人能在最想读书的时候看到这套书,他们的读书世界里就有了生气,你一生都会怀想这段时光,因为它使你的人生充实和明朗。    ——学者  谢泳    “青春读书课”是一门教你精神自由、让你心灵自由的课。    ——深圳育才中学学生  杨建梁

编辑推荐

青春读书课,滋养一生的语文课。呵护你成长的岁月,守望你心灵的日出,拓展人文视野,构筑精神家园,打造一代“新青年”,为民族的未来播种。    严凌君主编的《古典的中国(民间人性生活读本第2册修订本)》讲中国古代文化,引导学生“看中国人如何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知道中国民族文化的好处,才能高高兴兴地做一个中国人。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青春读书课 第四卷-古典的中国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46条)

 
 

  •   青春读书课 第四卷-古典的中国:民间人性生活读本 第二册值得购买
  •   我们要知道中华民族的好处,才能高高兴兴做一个中国人!这也是希望孩子在年幼时做的积淀。
  •   民间人性生活读本
  •   很多古文都是中学上语文课没学过,很喜欢这样的选文,多了解古典文言的精华。
  •   拿到整套书先大概翻看了所有书的目录,然后就先选择了第四卷的两本,一本在家看,一本放在办公室看。看着这两卷书,仿佛穿过流淌的岁月,感受古人的生活气息。偶尔心底漫出些许伤感。
  •   本来是打算买给小学三年级儿子看的,收到发现对于小学生来说内容有点深了,自已在看,选文很精彩,很贴近古人生活。
  •   自己买了全套的青春读书课,这次是帮朋友们买的。都说好。
  •   (青春读书课)的内容丰富深刻,读后收获颇多.强力推荐.值得细看
  •   青春读书课这系列14本书,我觉得最好每个人在中学、大学阶段都能读一读,真的很不错,我是先买了两本,之后买完了这一套,希望以后的语文课本能是这样,那以后的学生们就有福了,另外,书的纸张也很不错,要买的时候刚好有遇到打折,很愉快的一次购书经历
  •   学校要求买的读书课,应当是不错的读本,孩子每天有时间作半小时阅读
  •   因为好,因为值得读,第一次买7卷整套自留了,这是第二次,选的1-5卷给朋友刚上高中的小孩~~~~
  •   如果不是学中文的,书中的很多内容我们做为成年人也未曾度过,这样一下让孩子了解了许多中国的文化精华!
  •   对生活有了新的感悟
  •   值得一看,确实能对中国的文学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   原来古文并不难,作者分专题经典文章,很用心思。行万里路,读万卷书。
  •   本想为了孩子也学习学习,但对于我这种文化程度不高的人,确实有难度,看不进去,呵呵,对爱学习的人,还是值得一看的,中学生以上的都可以看
  •   作者挑选了经典的词和文言文,有详细的解释,看着这本书,好像拿起了中学语文课本。汉语博大精深,值得我们年轻人认真学习。
  •   虽然都是选的一部分 还是很好看的
  •   书不错。一股墨香扑鼻,仿佛回到学生时代。那时没钱没书看。现在有钱难得找到好书看。呵呵
  •   这套书是孩子小学毕业后班主任推荐的,一直再读,前几册都读完了,蛮好的书,值得阅读
  •   有古文有译文,如果有插图会更好。
  •   适合大一点的孩子看,小学不合适,初中高中比较好
  •   给孩子买的,好好学(老师推荐)
  •   全套书我都已经买过一套了。真的不错。这次是买给学生的。引导孩子们精读。
  •   好书,孩子刚好能用上,正品
  •   孩子喜欢看,大人也一样。
  •   很喜欢看,很不错,推荐购买哦
  •   这本书非常不错,印刷,纸质都不错,内容也很好。
  •   里面的文章文字优美
  •   我已经买了其他好几本,没事时经常看,感受很多
  •   买给孩子的,不过现在我在看,不错。
  •   书的纸张看起来舒服,作者用心编著,值得一看
  •   老师推荐的经典书
  •   这是一本值得推荐看的好书
  •   同学看了都说喜欢
  •   是我一直在寻找的
  •   收到书这么久才来评价,是因为我大致把这套书都过了一遍。对于学生来说这是一套非常棒的书。基本从小学到高中都概括了。挺棒的!
  •   老师推荐孩子读的,家长看也不错
  •   现在的孩子真幸福,只是想要书?想要就可以拥有!
  •   帮同事一下买了好多书,给孩子看看总有好处
  •   中学生必读,内容生动详实,对写作有帮助!
  •   本来这套书真的很好,我是先买了看,然后以奖品的形式奖励给爱读书的孩子的。先后把上下册都买了回来,这是最后一本,也是让我最难过的一本。本来和其他几本书一起买的,可是迟迟不发货,让孩子等了好几天。最后终于发货了,可这一本却单独发的,又让孩子等了几天。今天终于拿到手,却发现书的装订出了问题。一处是一页对折了,另一处是一页三角对折的。我说,如果打包人员稍用心一点儿,也不会发现不了问题的。因为,对折后的书页极不平整,书中有缝隙,用手一拿都能感觉到不对劲儿。可是,孩子说算了,再发过去,又要几天时间,用小刀裁开吧。我当时很感动,孩子能这样平和的心态对待,我真的为自己刚才的生气脸红。可是,再想想亚马逊,你们如果稍微用心,还会这样吗?真心说,买了这么多书,(一年来不下于四千吧)越来越觉得服务在下降!
  •   这本书确实值得学生和家长认真品读
  •   很好,读者推荐的,应该没错的吧。评论太麻烦,不如淘宝的便捷
  •   书的封面有些脏了 内容和想的不太一样… 总之不错吧~
  •   青春读书课·古典的中国(第2册)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