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媒介文学文体写作研究

出版时间:1970-1  出版社:四川大学出版社  作者:喻子涵  页数:439  

内容概要

  在传媒时代,跨媒介文学文体写作越来越呈现出某种优势。《跨媒介文学文体写作研究》以文学艺术理论、大众传媒理论、语言学和写作学理论、文章学和文体学里论为理论基础,选取跨媒介特征比较明显的文学文体作为研究的对象,并结合数字化时代的多媒体传潘、跨文化交流、跨文体写作、多元化接受等传媒文化现象和文学创作特点,从而进行跨媒介视野下的各种文学文体写作的可能性及其特点与方法研究。《跨媒介文学文体写作研究》旨在揭示跨媒介文学文体的演变现象及其写作规律,因此在具体章节的研究中,从中下位理论切入,将理论与个案结合、一般写作研究与揭示问题结合,以便更有针对性,让人们对跨媒介文学文体有一些具体的认识,从而为跨媒介文学文体的写作实践者、写作理论研究者和写作教学工作者提供一些有益的帮助。

作者简介

  喻子涵,本名喻健,1965年生,土家族,贵州沿河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贵州省作家协会理事、贵州省写作学会理事、贵州省散文诗学会副会长。  曾从事新闻采编工作15年,任某日报副总编、主任编辑,现为贵州民族大学副教授。主要从事新闻采访学、新闻编辑学、专业新闻报道、基础写作学等专业课程教学以及传媒文化、跨媒介写作、现当代文学研究,兼及文学创作,以散文、散文诗创作为主。  出版散文诗集3部、诗集1部、散文集1部。与人合著理论专著《实用文体写作导引》等;发表文学和新闻作品150余万字,评论文章与学术论文50余篇;作品收入各种选本20余种。1997年获第五届全国民族文学创作“骏马奖”;2007年被授予“中国散文诗90年当代十大优秀散文诗作家”称号;2008年获贵州省写作学会成立25周年“中青年十佳著作人”奖。

书籍目录

绪论 跨媒介文学文体写作:数字化时代的写作发展与创新一、跨媒介文体演变与跨媒介文学写作理念的产生二、跨媒介文学文体写作研究的现状及问题三、本书研究的价值与意义、思路及总体构架第1章 新闻文学:存活于传媒“副刊”的文学形态一、新闻文学的起源与发展二、新闻文学的内涵界定及其特征分析三、传统媒体副刊的转型对新闻文学的影响四、报纸副刊的出路与新闻文学的写作要求五、新媒体时代的“副刊”形态与新闻文学的多向发展第2章 旅游文学:游走于天地人间的性灵书写一、旅游文学的特征及要素分析二、旅游诗歌的传承与发展三、当前旅游散文的创作现状四、旅游文学创作的核心问题第3章 灾难诗:重大灾害事件的文学记录一、灾难诗缘起及其文学人类学考察二、2008年灾难诗潮现象及其文学人类学特征解析三、灾难诗的价值和文学人类学意义第4章 朗盾诗:基于文艺表演的诗歌存在一、中国诗歌的诵唱传统考察二、现代朗诵诗的诞生与文体构建三、朗诵诗的审美特征四、朗诵诗的创作五、朗诵诗的朗诵第5章 散文诗:地域、多元、现代性的美学呈现一、中国散文诗概观二、地域性散文诗:地域民族价值的开掘三、多元性散文诗:多元文化内涵的拓展四、现代性散文诗:现代主体意识的发散五、对当,弋散文诗创作的思考第6章 绍实散文:诗性的追求与真味的回归一、纪实敦文概说二、纪实中的诗性追求三、回归真味与阳光写作第7章 科学考察记:大众化时代的科考及文学表现一、科学考察记的内涵界定及文体起源二、科学考察记的大众化趋向三、科学考察记的类型及其特点分析四、科学考察记的写作格式五、科学考察记的写作要求第8章 游记散文:自然的诱惑与心灵的寄寓一、游记散文缘起:诱惑与寄寓二、游记散文五家:典范与代表三、游记散文辨析:有我与无我四、游记散文之路:内涵与品格第9章 书评:穿行在作者和读者之间的良知絮吾一、书评的起源与发展二、书评的内涵与本质三、书评的定位与功能四、书评的文体样式五、书评的标准及原则六、书评的方法与要求第10章 原生态纪录片:真山真水与人类文化的谐和绝唱一、原生态纪录片的兴起二、原生态纪录片的选材与立意三、原生态纪录片的表现方式第11章 历史人物专题片:精神价值与美学价值均统一一、专题片与纪录片的内涵界定二、专题片的类型与审美特征三、历史人物专题片的创作原则四、历史人物专题片的艺术品格第12章 电视诗歌散文:诗情和意境在镜头中的延伸一、电视诗诗歌散文概述二、电视诗歌散文创作的内涵把握三、电视诗歌散文的情调控制和意境表现四、电视诗歌散文存在的问题与发展路径第13章 方言电视小品:地方传统戏曲的改造与现代化传播一、电视小品的界定二、电视小品中的方言问题三、方言电视小品的艺术魅力四、方言电视小品的危机五、方言电视小品的发展前景第14章 喜剧电影:娱乐背后的象征意义与人文关怀一、中国喜剧电影的起源与发展二、喜剧电影与黑色幽默三、电影中的超现实幽默与狂想四、超现实幽默电影的要素解析五、象征意义与人文关怀第15章 广播剧:用声音创造形象的艺术一、广播剧的基本特点和发展概况二、广播剧的艺术构成三、广播剧的文本编制四、广播剧的困境与前景第16章 短信文学:段子化的凝练表达一、短信文学的兴起二、短信文学的作用与特征三、短信文学的文学属性与文体类型四、短信文学的写作方法与要求五、短信文学的发展前景第17章 博客文学:个人时代的文学狂欢一、个人书写时代与博客文学二、博客文学的审美特征三、博客文学的作用与影响四、博客文学的写作方法及要求五、博客文学的发展前景后记

章节摘录

  (一)散文诗是一种灵活多变、自由开放的诗歌形式  实际上,中国散文诗从血缘上来看,是中国传统诗歌的一种延伸,外来散文诗只不过是一种引子,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起到激发和催化作用。中国散文诗的刨作高峰是20世纪80—90年代,至今仍有老、中、青、少四代人在继续创作和维持,而且代代皆有佳作出现。纵观几千年中国诗歌史,散文诗是中国诗歌发展历程中第四次对诗歌形式专制的反叛。中国文学史告诉我们,主流诗歌的发展经历了划时代变革的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格律前体”,包括诗经、楚辞、乐府民歌、古风、汉赋、六朝骈文等。楚辞、汉赋这种体裁,是对诗经四字句这种诗歌形式专制的首次反叛;而古风是诗歌过渡到绝句、律诗的一种过渡体。第二阶段是“格律体”,包括绝句、律诗、排律。格律体时期的唯一进步,就是从四言发展至五言、七言。第三阶段是“格律后体”,包括词、曲、楹联。词、曲这种长短句诗体,是对绝句、律诗这种诗歌形式专制的第二次反叛;楹联也是一种诗体,是骈文的遗留物,由文人创作,流传在民间,至今还存在。第四阶段是“自由体”,包括有韵新诗和无韵新诗、歌词、散文诗。自由体新诗是对格律体诗歌形式专制的第三次反叛。值得注意的是,20世纪由于现代科技飞速发展,给文化带来很大的冲击,随着农业文明转向前工业文明,中国的文化变革一日千里,尤其是诗歌运动,始终走在文化前列,一浪高过一浪。而在20世纪八九十年代繁盛起来的散文诗便以其强大的气势,对分行新诗这种主宰诗坛的诗歌形式专制进行了第四次反叛。由此看出,中国诗歌自身发展的四次划时代变革的一个总的特点,就是诗歌日益趋向散文化,从文体实验转向文本建设,从诗体形式的独特转向诗性实质的把握,从而使诗歌适应社会发展需求,适应人们的生活方式和阅读心态。  散文诗无疑是中国现代新诗的一种类型,是中西结合的产物,是文学演变重生的一种新文体。

编辑推荐

  《跨媒介文学文体写作研究》旨在揭示跨媒介文学文体的演变现象及其写作规律,从而为跨媒介文学文体的写作实践者、写作理论研究者和写作教学工作者提供一些有益的帮助。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跨媒介文学文体写作研究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