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实践性知识论

出版时间:2011-10  出版社: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作者:陈静静  页数:173  

内容概要

《教师实践性知识论——中日比较研究》由陈静静所著。
《教师实践性知识论——中日比较研究》内容如下:每一位教师都是博学的智者,他们是实践性知识最合法的拥有者和使用者,他们在复杂的教学情境中即兴的选择、行动,他们在共同体的协商中互助、生长。这是对教师生活史的叩问、这是跨越国界对教学实践的追寻。没有人能替代教师寻找到最合适的灵丹妙药,因为他们完全能够凭借实践和对实践的反思来为自己开处方。就让教师在与他人的实践互动中去重新审视自我,就让教师在与他国实践者的对话中去触发新的灵感。

作者简介

钟启泉,华东师范大学终身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所长,华东师范大学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所所长,教育部华东师范大学课程研究中心主任,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委员,全国教师教育课程资源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教育部教师教育专家委员会委员,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专家工作组组长,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学科评议组成员,中国教育学会比较教育分会会长,《全球教育展望》杂志社社长、主编。主要研究领域:课程与教学论、比较教育学、教师教育。

书籍目录

导论
一、教育场域的隐忧
(一)教育理论的”先天不足”及其式微
(二)教师的实践“自在”与集体“失语”
(三)教师间深层对话与反思的缺失
二、以教师的实践性知识为突破口
(一)加强对教学现场的关注与研究
(二)明确教师的专业地位
(三)促进教学实践的更新
三、教师实践性知识的研究方法
(一)课堂观察法
(二)深度访谈法
(三)案例研究法
(四)国际比较法
第一章 教师实践性知识的研究历程
一、国外的研究
(一)弗里曼·艾尔贝兹的开拓
(二)克兰蒂宁和康奈利的探索
(三)其他后续研究
二、国内的研究
(一)初步涉猎的研究
(二)理论建构的研究
第二章 教师实践性知识的概念与性质辨析
一、教师实践性知识的概念界定
(一)知识与知识观的演进
(二)教师实践性知识的概念辨析
二、教师实践性知识的性质
(一)家族相似性
(二)整体层次性
(三)复杂矛盾性
(四)时效性
第三章 教师实践性知识的运作方式
一、动态信念体系:实践性知识的价值准则
(一)信念及其作用
(二)以“个人偏好”为基础的价值选择
(三)以“情境”为中心的动态价值波动
二、生态知识群落:实践性知识的智力支持
(一)学科及其相关知识
(二)策略知识
(三)道德知识
(四)人际知识
三、与情境对话:实践性知识的动态灵魂
(一)实践性知识的对话本质
(二)与相对确定性情境的对话
(三)与非确定性情境的对话
第四章 教师实践性知识的表达
一、教师实践性知识的语言表达
(一)关于学生的知识
(二)关于教学方法的知识
(三)关于教学环境的知识
二、教师实践性知识的行动表达
(一)行动前:迥异的教学计划
(二)行动中:有趣的教学故事
(三)行动后:他们在反思什么
三、教师实践性知识的隐喻表达
(一)教师的教育隐喻
(二)对教师教育隐喻的分析
第五章 教师实践性知识的生成与更新
一、教师实践性知识的阶段性生成1侣
(一)学生学习阶段
(二)教师教育阶段
(三)教学工作阶段
二、教师实践性知识生成的思维加工过程
(一)对个人经验的独特建构
(二)在实践共同体中协商
(三)在反思中发展和更新
三、教师实践性知识的更新途径
(一)职前教师教育
(二)在职教师专业发展
结语 以实践性知识为基点,继续守望教师的成长
参考文献
写在后面的话

章节摘录

  1.课堂气氛的营造策略  课堂是教学的环境,也是教师和学生的一种心理氛围。它对课堂内的主体具有烘托、暗示和引导的作用。课堂氛围是由班级内部所形成的,对其成员的价值观、态度、信念、道德规范和行为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①课堂气氛体现了教师的独特风格,也体现了身处其中的教育主体的精神面貌,对学生的学习和成长有着深刻的影响。班级的布置、桌椅的摆放方式、黑板的位置等客观环境,学生的亲密程度、教师和学生的心理距离的大小、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教师和学生的互动程度、教师和学生的身心愉悦状况等主观环境都是课堂气氛的组成部分。课堂气氛是无所不在的,如同空气一样充盈在老师和学生周围,外界人不易辨认,但身处其中的人却能够切实感受到它的存在。良好的课堂气氛能够使学生和教师都精神饱满,最大限度地投入到认知、情感或道德取向的教学活动当中去。因此课堂气氛的营造对教师来说是必不可少的专业工艺知识,这也是教师实践性知识中的“知识群”的重要成员。课堂气氛的营造具有非常明显的个人特征,体现了教师的个人风格和旨趣。  教师所期望形成的课堂氛围和教师实际上能够达到的课堂氛围是有一定差距的,这就是教师的个人能力的问题。就“期待”的理想状态而言,有些教师更倾向于建立生活化的、舒适的、安心的课堂氛围,学生在这个氛围当中能够相对轻松的,而不是精神紧张的“振作”,使得他们可以在课程内容和自我经验之间自由地游弋,有利于在“模仿”和“自由创造”之间形成张力,有利于学生建构与“自我”和与“伙伴”之间的关系,从而进一步扩大认知、情感和形象的认知成果。而有些教师比较推崇的是“热烈”的课堂气氛,因而比较追求教学形式的丰富和多样,以期产生各种新异刺激带动和感染学生,从而活跃课堂氛围。另一方面,“热烈”必然是与一定的“紧张”状态相对应的,这就要求学生时刻保持“清醒”和“警觉”,因为这样的课堂常常伴有“竞争”和“淘汰”,表现为“没有硝烟的战争”,学生之间往往表现为“争先恐后”,或者“退避三舍”,在“热烈”的气氛中必然有一部分学生生活在“热烈”的阴影之中,但是又常常被“热烈”所掩盖和遮蔽。这里只是列举了两种比较典型的课堂氛围的例子,当然没有哪两个课堂是完全一样的,我们不能一言以蔽之,但是典型的作用就在于它所代表的是一种“共相”。教师希望制造怎样的气氛表现了一定的价值的“共相”,而教师实际营造的气氛则具有了明显的个人特征。  ……

编辑推荐

  ●教师的实践性知识具有“家族相似性”,不同文化环境、不同学校的教师的实践性知识存在“个性”与“共性”的张力。教师所在文化环境越接近,其实践性知识的相似性越明显。  ●教师的实践性知识是一种包含着价值、情感、知识的动态的、综合性知识体系。它根据“个人偏好”与“情境”作出的价值选择,是一种包含着丰富的“生态知识群落”的、反映情境、对话情境的知识。  ●中日两国教师在学生的知识、教学方法的知识、教学环境的知识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这体现了教师实践性知识具有鲜明个人性的同时也具有明显的组织特性,这是一种“文化内化”的过程。  ●实践性知识是以“判断”为基础的行动性知识,中日两国教师实践性知识的差异表现在教学行动中,无论是行动前的计划、行动中的判断、还是行动后的反思都表现出明显的不同。  ●“隐喻”是教师实践性知识的重要表达途径。中国的教师更倾向于将自己比作“自我牺牲的蜡烛”、“语言的美容师”、“家长”等,而日本的教师将自己看作是“学生思想的挖掘机”、“语言的榜样”、“操纵灵魂的阴阳师”等,隐喻的微妙差异可以从情感、道德和认知等多个视角去解读。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教师实践性知识论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3条)

 
 

  •   钟启泉教授是中日比较教育研究的专家,非常想看这本书。
  •   是钟教授的博士生写的,但说理严谨,论述有力,收藏中
  •   文献综述做得很扎实 值得借鉴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