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构文学史新范式与外国文学名作重读

出版时间:2009-12  出版社: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作者:王忠祥  页数:260  

内容概要

  威尔斯小说创作的社会批判意义与文学审美价值、主体结构、组成部件及其他——读《布格一雅加尔》札记、真切的人生悲剧崇高的艺术品格——评小说《茶花女》、于连的政治观点、英雄主义和生活原则、在战斗里成长在胜利中前进——浅析《共产党人》中的几个主要人物、放射着无穷光彩的太白金星——德莱塞等。

作者简介

  王忠祥,1953年7月毕业于华中师范学院中文系,留校任教。1954-1956年,在北京师范大学“进研部”穆木天教授指导下攻读世界文学专业,结业后返回华中师范大学。1986年晋升为教授,主讲本科生、研究生(硕、博)不同类型的多种外国文学与比较文学方面的课程。1986-2003年受聘为国家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外国文学学科组成员。曾任国家教委(教育部)人文社科优秀成果奖评审会委员、中国外国文学学会副会长、湖北省外国文学学会会长、湖北省译协理事、华中师范大学英美文学与比较文学研究所所长、《外国文学研究》(19861998)主编等。现任中国外国文学学会名誉理事、《外国文学研究》名誉主编兼编委。从教50多年来,主要从事外国文学史、莎士比亚和易I、生的教学与研究,出版独著、主编、参编、参译的学术著作及译作30余部,发表莎士比亚研究、易卜生研究、中外文学比较研究的系列论文及其他论文200多篇。

书籍目录

第一编 世界文学史评说外国文学的教育意义、审美功能和研究方法十九世纪外国文学概述怎样认识西方现代派文学跨学科研究与比较文学学科边缘特性构建中国特色外国文学史的新范式第二编 威廉·莎士比亚研究探求崇高的道德伦理乌托邦——莎士比亚戏剧的审美意义重读莎剧《哈姆莱特》美在何处?——读《罗密欧与朱丽叶》札记论莎士比亚的《威尼斯商人》深绿色的莎士比亚:从生态批评视角重新解读《暴风雨》诗式批评与自我诗化——莎士比亚十四行诗一脔第三编 亨利克·易卜生研究易卜生和他的文学创作(代序)“人学家”易卜生及其戏剧文学创作的世界意义——“中国第三届易卜生国际学术研讨会”开幕词中国接受易卜生及其剧作史迹——易卜生的戏剧与中国现代文学郭沫若对易卜生的接受——重读《(娜拉)的答案》论《罗斯莫庄》的悲剧精神和象征意义对世界的主观抒情:易卜生诗歌鉴赏关于易卜生主义的再思考第四编 欧美作家作品研究论狄更斯的《双城记》威尔斯小说创作的社会批判意义与文学审美价值主体结构、组成部件及其他——读《布格一雅加尔》札记真切的人生悲剧崇高的艺术品格——评小说《茶花女》于连的政治观点、英雄主义和生活原则在战斗里成长在胜利中前进——浅析《共产党人》中的几个主要人物放射着无穷光彩的太白金星——德莱塞后期象征主义和艾略特在有梦的地方做梦——《珍妮的肖像》鉴赏“心理现实主义”与“伤感人道主义”的结合——评《在冰山里》及其他作者主要著述目录

章节摘录

  《尤利西斯》塑造非英雄化的“当代英雄”(布卢姆),反讽庸俗而混浊的社会环境,贝克特的戏剧《等待戈多》借用戈戈、狄狄的对话和“永远等待”(无望的希望),表现荒诞的生活与荒诞人的心理状态,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现代西方社会的矛盾现实,表现了中小资产阶级对现代资产阶级物质文明畸形发展的不满情绪和苦痛心理。毫无疑问,这里有不可低估的认识价值。但是,还必须看清楚,现代派作家(作品)关于现实的反映是二重性的,既反映现实矛盾又掩盖现实矛盾,甚至歪曲现实矛盾。比如,《荒原》中的“荒原”这个没落的世界,还包括正在进行十月革命的俄国,艾略特把资本主义的欧洲和革命的俄国两种不同的现实都否定了。与此同时,现代派反映的现实并不全面,往往是局部的现实,而且对局部现实矛盾的反映又往往建立在非理性主义指导下的个人中心主义、虚无主义、悲观主义、色情主义的基础上。从现代派作家作品的实际考虑,四种关系的反映都有其二重性,如袁可嘉先生所指出,在人与社会的关系上,“一方面具有揭露中产阶级社会的意义,一方面又隐含反对一切社会形式的无政府主义倾向”;在人与人的关系上,一方面揭露阴暗的资本主义社会关系,一方面又“从人性的本体论上否定了人间交往的可能性”(《他人即地狱》);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现代派的态度是“全盘否定”,包括应该否定和不应该否定的;在人与自我的关系上,现代派努力表现异化人“寻找自我”的主题,但“自我的核心不是理性而是本能(欲望)和下意识”。现代派文学所表现出来的思想二重性,受现代派作家主观唯心主义世界观、社会达尔文主义与无政府主义社会观、个人中心主义人生观制约。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建构文学史新范式与外国文学名作重读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