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原住民概论

出版时间:2008-11  出版社:台海出版社  作者:陈杰  页数:241  
Tag标签:无  

前言

  当我得知陈杰女士和我的诸多同仁打算编撰一套迄今为止祖国大陆内容最丰富、撰述最全面的有关介绍台湾原住民历史文化的丛书,我不禁为他们的胆识勇气和决心所感动。关于介绍台湾原住民文史知识的著述,大陆较少见,岛内有一些,但不够系统、全面,而且大多还是台湾殖民时期洋人的研究成果。近些年来,岛内开始重视这方面的研究,或许可以理解为学界因多年欠账如今拾遗补缺,但恐怕也不能避免有为了今天的政治述求而做起历史的旧文章来。  编撰台湾原住民文史知识丛书,自然涉及人类学和民族学的研究。这是社科研究中不太好把握的两个领域,也是多产“悬案”的所在。比如,与我们人类祖先智商相当的尼安德特人为什么在2-3万年前突然灭绝了呢?他们能算人类吗?再比如,创造了西夏灿烂文化的党项人亡国后悄然失踪,却留下一页“天书”叫人猜谜。在民族学、人类学研究中诸如此类的事情不少,都说明这口“饭”不好吃。即便台湾原住民历史研究这件事没有那么复杂,那至少资料采集有没有足够的来源,提出的观点能否得到史籍或考古的佐证,那些各具特色的民俗文化和神祗信仰能否有合乎生存规律的合理解释等等,都是研究者、撰稿人必须面对和回答的。  我知道我的同仁们,一群对人类学和民族学没有太多研究,对台湾原住民历史没有多少接触的“业余枪手”,立志要做这么一件难为之事,决不是一时的“心血来潮”。事实上他们的创作“冲动”来源于双重的思考:一是他们在与原住民同胞长期密切交往活动中自然产生的对原住民璀璨文化的偏好与推崇,希望这朵中华民族的奇葩能够弘扬光大;二是希望向社会公众提供一部关于台湾原住民的信史,正本清源、厘清史实,还历史本来面貌。为了达此目的,他们全力搜集相关资料,调阅相关档案,参阅了大陆和台湾岛内几乎所有专家学者的著述,还多次与部落代表人士接触访谈,争取一手资料。在此基础上按“总论”和“分论”的框架对资料进行归纳整理,并按族群分述,将台湾原住民的起源与历史变迁,各族群社会制度、组织结构、生产活动、社会生活、语言、文化艺术、信仰祭仪、风俗习惯、神话传说、重大事件等,作了详尽介绍。经过严谨的考据,辛勤的笔耕,以及台海出版社编辑同志细致的斧正,一套洋洋洒洒100多万字、系统全面介绍台湾原住民文史知识的丛书终于面世了。  俗话说“有心插柳、无心栽花”,不管各路学人对台湾原住民历史研究抱着怎样的目的,恐怕都无法回避关于台湾原住民究竟是什么人种、以及从什么地方来的问题。而此书恰好用大量的资料,包括地质学研究、文化人类学研究、考古研究和前人留下的大宗史籍,说明台湾的原住民属于南亚蒙古族人种,都是古代大陆百越人、百人的后裔。在漫长的岁月里他们先后越洋渡海,几经迁徙来到台湾,繁衍生息,成为今天的原住民族群。由此可以解释为什么台湾原住民与大陆的许多少数民族,如黎族、侗族、傣族、壮族、水族等,在称谓、服饰、习俗、图腾崇拜等方面有着惊人的相似或一致。当然需要说明的是,关于“同源”的观点决不是本书研究的出发点,而是研究的结果,是我的同仁们大量参阅了有关资料对原住民发生发展的历史作了全面严谨的考究后自然得出的结果。我想,浏览此书的读者自然能够体会这个结论的“含金量”。  总之,这是一部值得一读的好书,尽管著述人等不是那些负有盛名的学者专家,而且成书时限也紧,难免有不少差错,同仁们实在是抱着职业的良心和抛砖引玉的动机,斗胆出手,目的是为了争取大家的关注和批评,希望各位能体谅著述者的良苦用心。  谢谢!  2008年6月

内容概要

  台湾原住民这个特殊的群体在台湾社会有着独特的历史地位,影响力不容小觑。近年来,出于选举和政治上的各种考虑,台湾当局的原住民行政管理部门和立法部门对原住民事务越来越重视,越来越用心和细心,也取得了一些成效,无论从“立法”、原乡土地流转的限制、特殊预算的编列、各种保护区和文化园区的设立、都会区原住民就业的辅导、原乡基础设施的建设、原住民特色文化的保护和重建等方面,都逐步取得一些看得见的进展。但是,由于历史欠账太多,问题太过严重,原住民人口基数太低,生存状态过于脆弱,目前这些常规的建设和保护措施有些杯水车薪。随着金融和经济危机下的台湾财政状况的持续恶化,用于原住民事务的预算很难维系。如果没有特殊的强力干预,也许再经过几十年两三代人,原住民特别是一些人口稀少的平地原住民的民族特性,将可能只会存在于书本里和博物馆中。

书籍目录

序(梁国扬)跋(陈杰)第一章 原住民的起源与族群分布第一节 原住民的起源第二节 原住民十二个族群及其人口统计第三节 原住民的地域分布及其特点第二章 原住民的语言第一节 原住民语言的归属与分类第二节 原住民语言的分布及使用情况第三节 原住民语言的特征及简单的问候语第三章 原住民的文化第一节 原住民族群与文化特点第二节 原住民先民文化第三节 原住民经济生活与社会组织第四节 原住民的音乐与舞蹈第五节 原住民的神话与传说第六节 原住民的工艺艺术第四章 原住民的风俗习惯第一节 原住民风俗习惯第二节 原住民的服饰与饮食特色第三节 原住民的传统信仰第四节 原住民的成年礼第五章 原住民族群祭仪信仰第一节 早期的管理理念——祖灵祭拜第二节 泰雅人特色祭仪——祖灵祭第三节 赛夏人特色祭仪——矮灵祭第四节 布农人特色祭仪——射耳祭第五节 邵人特色祭仪——丰年祭第六节 邹人特色祭仪——小米祭、战祭第七节 鲁凯人特色祭仪——丰年祭第八节 排湾人特色祭仪——五年祭第九节 阿美人特色祭仪——丰年祭第十节 卑南人特色祭仪——年祭第十一节 达悟人特色祭仪——飞鱼祭第十二节 葛玛兰人特色祭仪——丰年祭第十三节 太鲁阁人特色祭仪——祖灵祭第六章 原住民与祖国大陆的关系第一节 原住民与祖国大陆的渊源第二节 原住民与祖国大陆的交流交往第七章 原住民的抗日斗争第一节 著名的抗日斗争第二节 抗日斗争的特点和意义第八章 原住民发展现状与存在的问题第一节 原住民的发展现状第二节 原住民的住居困境第三节 台湾当局的原住民政策附录:台湾原住民大事记主要参考资料

章节摘录

  在各个不同时期执政者的统治下,“改姓”一直影响着原住民氏族社会中的命名。日本侵占台湾时期,在“皇民化”的政策下,原住民各族群被迫改用日本姓名。二战后,国民政府先是下令原住民必须自选“汉姓”,之后又敕令“从父姓”,直接导致了原住民各族群固有家族姓氏习惯全面瓦解。1991年,原住民开始觉醒,为自己族群的尊严与当局展开要求恢复氏族姓氏、争夺合法权益的斗争。他们积极推动恢复原住民传统姓氏的抗争,终于在1995年取得了成效。在台湾《姓名条例修正草案》实行后,原住民终于可以不必再冠汉姓,并允许他们自由选择改回本族群的传统姓氏。  二、原住民的婚礼  原住民的婚姻,因各部族社会组织的不同而有所差异。母系社会的平埔诸人、阿美人、卑南人,过去是“招赘婚”,妇女有选夫的权力。父系社会的泰雅、太鲁阁、赛夏、布农、邹、邵、达悟诸族群采取“嫁娶婚”。排湾人、鲁凯人则因“贵族、士、平民”等级制度衍生出门当户对的“同级婚”、“升级婚”、“降级婚”,新郎新娘双方家庭可能因身份地位的不同,出现随着婚约而升级或降级的情形,从平民升为贵族,或从贵族降为平民。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台湾原住民概论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