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视野下的中国经济

出版时间:2009-6  出版社:中国发展出版社  作者:卢中原  页数:385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本书收录的绝大多数是近些年作者发表的研究报告和演讲稿,此外也有少量发表比较早的文章,例如关于改善中小企业融资环境,关于刺激消费是扩大内需重头戏等,大约写于10年前,考虑到文章内容在今天仍有现实意义,也收录进来。按照文稿内容分类和时间顺序,全书分为六篇:第一篇是关于改革攻坚问题的探讨,第二篇是关于财税金融问题的探讨,第三篇是关于上升期的经济运行和宏观调控,第四篇是关于回调期的经济运行和宏观调控,第五篇是关于中长期发展和转变发展方式,第六篇是关于区域发展问题的探讨。其中,有许多文章是由演讲和采访稿改成的,修改时既注意行文说理的严谨性和深刻性,又保留演讲和采访时的通俗性、生动性和口语化特点,因此可以避免枯燥乏味,增强本书的知识性和可读性。

作者简介

卢中原,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员,北京师范大学兼职教授和博士生导师。先后在中央党校、中国社会科学院和国务院研究室从事经济理论和经济政策的教学研究工作。1991-1992年在英国牛津大学进修经济学。参加过党中央、国务院一些文件的起草。2006年2月为中央政治局第29次集体学习讲解关于《世界产业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转变的趋势及我国的战略抉择》的专题。2007年5月当选为中共十七大代表。目前主要研究领域是中国的宏观经济和中长期发展。
  有关研究成果曾分别获1988年孙冶方经济科学奖,1999年“五个一工程”奖,2003年中国发展研究奖一等奖,2005年中国发展研究奖特等奖。

书籍目录

第一篇 改革攻坚问题探讨 1.统筹改革与发展,为新体制定型 2.建立现代产权制度是一个重大理论突破 3.如何看待和治理重复建设 4.加快四个关键领域的改革 5.应在投资和财税体制改革上有所突破 6.加大改革攻坚力度,向“十一五”迈进 7.关注收入差距拉大需避免情绪化 8.改革必须毫不动摇,科学发展才有保障 8.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10.全球视野下的中国改革30年第二篇 财税金融问题探讨 11.改善中小企业融资环境 12.只有懂金融,才能防风险 13.发挥地方商业银行功能 14.私人银行业务前景广阔 15.用税收调节投资方向 16.中日合作研究财政政策的几点思考 17.绿色税收转型告诉我们什么 18.中国的可持续发展与财税政策第三篇 经济上升期的宏观调控 19.经济上升期更要促进稳定协调增长 20.解读近期经济数据显示的几个反差 21.宏观调控稳中求胜 22.发展难点仍在既快又好 23.科学的宏观调控是发展转轨的重要前提 24.中国经济:“怕冷”还是“怕热” 25.努力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良好势头 26.2007年:“稳中偏紧”的宏观调控取向 27.把宏观调控和改善民生更好地结合起来 28.防过热,促平衡,抑泡沫 29.根据“两防”要求,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 30.如何理解“防过热、防通胀”的方针 31.为什么要鲜明提出“防过热、防通胀”   32.采取有效措施,稳定市场价格第四篇 经济回调期的宏观调控 33.刺激消费:扩大内需重头戏 34.扩大内需方针必须坚持,宏观调控要相机抉择 35.着力“防过热、防通胀”,也需防回调过猛 36.冷静看待消费增长“一马当先”   ……第五篇 中长期发展和转变发展方式第六篇 区域发展问题探讨后记

章节摘录

第一篇 改革攻坚问题探讨1.统筹改革与发展,为新体制定型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公报发表后,这些天,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成了媒体关注的一个地方,记者采访了宏观经济研究部部长卢中原研究员。一、十六届三中全会决议有许多新的理论突破记者:作为政策调研工作的资深专家之一,您有很多专业研究和深切体会,就在全会召开前出版的有关改革攻坚的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重点研究报告一书中,您撰写了第一部分《中国经济体制的根本性变革和面临的挑战》。您能否谈一谈对十六届三中全会公报的感想?卢中原: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公报中有许多新的突破和特点,对于中国今后的改革开放走势有深远影响。如果说十四大以前的中国经济改革主要是在改革目标尚不清晰的情况下“摸着石头过河”的话,那么自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来,改革则重在“体制创新和机制创新”,亦即在“除旧”过程中更加注重“布新”。而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的经济改革部署意在“定型”,也就是使已经初步建立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日趋完善化、法治化、稳定化。例如全会公报指出,要大力发展国有资本、集体资本和非公有资本等参股的混合所有制经济,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使股份制成为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这进一步明确了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主攻方向。随着国有企业改革和国有经济战略性调整的逐步推进,我国经济生活中的资本社会化程度越来越高,公有制形式更加丰富多样,人们不再拘泥于传统计划经济下对社会主义公有制形式的理解。我理解,公报鲜明提出“使股份制成为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这是一种动态的、前瞻性的表述,既明确了方向,又掌握了分寸,这是在20多年改革开放实践基础上,对公有制实现形式的重大理论突破。理论界的专家学者们这些天米对公报评价最高、也是最集中的一个焦点,那就是全会指出,产权是所有制的核心和主要内容。建立归属清晰、权责明确、保护严格、流转顺畅的现代产权制度,有利于维护公有财产权,保护私有财产权,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要依法保护各类产权,健全产权交易规则和监管制度,推动产权有序流转。我认为,公报明确了所有制与产权制度之间的辩证关系,深刻阐述了现代产权制度的主要特征和重要地位,也是理论上的一个重大突破,对于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和市场经济体制,提供了科学的思想指南。过去一提产权改革,一些人就误解为这是要搞私有化。十六届三中全会公报把建立现代产权制度提到了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新高度,有利于解除人们的疑虑,有利于推进向纵深处的改革攻坚。计划经济体制的核心部分中,最重要的是垄断行业的大型国有企业、国有商业银行和计划经济延续下来的政府职能。这几个部分的改革进展相对缓慢,或者说没有受到根本的触动,而且改革难度也比较大,改革的艰巨性也将越来越突出。国有企业、国有金融机构的改革,在深层次上其实是产权责任的明晰问题,而不仅仅是内部管理的加强,虽然这也很重要。产权制度的改革决不是搞私有化,而是对公有财产和私有财产的界定、流转、保护和监管等确立一整套科学的制度,这种制度不仅应当适应社会化大生产的需要,也应当适应我国生产力水平参差不齐的实际状况。现代产权制度是保护和调动人们创造财富、解放生产力的基础性制度,这种制度越是科学和完善,越有利于使创造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越有利于社会生产力的极大解放。政府职能的转换,也要以建立和保护现代产权制度为重要内容。而原有的产权制度本身正是计划经济的基础,因此,构建现代产权制度是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大攻坚战。二、改革新阶段面临的突出问题记者:确实,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改革在许多方面已经取得进展和突破。例如,全会公报指出,要建立健全国有资产管理和监督体制,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加快推进和完善垄断行业改革。很多专家认为这是充满时代特点的精辟阐述,人们记忆清晰的几年前曾提出的要“坚持和完善厂长(经理)负责制”、“积极探索国有资产管理和经营的合理形式和途径”之类提法,已经完全被取代和细化。您认为下一步改革还面临着哪些突出问题?卢中原:我个人认为,改革所面临的突出问题可能有这样几个方面:政府职能与改革开放新阶段的要求还有较大差距;投融资体制改革进展缓慢;金融体制存在较大缺陷,金融资源配置效率低;社会信用严重缺损,市场秩序比较混乱;城乡分割的二元结构及其体制壁垒亟须打破;社会保障制度漏洞较多,等等。随着改革的深入,我们更应强调制度创新和新体制建设。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进一步减少行政审批,进一步规范市场秩序,进一步完善产权制度和社会信用制度,避免用行政权破坏财产权的独立性和完整性。我前不久看到一则新闻,说的是一个县政府拖欠个体户和下岗职工办的汽车修理厂几万、几十万元,以财政紧张等种种理由拖着不还,就在这些小企业濒临倒闭的同时,县领导的小汽车却在不断更新升级。比这更严重的例子还有很多。如果政府本身就不尊重公民财产权,不讲信用,那还怎么谈得上社会信用制度的完善?下一步需要进行重点突破的是垄断行业、金融体制、投资体制的改革。近年来这些领域的改革一直在推进,但总体看仍然相对滞后,越来越不适应经济市场化的进程,今后应当加大这些方面的改革力度。中国已经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成为发展中的市场经济国家。这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尤其是十四大以来中国经济体制发生的根本性变化。这个基本判断,无论是对国内深入研究如何完善新体制,还是在国际经贸体系中维护我方权益,争取对中国有利的谈判地位,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在重点突破中进一步创新,在创新中进一步完善”。十六届三中全会讨论完善市场经济体制,实际上就是为了不断消除束缚生产力发展的体制性障碍,从根本上解决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深层次问题,为中国在21世纪经济社会新一轮的发展提供新的动力。可以说,十六届三中全会将成为中国改革进程中的又一座重要里程碑。三、下一步改革攻坚阶段的新特点记者:十六届三中全会奏响了继续改革开放的“定型”曲,那么,在下一个改革攻坚阶段坚持体制创新,会有哪些新特点呢?卢中原:为新体制“定型”,并不是固步自封,安于现状,而是主动适应生产力发展要求,不断进取、不断创新、不断自我完善的过程。我个人认为,注重城乡改革之间、经济不同领域改革之问、社会改革与经济改革之问、政治改革与经济改革之间协调推进,应是下一阶段改革的新特点。未来改革的实施策略应当继续坚持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相结合。攻坚阶段的改革,既需要统筹规划,协调推进,同时也要审时度势,不失时机地实现改革的重点突破。循序渐进和大力度突破相辅相成,既可减少社会震荡,又可避免重大改革久拖不决。这次公报还有一个突出特色,就是提出了一种全新的发展观,即坚持统筹兼顾,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为了贯彻这种新的发展观,公报明确提出抓好五个方面的统筹,包括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统筹区域协调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这些重要的新理念,是党中央对我国经济发展正反两方面经验的深刻总结,是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的新认识。在关于深化改革的决议中提出这样一些关于发展的重大战略思想,对确立一种新的、更加科学的发展指导方针,也具有里程碑的意义。我们应该注意,公报的主要内容是针对改革的,最终落脚点是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更大程度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强有力的体制保障。因此公报还强调,要协调推进各个方面的改革,包括微观经济领域和宏观经济领域的改革要协调,城市和农村的改革要协调,经济领域和社会领域的改革要协调,经济领域和政治领域的改革要协调。关于改革的四个“协调推进”,体现了对改革经验的深刻总结,也体现了对改革规律认识上的深化,可以说是今后推进各个领域改革的重大战略指导方针。我们有充分的理由相信,十六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将继续高扬改革开放的旗帜,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为实现到2020年建成全面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提供更加坚实有力的体制保障。

编辑推荐

《全球视野下的中国经济》:国际金融危机下的中国经济发展的信心来源,完全不是空中楼阁或画饼充饥,而是基于实事求是的分析。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全球视野下的中国经济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