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浩明评点梁启超辑曾国藩嘉言钞(上下)

出版时间:2007-4  出版社:岳麓书社  作者:唐浩明  页数:1168  字数:1000000  
Tag标签:无  

前言

  一九一五年四月五日,湖南一师教授杨昌济与他的得意弟子毛泽东聊天时,谈到毛的家世。杨在当天的日记中写道:“渠之父先亦务农,现业转贩,其弟亦务农,其外家为湘乡人,亦农家也,而资质俊秀若此,殊为难得。余因以农家多出异材,引曾涤生、梁任公之例以勉之。”  这一年,曾国藩(涤生)去世四十三年,梁启超(任公)也刚好四十三岁初度。将梁与曾氏并列作为农家子弟中的卓异代表,大概不会始于杨昌济,但二十二岁的毛泽东,此时很可能是第一次从他所崇敬的师长口里听到二人并提的话。  杨昌济并列曾梁,着眼于同是农家子弟同样声名卓著,至于其他方面并没有过多论及,当我们稍稍接触一些梁的文字后,便可以明显看出曾梁之间还有另一层关系,即曾氏对梁影响甚为深远,或者说,梁刻意向曾氏学习。  梁是广东人,因地域及由地域而产生的种种隔阂的原故,他直到二十八岁才在国外读到曾氏的书。光绪二十六年春夏间,旅居美国檀香山的梁启超。在给其师康有为及朋友的信中,多次谈到初读曾氏家书时的震动:“弟子日间偶观曾文正公家书,猛然自省,觉得不如彼处甚多。”“弟日来颇自克励,因偶读曾文正家书,猛然自省,觉得非学道之人不足以任大事。”  从那以后,梁便将曾氏引为人生榜样。直到晚年,其对曾氏的景仰之情依旧不改。他对人说:“假定曾文正、胡文忠迟死数十年,也许他们的成功是永久的。”  梁启超为什么会如此推崇曾氏?他在曾氏身上学到些什么呢?一九一六年,梁在政务著述异常繁忙之际做了一桩大事,即从曾氏全集中摘抄部分语录,汇辑成一部《曾文正公嘉言钞》,并为之作了一篇序言。从梁的这篇序文和他所选语录中,可以清晰地看出他对曾氏的认同之处。  梁认为,曾氏不仅是有史以来不多见的大人物,也是全世界不多见的大人物,而这个大人物,并没有超伦绝俗的天才,反而在当时的名人中最为鲁钝笨拙。那么是什么使得曾氏能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呢?梁说曾氏的“一生得力在立志自拔于流俗”。他自己首先在这一点上着意向曾氏学习。  曾氏初进京时刻苦研习程朱之学,并身体力行,要做一个无愧天地父母所生的人,同时对自己身心各方面提出严格要求,且撰《五箴》即立志箴、居敬箴、主静箴、谨言箴、有恒箴以自警。梁也“以五事自课:一曰克己,二曰诚意,三曰立敬,四曰习劳,五曰有恒”,并效法曾氏以日记作为督察的方式:“近设日记,以曾文正之法,凡身过、口过、意过皆记之。”  人的一生最难做到的是“恒”字。曾氏以梁所谓的钝拙之资成就大事业,靠的就是这个“恒”——数十年如一日的劳心劳力。梁虽天资聪颖,但只活了五十六岁。自从二十多岁成名后,一生便在忙碌中度过,除大量的政事、教学、社交等占据他许多宝贵的时光外,还要承受动荡不安的流亡岁月的干扰,而他却留下一千四百万言的精彩著述,其内容几乎涉及到文史哲的各个领域。如此巨大的成就何以取得?靠的也就是持之以恒的勤奋。他说他“每日起居规则极严”,“所著书日必二千言以上”。他的学生说他“治学勤恳,连星期天也有一定日课,不稍休息。他精神饱满到令人吃惊的程度。”梁的精力充沛或许有天性,但更多的则是出于自律。他在给朋友徐佛苏的信中说:“湘乡言精神愈用则愈出,此诚名言,弟体验而益信之。”湘乡即曾氏。曾氏所说的这句话,见于咸丰八年四月初九给他九弟的信。梁不仅将这话记于心付于行,而且又将它抄下来,编于《嘉言钞》中,提供给天下有志于事业者。  从梁所辑录的这部《嘉言钞》中,我们看到梁大量摘抄曾氏关于立志、关于恒常、关于勤勉、关于顽强坚毅方面的嘉言,足见梁对曾氏这些方面见解的看重。随着这部《嘉言钞》的问世,也可以让更多的读者看到曾氏当年“受之以虚,将之以勤,植之以刚,贞之以恒,帅之以诚,勇猛精进,坚苦卓绝”的具体做法,在一段鲜活的历史过程中,得到对当下生存的启示。  作为近世一位卓越的政治活动家,梁更看重学问的经世致用。他在序文中说:“夫人生数十寒暑,受其群之荫以获自存,则于其群岂能不思所报?报之则必有事焉,非曰逃虚守静而即可告罪明矣。”以自己所做的实事来报答社会,这是梁启超的人生选择。接下来,他谈到自己从政二十年来的重要体会:既要做事,“于是乎不能不日与外境相接构,且既思以己所信易天下,则行且终其身以转战于此浊世,若何能磨其身心,以自立于不败?若何而后能遇事物泛应曲当,无存挠枉?天下最大之学问,殆无以过此。”梁的意思是,要做事,便得与浊世打交道,在此浊世中如何让自己的身心得到磨炼,从而立于不败之地;如何能很好地应付方方面面,不致于受挫受阻。这就是人世间的最大学问。他认定曾氏便是这样一个拥有最大学问的人。  曾氏是近代湖湘文化的典型代表。湖湘文化最突出的特色是注重经世致用。过去都说曾氏是理学家。其实,他对理学的学理并没有大的推进,他的贡献是在实践上。在如何将理学用之于身心修炼及事业建立这方面,曾氏是一个成功的践履者。曾氏以中国学问为教材,不仅尽可能地完善了自我健全的人格,而且成就了一番事功,并因此改变近代中国历史走向,这就是所谓的“内圣外王”。除此之外,在平时生活中,他也是一个好儿子、好兄长、好父亲、好丈夫、好朋友。曾氏认为,人生的“绝大学问即在家庭日用之间”。在这一点上,曾氏与梁启超的看法完全一致。于是,我们在这部《嘉言钞》里,可以看到曾氏是如何修身的,又是如何办事的。这事情中既有掀天揭地的军国大事,也有木头竹屑的零碎小事。梁启超说曾氏“所言,字字皆得之阅历而切于实际,故其亲切有味,资吾侪当前之受用”。既亲切,又实用,这就是当年梁读曾氏文字的感受。  此外,我们读《嘉言钞》时还有一个强烈感觉,即梁特别注重曾氏对当时堕落风气的谴责以及对扭转时风的自我期待与担当。梁不惜反复摘抄曾氏在不同时期对不同人说的有关言论,于此不仅能看出梁对曾氏这些议论的认可,还可感受到梁本人对移风易俗改造社会的责任感。这一点,或许正是这两位历史巨人最大的心灵相通之处。  梁在《说国风》一文中说:“吾闻诸曾文正公之言矣,曰‘先王之治天下,使贤者皆当路在势,其风民也皆以义,故道一而俗同。世教既衰,所谓一二人者不尽在位,彼其心之所向,势不能不腾为口说而播为声气,而众人者势不能不听命而蒸为习尚,于是乎徒党蔚起,而一时之人才出焉’……夫众人之往往听命于一二人者,盖有之矣,而文正独谓其势不能不听者何也?夫君子道长,则小人必不见容而无以自存,虽欲不勉为君子焉而不可得也;小人道长,则君子亦必不见容而无以自存,虽欲不比诸小人而不可得也。”  显然,梁是在引曾氏之说来为自己的文章立论。曾氏认为,处在众望所归之地位的一二人,对一时的社会风气是负有引领之责的,而风气一旦形成,便又会影响各个层面上的人,从而形成强大的社会力量。曾氏一向是以“一二人”自期的,作为名满天下的维新派领袖,梁又何尝不隐然以“一二人”自许呢?在这一点上曾梁之间可谓猩猩相惜。  “一二人”靠什么来扭转风气呢?理学家曾氏是主张以道德的力量来转移社会的,即先做到自我道德完善,再以此来感化身边人及属下,然后再靠他们去影响更大的群众面。对此,曾氏有过表叙:“天之生斯人也,上智者不常,下愚者亦不常,扰扰万众,大率皆中材耳。中材者,导之东而东,导之西而西,习于善而善,习于恶而恶……由一二人以达于通都,渐流渐广,而成风俗。风之为物,控之若无有,鰌之若易靡,及其既成,发大木,拔大屋,一动而万里应,穷天下之力而莫之能御。”  革新家梁启超对曾氏这种以德化人的理念甚为赞赏。临去世的前两年,他曾与清华国学研究院的学生们,有过一次恳切的长谈。他说:“现在时事糟到这样,难道是缺乏智识才能的缘故么?老实说,什么坏事不是智识分子的才能做出来的?现在一般人根本就不相信道德的存在,而且想把它留下的残余根本去铲除。我们一回头看数十年前曾文正公那般人的修养。他们看见当时的社会也坏极了,他们一面自己严厉的约束自己,不跟恶社会跑,而同时就以这一点来朋友间互相勉励,天天这样琢磨着,可以从他们往来的书札中考见……他们就用这些普通话来训练自己,不怕难,不偷巧,最先从自己做起,立个标准,扩充下去,渐次声应气求,扩充到一般朋友,久而久之便造成一种风气,到时局不可收拾的时候,就只好让他们这般人出来收拾了。所以以曾、胡、江、罗一般书呆子,居然被他们做了这伟大的事业。”  梁早年系维新变法派,后来转为共和制度的坚定拥护者,对于张勋复辟清王朝的作法持坚决反对的态度,而曾氏则是彻底的大清王朝的保皇派。在某些人看来,梁不应学曾氏而要咒骂他才对。其实,人类文化中的精萃是从来不受政治观念和时空限制的,梁所看重的那些曾氏嘉言,正是属于人类文化精萃的部分。梁说曾氏是“尽人皆可学焉而至”的,他自己学习而有成效,于是想让大家都来学习,遂在百忙中抽空编了这本《嘉言钞》。梁认为他所编的这部书,对于中国人来说,好比穿衣吃饭一样的不可一刻离开。笔者也一向认为曾氏可学而至,且有感于“布帛菽粟”这句话,遂在评点曾氏的家书、奏折之后,不嫌一而再、再而三的麻烦,又来评点一番梁所辑录的这部《曾文正公嘉言钞》,无非是想让梁启超的意愿在二十一世纪的读者中得到更好的实现。  最后,还有两点要向读者诸君交代。  一、梁启超对他所辑的《曾文正公嘉言钞》还有过体例上的说明,为方便读者阅读,择其重点如下:“是编从金陵刻本曾文正全集中书札、家书、家训、日记、文集五种摘钞。其余嘉言散见他种遗著在则付阙如。”  “是编所取自便省览,故务求简要,往往一段之中仅节数语,不嫌割裂,但求受用耳。亦有因此一义而屡见屡抄者,以存文正强聒不舍之真,亦使读者得日习而悦之益。”  “文正居大乱之世,半生治军,是编所抄言战事者亦什之一二。其为军人宝鉴而无待言,即非军人,亦当涵咏其理而善推之于用。盖人生天地间,本以奋斗为生涯,何时何事非在战争中者?是编所抄关于军事诸条,吾确信凡任事者苟能体其意而服膺之,必终身受益不尽也。”  “是编所抄关于观人用人之诸条,读者可以为文正秉权势居高位故能尔尔,吾侪则无需此。其实不然。人无论居何地位执何职业,皆须与人共事,求友求助。苟善读此,无往而不自得师也。”  “文正于学术文艺独得处甚多,垂训亦至精,今所抄从略。”  二、梁启超所编的《曾文正公嘉言钞》由上海商务印书馆于一九一七年出版。一九三四年,上海大达图书供应社出版了一部名曰《曾文正公嘉言类钞》的书,无编者署名。一九九三年,岳麓书社重印此书,以梁启超作为此书的选编者。梁启超是否此书的选编者虽是疑点,但此书所选的言论却的确出于曾氏全集,且此书所选嘉言颇多,又分类汇编,有利于无法通读全集的读者更好地阅读曾氏。鉴于此,笔者亦对此书加以评点,并附录于后。此书也有“割裂”“屡见屡抄”的现象,其用心当与梁氏所说者同。另,这两本书免不了有重复之处,为保存原貌,亦不作删节。  唐浩明  丙戌初冬  于长沙静远楼

内容概要

本书为《唐浩明评点曾国藩家书》《唐浩明评点曾国藩奏折》的姊妹篇。所谓嘉言钞即语录,作为近代中国文化巨子,梁启超所编的这部曾国藩语录,有着远过常人的选家眼光。
  本书一仍前两部书的风格,评点者立足于对曾氏长期研究的扎实基础,结合自己的阅历和思索,向读者娓娓道出曾氏丰富而深刻的人生思想,老到而圆融的办事手法,打开曾氏既宽阔浩大又城府重重的内心世界,追索其灵府深处对生命价值的真正取向。
  本书信达雅的译文,不仅可以为当代读者扫除阅读上的障碍,还可以帮助大家更好地领略这位文章大师的行文技巧。

书籍目录

上册
 梁启超序文
 书札
  湘中士人集团的领袖贺长龄
  早具坚车
  忍耐冷苦劳闲
  人才高下在志趣
  可为浩叹者
  独赖耿耿忠心
  集思广益当内持定见
  力去害民之人
  选将官的四个条件
  不可专恃粮重饷优
  讨厌宽厚论说模棱气象
  如鸡伏卵如炉炼丹
  对苟安风气痛恨次骨
  矫枉过正
  成败不复计
  普通人喜从众
  荆轲之心苌宏之血
  戒惧惕厉与傲兀郁积
  自救与破敌
  急于求效导致外重内轻
  常存有余不尽之气
  日中则昃月盈则亏
  赤地新立
  可圣可狂
  敬与恕
  以声闻过情为戒
  维持是非之公
  高明与精明
  悍鸷与骄及安详与惰
  于敬与恒欠缺
  心常用则活
  无众寡无小大无敢慢
  趋时者
  忘机
  大处着眼小处下手
  取人为善与人为善
  守约
  勤医惰慎医骄
  做一分算一分
  广收慎用
  以朴实廉介为质
  求才之道
  以志帅气以静制动
  以勤慎补拙
  稳正与险奇
  勤靠平日培养
  除得人外无可恃
  世之所以弥乱者
  主气静客气动
  危难之际察人
  不说假话
  视爱民为性命根本之事
  简傲不是风骨
  君逸臣劳
  自立与推诚
  奉方寸如严师
  诚心虚心
  任事之人不必惧毁
  与运气赌一赌
  知人晓事
  不问毁誉
  以勤为本以诚为辅
  逆亿命数是薄德
  坚志苦心勤力
  “有恒”为作圣之基
  耐烦
  最忌势穷力竭
  处逆境宜以宽自养
  人力居三天命居七
  未可滞虑
  高世独立之志
  道理不可说得太高
  不妄求人知
  危险之际见爱者
  喜惧不随众人
  临阵须臾之顷
  实行与粗浅
  变易须十倍之力
  畏有识者窃笑
  将心放宽
  不嫉妒不贪婪
  困厄激发人的潜力
 家书
 家训
 日记
 文集
 附录 评点曾国藩嘉言类钞
  治身
  治学
下册

章节摘录

  《骈体文钞》分类繁碎  □原文  阅《骈体文钞》,将其所分类归并于吾所分三门十一类之中,嫌其繁碎,不合古义也。  □译文  读《骈体文钞》,将它的所分之类归并于我所分的三门十一类之中,不喜欢它的繁琐碎乱而不合古义。  □评点  《骈体文钞》系清代学者李兆洛所编,选录自战国至隋朝的骈文、共三十一卷,分上中下三篇三十一类。曾氏嫌他分得太繁碎,故而归并自己所制定的三门(即著述门、告语门、记载门)十一类中。  简编《经史百家杂钞》  □原文  余所编《经史百家杂钞》,编成后有文八百篇上下,未免太多,不足备简练揣摩之用,宜另抄小册,选文五十首抄之,朝夕讽诵,庶为守约之道。  □译文  我所编纂的《经史百家杂钞》,编成后收有文章八百篇左右,未免太多,不足以作为简练利于揣摩的用途而准备,宜于另外再抄文章五十篇,早晚阅读背诵,以求合符简约原则。  □评点  曾氏选编《经史百家杂钞》,后又觉得选得太多,不宜更多人阅读,也突出不了重点,故于次年(咸丰十一年)精选一个只收五十篇的简本,定名为《经史百家简编》。  古文八字诀  □原文  往年余思古文有八字诀,曰雄、直、怪、丽、澹、远、茹、雅,近于茹字似更有所得,而音响节奏,须一和字为主,因将澹字改作和字。  文章阳刚之美,莫要于涌、直、怪、丽四字;阴柔之美,莫要于忧、茹、远、洁四字。惜余知其意而不能竟其学。  尝慕古文境之美者,约有八言,阳刚之美,曰雄、直、怪、丽,阴柔之美,曰茹、远、洁、适。蓄之数年,而余未能发其为文章,略得八美之一,以副斯志。是夜将此八言者,各作十六字赞之,至次日辰刻作中,附录如左。  雄:划然轩昂,尽弃故常,跌宕顿挫,扪之有芒。  直:黄河千曲,其体仍直,山势如龙,转换无迹。  怪:奇趣横牛,人骇鬼眩,《易》《玄》《山经》,张韩互见。  丽:青春大泽,万卉初葩,《诗》《骚》之韶,班扬之华。  茹:众义辐凑,吞多吐少,幽独咀含,不求共晓。  远:九天俯视,下界聚蚊,寤寐周孔,落落寡群。  洁:冗意陈言,类字尽芟,慎尔褒贬,神人共监。  适:心境两闲,无营无待,柳记欧跋,得大自在。  □译文  往年余思古文有八字诀窍,曰雄、直、怪、丽、澹、远、茹、雅,近来对于茹字似乎更加有所收获,至于音响节奏上,必须以一个和字为主,因而将澹字改为和字。  文章的阳刚之关,重要的莫过于涌、直、怪、丽四个字;阴柔之美,重要的莫过于忧、茹、远、洁四个字。可惜的是,我知道它的意思,但不能深究这中间的学问。  曾经追慕古文境界的美好者,约有八个字,在阳刚之关方面,即雄、直、怪、丽,在阴柔之关方面,即茹、远、洁、适。在心中积蓄了几年,我没有将它发挥成为一篇文章,用来略微探索八种关境中的一种,证明我的追慕之志。今夜将这八个字中的每一个字用十六个字来赞扬,到第二天辰时写完,附录于左边。  雄:轩昂挺立,将故常完全抛弃,跌宕顿挫,摸一摸感觉到有刺芒。  直:如同黄河般虽曲折多但主体依旧直挺,又像如龙的山势,转换之际看不出痕迹。  怪:奇特趣味凭空生发,人与鬼都会惊骇眩目。在《易经》《太玄》《山海经》及张华、韩愈的作品里都可见到。  丽:如同春天里的大沼泽地,成千上万朵鲜花初吐花蕊,《诗经》《离骚》以及班固、扬雄的文章里都有这种关好的春光。  茹:各种含义都汇集着,蕴含者多而显露者少,独自幽深地蓄含,不想求得众人知晓。  远:站在九重天上俯视,人间万物如同蚊子聚集,日夜所思索大道理的周公孔子,显得孤独而不合群。  洁:冗长的内意陈旧的语,这类东西全部删除,笔底下的褒贬要谨慎,神与人都在监视着  适:心与境两者都悠闲,不钻营不期待,如柳宗元的游记与欧阳修的序跋,因此而达到自在大境界。  □评点  曾氏很赞同姚鼐将文章分为阳刚之美与阴柔之美两大类的说法,并进而以四个字来表述阳刚之美,以四个字来表述阴柔之美,再进而模仿钟嵘的《诗品》,对这八个字予以四字一句共四句的阐述。虽然曾氏的表述不一定全面准确,但他对文章之道的努力探索,却很有意义。他的关于古文之境的八个字三十二句话,对文章写作也很有启发性。  古文古诗的八种风格  □原文  偶思古文古诗,最可学者,占八句云:《诗》之节,《书》之括,《孟》之烈,韩之越,马之咽,《庄》之跌,陶之洁,杜之拙。  □译文  偶尔想到古文古诗,其中最可学习的地方,随口念了八句话来表述:《诗经》的节制,《书经》的概括,《孟子》的激烈,韩愈的激越,司马迁的吞咽,《庄子》的跌宕,陶潜的高洁,杜甫的朴拙。  □评点  曾氏喜欢思索,也善于用简洁的文字将思索所得予以概括。这八句话是他对古诗古文中的八个(部)经典作家(作品)风格的概括,有的很准确如《孟》之烈,但也有的为了叶韵而显得有点勉强,如马之咽。  ……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唐浩明评点梁启超辑曾国藩嘉言钞(上下)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7条)

 
 

  •   唐浩明评点梁启超辑曾国藩嘉言钞
  •   少发了一本下册,已经反馈给客服。。。。
  •   书还只是翻了下,总得来说很喜欢
  •   唐浩民,梁启超,曾国藩,绝配
  •   沉下心来静静地读,很有启发。
  •     曾文正公绝对是一代伟人。只有这一点并不出奇,毕竟历史上的伟人多了去了。但这样待己严苛,自省不断,而且多有记录传之后世的,实在是凤毛麟角了。他的文字还原了一个真实的人,读起来并不觉得他比我们高明多少。比如初次上殿失仪的尴尬,代勇首次交战大败而归,痛斥自己懒惰无恒,晚年癣疾缠身等等。他也只是一个普通人,也常会发怒,懒惰,焦躁,但是他难得就难得在自省的能力。更难得的是,他证明了心性之学确实是可以经世致用的,哪怕处于“邦无道”的时代。文正公每句话都是“亲切指点人道路语”,读其文,想象其风度气象,不禁神往,无怪能作惊世之伟业。
      其实我一直把他当励志书看的。我觉得成功学与古人的类似东西比起来,成功学就显得过于狂热了。狂热当然可以做出成绩,但是却不会有真正的智慧。智慧必然是冷静的,只有经过一系列艰难困苦,在痛苦和自省的浇灌下才能孕育出来。两相对比,境界高下自不待言。
      比较常看的是岳麓书社的《曾国藩嘉言钞》,唐浩明点评。唐浩明写了一系列关于曾国藩的书和小说,到处讲课,其人学问尚可——毕竟能把曾文正的文字都翻译过来确实不容易;点评水平一般,有些点评的不错的,大部分是鸡肋;写小说水平有限——他写的《曾国藩》小说真是不好看。《曾国藩嘉言钞》原本是梁任公所辑的《曾文正公嘉言钞》,梁任公光绪二十六年旅居檀香山,信中说:“弟日来颇自勉励,因偶读曾文正家书,猛然自省,觉得非学道之人不足以任大事。”一九一六年梁任公政务繁忙之余,辑得《曾文正公嘉言钞》,其序文大有可观。“其一生得力在立志,自拔于流俗,而困而知,而勉而行,历百千艰阻而不挫屈;不求近效,铢积寸累,受之以虚,将之以勤,植之以刚,贞之以恒,帅之以诚,勇猛精进,坚苦卓绝。如斯而已,如斯而已!”当然,梁任公最看重的还是曾文正所代表的文化上的意义,“其一二有志之士,其亦惟乞灵典册,得片言单义而持守之,以自鞭策,自夹辅,自营养,犹或可以杜防堕落而渐进于高明。古人所以得一善,则拳拳服膺而日三复,而终身诵焉也。抑先圣之所以扶世教、正人心者,四书六经亦盖备矣。然义丰词约,往往非末学所骤能领会,且亦童而习焉,或以为陈言而忽不加省也。近古诸贤阐扬辅导之言,益汗牛充栋,然其义大率偏于收敛,而贫于发扬。夫人生数十寒暑,受其群之荫以获自存,则于其群岂能不思所报?报之则必有事焉,非曰逃虚守静而即可以告无罪也明矣,于是乎不能不日与外境相接构。且既思以己之所信易天下,则行且终其身以转战于此浊世。若何而后能磨炼其身心,以自立于不败?若何而后能遇事物泛应曲当,无所挠枉?天下最大之学问,殆无以过此!”名教中自有乐处,先圣之言足能立身成物。
      岳麓版《曾国藩嘉言钞》除了梁任公的嘉言钞之外,还加上了一部《曾文正公嘉言类钞》。《类钞》出于一九三四年大海大达图书供应社出版,无编者署名。
      另有一本《曾文正公学案》颇佳,岳麓书社刚出的民国学术文化名著丛书中有。当然,看看其中的序言,明显比梁任公第一个档次。
      其他的如家书、文集、日记等,余未买什么好版本。等有钱了买套全集去。有次在图书馆看曾文正日记,觉得他跟倭仁学记日记每日反省的两三年中最好看,此公对自己简直是苛责,有好几次没早起就骂自己是禽兽:“宴起,直不成人”,简直成了口头禅了。当然,之后人家就不这么严厉了。
      这些书随手翻翻颇佳,就当微博看了。既不费时,开卷有益,触目必有所得。读了几年,有的都能背了。有段时间觉得就算每日读书,须看之书仍如烟海,郁郁不乐,偶然洗脚翻书,看到一条“弟近不课功效之多寡,但课每日之勤惰”,兀然而醒。有种看朱子语类的感觉,元气淋漓,有昂扬蓬勃的生气,实在难得。
      随手摘录几条
      凡仁心之发,必一鼓作气,尽吾力之所能为。稍有转念,则疑心生,私心亦生。疑心生则计较多,而出纳吝矣;私心生则好恶偏,则轻重乖发。
      天下古今之庸人,皆以一“惰”字至败,天下古今之才人,皆以一“傲”字至败。
      人苟能自立志,则对圣贤豪杰何事不可为?何必借助于人:“我欲仁,斯仁至矣。”我欲为孔、孟,则日夜孜孜,惟孔、孟之是学,人谁得而御我哉?若自己不立志,则虽日与尧、舜、禹、汤同住,亦彼自彼,我自我矣,何与于我哉!
      
      凡人才高下,视其志趣。卑者安流俗庸陋之规,而日趋污下;高者慕往哲隆盛之规,而日高即明。贤否智愚,所由区也。
      
      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心。有志则决不甘心为下流;有识则知道学问没有止境,不敢以一得就自足。如河伯观海,如井蛙看天,都是无识之人。有恒心则决无不成功的事。这三条缺一不可。
      
      养生之道,莫大于眠食,眠不必甘寝鼾睡而后为佳,但能淡然无欲,旷然无累,闭目存神,虽不成寐,亦尚足以摄生。
      
      精神愈用则愈出,阳气愈提则愈盛。每日作事愈多,则夜间临睡愈快活。若存一爱惜精神的意思,将前将却,奄奄无气,决难成事。
      
      凡人作一事,便须全副精神注在此一事。首尾不懈,不可见异思迁,做这样想那样,坐这山望那山。人而无恒,终身一无所成。
      
      凡事之须逐日检点,一旦姑待,后日补则难矣。况进德修业之事乎?
      
      每日临睡之时,默数本日劳心者几件,劳力者几件,则知宣勤王事之处无多,更竭诚以图之,此劳字功夫也。
      
  •     
      
      
      梁启超的序言值得细细咀嚼。中华文化绵延数千年,志士贤人汗牛充栋,他为什么偏偏如此看重颇有争议的曾国藩?
      
      
      
      梁启超认为,曾国藩幼时家境“寒素”,资质“朴拙”,甚至在同时代人中被称作“最钝拙”,又遇到国运衰微的时代,却能创下立德、立言、立功的“三立”不朽,全是依靠后天努力修习的结果。“其一生得力在立志自拔于流俗”,不受庸俗低劣的社会风气影响,他的成就,靠的就是“受之以虚,将之以勤,植之以刚,贞之以恒,帅之以诚,勇猛精进,坚苦卓绝”,不急功近利,而是“历百千艰阻而不挫屈”,日积月累,持之以恒,终至滴水穿石,功成名就。
      
      梁启超并不赞成闭门造车、置身世外的清高之学。他说,“近古诸贤阐扬辅导之言”很多,但内容“偏于收敛,而贫于发扬”,对普世之人的教化、引领作用不大。一个人生存在社会中,得到群体的荫护很多,怎能不思回报;既要报就得考虑做点实事;既要做实事,就不能不和外界接触,如果还想把自己所持有的理念、信念加以运用的话,那就更应该积极“入浊世”磨炼自己,直到能够自如地应付方方面面,而不会遭受挫败。“天下最大之学问,殆无以过此”,天下最大的学问,就是这能经得起现实的严苛考验的应用之学,而非空泛的纸上谈兵。曾国藩的可贵之处,就在于他行的不是夸夸其谈的礼义文章、道德说教,他所言“字字皆得之阅历而切于实际”,都来自于实战经验,来自于质朴的持守,“故其亲切有味”,对我们现实的为人、处世、做事都能够在操作层面上有很大的启发。
      
      
      
      梁启超说:孟子说“人皆可以为尧舜”,是不是谁都可学尧舜而成为尧舜,我是不敢说的;但是曾国藩修身治德、经世致用的思想精髓和行为模式,“尽人皆可学焉而至”,大家都可以掌握、都可以学会。如果像曾国藩那样从自身做起,“得片言单义而持守之”,不怕难、不偷巧,形成标准,渐渐影响周围更多的人,久而久之便可造成一种风气,“犹或可杜防堕落而渐进于高明”。
      
      所以,梁启超辑录这本“曾国藩语录”,希望能让更多的人向他学习,引为“楷模”,从而立志奋发、移风易俗、济世救民。
      
      
      
      其实全书1168页,梁启超辑的部分算上唐浩明的评点也才占了168页,其后洋洋1000页是另一部摘抄杂辑的“嘉言类钞”,分为治身、治学、治家、治世、治政、治军六类。详细读来,觉得梁启超辑的部分多是关于立志、恒常、勤勉、顽强坚毅方面的嘉言语录,有点挂一漏万,且太过于求诸教化,反而不如其后的杂辑那般质朴和全面、能概括曾国藩的原意和原貌。个人感觉,要了解曾国藩,不妨先从《嘉言钞》读起;而读《嘉言钞》,不妨先从其后的《嘉言类钞》读起,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一类,最好结合唐浩明的通俗讲解(虽然也有讲得不好的地方)、并对照《曾国藩家书》原文阅读,方不至于断章取义。
      
      一连几天,和《曾国藩家书》对照阅读,越读越觉得受益,套用曾国藩说过的一句话:“读之使人忠义之气勃然而生,鄙私之萌斩焉而灭”。得好书犹如得良师益友,可见梁启超所言不虚。
      
      要问读后有什么感想?镜海先生说了:“读书贵在心得,不必轻言著述”。还是听梁翁一言,来个“自鞭策,自夹辅,自营养”吧。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