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艺丛谈

出版时间:2009-01-01  出版社:山东画报出版社  作者:龚鹏程  页数:329  
Tag标签:无  

前言

周作人《看云集》自序说:「书面上一定要有序的么?这似乎可以不必。但又觉得似乎也是要的。假如可以有。虽然不一定是非有不可」。文势扭捏,一句一断,正表明了写书人替自己的书作序时之复杂心情。那用一整本书都讲不清楚的心绪与想头,竟要在这一篇序文里写明白,岂是易事?赌起气来,就索性不想写了。可是真不写嘛,自己心上又过不去,于是终究还是会说一说。虽然说得嗫嚅蹇涩,让人觉得还不如不说的好。 我写此序时,便颇有此种情绪。武术是我少年时最喜欢的活动,如今年岁老大、江湖梦远,徒能于纸上谈侠说剑,不无感慨。

内容概要

武术是我少年时最喜欢的活动,我之习武,主要是技击实战,每天邀人手搏,打得个不亦乐乎。虽然荒唐浪荡,泛滥无归,却大体摸熟了中国武术之来龙去脉及各门各派的功法特点。我后来的许多作为,事实上都可说是练武生涯的延伸。如今年岁老大、江湖梦远,徒能于纸上谈侠说剑,不无感-慨。而频年混迹上庠,讲论诗书,好像也不适合再去聒絮好勇斗狠的武林旧事了。在学术界文化界,武术乃是支流甚或末流,文人学者,袖手雅谈而已,对于武术竟能关联于中国文学、医学、药学、儒道佛学、帮会史、社会史等,大抵并无概念,不如此乃欲了解中国社会与文化之秘钥。武术界的朋友,演武论技,固擅胜场,但文史非其所长,更常因门派、见闻所囿,其讲古论艺,时不免河汉其谈。因此我之稽古考文、说拳论剑,常也不知可持与谁看。可是少日一段情缘,竟尔割舍不禁,仍要耗费我许多笔墨。以此偶恣胸臆于谈锋,稍示武学之广涂,提要钩玄,愧乎未能,徒存少日之意气,志一时之芳菲而已。

作者简介

龚鹏程,1956年牛,祖籍汀西吉安,台湾师范大学国文研究所博士。曾先后任教淡江大学、中止大学、中华道教学院,现任卢森堡欧亚大学校长等职。曾获台湾中山文艺奖、中兴文艺奖、杰出研究奖等奖项及台湾校园十人名师、台湾十人金榜专栏作家称号。2001年起,历任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客座教授。现为北京师范大学特聘教授。乇编书刊数百种,着书四十余种,近年在大陆出版的有《四十自述》《文学散步》《书艺丛谈》《近代思潮与人物》《侠的精神文化史沦》《中国诗歌史论》《中国传统文化十五讲》《国学入门》《北溟行记》《书到玩时方恨少》等等。

书籍目录

达摩《易筋经》论考张三丰武学论考蛾眉武术探秘青城派武术探真崆峒派与昆仑派的武学筋经门的武学郑子太极拳美人手(林明昌)迷踪拳之谜马来西亚精武门的故事台湾淡水海盗小考台湾宜兰县的武馆台湾中华合气道的故事琉球武术小记日本的剑术武士禅拳经九论剑法要略奇门秘技武学与医药学医·武·道武状元宗教与武艺金庸小说与武术南拳北腿中庸之道清人笔记中的少林武术寻找南少林技击文化学拳喻金钟罩葵花宝典武林玄学

章节摘录

插图:南拳北腿,久成通称。但这种通称有无道理呢?那就还得考上一考。先说南北。南北看来最不成问题,南方北方之分,在我国早有成例,如禅宗即分南宗北宗,画家在明末亦分南宗北宗,书法则有北碑南帖之说。近代国学大师刘师培曾著《南北文化不同论》《南北文学不同论》,详细介绍了南北在学术文化及文艺上的这些差异。中国地域辽阔,南北会形成此类区隔,一点也不意外。犹如论行则南樯北马、论食则南茶北酪,南人北人之性行体气也多有不同。这种差异,表现在武术上,自然也就形成了南拳北腿不同之风格。可是,南北虽然可分,南北究竟指什么,各个朝代却并不一样。秦汉以前,所谓“南风不竞”的南,讲的是荆楚;而荆楚所包涉的地区,就北及山东河南的南部。南北朝时期,南北之分,则指的是中原地区和江淮流域。故所谓南北,乃相对之词,古代岭南尚未开发,江淮一带便可称为南陲。不似现今讲到南拳北腿,我们脑子中想到的南拳典型都是闽粤拳术那样。民国十八年(一九二九)徐震《国技论略》一书谈到南北,南仍指的是长江流域,谓:“今世通语,谓长江一带拳术,架式小而势紧促者为南拳,亦曰南派。以豫鲁一带拳术架式大而势宏敞者为北拳,亦曰北派。”可见当时论南北,仍以江淮为南。为什么会如此呢?这时岭南不是早已开发了吗?原因是现在岭南练拳的人恐怕不爱听的:因为当时岭南武术在全国并没什么声望。闽粤武术当然源远流长、门派众多,技艺亦各有其特点,但当时并无特别的代表人物,尤其是全国性的知名武师。精武体育会和中央国术馆两大系统中均没什么闽粤武术教练即为明证。这也大大限制了闽粤武术的推广,使其终究只能局限于一地。我看《精武》月刊二○○八年二月号,有《黄达生答记者问》一文,记者问:“洪拳今日有些门前冷落车马稀,是否与上世纪二十年代万籁声、傅振蒿、顾汝章、万籁鸣、李先五等著名的北派拳师联袂南下广东传拳有关?”这个问题问得未必恰当,因为洪拳“今日”未必门庭冷落,但在上世纪二十、三十年代,岭南武术确实在声望上不如北方。北方这些武师,如顾汝章、万籁声等均具有全国性声望。他们能南下,而南方拳师无力北上,即显示着这样的声望差距,其拳术是不会有人拿来与北方武术相提并论的。反而是北方武术在南方大力拓展,颇有成果。像我少习螳螂拳时,主要参考资料就是黄汉勋先生在香港所编的螳螂拳一系列丛刊。黄氏乃广东青年,裁成甚众。此南人而濡染北风者也。北人而习广闽拳术,却几乎找不到这样的例子。现在一讲南拳,就说洪拳、咏春、黄飞鸿。实则洪拳为全国性拳种,并不只流传于闽粤;黄飞源在广东固然是大人物,今日经媒体渲染,尤其声名显赫,无与伦比,但当时则历数风云人物时却几乎名不见经传。因此徐震才会说:“今世通语,谓长江一带拳术为南拳。”当时长江一带拳术之特征为何?此或可于民国十二年(一九二三)振民编辑社出版《少林宗法图说》见之。此书大部分篇章与《少林拳术秘诀》相同,后来国术统一月刊也予重刊。其内容据徐震所考,乃是“兼采南北各派,实以湘派武术为本”。因为“湘中既为红帮盛行之地,其拳家则几乎皆称少林派。红帮起源本与明室遗老有关,此派少林拳史事之传说,当由武术家之在帮者所演成也。又红帮以湘、黔、蜀、陕、鄂等省为盛,此书所述拳派,常及此数省”。可见当时所谓南派少林也以洪拳为主,但基本上是以湘中武术为代表,兼及黔、蜀、鄂和江西。徐震说“书中所述,湘派而外,于江西关中二派所取较多”,即指此。不过,因该书也兼采关中之法,可知其术本不限于所谓南派,唯于此可见当时长江一带流行的洪拳概况罢了。另外,徐震说当时在江南一带有专学短打的四家:“许氏,即许云南,祖长手,有上飞、无下杀,用开足直立八字步,操手为操对打。谭氏,谭国泰,祖中手,下杀为主,上飞为附,其屈膝水平八字步,单踵举起丁字步,皆上下相应,其操手有携还、携打、还打之名。杨氏,未详。祖短手,手面上不过眉,下不过膝,脚步视水平为尤低,世称为短手之圣手。曹氏,曹凯,祖中手,手腕多扬手,脚步操手,与谭氏略同。此皆江南各家短打之家法也。近世有朱庆余,从南通张氏、湖南李氏习南方短打,传至其孙鸿寿,着有《拳艺初步》及《拳艺指南》。”这些江南的短手,用八字步,操手对打,拳不上眉不下膝,略似现今南方咏春一类打法。但终究仍是江南之拳,非岭南之技。而且若据此以说“南拳”也不恰当,因为北方如弹腿就也有六路短打。以上是就地域说南北,并解释早期所谓南多指江淮流域,与现今以闽粤拳术为南拳之代表者不同。其次要讲的是南北还不只是指地域,也可能是指内外家。此说之主要代表人即前面提到的徐震。徐氏《国技论略》大倡此说,谓:“南派之名,系专指太极八卦等尚柔一派者。北派则通指长拳短打各家而言,凡尚刚猛者,皆北派也。”徐氏不赞成内家外家之分,认为太极拳等只能称为内功拳,因它们与古代的导引术关系较密切,而又跟黄宗羲父子所记载的内家拳内容不同(见其《太极拳考信录》诸书)。因此为了避免仍用内家外家名词产生混淆,乃改以南派来称呼太极八卦等较偏于柔和、炼养之拳,而以北派来称呼一般搏击之拳。为何把太极八卦形意称为南派呢?他一是说此派源于武当之张三丰,二是说黄宗羲父子曾传王征南之拳法六路,又为十段锦歌诀作注,故太极为南方之学。但此说与他自己的考证是相矛盾的。前面讲了,他认为王征南所说之内家拳跟今传太极拳本不相干。他又对太极出于张三丰的传说花了许多气力去驳斥。孰料为了建立南派的统绪,他竟然重回张三丰创拳的老路,说太极拳创自武当丹士张三丰,传王宗岳、张松溪等等,一直传到王征南、黄宗羲。这样自乱其说,诚可谓心有蓬塞,故不自知其妄谬也。另外,前面已提过的另一本书:尊我齐主人的《少林拳术秘诀》则称武当张三丰为北派,说:“张全一,名君宝,号三丰。……于少林师法,练习最精,后遍游于川蜀荆襄沔汉之间,其技更进,……着力于气功神化之学,晚更发明七十二穴点按术,为北派中之神功巨子。”为何张三丰竟是北派呢?他说因张氏本是北方人的缘故。然既以张为北派,南派又是谁?他说:“有李东山者,与张同时,亦以技术显,为南派中之巨子,且精风角奇门六壬推步之学,《明史》未有传。”这李东山也名不见经传,以之为南派巨子,纯是尊我斋主人瞎编出来的。尊我斋主人这本书东拉西扯,编凑而成,徐震、唐豪都有辨正,而其说南说北也一样妄诞不经。陆师通《北拳汇编》则又以少林为北拳,云:“少林派亦称外家,赵匡胤其开山始祖也。……其法以硬攻直进为上乘。”以少林为外家,早见于《王征南墓志铭》,但说少林源于赵太祖,乃是因闽中号称少林拳的多是太祖拳之故。以此为北派,亦令人不知所云。于此即可见南派北派,一旦深考起来,便多不可究诘。至于南是否以拳胜,北是否以腿击见长,那就更不好说了。前面讲过,徐震以外家为北派,而北派之中他就又分为长拳、短打、地蹚三种。长拳包括太祖、二郎、迷踪、八极、番子、批挂、查拳、红拳、弹腿、掇脚、少林等门。短打包括绵张短打、弹腿门之六路短打、江南之天罡手、对打之红操等,“其架子紧而手法密。粤地通行之拳术,亦属此类”。此外,“今长江一带流行之拳术,其跌扑之法,虑无不出自猴拳、醉八仙,而又与短打相混合者”。这是把长拳短打一并归入北派,故与俗称“南拳北腿”完全不符。唯其中论及广东拳术,认为属于短打,似乎可说明闽广重短手而不重腿击之特点正在于此。早期广东洪拳拳架步较高,以短桥手为主,动作幅度较小。这种短桥窄马的风格,确为短打特征。现在练洪拳的朋友,长桥大马,倒不好说它是不是仍属于短打了。徐震又说:“粤中之少林拳术,传自蔡九仪。……蔡遁匿于少林中,受技于一贯禅师,最长于超举术,且精腿法,能飞跃寻丈以外,疾如鹰隼,人不易防。其及门弟子以莫氏麦氏为最,二人皆顺德人,不知其名……为粤东技击之泰斗。”讲蔡家拳之渊源,大抵采诸传说;对麦氏莫氏之名也不太了解,可见徐氏囿于见闻,对粤中武术颇有隔阂。此或当时粤中武术尚少流传于北方之故。因此说到蔡氏精于腿击,便拿北方的轻功超距、飞跃寻丈去想象,其实蔡莫之法并不如是。麦氏为麦绳武,馆于肇庆。莫氏为东莞莫清娇。二君之技皆源于高要蔡九仪。但广东蔡家拳也不仅蔡九仪这一支,广州泮塘还有蔡伯达一系,鼠步蛇形,与蔡九仪不同。蔡九仪、麦绳武、莫清娇一系擅腿法,但主要是下盘腿。唯莫氏一派直蹴为多,麦氏一派横扫为长,为其差别,但都不是飞纵跳跃型的武术。徐震于此,殆为失考。蔡氏莫氏以外,刘家拳纯用短手,高不过眉;李家拳亦为短手功夫。洪拳如“虎鹤双形”之狭桥短马亦极典型,腿法都不甚多。所谓黄飞鸿无影脚,实不过是洪拳中的后撑腿。以在手搏时忽然出此腿法,不易防范,故名“无影脚”。早期广东拍黄飞鸿戏剧,对此尚不离矩矱。刘家良担任武术指导或演出的一些戏,于此也不离谱(刘氏之父刘湛曾拜林世荣弟子吴少泉为师)。另外,黄飞鸿夫人莫桂兰女士直到八十年代才过世,并在香港开办武馆,网上还可以找到她演练洪拳的资料,再结合林世荣编写的一些拳谱图录,均可证明上述说法。可惜近年由练长拳套路的李连杰、赵文卓演黄飞鸿,而令黄飞鸿从一地方型武师变成了全世界华人家喻户晓之人物,但拳路根本不同,以吊钢丝悬空连续踢击为无影脚,尤为无稽,造成了不少误解。南拳之腿法既如此,北拳又如何?《精武》月刊二二八期有篇文章访问八极拳家韩起,记者问:“八极拳为何不起高腿?”韩氏答:“不光是八极拳,近百年来,影响力大的拳种多数都有排斥高腿的倾向。即使是不拒绝高腿的戳脚,高腿在其所有腿法中占的比例也不大。踢低腿,甚至根本就放弃踢腿,成为武林的主流。”不踢高腿是否为主流,姑且不谈,我这里选择八极拳的名家意见来谈,就是表示北方拳种其实并不如一般人所认为的那样踢来踢去。以徐震所说的长拳门类来看,太祖二郎、迷踪、八极、劈挂、番子(也就是鹰爪),踢腿都是极少的。弹腿以腿法为名,可是最主要的是弹射而出的寸踢,以踢脚胫骨为目的。稍高一点踢膝,再高则踢心窝。高腿、二起脚(所谓鸳鸯脚、连环腿),不过一二路。有时连这一二路也不练,只以低中段踢击为主。徐震说:“弹腿之姿势,余所见者甚多。大别可分两种。一种为十二路,其腿蹴出,离地不过三四寸;一为教门弹腿,乃回教中所盛行,只有十路,其发腿须与膝齐。此弹腿中之两大派也。”我不敢说他讲得不对,但所述与我所曾练习者不同。似乎当时踢得更低,连踢心窝都没有,遑论高脚、二起脚!出高腿者,太极拳中有摆莲、华拳中有旋风腿,但也就这一两式,在整套拳中不成比例。至于形意、八卦,几乎只有步法而无腿法。孙禄堂《八卦拳学》凡例曾说:“游身八卦连环掌,内藏十八蹚罗汉拳,兼有七十二截腿、七十二暗脚”,这些截腿、暗脚即是八卦的所谓腿法了。但既名为截腿、暗脚,其不明显可知,其不起高腿亦可知。其它地螳拳、通背拳,腿击如现今我们看跆拳道那样,也是没有的。故所谓腿,在北方流行拳种之中其实也非特色所在,与它在南拳中并无根本差别。考之古代,《纪效新书》载当时拳术,如温家七十二行拳、三十六合琐、二十四弃、探马、八闪番、十二短、吕红八下、绵张短打、李半天曹聋子之腿、王鹰爪唐养吾之拿、张伯敬之肘、千跌张之跌,各有其长。其中唯李半天之腿以腿击见长,且既名为李半天,可揣想应是善于飞踢高踢。除此之外,俱不以踢击著称。可见大部分的拳种或武术并不太用此类技法,原不是现在才成为主流的。这里就可以接着谈两个问题。一是现在中国武术中出腿的比例,甚至出高腿者,其实已远较从前多了。电影电视中表演武打场面时固然如此,武术界也踢得厉害。常见各门派在武术表演时,老拳师虽大半仍守旧范,青年们就满场飞,又踢又跳,无论少林武当、南拳北派,大抵皆是这样。风气之成,我想一是这样才花俏好看、易博看场子的外行人喝采,二是受李小龙影片的影响。李小龙绰号李三脚,腿上功夫了得,电影中演示的,亦以腿法见长。他是“功夫”一词的发明人,也是振兴现代武术的大功臣。可是他的武术真是中国功夫吗?他的双节棍,就不是我国传统器械,是他从菲律宾学来的。手上的技术,除了咏春拳之外,受拳击影响极大。尤其是头部摆动以配合出拳及趋避的方法,是咏春没有的。拳击式跳跃之法,更与咏春截然异趣。他也不采用咏春的马步,而是以北方弹腿、螳螂、查拳等常用的那种侧面对敌方式,跨大马步,然后侧踢、后旋踢出腿。那种侧踢、后旋踢,乃至飞身侧踢,我不敢说传统武术中一定没有,但即使有也是极罕见的。恐怕是他在美国参考日本空手道、韩国合气道而学来之技法。做为一位武术家,他这样博取众长,汲精用宏,当然很可钦佩,但以之为模型来了解中国武术,可能就大堪商榷了。现代练武的人,看惯了李小龙踢、再看李连杰在银幕上也这样踢来踢去,又看到跆拳道、泰拳那样踢,于是踢技大昌,远多于古,自然也不一定就是坏事。可是对于传统武术是否应如此改造,或许也还可以讨论。另一个问题是:南拳北腿云云,不只是对南北拳派拳种太简单的概括,更是对拳术不恰当的简括。拳术如舞蹈。世界上的舞,有专门表现头发的,如台湾阿美族祭礼中甩发为舞。有专门表现头部的。也有以动颈子为特征的,如新疆维吾尔人之舞。又有抖肩的,如蒙古一些舞。还有扭腰的,如阿拉伯之肚皮舞。有摆臀的,如夏威夷之草裙舞。更有动脚而上肢不甚动者,如欧洲宫廷若干舞种。另有专借脚尖表现者,如芭蕾舞。有专门在脚底板下功夫的,如踢踏舞。又有身腿都不太动而主要以手指表现者,如泰国舞。不同的舞蹈,开发着身体不同的美感;善于利用身体某一个部分,也就形成各个不同的舞种。舞蹈如此,武术何独不然?舞以求美,武以尽力。要穷极身体所能表现的力量,达到搏击的目的,其能开发身体每一个部位,原理是一样的。番子之长为练手,劈挂之长为练拳,查拳之长为练行,弹腿之长为练腿,乃至张伯敬之肘、千跌张之跌,头、肩、臂、拳、掌、指、肘、膝、腿、胫、脚,无不可以也应该予以发展运用。各人秉性不同,所利用者也就不一样,哪里是“拳”“腿”两个字所能概括的呢?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武艺丛谈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33条)

 
 

  •   练拳半年,买了二十几本的拳书。大都是虚高的拳论+作者照片,价值不高。这本《武艺丛谈》谈的多、谈得真、谈得实,加之图文并茂,拳友必入。
  •   本书是作者多年习武和治学之所得。由于作者本人是大学教授,并且对海内外武术都有涉猎,故本书对了解其他门派很是好处不少。由于是论丛,故对我们在联系中见到的很多问题进行了论证,能够很好的解释我们的疑问。如少林武术中为什么有铁档功,且说可以久战不泄等问题!
  •   该书包装完好,十成新书。其内容为作者多年武术研究心得集成,并部分涉及了台湾武术等内容,值得一读。
  •   台湾学者研究武术,学识渊博,推理严密,是我佩服的精神。先在浦图借阅过了,又买了一本收藏
  •   龚先生少年时也习武,对武术很有研究,此书对日本武术也有很详尽的介绍,值得一读。
  •   学武术可以看看
  •   这书相当有质量
  •   有些内容与教学类的书不一致。
  •   值得推荐,增加知识面。
  •   看了一半,对于有点外行的我有点蒙
  •   天下武功,唯快不破,哈
  •   没有功底不敢亮相
  •   确实是龚粉,但并不是一开始就是的,是慢慢变成龚粉的
  •   龚鹏程的书值得一看
  •   爱武之人值得拥有
  •   里面的资料还是挺丰富的。
  •   山东画报出版社经常推出有个性和好创意的图书出版。《武艺丛谈》也算其中之一。该数从达摩《易筋经》论考说起,详细阐述介绍各种武学门派等,还有金庸的小说与武术等等,图文并茂,深入浅出。不失为习武、好武以及对武术有所喜好的读者的必读之书。
  •   了解一下武林。感觉没有作者写的饮馔丛谈好玩。
  •   如题。大道至简,别玩儿高明。
  •   让我长了很多的知识呀,向喜欢武术的人推荐
  •   不错可以对武术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和认识值得一读
  •   光郑子太极美人手的内容就已值回书价.很不错的一本书!!!
  •   喜欢武学的应该读一读,“学者会武术谁也挡不住”哈哈,
  •   有速度.有质量.有服务
  •   龚鹏程做学问不错,没想到也习武。不过,除了几篇还行的文章,整体的感觉就是玩玩而已。
  •   感觉作者写这本书纯粹是自娱自乐的,根本没照顾读者的想法。如果是对武术源流没有太多了解的读者会感觉有些没意思,觉得是学术性读物。看着根本燃不起来
  •   很不错的一本书,内容翔实,引经据典,客观性也不错,值得一读。此书看了几个篇章,对台湾作者的文风饶有兴趣,对作者深厚国学功底颇为赞叹。另外购买了龚鹏程其他几本著作,将逐一拜读。
  •   内容不错,纸张太差,特别是封面纸,看起来像盗版书
  •   仔细的介绍了传说中的各门各派,还有好多图。如果你已经在某个门派了,就别看了。
  •   送货及时,服务态度好,希望继续保持!
  •   叙述了中国武术的大支,偏向于从文化的角度介入。对于众多武术流派的技术特点并未做详尽的描述,而偏向于源流影响力。
  •   江湖气很浓,没有干货
  •   龚先生的才气令人羡慕,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分析,有新意,尤其是对少林寺所谓的少林功夫传承的分析,有理有据,揭开一些人编造的谎言。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