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大崩坏之后的世界变局

出版时间:2010-1  出版社:山西经济出版社  作者:水野和夫  页数:182  译者:刘姝含  
Tag标签:无  

前言

前言  笔者作为证券公司的经济学家,自1980年进入公司以来的28年间,一直密切接触市场。20世纪80年代的里根经济学,1995年以后主张的“强势的美元符合美国利益”,以及2007年以后的由次贷危机引发的世界金融危机,这些事件都使笔者深切体会到日本一直被美国所左右。  在这三十几年间,可以说是新自由主义、新保守主义的全盛时期,简直可以说,“没有新自由主义,就没有经济学家”。然而,由于美国因次贷问题摔了跟头,法国总统萨科齐在华盛顿金融峰会(G20)即将召开之前的2008年11月13日声称“美元已然不再是唯一的基准货币了”。  将新自由主义权力化的布什总统,难道不是因为在2008年11月14日、15日的金融峰会(G20)上没能发挥出他应有的指导力,而于2009年1月20日失意地离任的吗?1964年2月,时任法国总统的戴高乐发表了著名演说,强烈批判了美国的金本位外汇体制,并指出该体制是随后爆发的英镑危机、尼克松冲击的间接原因。或许萨科齐的发言可以与之不相上下。  与此同时,FRB(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前主席格林斯潘发出警告:“这次会不会是一场百年一遇的金融危机呢?”正如他所说,我认为现在发生的事情,已经超过了每四年或是每十年发生一次的循环现象,是一场可以引起地壳变动的巨大变革。  这样考虑的根据在于,经济并不存在于标准教科书里,而是存在于市场(market)里——股票市场、证券市场、外汇市场,以及原油等国际商品交易市场。这四个市场都显示着前所未有的价格变动。身处市场的旋涡中,简直就像是坐过山车一样,变动性(volatility)过高,使得人们常常难以做出判断,稍微抽身出来看一看,就会看清很多事情。四个市场发出的信号到底还只是眼睛看到的现象,在本书中,笔者将以各个市场为焦点,把点与点相连接,形成平面或立体,通过这样一种分析方法来揭示隐藏在当前发生的事情背后的变化。  这种方法是否成功,希望各位读者能给予判断。本书的结论在于指出了当前爆发的地壳变动是由始于16世纪的资本主义带来的,而次贷危机恰巧就在这个爆发的中心。如果结论成立的话,那么今后的20年、30年将是继续动荡的时代。我们是将这样一个现实问题看做一次机会,还是畏手畏脚地暂且搁置,我想这也完全要靠读者来判断。

内容概要

一场始于次贷危机,并由“雷曼冲击波”引爆的世界金融危机,它意味着美国型“投资银行”商业模式的崩溃。美国神话破灭,400年的资本主义神话画上句号!为什么此次金融危机虽然给西方“国家”和“国民“造成了极大的伤害,但是“资本”并没有真正受到损害?世界将走向美国、欧盟、中国三极平衡的多极化格局,还是步入真正的无极时代?   本书描述这是一个狗尾(金融经济)领着狗头(实体经济)跑的颠覆时代!危机能否使得全球大格局“改头换面”?  早就预见了金融泡沫崩溃的敏锐的经济学家水野和夫,深刻剖析此次前所未有的金融危机的本质,以及大崩坏以后,经济将如何改变人类未来的生活?    无论未来世界变好还是变坏,经济是持续增长还是衰退,你都必须充分掌握全面的知识与常识,用正面、积极、更新的态度,勇敢面对大崩坏之后的险恶逆境。    日本实战财经专家,对后美国时代你我生存之道发出建言。理解更多经济发展局势,加强你的高度生存力,保证你的危机应变能力。这本书的知识,让你拥有直面金融大崩坏后的世界变局的信心!

作者简介

水野和夫,三菱UFJ证券公司首席经济学家。1953年生,1980年自早稻田大学经济学研究所硕士班毕业,进入八千代证券(即三菱UFJ证券)任职。历经金融市场调查部长、执行董事职务,2005年起担任现职。 
他是继经济专家大前研一、胜间和代、辜朝明后,日本最具权威和公信力的经济学家。著作有《人们为什么会错看全球化经济的本质》等。

书籍目录

第一章 爆发自美国的世界金融危机 连锁的不安 9月15日“冲击”理由 对于美国危机管理能力的怀疑 双重标准 走投无路的美国 2007年开始高涨的不安情绪 接下来,5家大型投资银行倒闭第二章 危机的震源、何谓次贷危机 格林斯潘的警告 1995年的转折点 对于“国民”、“国家”的危机 为何是“次贷” 泡沫的构造 “证券化商品”的结构 强盗式贷款 风险的隐性化——CDO 又一种新花样——CDS “上帝”也舞蹈 中产阶级“美梦”的破灭第三章 “美国金融帝国”的诞生 那开始于1968年 “神话”的终结 不再上升的企业利润率 新自由主义的抬头 IT革命和公允价值会计系统 无所不在的“经济常识” 那时的日本 “神话”的最成功案例——日本 21世纪的利率革命 可能实现的成长剧本 美国是何时察觉到的呢 “金融帝国”的完成第四章 世界何时能摆脱大萧条 从金融业到汽车三大巨头 不能确定的不良债权 何时停止下降 不良债权的发生规模 美国国民的生活 预支5年的需要 泡沫也在全球化 第五章 “美国金融帝国”终结后的世界 “投资银行”模式的极限 金融政策陷害实体经济 美元中心体制的完结 “G7高峰会议开始终结 “金融”的变化 “无极化”的世界 资本将流向何方第六章 日本经济的生存之路在哪里 日本出口股份公司 日经平均股价大幅下跌的背景 日本的危机管理能力 26年来最低值的意义 对新自由主义说“不” “就业冰河期”还会再来吗 日元升值的影响 目标是新兴国的中产阶级 所谓必要的中小企业对策 财政支出已经无效了吗 工资将会如何 两极化和安全化 向着真正的全球化前进

章节摘录

强盗式贷款  房价持续上涨,形势好的时候,皆大欢喜,连一直以来难以借到购房资金的低收入人群和移民现在也很容易就能贷到款,拥有一套向往已久的房子了。不论是房地产商,还是充当最初的债主的“lender”,不论是将房贷证券化的投资银行,还是购买了CDO的全球各金融机构,大家的腰包都渐渐鼓了起来。  站在销售住宅的房产商角度看,面向富裕阶层的购房热兴起后,自己的事业得以扩大,业务员的队伍也壮大了。然而,由于房价飞涨,抑制了这些人的购买欲望,因此,房产商又将视线投向了新的消费人群——次级人群。  结果,就出现了一批强行让次级人群贷款的恶性中介(房贷经纪人)。本来那些用次级房贷购房的人群基本上与年收入只有25000美元的低收入人群是重合的。而且,大部分的人在接受贷款融资的时候,他们所需偿还的信用卡贷款和住房贷款的本金之和就已经超过了年收入的一半。现在,美国国会将这种行为称为“强盗式贷款”,使其成为被谴责的对象。  经纪人以甜言蜜语诱惑借款人:“即使偿还本息额占到收入的一半,也是可以贷款的。”为什么可以这样说呢?是因为随着房价上涨,借款人可以用房屋作担保(房屋净值贷款=home equity loan)而获得下一阶段的贷款,这样就可以偿还信用卡贷款了。  此外,还有条件更宽松的次级抵押贷款,居然头两年都不需要偿还本金,而且是利息很低的房屋贷款。当然,两年过后偿还额会猛涨上来,但是那时的房价也相应上涨了,所以这种情况下以房屋为担保接受房产抵押贷款的话,还是偿还得起的。  在万一无法支付贷款的情况下,只要转卖购入的房屋即可。几年间,如果能够按时偿还贷款,那么个人的信用评价就会上升,到时原本利息较高的次级房贷就会升级转为“alt-A级抵押贷款”,利息也会相应降低。  从房地产商的角度来看,即使借款者因破产无法还贷,也不会造成太大的问题,只要同样地把房屋卖掉就行了。那时,房价应该还在上涨吧,这样,从2004年起激增的次级房贷在新增房贷中占据了两成,在那之前只有不到一成。  而这一切都是以房价不断上涨为前提的。在次贷剧增的2004年之后又过了两年,到了2006年,上文中提及的那些头两年不用偿还贷款本金的人,此时必须开始偿还本金了。果然不出所料,拖延支付利息,无力偿还,濒临破产的情况开始出现了,而且,出售房屋的人也开始增多。  还有一个新情况就是利息的上升。次贷剧增的2004年,还处于超低利息时代,政策利息FF利率只有1%。从2004年6月开始,政策利息连续上调,在10个主要城市的房价都已达顶峰的2006年6月初,FF利率已上升至50%,到了6月底更是调高至525%。在从2004年开始借次贷的人中,有一部分人已经像前文所述的那样开始重新考虑第三年的利息条件了。这时恰巧遇到2006年政策利息大幅上调,相应地房贷利息也随之大幅上涨,这就造成了还不起贷款的人越来越多了。到了2006年秋,房价开始下跌,房地产商为了尽快卖光积压在手头的房屋,开始以更低的价格抛售。而此时,以购买的房屋为次贷担保,用来贴补支付费用的房地产抵押贷款,也被取消了。这样一来,越来越多的人想把手头的房子卖掉,造成了房价的进一步下跌,最终住房泡沫破灭了。“上帝”也舞蹈  规避风险的难度,可以这样解释,一两家投资公司要想规避风险是可以的,但是如果一个国家或是整个世界都坐上了一条船,那就不能称其为规避了。正因为有的人看涨未来的房价,而有的人看跌,所以市场上喜好风险和规避风险的人均衡存在,证券化商品才能发挥它的作用。然而,当所有的人都认为房价会上涨时,宏观经济整体就会失去平衡。  为了防止这种现象的产生就要使用金融政策,这也是FRB的职责。当时在任的、人称“金融之神”的FRB前主席格林斯潘在他的回忆录《混乱的年代(The Age of Turbulence)》中这样写道:“民主主义的社会是无法抑制住房价上涨的。”如果这句话出自政治家口中尚能理解,但是,政府因为不能控制金融政策就不让国民民主选择,而任命脱离政治的专家为央行行长即FRB主席,并给予其权限,要求他做出对大局的判断就让人难以理解了。  当所有人都沉迷于泡沫带来的刺激的时候,FRB主席应当及时阻止。我认为正因为具有不被任何人左右,有效力地及时阻止现状的能力,才能坐上这把椅子。如果将不具有这种能力归结到民主主义的头上,这个FRB主席还有什么存在价值呢?  思考一下为什么做不到这一点,我想是与基于新自由主义思考方法的市场原理主义相联系的原因。如果人们都坚信资本、国家以及国民真的是结合在一起共同发展的一个古老的资本主义童话(应该叫做“神话”吧)的话,那么当政府宣布要停止泡沫经济的时候,人们可能都会听从。FRB的作用就像是在聚会上大家玩得正起劲儿的时候,突然说一句“聚会到此为止吧”,并迅速地拿走盛着潘趣酒的大酒杯——威廉姆•马丁(1951年—1970年的19年间任FRB主席)这样描述FRB的职责。因为以前有代表权威的政府和FRB主席,所以大家达成了某种默契,即只要遵照他们说的去做,就会对自己有益。但是,金融经济的规模远远地超过了实体经济,资本的力量一旦增强,那些拥有资本的人就考虑要扩大利润,于是资本家(即股东)与没有什么资本的人之间的利害关系就不再一致了。即使是格林斯潘,也没能阻止泡沫的扩大。他说过:“只要泡沫不崩溃,是不知道那是泡沫的。”并且断言道,即使明白那就是泡沫,在现代的“民主主义社会里也不存在那种能够接受造成严重的景气倒退政策的有权人士”。他因为没能阻止泡沫,反倒被投资家们推崇为神,因为事实上他始终代表着资本家的利益,自然就成了资本之神。  操纵实体经济  凭借着“美国金融帝国”,金融资产反复膨胀,扩大到可以操纵实体经济的程度。像之前图2-1中显示的一样,2007年10月,全球存款加上股票时价总额和债券发行余额之后的金融资产额达到了实物资产(名义GDP)的35倍,1995年是22倍,全球化进程开始前的1990年为18倍。  根据经济常识,金融经济是从属于实体经济的,比如说,一般认为股价(金融经济)的动向是由实体经济的动向决定的。但是,由于金融资产的急速膨胀,这一常识被颠覆,变成了金融经济操纵实体经济了。  对于股价的下跌,金融政策当局屡次反复表明经济的基础条件没有问题,有资格说这种话的是1994年以前的世界。到了1995年以后,金融经济扩大本身就可以使世界经济繁荣起来,相反的像现在这样金融资产价格一下跌,实体经济就陷入萧条,股价的下跌导致经济基础条件的恶化。  1968年以后,特别是1995年以来,经济常识屡次被推翻。比如“金融经济从属于实体经济”,还有“通胀能够治愈所有创伤”,“储蓄率越高的国家增长率也越高”也都被推翻了。进入21世纪后的日本,虽然处于通货紧缩的情况下,但是经济却在复苏,另一方面,为了诱导通胀,使经济繁荣而实行的扩大货币供给却几乎没有发挥效果。由于实现了资本的完全移动,“货币供给的增加引起通货膨胀”的常识也不再适用了。此次,储蓄率位居全球第一的日本,正如大家所了解的那样,一直持续低增长。  “神话”走到了尽头,随着1995年之后美国金融帝国的诞生,世界经济的规则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日本过去实行的遵照旧经济法则的政策,早已不适用了。但是,另一方面,次贷危机的发生和紧随其后的世界金融危机,甚至连美国金融帝国制造的常识也动摇了。走下主角位子的美国  自1995年出现的“美国投资银行股份公司”或“美国金融帝国”,为了吸引资金流入美国,向外国投资家提供了时常能获得高额回报的证券化商品。住房泡沫破灭以后,如果不创造一个能够替代与次贷相关的证券化商品,而且只要向美国投资就能盈利的项目的话,那么就像先前所说的一样,每月就拿不到必需的915亿美元,“美国投资银行股份公司”的模式就会从底部崩溃了。  2008年7月、8月,外国投资家连续两个月从“美国投资银行股份公司”中撤资。美国财政部从1977年起开始对内对外公布证券投资数据,连着两个月外国人从美国撤资的情况在过去只有4次。再考虑到这次9月、10月股价大幅下跌,可以说“美国投资银行股份公司”已经连续4个月陷入最大的危机之中了。日本在2003年度参与购买328000亿日元的美元时,从结果来看是帮助了美国,但是与此同时也诱发了日元贬值,这是因为日本本身也抱着摆脱通货紧缩的目的。  但是,正如我之后将要说明的,如果今后金融经济与实体经济向着平衡的方向发展的话,投资家就会对亚洲各国进行实物投资,无论如何也不会想到去帮助已经不再是“世界的最后买家”的美国了。美国也就不会再成为引导世界经济下一轮景气恢复的主角了。  曾经担任布什政权顾问的对外关系委员会主席理查德•N•哈斯说,“今后,世界将迎来无极化(non-polarity)的时代”。可见,连政权核心人物都意识到美国已经不是世界的中心了。  奥巴马新政权与此前的新自由主义政权不同,虽说还没有发展到门罗主义的地步,但是其所采取的政策可以说也相当保守了。我认为美国已经不能在其他国家面前发挥其领导才能了。  美国现在面临的最重要的课题是重整国内市场,但是如果没有资金从海外流入,这一课题就难以解决。因为国民会因此削减消费,不得不降低生活水平。这样一来,经济增长就无望,奥巴马新政权肯定会苦恼于寻找合适的对策。在接下来奥巴马总统的4年任期中,即2009年到2012年的GDP增长预期为年平均负06%。可以想象得到被中产阶级寄予重新振兴经济之厚望的新总统奥巴马,在迈向第二个任期的道路上将有多么坎坷。“金融”的变化  金融的形式今后将有可能发生巨大改变。投资银行的作用在2008年创造出100兆美元新的金融资产时几乎已经消失了。美国五大投资银行除去破产的雷曼兄弟以外,其余的都在FRB的管辖下重生为商业银行,开始新的发展道路。  即使投资银行侥幸存活了下来,今后在世界经济中也不会发挥重要的作用。因为此前的金融自由化、放宽限制的趋势已经告一段落。只是,政府如果采取阻止资金流动的管理规定的话,就会引起信用紧缩。恐怕,今后将采取对策,把对冲基金的杠杆也控制在与商业银行相同的125倍程度。2007年10月以后,世界金融资产缩减了20兆美元以上的阶段,信用紧缩已经发生了。所以通过限制杠杆,应该不会引起太大的负面效应。另一方面,为了让资本持续流动,资本可以跨越国境自由流通,从而推进了全球化的进程。  此次金融危机虽然给国家和国民造成了伤害,但是资本并没有真正受到损害。可以说现在正是寻找今后的资本投资方向的阶段。  正如前文所述,从1995年起到现在增加的金融资产还剩下100兆美元。1995年为64兆美元的金融资产到顶峰时期达到了187兆美元,之后由于金融危机损失了 20兆美元,现在为167兆美元。换言之,除去损失的部分仍然增加了100兆美元,即约1京日元。  这其中的一部分是2004年后以牺牲美国的次贷阶层为代价积累起来的资产。姑且不去问这种做法是好是坏,事实上还是为世界留下了100兆美元的金融资产。  资本最先流向的地方是有着30亿人需要实现近代化,成为中产阶级的BRICs等国家吧。接下来要考虑的就是对新能源的投资。因为如果不转向脱化石能源的话,那么这30亿人就无法成为中产阶级了。一味地依赖石油,只会使得发展势头强劲的新兴国家经济受到环境制约,从而变得困难起来。  雷曼冲击之后的大方向不是让资产在金融市场上增加,而是要利用新兴市场的实物资产来增加。  中产阶级产生后,会购买耐用消费品,这时就会使用到分期付款。平均每户收入为5000美元的人群是没有必要采用杠杆来购买电视机的。要让大家用月供的方式购买电视,就必须建立一个可以筹集到这部分资金并且能够回收的体系,而这并不需要投资银行,商业银行就可以操作了。  平成20年版的《贸易白皮书》指出,可支配收入(每户)达到5001美元的水平后,消费的范围就会从必需品向非必需品转移。如果只看BRICs各国,2006年度,中产阶级的人数就已经达到了23000万人。因为2000年还只有12000万人,所以可以看出这6年来几乎翻了一番。今后,新兴国家也要面临经济不景气,就算6年有点勉强,但是经过10年之后,收入超过5001美元的家庭人数将再增加2亿多人。将这部分人群的收入换算成人均GDP的话,以4人家庭为单位约为1800美元,以3人家庭为单位相当于2400美元。而中国确实已经超过了这个水平。  在这些新兴国家之中,出现了一些收入以年率10%的速度增长的国家,这些国家的贷款利率即使达到10%也能够支付得起。借款达到与收入等额的水平,也偿还得起10%的利息。如果收入的一半用来偿还债务,那么还可以用收入增加的部分购买其他商品。只不过,考虑到要偿还本金,假设贷款利率为7%,若是购买需要花费与年收入相等金额的汽车,要支付20%的首付,就不得不因此降低头一年的生活水平,2年之后,就几乎可以用收入增长的部分来支付本息了。  这样想来的话,以拥有10亿人口,增长率为1%的发达国家为投资对象的话,只能获得极低的回报。但是,如果在BRICs投资的话,人口规模一下子就变成了30亿,如果依旧以人均7%的回报率计算的话,就可以期待获得比投资发达国家高出20倍的实物回报。  那么,世界经济就会从金融投资转向实物投资,开始第二回合。如果假定发展中国家整体以平均7%的年率发展的话,那么10年后GDP就约为现在的2倍。假设近代化将持续20年左右,那么这个数值将会再翻一番。  现在,从显示实体经济的名义GDP来看,相对于发达国家整体40兆美元的规模,发展中国家整体只有20兆美元,假设这其中的10兆美元在10年后翻倍增长到20兆美元,20年后增长到40兆美元。另外的10兆美元,发展中国家用20年时间翻一番变成20兆美元,那么加起来就有60兆美元。而发达国家这一边维持每年1%的增长速度,20年后名义GDP达60兆美元。那么,如果快的话发展中国家整体仅用20年就可以达到现在发达国家整体的规模,最终带来地位的逆转。发展中国家在达到60兆美元的阶段,与发达国家合计能使名义GDP达到120兆美元时,这样就与刚才的167兆美元金融资产形成14比1的比例了。  当然,到那时由于金融资产也流向了发展中国家,增长额有可能达到200兆美元。在这种情况下,金融经济与实体经济的比例就是17比1了,回到了接近于1995年的22比1的水平。可以预测在未来20年间,随着新兴国家的实体经济膨胀,金融经济将会恢复到与实体经济平衡的水平。  从这一点也可以清楚地看出G7终结,世界向着无极化发展的潮流。“无极化”的世界  当前新兴的资本主义让人们看到了它与过去400年间奉行的资本主义迥然不同的地方。今后,以BRICs为主导的新兴国将带动世界经济发展。  但是,这些国家能否在政治上也做领头羊呢?这就另当别论了。虽说是无极化世界,但是BRICs是否立即就能取代美国的地位,这还有待考量。只有当经济能力达到甚至超过发达国家水平时,才有可能发挥政治力量。所以说中国和印度短期之内还不可能超过美国和日本。  如果是“多极化”的情况,那么考虑美国、欧盟、中国的三极化平衡状态就可以了吧。当“无极化”真的得以实现的时候,我们甚至都不知道哪个国家在发挥领导作用。美国处于虽然政治军事力量强大,但在经济方面却心有余而力不足的状态。当然,光有军事实力是无法解决任何问题的。虽然到越南战争之前,一直延续着以武力打开市场的这种东印度公司式的想法,但是自1995年起,就不再依靠武力了,随着金融自由化的发展,市场开始走向一体化,武力的作用逐渐减弱。如果考虑行使武力的话,那才真要加速美国财政的衰落了。资本将流向何方  由美国支配的全球化市场和今后无极化时代的全球化市场全然不同。此前的全球化呈现出“美国投资股份公司”、“美国金融帝国”的形式,然而今后的全球化由谁主宰却不得而知。  实物投资和金融投资不同,不是以1天或是1周为单位短期变动。因此,投资家们为了寻找到富有吸引力的投资国,要经过反复摸索。到底是中国,是印度,还是印度尼西亚、越南,今后将会由资金来挑选投资方向。  如果是一定程度上较为长期的投资的话,那么资本家在选择投资目标的时候,就会把政治是否稳定作为一个要素来考虑。如果政治稳定,且发展较快的话,就基本可以期待高收益率了。  从这一层面来讲,还很难说BRICs政治稳定。如果是之前以金融资本为中心的投资的话,政治不稳定,就可以立即撤走资本。但是,如果是实物资本的话,投资的工厂一旦被接管,就直接变成了损失。  考虑一下以中国大陆、韩国、中国台湾为中心的东亚的情况,IMF预计韩国2008年人均GDP可能超过2万美元,中国台湾也达到了16000美元的水平,因此今后可能不会再维持较高的增长率了。因为当人均GDP处于5000美元以下时,较为容易保持7%—8%的高增长率。实际上,人均GDP只有2500美元的中国在摆脱这次的全球同时萧条后,会有望呈现7%—10%的增长率。  日本的例子也能明显说明这一点。换算成现在的价值,即通胀调整后,如果以购买力平价计算的美元(1990年国际美元)来评价的话,日本在开始高速增长的1956年,人均GDP为2900美元,相当于平均每户收入为5000美元的水平。到了这一阶段后,中产阶级开始产生,掀起购买耐用消费品的热潮。因此,投资盛行的前提是平均每户收入超过5000美元,并且政治稳定。  中东国家土耳其的人均GDP达6100美元,大大超过了每户收入5000美元的基准。土耳其希望加入欧盟,但是如果成为欧盟的一员,那么基督教文明和伊斯兰文明就会在土耳其融合,欧元就有可能夺走美元的主导地位。  欧盟在政治方面是最稳定的,现在凭借其拥有4亿人口的巨大市场,已经超过了美国的名义GDP。如果土耳其也加入进来的话,就会拉近与中东诸国的关系,欧盟诸国也能更加容易地获取资源。只不过,在土耳其还有很多声音反对加入欧盟,所以这一希望还不能很快实现。但是,可以说继美国之后最有可能成为世界领导的就是欧盟了。  全球化使得顺应潮流的国家和落后于潮流的国家之间产生了巨大差距。举个例子来说,非洲有许多国家拥有宝贵的资源,可以以此为原材料搭上全球化的顺风车。但是,由于这些国家大多政治体制不稳定,成了阻碍发展的障碍。这些落后于全球化的国家应该怎么办呢?调整南北差距的问题将会作为今后的一大课题浮出水面。  另一方面,在政府类基金(SWF)中,也可预见到中东及中国的SWF会由金融经济向实物经济方向流动,并且这一变化已经开始了。  欧美的金融业界通过存款的流向掌握了大量亚洲中产阶级的信息,如谁买了什么,什么时候开始支付汽车贷款。如果考虑以前文中提到的分期付款为中心开展业务的话,那么耐用消费品的动向等中产阶级信息就变得非常宝贵。  比如,在亚洲网点分布最广的莫过于经历了殖民地时代,总部设在英国的香港上海银行(HSBC)了。中东的SWF向HSBC出资,恐怕是考虑到要以某种形式与那些随着亚洲近代化发展,中产阶级不断壮大的国家相互联系吧。  中国的SWF可能也是出于这种目的,而向欧美的银行出资的吧。因为欧美的银行比中国四大银行还拥有更多的印度以及印度尼西亚的中产阶级信息。……

后记

后记  次贷危机和新自由主义切断了资本—国家—国民的三者联盟关系,或许会因此被历史所铭记。在近代资本主义的大旗下,相信“神话”会让许多人成为中产阶级,但是这在2008年将很有可能画上句号。与此同时,“主权国家的时代”也将走向尽头,“资本的帝国”的时代大幕也将落下。1995年以后,由于实现了国际资本的完全移动性,资本相对于国家处于更有优势的地位。  美国举着新自由主义的大旗,推动着时代的车轮,从以“国民”(中产阶级)为中心的资本主义转到了以“资本”为中心的资本主义,其主角是美国的五大投资银行。2008年9月,这五家投资银行全部消失了。因为美国的经济结构本身就是“投资银行”,所以在此时,意味着美国从主角的位子上走了下来。从2008年7月开始,世界的投资家纷纷从美国“投资银行”帝国撤资,可以说这是自美国“投资银行”帝国建立以来,第一次遭遇的挤兑风暴。  历史教训告诉我们,一个人是无法主宰历史的舞台的。在16世纪的大航海时代,打开从中世纪到近世、近代的时代之门的是西班牙帝国。尽管如此,西班牙时代还只是比赛的上半场,到了下半场荷兰、英国、法国、德国等主权国家就取代了西班牙,跳出来主宰世界了。这上半场和下半场的分界就是1557年菲利普二世的财政破产宣言。  1543年南美波托西银山的发现,使得查理五世从无到有,获得了大量资金,于是同时和与西班牙接壤的5个国家开战,结果因为过度地耗费了资金,其子菲利普二世不得不为其善后。此时,由于“世界体系遭受了挫折”(伊曼努尔•沃勒斯坦语),导致欧洲陷入了长达20年的萧条之中。  能与1557年的西班牙财政破产宣言相匹敌的就是2008年的美国五大投行的倒闭。1995年以后,美国“投资银行”帝国构建了“让所有的钱都流向华尔街”的体系,资本家们使金融资产增加了100兆美元。本来,对于存款较少的美国来说,“投资银行”帝国化真正使得美国的资金实现了从无到有的变化,然而,在其最终阶段却引发了次贷危机。确实,以美国房贷10兆美元规模的余额来看13000亿美元的次级抵押贷款,它仅仅只占了13%。但是,从次贷危机发挥的作用——近代资本主义的主角“中产阶级”已宣布放弃自己的主角地位这一点上来看,可以说它是具有象征意义的。因为它夺走了将来应该成为中产阶级的那部分人的梦想。  这样思考的话,可以说由次贷危机引发的“百年一遇的金融危机”(FRB前主席格林斯潘)使得“世界体系”在16世纪后又经历了一次挫折,我们严阵以待的未来世界很有可能和2008年以前的世界截然不同。  近代资本主义是指工业化,如果要说在这个结构下,产生出有深度的中产阶级的近代国家的话,最成功的就是日本了。事实上,“百年一遇的金融危机”就是“日本出口股份公司”的危机本身。2008年10月末日经平均股指一时跌破7000日元大关,令人们开始担忧这场危机了,因为这时的股价已经回落到1982年的水平。  就这样,世界经济、社会迎来了激荡的时代,2008年,刚刚结束了上半场的比赛,下半场比赛想必会更加激烈。现在只不过是为了让次贷危机平静下来的中场休息。  反映着这激荡的时代的是波动的股价、汇率以及国际商品市场情况。为了能顺应这个骤变的时代,企业拼命适应,因为这关系着“资本的帝国”的投资家将来判断成败与否。因为外汇汇率也体现了国与国之间通货的交换比率,所以外汇市场的巨大波动也反映了在这个激荡的年代,各国的应变能力。  另一方面,有的市场面对这剧烈变动的时代纹丝不动,这就是国债市场。日本的十年国债收益率自1997年9月中旬开始一直低于2.0%。这个水准在保持了12年之后,在2008年9月刷新了17世纪“热那亚的世纪”时创下的11年纪录。日本的10年国债利率12年内一直在2.0%以下徘徊,这象征着“国家的下台”(苏珊•斯特兰奇),也显示出“神话”的完结。  因为“神话”在1970年以前是成立的,所以“大政府”是在发挥其职能的。然而,面对这次次贷危机引发的世纪性金融危机,各国却仿佛在竞争财政援助规模的大小。  新兴国家即使采取大规模财政援助,也可以依靠今后的高增长消除财政赤字,但是发达国家即使转变为积极财政,我想也得不到预期的效果。因为在发达国家,“神话”依然没能复活。  在预测这样激荡的时代还将持续20年甚至30年的基础上,每天股价和市场像是坐过山车一样上下变动,而债券市场却是风平浪静。我认为在弄清楚这两方面发出的市场信号的同时,思考日本应有的姿态是很重要的。    计划撰写本书的契机是笔者参加了NHK特别节目《美国爆发的世界金融危机》(2008年10月11日播出)的录制。日本广播出版协会(NHK出版)广播关联图书编辑部的内藤笃和高井健太郎看了这个节目后向我提出了这个计划。尤其是多亏了担任编辑业务的高井的指导和鼓励,本书才得以出版,在此表示感谢。                                                                 水野和夫                                                               2008年11月15日

编辑推荐

《金融大崩坏之后的世界变局》掀开危机本质真相,看清大国财富模式。揭示本轮复苏进程,展望世界经济格局。美国主角摇曳,谁将独领风骚?是美国东山再起?日本乘胜追击?还是中国抓住机遇?住房泡沫全球化,日本、美国难逃厄运,中国能否突破重围,老百姓能否改变望房兴叹的命运?!日本首席经济学家 水野和夫 全面解读金融崩坏后的经济走向。这是一个尾巴指挥脑袋的颠覆时代!危机能否使得全球大格局重新“改头换面”?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如何共生共赢?面对金融泡沫化之殇,中国如何在危中求变、危中寻机?全球经济危机才刚刚开始,美国只不过是前锋!

名人推荐

美国神话破灭,400年的资本主义神话画上句号!世界将走向美国、欧盟、中国三极平衡的多极化格局,还是步入真正的无极时代?此次金融危机虽然给西方“国家”和“国民”造成了伤害,但是“资本”并没有真正受到损害。可以说,现在正是寻找资本投资方向的最好阶段。很难想象,十年之后,那些没有海外贸易的中小企业该如何生存?德国的大多数主力企业都回答说,他们看准了中国、印度等国急剧扩大的市场,把从“大西洋型企业”转变为“欧亚型企业”作为企业今后发展的目标。奥巴马新政权与此前的新自由主义政权不同,虽说还没有发展到门罗主义的地步,但是其所采取的政策可以说也相当保守了。我认为美国已经不能在其他国家面前发挥其领导才能了。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金融大崩坏之后的世界变局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31条)

 
 

  •   很好的书,带你学习经济学知识,推荐
  •   了解当下世界经济局面,受益匪浅
  •   很不错的一本书,希望当当经常推出这种质量好的特惠书
  •   书不错,更重要的是活动价八块多,不敢想像的事。以后碰到这样的机会,必定疯狂购。
  •   文章很好,细节比较多
  •   比较专业的一本书,得细细品读
  •   好,,,,,,,,,,,,,,,,,,,,,
  •   特价时买的,价格便宜,买来学习。
  •   发生在身边的事,了解一下
  •   想了解经济的朋友可以读一下!
  •   因为学财经,所以关注!!!
  •   还没仔细看,是三元五元那次活动觉得便宜才买的
  •   这类书还是需要最新的
  •   书有点陈旧,而且内容不多,不五块钱这个价位也就这样吧。
  •   新书就是原书08年写的,未反映当前情况。
  •   可以读读,数据很多,概念也不错
  •   内容还是很好的,花了一个晚上把书粗略地读了一遍,虽然我不是学经济的,但是还是很快地了解了这次次贷危机的相关知识背景。
    书的纸张还行,但是书的印刷不太好,有些页的印刷有些倾斜。美中不足,影响了看书的心情,呵呵。
  •   不是看的很懂,也算是过时了吧,自己买的时候没注意,不能怪书有问题,好在价钱合适,基本满意吧
  •   还可以!没看完
  •   论题流于表面,看了没感觉
  •   在市面上充滿悲观论的书籍中,能提出希望,也许是这本大崩坏最大的特点。看了本书,就能有些启示:了解美国人可以将生活水准降低到任何程度,也就能够判断未来世界经济的走向; 因为被资本家背叛,国家与国民才会蒙受不良债权的压力; 经济输出新目标:新兴国家的中产阶级......
  •   乍看书名还真是吓了一跳,很少有这么冲击性的题目啊……内容不错,图表也很清晰,还成
  •   等引进来好一阵了。台湾版的繁体字有点不适应。翻了翻,感觉还不错。
  •   书拿到手感觉质量真的不错,内容也比较有意思,不枯燥,赞一个
  •   这本书讲的题目挺大,没什么内容。千万不要买。
  •   字数少的要命,就是坑爹~~
  •   很不错,值得购买,内容比较详尽,适合当教科书读
  •   看着封皮挺好,纸张也不错,但没想到有错别字!!!
  •   没有多少实质性内容,感觉没多少学术价值,日本人的书有点不合胃口啊
  •   内容还没看,不过字大的要命,出版商黑心
  •   日本金融专业人士写的书当然不错,书的印刷和排版蛮呆板的,金融类的书本来就枯燥,读起来累。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