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起源新解

出版时间:2010-1  出版社:东方出版社  作者:苏三  页数:335  字数:240000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这是一本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书籍。这不仅是因为这本书较为圆满地破解了汉字或甲骨文的大致起源,从而也为彻底解开华夏文明的起源做出了决定性贡献。从小处学术而言,本书通过中国各地区古陶文对中国几个具有代表性的史前遗址进行了“陶文断代”,其结果令人震撼——暴露出的诸多严重问题可能预示着中国的早期文明史应该全面反思乃至改写。

作者简介

苏三,女,现居北京;2004年起连续出版了数本“破译飓风系列”,其中有《三星堆文化大猜想》、《向东向东再向东》、《历史也疯狂》、《锁定红海》、《难以置信》、《罗马有多远》等。本书为该系列之第七本。

书籍目录

上  一  汉语源流刍议    有关历史语言学    汉语与英语分离时间    汉语与法语分离时间    波斯语和汉语    汉语和印欧语比较的两本书    读《汉英词汇的近源探秘》    对汉语言的宏观畅想与分析    汉语和蒙古语    汉语和阿拉伯语  二  从“阿拉伯数字”到文字    最初的计数与阿拉伯数字    “阿拉伯数字”与印度文字    印度河文明:数字与星座    属相、天干地支与星座    数字与希腊字母    英语字母与人类文字谱系    阿拉米文字    从阿拉米到阿拉伯  三  围绕汉字与甲骨文    汉字春秋    汉字与字母体系    从全球看造字“六书”    汉字形成分期与分层    古代商贸与“丝路之语”    地球是圆的    论甲骨文距离文字创立时间不长    为什么要创建自己的文字体系    学习借鉴的文字多在象与不象之间    如何借鉴文字与符号中  四  汉字与线条文字    线条文字与汉字    引人入胜的印度河文明    与印度河文明有关联的几项证据    哈拉帕文字与甲骨文的一些数据    地中海东北区的“线条文字”    伊朗地区的古老线条文字  五  汉字产生背景    “雅利安人”与草原青铜革命    青铜器在中国    彩陶之路    中亚与中国地区一些考古对比    李济的一些观点    中国两部口岸    中亚考古资料    “华”、“夏”与商    俄罗斯与蒙古草原的情况    氐、羌    从DNA看“三代”人种    阿尔泰与俄罗斯诸文化    贾湖遗址的断代问题    从甲骨源流看商朝下  六  陶文与断代    陶文与陶符    一种新的断代工具:陶文    秦安大地湾陶符不可信    仰韶陶文同样不可信    崧泽文化、良渚文化陶文的问题    龙山文化陶文分析    马家窑陶文与长城    “三代”时期陶文时间接近    春秋时期陶文时间很实在    一些“商时陶文”与甲骨文起源  七  并非结语的杂叙    巴蜀与三星堆文字    东南亚古代影响    江西大洋州文字    吕底亚与山西    中亚小石头翘动中国汉字起源    从古代标点符号看汉字起源    峰回路转——汶察文字  参考书目  小标题索引  后记

章节摘录

  两方早有专家提出,“汉藏语系”实际上与“印欧语系”是一体的,并且有一个概括性名词就叫“亚欧语系”,估计中国体制内不太愿意接受这个学术思想体系,所以也很少有中国人知道。  “亚欧语系”一体的支持者不在少数,中国也大有其人,但是考虑到“中国文明独立起源”的固定模式带来的前提性压力,很少体制内人做这类研究。对于有些人而言,这肯定是一个公开的秘密,只是大家在等待一个学术环境更为成熟的时机。目前明确提出印欧语系与汉语关系密切的研究者,都有海外生活或教育背景,说明他们思想开放,思维活跃,不受传统约束。  周先生的书我还没看完,只是出于某个需要我将其作为语言词典使用,最先查看了其中的第五部分《汉语和印欧语对应关系词》。我以前粗浅地觉察到中国古汉语的欧化风格,大概在拙著《罗马有多远》中有所提及,没有想到有人做过如此系统的工作,一时“相见恨晚”。这一次集中看了这些上古词汇的构拟音与印欧语的对应关系,有醍醐灌顶之慨。  我统计了一下,“对应关系词”这部分书中取词共260个,“基本词汇”占有量可能在50%左右,也就是说“核心词”比例大约达到这个程度。而今天现代北方汉语和南方闽方言的同源或相似率不过才56%,北京话与吴方言的比例才73%,所以对应关系率的比例假如是50%,当然就是很高的。

媒体关注与评论

  我认为,无论是中国人还是全球知识界,对于包括中国历史 在内的远古世界的了解,是非常有限的,比如100年前我们还不知识甲骨文的存在,比如30年前我们还不知道有三星堆这样一支显著的文化,世界瞩目的敦煌学也不过才几十年的历史。所以,我们对这个世界的了解,科学地了解,可能才刚刚开始。假如之前有一点所谓历史知识的话,那么在今天也到了急待更新与重新审视的时代。中国文字起源的神秘面纱,很可能就要在21世纪真正揭开。  ——苏三  中国文字的原始应该从殷商再上推前一步,不应局限于青铜时代。关于古陶器上的符号资料,应该仔细去加以分析,展开作为“史前文字学”看待;在古代文化研究的领域内,除了器物形态之外,还可增添入这一个崭新的项目。“史前文字学”,在古文学当中,应该算是一个独立的部门,其研究方法及着眼点,不尽与古文字学的一般研究方法相同。  ——《符号·初文与字母》 饶宗颐  目前尚难对(中国)文字的起源和发展给出适当系统的表述。或许在不久的将来,这方面的研究会构成古文字学的又一分支。可以预见,21世纪中国古文字学将有重大发展。……我们相信,在未来的一二十年中,古文字学一定会有令人惊异进展,大家且试目以待。  ——《清华历史讲坛续编》之《古文字学的现状与展望》 李学勤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汉字起源新解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3条)

 
 

  •   研究中国语言的人视野往往很狭窄,苏三作为一个读英文字母多于汉字笔画的面向大文明、大语言的学者,在这个领域为传统语言学者打开了一扇很大很大的门,这是一个**的贡献。此外,关于汉语和汉字的来历,作者也进行了创新性的研究,你可以不同意她的结论,但你不能不佩服作者进行学术创新的勇气。
  •   语言是同构的,这一点西方语言学早就论证了。只不过一直以来汉语界的语言研究过分集中于微观讨论,是‘新解’但就语言学学科而言无新意。
  •   有一定的意义,开拓视野。但是确定中国文明在世界上的地位,并不是一本书可以质疑的,这是一个复杂的过程。诚如作者所言,开个头而已。
  •   有见解的一本书
  •   不是一般人看的,可以试着了解
  •   有意思……嘿嘿
  •   正版书,递送快!
  •   目录很详细,书很好!
  •   看看这本书能够对自己的文明有更客观的了解
  •   作者的观点有点石破天惊,有些道理,不完全是噱头。
  •   还可以,但觉得不够专业
  •   一般般啦,有些观点太那个了
  •   有点散,觉得不知所云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