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发展

出版时间:2009-6  出版社: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作者:杨跃 编  页数:302  

前言

  我们现在生活的这个世纪,是人们曾给予许多憧憬的世纪。在所有美好憧憬中,教育被寄予了很大希望,而人们把对教育的希望又寄托在教师身上。因此,培养21世纪新型教师的希望理所当然地落在21世纪的教师教育者身上。  生活在世纪之交的人,对两个世纪的跨度是没有距离感的。我们曾经描绘了21世纪教师的理想形象,我们当然也为培养这样的教师做出了努力。改革在20世纪背景中产生的教师教育模式,创造一个适合于培养21世纪新型教师的教师教育模式,是教师教育改革的重要任务。  21世纪的新型教师是怎样的?这是教师教育改革的关键。21世纪的新型教师应当能够培养创造这个世纪美好生活的新人。在以“专业”服务于他人的现代社会中,这样的教师一定是专业的,并且这一专业应当在现代社会的所有专业中享有特别的声誉。显然,以“专业化”来引领21世纪初的教师教育改革,这是一个时代的命题。  新的世纪里,南京师范大学有了一个新型的、专业的教师教育机构——教师教育学院,有了一批人把培养教师作为自己的职业生涯,集合成为一个教师教育的专业团队,教师教育专业作为大学众多学科专业中的一个开始成型。教师教育不再是附着于其他学科专业的活动,或是被其他学科专业淹没的一种活动,而是在大学综合性的学科专业体系中独立的、并整体运行的一种专业活动。  以“专业化”引领的教师教育改革,最终必须落实在专业课程建设上。专业化的教师教育机构,专业化的教师教育团队,使得教师专业化教育的课程第一次得以整体设计、整体实施。正是在专业化的教师教育机构和专业化的教师教育团队基础上,根据师范大学培养中学教师的主要任务,我们建构了本科层次的教师专业化教育课程。  我们的教师专业化教育课程建设的基本理念是:引导本科阶段的学习者确立教师专业意识,形成初步的中学教育思想,养成教师专业情感,掌握初步的教师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为教师专业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内容概要

  课程改革是教师教育改革的核心。教育部《教师教育课程标准》(送审稿08版)对中学职前教师教育课程目标做出明确规定:“中学阶段是儿童身心发展逐渐趋于成熟的时期,是抽象思维与批判思维迅速发展的时期,是渴望独立、面临社会选择的时期。因此,中学职前教师教育课程要帮助未来教师理解青春期的特点及其对中学生生活的影响,学会指导他们安全度过青春期;理解中学生的认知特点与学习方式,学会创造自由而有选择的学习环境,引导批判性思考,指导他们用多种方式探究学科知识;理解中学生的人格与文化特点,学会尊重他们的自我意识,指导他们规划自己的人生,在多样化的活动中发展社会实践能力。”  依据课程标准,我们在南京师范大学“教师专业化教育新课程”系列中,将传统高师教育类课程中以普通心理学或基础心理学知识体系为主要内容的公共课心理学改为“中学生发展”。为配合“中学生发展”课程的教学,我们撰著了这本《中学生发展》教材。在深入分析现有高师院校公共课心理学教材的特色并充分汲取其精华的基础上,我们广泛听取专家学者意见,对教材的编写提纲和体例进行反复修改和完善,力求融合基础心理学、发展心理学、教育心理学、社会心理学等相关知识,更好地帮助师范生掌握心理学基本知识、了解中学生发展现状与特点,激发他们从心理学视角去关注、思考中学生成长的浓厚兴趣和自觉意识,增强帮助、指导中学生健康成长的责任感并努力提高心理教育能力。我们在教材内容的文字铺陈上,力争体现心理学知识的科学性、趣味性和针对性;在教材的编写体例上,也试图做到新颖、合理、醒目,便于学习者阅读、思考。本教材在正文开始前设【案例导入】、【问题提出】栏目,在正文中酌情穿插【相关知识链接】和【研究探索】,正文结束后设计了【本章小结】、【关键概念】、【课外练习】和【拓展学习】栏目。

书籍目录

前言绪论 走近中学生第一节 青少年期:人生发展的重要阶段一、身心发展的含义与特征二、青少年期与中学生发展第二节 教师专业化教育课程中的“中学生发展”课程一、“中学生发展”课程的知识渊源二、“中学生发展”课程的结构体系三、“中学生发展”课程的地位与作用第一章 中学生生理发展第一节 青少年期的生理变化一、身体形态的剧变二、生理机能的增强三、神经系统与内分泌系统的成熟四、第二性征的发育与性成熟第二节 青春期生理变化对心理发展的影响一、青春期生理变化对青少年认知、情绪及行为的影响二、青春期生理变化对青少年自我发展的影响三、青春期生理变化对青少年人际交往发展的影响四、青春期教育第二章 中学生学业发展(一):影响学业发展的心理因素第一节 学习概述一、广义的“学习二、狭义的“学习第二节 影响学业发展的认知因素一、感觉与知觉二、注意三、记忆四、思维五、学习策略第三节 影响学业发展的非认知因素一、学习兴趣二、学习动机三、学习习惯第三章 中学生学业发展(二):影响因素的发展特点与教育第一节 认知因素的发展特点与教育一、中学生注意发展的特点及其培养二、中学生观察力的发展特点及其培养三、中学生记忆的发展特点与记忆策略指导四、中学生思维发展的特点与创造力培养五、中学生学习策略的了解与培养第二节 非认知因素的发展特点与教育一、中学生学习兴趣的发展特点与培养二、中学生学习动机的特点与激发三、中学生学习习惯的发展特点与良好习惯的培养第四章 中学生情意发展第一节 情绪情感、意志概述一、情绪情感二、意志第二节 中学生情意发展的特点与教育一、中学生的情绪特点与调控二、中学生意志发展的特点与培养第三节 中学生常见情意问题与教育一、中学生的嫉妒心理与矫治二、中学生的逆反心理与疏导三、中学生的受挫心理与教育四、中学生的惰性拖延现象与调适第五章 中学生个性发展第一节 个性概述一、个性的内涵二、个性的特征三、个性的研究视角第二节 中学生自我发展一、自我概述二、中学生的自我意识构成第三节 中学生个性心理特征的发展一、气质与中学生气质优化二、性格与中学生性格塑造三、能力与中学生能力养成第四节 中学生个性倾向性的发展一、需要与动机二、价值观第六章 中学生社会性发展(一):性别角色的发展第一节 性别与性别角色一、性与性别:性的生物属性与社会属性二、性别角色第二节 性别角色发展一、性别角色发展的内涵二、性别角色发展的影响因素三、中学生性别角色发展的特点第三节 性别角色教育一、“双性化人格”概念的提出二、刚柔相济的性别角色教育第七章 中学生社会性发展(二):人际关系的发展第一节 人际关系概述一、社会认知二、人际认知第二节 中学生人际关系的发展特点一、中学生亲子关系的发展特点二、中学生师生关系的发展特点三、中学生同伴关系的发展特点四、中学生网络人际关系第三节 中学生人际关系的指导一、帮助中学生及其家长缓解亲子冲突二、主动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三、引导学生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四、引导学生正确对待网络人际交往,消除网络消极影响第八章 中学生社会性发展(三):道德发展第一节 中学生道德认知的发展一、道德认知与中学生道德发展阶段二、领域理论与中学生道德认知领域性第二节 中学生道德情感的发展一、移情二、道德感第三节 中学生道德认同的发展一、道德认同的内涵二、道德行为的影响因素第九章 中学生生涯发展第一节 中学生生涯发展主题与特点一、生涯与生涯发展概述二、升学择业:中学生生涯发展的重要主题第二节 中学生生涯规划与生涯辅导一、中学生生涯规划二、中学生生涯辅导三、中学生升学择业指导第十章 中学生发展中的心理行为问题第一节 中学生心理行为问题概述一、心理行为问题的定义二、中学生心理行为问题的性质与分类三、中学生常见心理行为问题例举四、青少年的精神疾患第二节 中学生心理行为问题应对体系一、心理咨询、心理辅导与心理治疗的内涵二、心理训练三、青少年危机干预

章节摘录

  他们在自己的家庭、社区、国家构成的多元背景中获得发展,青少年的成长受到父母、亲戚、同辈群体以及其他各种人的影响,受到家庭、学校、大众传媒、文化传统等各种子系统环境的影响。认识和理解中学生的发展,必须深入分析这些子系统。  2.人的身心发展是“连续中有阶段”  请回顾一下自己的成长,想一想:我们是逐渐成为现在这个样子的(如同一株幼苗慢慢成长为一棵苍天大树),还是在成长中经历了显著的突然变化(如同小蝌蚪变青蛙、毛毛虫变蝴蝶)呢?这是有关人的身心发展是连续的还是分阶段的、是循序渐进的还是跳跃的问题。对此,心理学者也曾经存在分歧。强调发展由外部环境决定的理论,如行为主义、社会学习理论等,认为发展只有量的累进而无所谓阶段;强调发展由内部成熟或遗传所决定的理论,如成熟论、皮亚杰的认识发生论、弗洛伊德和埃里克森等人的精神分析理论,则认为发展具有阶段性,由量变到质变。  如今的共识是人的身心发展自出生到死亡,一直处于不断的发展变化之中;而连续性的发展历程中有阶段性的发展表征。发展是多层次、多水平的推进,而非单一、孤立、匀速的变化,有发展的快速期、平稳期甚至缓慢期。由于发展速度的不均衡,发展的连续性被快速期中断,就成为不连续的进程。以发展的快速期作为分界点,发展进程呈现诸多不同阶段;前一阶段是后一阶段的基础,后一阶段又是前一阶段的延伸;旧质中孕育新质,新质中又包含旧质,但每个阶段占优势的特质是主导该阶段的本质特征。  为了准确描述这种“连续中有阶段”的发展特点,人们倾向于把连续的生命历程划分为若干个具有相似发展速度和特点的区间,即“人生分期”。心理学者基本认同的观点是把人生全程分为九个“期”(阶段),每一“期”的身心发展又有着区别于其他“期”的典型特征。(见表1)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中学生发展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