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农牧交错带变迁对蒙古族经济文化类型的影响

出版时间:2009-12  出版社:中央民族大学  作者:黄健英  页数:354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北方农牧交错带既是不同自然生态环境的交错地带,也是两种不同生产方式的分界线和交叉地带。农牧交错带的形成首先是人类经济活动适应自然的结果,交错带以北的广袤草原基本属于大陆性干旱半干旱气候,气候寒冷,降水少,不适宜大规模种植业的发展;以南降水量逐渐递增,适宜农耕业的发展。北方农牧交错带自北向南是由畜牧业向农耕业的过渡地带,其表现一般为畜牧业与种植业交错插花分布,越向南延伸,种植业比重越高。从历史上畜牧业的存在形式看,农牧交错带以北是游牧畜牧业,向南随着种植业的比重不断增加,畜牧业作为种植业的补充,由游牧畜牧业向饲养畜牧业过渡。农牧交错带作为两种自然环境、两种生产方式的过渡地带,是遏制荒漠化、沙化东移和南下的生态屏障。促进农牧交错带可持续发展,对农牧业生产、生态环境改善和国民经济持续发展以及社会稳定、民族团结具有重要的社会经济意义。

书籍目录

前言第一章 历史上蒙古族的分布及经济文化类型. 1.1 蒙古族的起源  1.1.1 蒙古族的族源  1.1.2 蒙古民族的形成 1.2 蒙古族的分布  1.2.1 蒙古建国前夕各部的分布  1.2.2 元代蒙古族的分布 1.3 历史上蒙古族的经济文化类型  1.3.1 关于经济文化类型  1.3.2 狩猎一采集经济文化类型  1.3.3 畜牧经济文化类型  1.3.4 农耕经济文化类型第二章 北方农牧交错带的变迁 2.1 农牧交错带的概念  2.1.1 农牧交错带的提出  2.1.2 农牧交错带的含义 2.2 北方农牧交错带的地域界定  2.2.1 北方农牧交错带界定的沿革  2.2.2 北方农牧交错带的地域范围 2.3 北方农牧交错带的形成和变迁  2.3.1 北方农牧交错带的形成  2.3.2 北方农牧交错带的变迁第三章 北方农牧交错带变迁的动因 3.1 长城与北方农牧交错带 3.2 北方农牧交错带变迁的自然因素  3.2.1 气候变化  3.2.2 地形地貌  3.2.3 降水变化  3.2.4 干燥多风  3.2.5 水资源紧缺 3.3 北方农牧交错带变迁的经济因素  3.3.1 人口增长  3.3.2 经济利益驱动 3.4 北方农牧交错带变迁的制度因素  3.4.1 正式制度  3.4.2 非正式制度第四章 蒙古族经济文化类型的变迁 4.1 北方农牧交错带农耕经济文化类型的发展  4.1.1 北方农牧交错带及蒙古高原早期的农业  4.1.2 清中后期对北方农牧交错带以北的垦殖和农耕经济的蔓延  4.1.3 近代北方农牧交错带的继续北移和农耕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4.2 蒙古族经济文化类型的变化和蒙古族农民的出现 4.3 现代北方农牧交错带的变迁和农牧业结构的变化  4.3.1 1949年以来北方农牧交错带的变迁  4.3.2 北方农牧交错带变迁与内蒙古农牧业经济结构的变化 ……第五章 北方农牧交错带变迁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第六章 北方农牧交错带变迁对内蒙古民族人口结构和文化的影响第七章 北方农牧交错带城镇化和工业化与蒙古族经济文化类型的变迁第八章 北方农牧交错变迁的案例分析结论与思考参考文献后记

章节摘录

  1.2.2 元代蒙古族的分布  经过成吉思汗韵统一和以后三汗(窝阔台汗、贵由汗、蒙哥汗)的扩张,至元朝建立时,蒙古族的居住分布已相当广泛,除随军镇戍各地的将士、疆吏和他们的家属外,这时已经形成以“蒙古”为共同名称,以蒙古语为共同语言的蒙古民族,主要聚居于大漠南北的广大地区。  岭北行省是蒙古族的主要分布地区之一,通常被称为蒙古本土。岭北行省的辖境东越哈刺温山(今大兴安岭)至嫩江和松花江流域,南临大戈壁,西达阿尔泰山西麓。东部从鄂嫩河、克鲁伦河中游以东,为成吉思汗诸弟合撒儿、合赤温、铁木哥、别勒古台诸王的封地;西北部鄂毕河上游至额尔齐斯河,为巴阿邻部领主管辖地,居有帖良古、客失的迷等林木中百姓,其南为窝阔台后王阳翟王封地。东北包括贝加尔湖周围为火里秃麻道牧地,居火里、秃麻、不里牙惕、巴儿忽诸部。色愣格河流域为逊都思千户驻地。八河流域为斡亦刺部驻地。唐麓岭北为益兰州等五部断事官辖地,分布着乞儿吉思、撼合纳、谦州、益兰州、乌斯等部。  漠南蒙古族地区分属中书省及辽阳、陕西、甘肃等行省管辖,包括阴山以北的汪古部居地以及原属金、西夏的地区。漠南地区的德宁路、净州路、集宁路、砂井总管府为汪古部营地。宁昌路属亦乞列思。上都路在元初为扎刺儿部、兀鲁郡王营地。老哈河、西拉木伦河及其西北、东北地区属弘吉刺部等五投下地区。永昌路属阔端。沙州路隶八都大王。山丹州为阿只吉大王分地。西宁州为章吉驸马分地。河套的部分地区为忽必烈之子忙哥剌的领地。元朝在这些地区设置宣慰司,逐渐形成了漠南地区的蒙古族聚居区。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北方农牧交错带变迁对蒙古族经济文化类型的影响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2条)

 
 

  •   内容比较宽泛,大部分是引述的,没有多少作者实际调查的资料。值得参考。
  •   应该不错,还没来得及次看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