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理人的策略與改善

出版社:樸實文化公司  作者:王霆 译  页数:240  

前言

  序言  在人類智慧閃爍的幾千年文明中,不乏大師級的管理思想,然而管理學作為一門學科、形成自身獨立的知識體系,至今也只有剛剛一百年的歷史。恰恰是在這一百年裡,資訊技術引領社會完成了一次次的變革,知識經濟改變著傳統的經濟規律和思維方式,人類社會正以驚人的發展速度,實現著前人不可想像的成就和輝煌。管理學的誕生,不僅順應了高倍數發展時代的要求,而且正以其獨特的方式,提升著整個社會的系統效率,「管理」已經成為現代社會每一個組織成員都不可迴避的「永恆命題」。  管理學的百年發展,是各種管理思想、管理學派相互碰撞和相互融合的過程。在管理學浩如湮海的思想叢林裡,對於現代管理學理論體系貢獻最大、影響最深的大師,當數彼得.杜拉克(Peter F. Drucker)。這位被管理界推崇為「現代管理之父」、「當代不朽的管理思想大師」的管理學家,以其深邃的思維、開闊的視野,激發著人們對管理學的熱情,他比任何人都要早地提出了管理學中至今仍然廣為人們討論的創見:競爭策略、目標管理、創業精神、知識工作者等等,這些創見,不僅直接關係到企業組織未來發展的命脈,而且更多的是從「人性和實踐」的角度,強化了其理論體系的實用性,這也是為什麼杜拉克的忠實追隨者,往往來自於企業界,就如同管理界所讚譽的那樣:「彼得.杜拉克是指引我們前進的明燈,他的著作為我們找到了迷霧中的方向。」杜拉克的理論來源於實踐,在實踐中得到昇華,並且不斷地回饋實踐,為實踐所檢驗,這正是其管理思想的魅力之所在。  加入WTO,世界企業強手將成為中國企業直接面對的競爭者,無論是國營企業,還是民營企業,都不再可能將視野僅僅局限於自己只是一個中國企業,而必須改變思維,迎接挑戰,樹立起經營世界企業的心胸和膽魄。對於大多數中國企業而言,在創業初期,往往憑藉的是企業家個人的膽識和魄力,因而能夠在很短的時間裡,成功地尋找到生存空間,並發展到一定的市場規模。  可就在企業由創業期向快速成長期過渡,試圖實現更大規模突破時,企業的經理人卻發現,此時制約組織進一步擴張的,已經不是技術、不是資金,甚至不是市場,而是來自於「管理的瓶頸」,當內部的管理能力不足以支持外部市場的開拓和擴張時,企業將必然失去應有的均衡效率。目前國內企業的管理模式十分粗糙,缺乏系統的管理思想和科學的管理方法,這一問題已經嚴重影響到中國企業形成持續發展的核心競爭能力。  企業管理能力的提升,實質上是經理人在理念和思想層面上的變革。因此,中國企業發展的核心命題,是如何解決經理人的觀念問題,就如同杜拉克在九十歲高齡的新作《二十一世紀的管理挑戰》一書中所指出的:「未來社會的變革,不是一場科技、機器、技巧、軟體或速度的變革,而是觀念上的變革。」值得慶幸的是,越來越多的中國企業經理人已經意識到,管理思想對企業發展的指導意義,因此很多企業努力地引進西方管理理念,為自己的員工創造學習成熟管理模式的機會和管道,而杜拉克的管理思想,無疑是指導實踐最為成功、也是最為可靠的理論體系,甚至在幾十年前他所提出的很多觀點和方法,至今依然具有很強的指導性和實踐性。  杜拉克對問題本質的把握極為深刻,在他的著作中,我們很難看到令人生厭的說教,其高深見解總是散布於生動淺顯的字裡行間,尤其是大量鮮活而恰當的案例,總是能夠使管理實踐者得到更多的啟發,這也是為什麼杜拉克能夠引起經理人共鳴的重要原因,以至於近兩年在國內企業裡,掀起了學習杜拉克管理思想的熱潮,很多企業經理人都將杜拉克奉為管理實踐的導師,杜拉克的經典著作,也就成為眾多經理人案頭必備的致勝寶典。  杜拉克畢生都在以其宏大的思維視野和豐富的實踐經驗,追求著管理的新境界,半個多世紀來,杜拉克對管理學的突出貢獻,是任何人都無法比擬的,並且也是將管理諸多職能形成系統的第一人。杜拉克以其經驗主義的手法,綜合管理學的知識,使其形成較為完整的體系框架,從而拓展了人們對管理學的認知。在其四十部專著中,涉及到管理中策略、行銷、組織、人力、生產、研發等諸項職能,並且對企業的規模、成長、效率、創新等方面,進行了較為全面的闡述。要想把握杜拉克的思想體系,並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他的著述豐富,從一九四六年《公司的概念》,到最近的新作《二十一世紀的管理挑戰》,歷時半個多世紀,因此要想對杜拉克管理思想有一個全面的了解,較為合理的方法就是對其所關注的主要創見,進行專題式的整理和學習,這也是本書試圖能夠為廣大讀者,尤其是為一線經理人所做的一點貢獻。  中國人民大學商學院  王霆、王亞、弓劍煒、陳勇、徐楊、胡悅欣、袁淳、尹睿、徐文傑

内容概要

  在人類智慧閃爍的幾千年文明中,不乏大師級的管理思想,然而管理學作為一門學科、形成自身獨立的知識體系,至今也只有剛剛一百年的歷史。恰恰是在這一百年裡,資訊技術引領社會完成了一次次的變革,知識經濟改變著傳統的經濟規律和思維方式,人類社會正以驚人的發展速度,實現著前人不可想像的成就和輝煌。管理學的誕生,不僅順應了高倍數發展時代的要求,而且正以其獨特的方式,提升著整個社會的系統效率,「管理」已經成為現代社會每一個組織成員都不可迴避的「永恆命題」。  管理學的百年發展,是各種管理思想、管理學派相互碰撞和相互融合的過程。在管理學浩如湮海的思想叢林裡,對於現代管理學理論體系貢獻最大、影響最深的大師,當數彼得.杜拉克(Peter F. Drucker)。這位被管理界推崇為「現代管理之父」、「當代不朽的管理思想大師」的管理學家,以其深邃的思維、開闊的視野,激發著人們對管理學的熱情,他比任何人都要早地提出了管理學中至今仍然廣為人們討論的創見:競爭策略、目標管理、創業精神、知識工作者等等,這些創見,不僅直接關係到企業組織未來發展的命脈,而且更多的是從「人性和實踐」的角度,強化了其理論體系的實用性,這也是為什麼杜拉克的忠實追隨者,往往來自於企業界,就如同管理界所讚譽的那樣:「彼得.杜拉克是指引我們前進的明燈,他的著作為我們找到了迷霧中的方向。」杜拉克的理論來源於實踐,在實踐中得到昇華,並且不斷地回饋實踐,為實踐所檢驗,這正是其管理思想的魅力之所在。  企業管理能力的提升,實質上是管理者在理念和思想層面上的變革。如同杜拉克在九十歲高齡的新作《二十一世紀的管理挑戰》一書中所指出的:「未來社會的變革,不是一場科技、機器、技巧、軟體或速度的變革,而是觀念上的變革。」杜拉克的管理思想,無疑是指導實踐最為成功、也是最為可靠的理論體系,甚至在幾十年前他所提出的很多觀點和方法,至今依然具有很強的指導性和實踐性。  杜拉克的著述豐富,從一九四六年《公司的概念》,到最近的新作《二十一世紀的管理挑戰》,歷時半個多世紀,因此要想對杜拉克管理思想有一個全面的了解,較為合理的方法就是對其所關注的主要創見,進行專題式的整理和學習,這也是本書試圖能夠為廣大讀者,尤其是為管理者所做的一點貢獻。

书籍目录

序言 不創新,就等死 詹文明第一章 創新經營1企業的兩種動力:替代與創新2經理人的創新準備3企業創新不能靠「聰明的點子」4創新的七種機會和來源5實現創新的幾個基本前提6灌輸創新意識的「三個例會」制度7企業應建立的創新表現評估體系8創新的原則、禁忌和條件9不要掉進創新的三個陷阱第二章 經營策略1確立企業經營理論的四個內容2「公司業務」的三大命題3正確決定企業的宗旨和使命4把握未來機會的四個必問5掌握好三種預測工具6正確理解和制定策略規劃7策略選擇應考慮的四個問題8企業的三種機會與四種風險9企業的機會導向與問題導向10孤注一擲的創新策略11創造性模仿策略12柔道策略13「利基策略」之一──收費站策略14「利基策略」之二──專門技術策略15「利基策略」之三──專門市場策略16創造客戶功效的策略17定價策略18五種致命的經營錯誤19尋找新的乳酪──產業價值判斷方法20放棄,是企業的重要策略規劃21三種情況下的放棄策略22小企業持續發展的五條規律23家族企業管理的五條法則24關注市場是新企業最首要的工作25缺少財務前瞻性是新企業成長的最大威脅26建立最高經營團隊是新企業健康成長的必經之路27新企業創始人的管理轉變28如何適應全球競爭的浪潮29企業聯合應該預防三個問題30日本人進步的秘訣──改善31改變企業不良習慣的四個步驟32企業抵禦通貨膨脹傳染病和恢復機體功能的能力33專業經營與多元經營的關係34實現企業的各方面平衡35成功兼併的五條簡單原則36企業成長目標的制定37企業成長策略的制定38公司成長管理中的高層領導者責任39「倚同危機」是企業成長的障礙

章节摘录

  經理人的創新準備  杜拉克借用偉大的奧裔經濟學家熊彼得的話來說,創新是一種「創造性的毀滅」。社會、團體和家庭都是保守的機構,它們力求維持穩定,並且阻止-至少是力求延緩變化。但是,現代組織卻需要不斷打破穩定,也只有創新才能形成組織。它的前提是對業已確立的習慣和帶來舒適感的任何東西,進行系統化的拋棄,不論是產品服務還是處理程式、成套的技巧、人際關係與社會關係或組織本身。  首先,對經理人來說,創新要求「在組織的結構中,必須建立起對變革的管理機制」。  第一,這意味著任何組織都必須準備好拋棄它今天所做的一切。經理人必須學會,每隔幾年就要重新審視每一項生產流程,每一種產品,每一道程式,每一項政策:「如果我們尚未採取這種做法,並且如果我們擁有今天的知識,我們還會這樣做嗎?」倘若回答是否定的,那麼組織就必須追問:「那麼現在我們怎麼辦?」答案必須是「做什麼」,而不是「讓我們繼續研究」。事實上,組織將越來越頻繁地「計劃」拋棄某項成功的產品、政策或做法,而不是千方百計延長其壽命-在以往,只有一些大型的日本企業才能做到這一點。  另一方面,每一組織都必須全心全意地,投身於創造新事物的活動中。具體來說,每一位經理人都必須致力於三項系統化的實踐活動。第一項是持續提高組織的任何一種活動的質量,日本人稱之為「改善」(Kaizen)。歷史上,每一位藝術家都是「改善」的身體力行者,或稱之為有組織的持續不斷的自我提昇。但到目前為止,只有日本人將其結合到商業組織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去。「改善」的目標是改善產品或服務,使其在二~三年的時間裏,成為真正與眾不同的產品或服務。  第二,每一個組織都將不得不學會開發自己的知識。這就是說,從自己的成功中,開發出下一代的應用專案。在這一方面,日本人至今為止的表現又是更勝一籌,他們在同一項美國發明的基礎上,成功地推出一代又一代新的消費電器-盒式答錄機。  第三,每一個組織都將不得不學會,將創新視為一種系統化的過程。然後,再回到作為起點的拋棄,一切又從頭開始。除非能夠堅持這種做法,否則以知識為基礎的組織,很快就會發現自己已經落伍,失去了優秀的表現能力,和透過這種能力吸引和留住有知識有技術的員工的能力,而後者卻是前者的條件。  其次,面向變化的組織還要求高度的權力分散。  這是因為組織結構必須保障快速的決策,而且決策必須盡可能靠近第一線-靠近營業活動、靠近市場、靠近技術,和蘊含著創新機會的社會、環境、人口和知識方面的一切變化。  所有這一切都意味著,後資本主義社會裏的組織,必須持續不斷地破壞、重組和動搖團體結構。技術和知識方面的要求在變化:當每家技術學院都準備好要教授物理學時,形勢可能突然會轉而需要遺傳學家了。當銀行雇員在信貸分析方面熟門熟路之後,他們可能突然被要求成為投資顧問。同樣的,企業必須有權力關閉工廠,即使當地社會需要就業機會,或者用只有二十五歲的,但通曉電腦類比技術的天才,取代那些費了多年心血才學成手藝的頭髮花白的製模工。  同樣的,在產科的知識和技術基礎發生變化以後,醫院也必須將嬰兒分娩的業務,轉移到自由設立的育嬰中心去。當醫療知識、技術和實踐發展到這樣程度:凡是床位數在二百以下的醫院,在經濟上都是不合理的,也無法提供第一流的服務。到那時,我們甚至不得不完全關閉某些醫院。當人口、技術或知識向我們提出新的要求之後,如果醫院-學校或其他任何社會組織-不能發揮其應有的社會功能,我們就必須關閉它,不論它是如何深深地植根於它所在的當地社會,也無論它過去如何受人愛戴。  但是,這類變化總是會對社團構成打擊和挫折,剝奪它的連續性,無一例外。每一次都是「不公平的」,每一次都破壞了。最後,同樣具有破壞性的,是組織化生活中的另一類事實:現代組織必須存在於某一社團之中,但又不能從屬於這一社團。  組織的成員總要生活在具體的地方,說當地語言,將子女送進當地的學校,參加選舉,納稅,並且希望在當地有如在家鄉的感覺。但是,組織既不能將自己湮沒在社團中,也不能將自己置於從屬於某一社團的需要的地位。它的「文化」必須超越社團。  企業創新不能靠「聰明的點子」  在杜拉克的觀念中,創新不能依靠「聰明的點子」,儘管基於聰明的點子的創新,比所有其他類型的創新總和還多。例如,十個專利中就有七八個屬於這類創新。關於企業家與企業家精神的書籍所描述的,大部分新企業都是建立在「聰明的點子」之上的:拉鏈、鋼珠筆、噴霧器、易開罐等等都是聰明的點子。許多企業進行所謂的「研究」,其目的就是要發現和挖掘聰明的點子,如為一種軟式飲料提供新口味,或者是研製一種不燒焦的熨斗。  杜拉克認為,聰明的點子是風險最大、成功幾率最小的創新機遇源泉。這種創新中只有不到1%的專利,可以獲得足夠多的錢,補回開發成本和專利費用。只有很少的一部分創新,可能不到2%,能夠不賠錢。例如,為什麼噴霧器會成功,而其他許多類似的小玩意創新卻敗得一塌糊塗?為什麼多用途扳手銷得很好,而許多其他類似的產品卻無影無蹤?為什麼拉鏈得到人們的接受,取代了鈕扣,儘管它很容易卡住?這些問題都沒有令人滿意的答案。實際上,人們企圖提高對基於聰明點子的創新的預測,但沒有成功。人們還試圖歸納出成功的創新者的個性特質、行為或習慣,同樣也沒有取得令人信服的結果。  有人認為,只要不斷提出聰明的點子,你就會贏。但實際上,沒有例子可以證明,只要堅持就能得到「聰明的點子﹂。正如同沒有人可以證明,只要不斷往老虎機裏投幣就肯定會贏得賭博一樣。有許多發明者擁有多項專利,卻沒有一個成功。當然,創新者會隨著實踐的增多而不斷提高。但前提是,他們必須實踐正確的方法,也就是把他們的工作,建立在有系統地對創新機遇來源進行分析的基礎之上。  也有人認為,只要聰明的點子能夠抓住顧客的真正需求,就會取得成功。而事實證明並非如此。遇到交通堵塞時,汽車裏的人需要一些消遣。但是,新力公司一九六五年為滿足這個需求而生產的車載電視,在市場中慘遭失敗,可是更昂貴的汽車音響卻大獲成功。現在回想起來,這個問題不難回答。但是,事先任何人都沒有、也無法預料到這樣的結果。  因此,杜拉克建議,無論成功的故事多麼誘人,企業家還是不要依賴基於聰明點子的創新,應該有目的、有系統地,分析他總結的七個創新的來源。  但是,杜拉克也並不完全否定聰明的點子。儘管這種創新是不可預測、不可組織和系統化的,而且在大多數情況下以失敗告終。但是,由於基於聰明點子的創新有如此龐大的數量,只要有一個小小的成功比例,就可以代表一個很大的新企業、新工作機遇和新性能的來源。  杜拉克提出,聰明點子的創新必須受到人們的賞識和回報。它代表著社會需要的品質:積極性、雄心和靈性。社會不應該對這種創新進行打擊、懲治或設置障礙,不應該提高專利費用,應該鼓勵這種創新,鼓勵更多這種的發明和專利。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