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胃經絡健康法

出版社:邦聯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作者:李志剛 著  页数:264  

前言

  很多人心裡可能都有這樣的疑問:「常聽人說脾胃脾胃的,那究竟什麼是脾胃?」中醫認為,脾為五臟之一,胃為六腑之一,二者通過經脈絡屬而構成表裡關係,胃是負責接收食物的,而脾是負責運化食物的,因此二者有不可分割的關係,中醫便將脾和胃放在一起,統稱為「脾胃」。  在中醫裡,脾胃是一個內涵十分廣泛的概念,不僅涵蓋了現代醫學的消化系統,並且與神經、內分泌、免疫、運動等系統也有一定的聯繫。這與西醫所說的脾和胃是不同的。  中醫是非常重視脾胃的,稱脾胃為後天之本。《黃帝內經》記載:「脾胃者,倉廩之官,五味出焉。」脾胃有接受和消化食物的功能,它們是主管糧食的官兒,相當於現代的後勤部隊的隊長,食物中的營養,都是由脾胃「加工」並且輸送到全身各處,並在身體裡發揮作用的。  人們常說「兵馬未動,糧草先行」,想要打好一場仗,先得保證糧草充足,否則再強壯的軍隊,沒有糧草供應,也不會支撐太久的。我們的脾胃就像是軍隊的「糧庫」,脾胃一旦失常,我們的身體也將面臨一系列的問題。  脾胃又是氣血生化之源,有了脾胃的「辛勤工作」,人的氣血才會充足。如果一個人的脾胃功能不好,那麼身體的氣血就會出現生成不足。這就好比是鮮花得不到土壤和水的滋潤一樣,會慢慢地枯萎。  脾胃升降是臟腑氣機升降的關鍵。胃是如何接受食物的?脾又是如何運化食物的?其實就是靠脾升胃降來完成的。脾氣上升,幫助胃進一步完成消化和吸收,並向全身傳送營養。同時,它還能統攝、升提內臟,不使下陷,以保持諸臟各安其位。胃氣下降,使飲食得以下行,而且還能將初步消化的水穀精微物質移交小腸並供給脾以運化轉輸,上奉於心肺,布散周身,心、肺、肝、腎均賴其水穀之精氣以供養。因此,胃氣宜降不宜升,脾氣宜升不宜降,這一過程既受納又排泄,一升一降,升降相宜,互為因果,以取得相對的平衡與協調,使得人體氣機生生不息。  人在出生之前,是由先天之腎精為胎兒生長發育供應營養物質的;人出生以後,所有的生命活動都有賴於後天的脾胃攝入營養物質來供給。先天不足的人,可以通過後天的調養來補足,同樣可以延年益壽;但就算是先天非常好,如果不重視後天脾胃的調養,人就會多病減壽。《脾胃論》的作者李東垣認為,脾胃不足、元氣虛弱是內傷疾病的主要原因。不僅如此,脾胃氣虛,元氣不足,則人體的陽氣不能固護體表,人就很容易感受外邪的侵擾。這說明不論是外感還是內傷,都與脾胃元氣的充盛與否有關,否則「脾胃乃傷,百病由生」。  脾胃居中土,是五臟六腑的中心,與其他臟腑關係非常密切,脾胃有病很容易影響其他臟腑,而且根據五行關係,很容易出現相生相剋的疾病傳變現象。因此,做為一個優秀的醫者,在治療疾病上應該考慮到疾病的傳變規律,彼此都要照顧到了。  如何強健我們的脾胃呢?《脾胃經絡健康法》一書通過簡單扼要的道理、臨床常見案例的分析,以經絡療法為主,輔以飲食、運動、中藥、心理等方法,告訴人們如何養好脾胃,如何成為健康長壽之人。  

内容概要

  植物的營養靠根吸收,人的營養靠腸胃運化,人如果脾胃不好,就如同植物的根系受到傷害,

作者简介

  李志剛  ●經歷  教授、主任醫師、醫學博士、博士生導師  北京中醫藥大學針灸學院副院長兼副書記  中國針灸學會腦病科學專業委員會常務理事  中國針灸學會刺法灸法學會常務理事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及教育部評審專家  北京國醫堂坐診專家

书籍目录

第 1 章 關愛身體,從敬重脾胃著手1. 你的脾胃還好嗎—百用百靈的自我檢查方法2. 古木參天靠樹根,生命常青靠脾胃!3. 脾胃是元氣生髮的源泉4. 內傷脾胃,百病由生—有哪些健康問題與脾胃有關5. 脾胃一旦受傷,五臟就沒有活力了6. 脾升胃降得平衡—脾胃升降是臟腑氣機升降的樞紐7. 養好脾胃是「治未病」的關鍵8. 脾和胃都照顧好了才是真的好9. 不管得了什麼病,只要能吃就是好兆頭10.脾胃的好壞直接影響著人的胖瘦11.調理好脾胃是擁有「好面子」的前提12.脾胃健運是長壽的基礎13.溫補脾腎扶正氣,四大穴位是靈丹第 2 章 保養脾胃,從飲食開始1. 掌握食物屬性,才符合脾胃的養生之道2. 五味入五臟,五味均衡保健康!3. 饑飽無常是脾胃受損的導火線4. 讓三餐成為脾胃健康的基石5. 吃得好才是福—脾胃喜歡細碎的食物6. 主食是補氣血的主要原料7. 幾乎所有的豆類食物都可補益脾胃8. 養胃有良方,飯前喝口湯9. 甘入脾—甘甜的食物適宜補脾胃第 3 章 打通胃經,一生皆有福報1. 養好胃經,無病身輕2. 助人為樂的足三里穴是你身體的「恩人」3. 內庭穴擅長瀉胃火4. 正確使用梁丘穴可緩解胃酸和腹瀉5. 按壓氣舍穴可緩解噁心和打嗝的問題6. 穴位所在,主治所及——天樞穴是腹瀉的剋星7. 豐隆穴不豐隆,實為減肥大穴8. 小孩愛流口水可多按地倉穴9. 犢鼻穴是膝關節病的剋星10.上巨虛穴是治療腹瀉的常用穴11.承泣穴是眼睛的保健要穴12.四白穴是治黑眼圈的高手13.治面癱有絕招,下關穴離不了14.頭維穴是維護頭部健康的保健師第 4 章 打通脾經,讓生命之樹常青1. 脾胃的問題脾經可解2. 脾虛的人可以找太白穴來助陣3. 三陰交的兩大超級功效—調脾胃和治婦科病4. 艾灸隱白穴治崩漏5. 按摩血海穴可以調理月經問題6. 消化能力弱可取大都穴7. 胃痛、胃反酸時可找公孫穴8. 漏穀穴可以對付消化不良9. 按摩陰陵泉穴可除長夏暑濕10.久坐者按摩大橫穴可健脾防傷肉11.地機穴可健脾滲濕、調理月經第 5 章 若要脾胃健,天天來鍛鍊1. 日常養脾胃應該多動動腳趾2. 熊戲大補脾胃法3. 常練太極拳可調養脾胃4. 小散步,大健康—散步養脾胃只在舉手投足間5. 調理脾胃臂單舉—八段錦養脾胃妙法6. 摩腹法—手到病除的健脾開胃法7. 脾胃虛弱的人平時可多捏脊8. 多做叩齒嚥津運動強腎又健脾第 6 章 醫身容易醫心難,養脾胃也要養情志1. 脾胃是對情緒敏感的反應器2. 結腸有時也是心情的一面鏡子3. 壓力是造成消化不良的主因4. 打嗝也多由壞情緒引起5. 消化性潰瘍與情緒很有關係6. 思傷脾,最好的解決辦法是以怒勝之7. 學會笑是給脾胃的最好禮物第 7 章 養生無大道,細節就奏效1. 四季脾旺不受邪—脾胃需要時刻關心和照顧2. 長夏濕邪在作怪,健脾除濕是關鍵!3. 腹式呼吸是養脾胃的法寶4. 灸臍法善治脾胃病5. 葛花飲養胃又解酒6. 夏季多出汗容易傷心傷脾胃7. 清淡的飲食養脾胃8. 飽餐後性生活更傷脾胃9. 生病起於過用—過度勞倦導致脾胃失常10.誰是真正的「元兇」—藥物中毒最先損害胃氣11.攝養、遠欲、省言—養生三大家常方第 8 章 藥本無貴賤,效者是靈丹!1. 簡單的山楂湯治好了小兒厭食症2. 健脾美白當數三白湯3. 補中益氣湯—源自《脾胃論》的名方4. 消積化滯要找焦三仙5. 生冷食物傷脾胃,可用半夏枳朮丸來治6. 雞內金幫營養失衡的孩子找回健康7. 茯苓—慈禧都偏愛的美食8. 甘草是藥中之國老第 9 章 著眼脾胃,從根本上治療常見病1. 病從脾胃治—治病要兼及脾胃2. 人人都應該精神百倍—亞健康從脾胃調治之法3. 脾胃差容易與感冒結緣—感冒從脾胃調治之法4. 高血壓並不可怕—高血壓從脾胃調治之法5. 脾胃失調惹「脂」上身—高脂血症從脾胃調治之法6. 脾虛失健是糖尿病發病的根本原因—糖尿病從脾胃調治之法7. 胃不和則臥不安—失眠從脾胃調治之法8. 肌無力多是脾虛惹的禍—重症肌無力從脾胃調治之法9. 補脾以治咳嗽—咳嗽從脾胃調治之法10.痰為哮喘的「宿根」—哮喘從脾胃調治之法11.讓中氣每一天都固護好胃—胃下垂從脾胃調治之法12.獻給慢性胃炎者的福音—慢性胃炎從脾胃調治之法13.讓準媽媽一天比一天舒服—妊娠嘔吐從脾胃調治之法14.產後可以不水腫—產後水腫從脾胃調治之法15.從根本上告別肥胖—肥胖從脾胃調治之法16.可以還原的美麗—青春痘從脾胃調治之法

编辑推荐

  本書特色  ★酌參醫書〈如脾胃論、皇帝內經(靈樞、素問)、景岳全書等〉撰寫有關脾胃保健的各種知識及方法,透過經絡(脾經、胃經)穴道,緩解身體不適,是居家必備保健用書。  ★作者為大陸著名教授,也是中醫藥大學針灸學院副院長,在門診中治癒無數病患,學識充沛、經驗豐富。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