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哲学笔记

出版时间:2009年7月  出版社: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作者:刘再复  页数:266  
Tag标签:无  

前言

  去国十九年,海内外对拙著《漂流手记》(散文九卷)有不少评论,其中我的年轻好友王强所作的《漂泊的哲学与叩问的眼睛》一文道破了我的写作“奥秘”:讲述只是拯救生命的前提和延续生命的必要条件。他以讲述《一千零一夜》故事的动因为喻,说明我的作品不是身外的点缀品,而是生命生存的必需品。相传萨珊国国王山鲁亚尔因王后与一奴隶私通,盛怒之下将王后及奴隶处死。这之后又命令宰相每天给他献上一少女,同寝一夜,第二天早晨杀掉,以此报复女人的不忠行为。宰相的女儿谢赫拉查德为拯救少女,自愿被献给国王。她每夜给国王讲一个故事,国王因为还想听下一个故事就不杀她,结果她讲了一千零一个故事。她的讲述是生命需求,是活下去的需求。

内容概要

对于精神价值的创造,文学最能体现其广度,史学最能体现其深度,而哲学最能体现其高度。《红楼哲学笔记》正是从哲学的制高点把握《红楼梦》,把这部小说视为比王阳明更为丰富的形象性心学。其异端性的诗化心学内涵,内与儒、释、道相关而自成一格局,外与西方诸大哲学家相逢而自立一高峰,完全是一种举世无双的哲学大自在。《笔记》还抓住《红楼梦》的悟性哲学特点,相应地以直觉的方式把握其哲学的要害,从而表述得生动明快,谈玄而不空洞,悟虚而充满实情实境,通过此书,《红楼梦》的大智慧再一次像星辰一样在我们眼前闪烁。

作者简介

刘再复,1941年生于福建南安县,曾任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文学研究所所长。1989年旅居美国。现任美国科罗拉多大学客座研究员、香港城市大学中国文化中心名誉教授。主要著作有《鲁迅美学思想论稿》、《性格组合论》、《传统与中国人》、《放逐诸神》、《罪与文学》、《现代文学诸子论》、《人论25种》,散文集《太阳•土地•人》、《人间•慈母•爱》及《漂流手记》九卷等。

书籍目录

不为点缀而为自救的讲述——“红楼四书”序内篇:红楼哲学笔记  引语    第1—21则          上辑:落基山笔记(写于美国科罗拉多州)    第22—82则  中辑:马里兰笔记(写于美国马里兰州)    第83—157则  下辑:九龙塘笔记(写于香港城市大学校园)    第158—249则  辑外辑:白云天笔记(写于漂流途中)    第250—300则    外篇:红楼哲学补述  《哲学内涵》续篇    一、雅典与耶路撒冷        二、《红楼梦》与叔本华的悲观主义哲学      三、曹雪芹与尼采贵族主义        四、曹雪芹与斯宾诺莎的泛神论      五、《红楼梦》与马克思的历史唯物论      六、曹雪芹与海德格尔的死亡哲学    七、《红楼梦》与荷尔德林的诗意栖居    《红楼梦》的澄明五境    一、澄明幻境        二、澄明空境          三、澄明诗境              四、澄明乡境            五、澄明止境              六、结语        附录  轻重位置与叙事艺术——和李欧梵谈《红楼梦》      搜索《红楼梦》的精神天空——《亚洲周刊》江迅专访录  悟《红楼梦》,悟人间事——答香港电台节目主持人江素惠问后记

章节摘录

  内篇:红楼哲学笔  引语  【一】  曹雪芹是文学天才,又是哲学家,但他没有哲人相、玄学相,所有深邃的形上思索都蕴藏在意象性的表述之中。其对宇宙人生的柏拉图式的洞察与把握,全含蓄在《红楼梦》的情节与人物里。贾雨村关于“正”、“邪”二气与中道之性的界说;贾宝玉关于“女儿水作、男人泥作”的怪论;史湘云关于“阴阳一体”的妙语;林黛玉关于“无立足境、是方干净”的感悟;秦可卿关于“盛筵必散”、“否极泰来”的警告;妙玉关于“纵有千年铁门槛,终须一个土馒头”的提示等等直接的哲理表述尚可捕捉,而融会贯通于整部文本中的大观视角、自然(石头)人化、本真归属、故乡定义、澄明止境、兼美情怀、青春理想国、女儿人极图、“槛外人”异端意识、“大荒山”荒诞存在暗示以及有无、色空、真假、聚散、好了、观止等不二法门哲学大思路、大矿藏则不容易充分发现。开掘这些大思路,也许正是曹雪芹后世知音的乐趣,倘若更为有心,把这一开掘作为“评红”的一种使命,那就更好。  【二】  从哲学上说,《石头记》是一部自然人化的大书,即石头化为人的大书。从石到人,这是外自然的人化;从欲到情,从情到灵,这是内自然的人化。宝玉原是一块石头,一块女娲补天时淘汰的石头,黛玉原是一株草,一株需要浇灌的“绛珠仙草”。两者都是大自然的一颗粒、一符号。用宇宙的大观眼睛看地球,便会知道人类的世界原是洪荒的石头世界,人的生命也是从洪荒的大自然中逐渐形成。人从自然界走入人界后,身上还带着自然的特性。石为五色石。石是有色的,人之所以为人,也天生带有色欲。王国维说,玉即欲的暗示,欲乃是悲剧之源,这道破了部分真理,但是,贾宝玉的人生过程恰恰是由欲升华为情、为灵的过程,他开始喜欢吃女人的胭脂,喜欢宝钗肉感的胸脯,后来则愈来愈向林黛玉的深邃情感靠近,在林黛玉的导引下不断向灵世界提升。这个过程是宝玉的内自然(包括感官、情感、心理)人化、精致化的过程,也就是“因空见色,由色生情,传情入色,自色悟空”的过程,即欲逐步减少,情逐步加深,最后达到情的纯粹化和精神境界上的天人大圆融。  【三】  贾宝玉神游太虚幻境时,警幻仙子命十二舞女演唱《红楼梦》十二支曲,第一支《红楼梦引子》云:“开辟鸿蒙,谁为情种?都只为风月情浓。”(第五回)  这个总问题可分为文学问题与哲学问题。  文学问题是感性问题。谁为情种?《圣经》的答案是创世记的亚当与夏娃。而《红楼梦》则是神瑛侍者与绛珠仙草。第一,情种神瑛侍者通灵入世之后,吃的第一颗禁果是名叫“兼美”的禁果,第二颗禁果是名叫“袭人”的禁果。前者导引情种向上神游,后者推动情种向下追求;前者导向梦与审美世界;后者导向功名与世俗世界。  哲学问题是理性问题。谁为情种?答案应是“石头”。《石头记》既可解为自然的人化与石头的情化,也可解为风月情浓即性压抑情压抑而产生的大梦。  【四】  《红楼梦》对于世界人生,除了文学把握之外,还有一个哲学把握。文学把握通过意象、梦境、语言等手段,展示的是特殊性——个性现象,哲学把握则是心灵与思想的同时切入,它叩问的普遍性问题是:如同石头通灵幻化入世后的宝玉,人降生于人间究竟是为了什么?存在的目的和意义是什么?这个星球上的万物万有万相,最该向往、最该追求、最该憧憬、最该珍惜的是什么?这不是如何写好一首诗、如何治好一个家、如何建设一个国的问题,而是一个如何生、如何死、如何观、如何止、如何好、如何了的形上问题。《红楼梦》通过文学展示一个以宝玉和诸女子为主人公的无比精彩的感性世界,又通过哲学思索所有人都无法回避的生存困境与心灵困境。  【五】  《红楼梦》哲学是色空哲学,这是人们熟知的,但徐讦先生说:  一句“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的话虽可以包括。可是所感受所表现的色,则是入世最深的色,他所感受所表现的空,则是出世最彻底的空。(《红楼梦的艺术价值与小说里的对话》,《红楼梦艺术论》,台北里仁书局,1984年,第76页)  宝玉的入世,是对情最深的投入,以至被警幻仙子称为“天下古今第一淫人”。(第五回)不像贾赦、贾琏、薛蟠等,根本不知情为何物。因为投入得最深,体验得最真最切,经受的磨难也最重,所以最后也彻悟得最彻底,赢得的是最彻底的空。  《红楼梦》贵在色透空也透。徐先生点破这部巨著文本策略是把色推向极致,把空也推向极致。色之美,美到极限;空之美,也美到极限。极致的文本策略背后是哲学的彻底性。财富之极,达至“贾不假,白玉为堂金作马”、“东海缺少白玉床,龙王请来金陵王”;权力之极,达至皇妃宝座;功名之极,达至贵爵一品将军。能把这些巨色绝色全看破全放下,便是大空真空。贾宝玉的出家不是告别常人之家,而是逃离人世间个个羡慕的最高的荣华富贵。这位主人公的心灵力度,就在告别、放下与逃离中。  【六】  《易经》的《说卦传》云:“立天之道日阴与阳,立地之道日柔与刚,立人之道日仁与义。”这就是天地人三极三才之道,也是儒家人文精神的哲学基点。把人提到与天地并行三极中的一极,从而提高了人的宇宙地位,这是儒家的功劳。《红楼梦》作为异端之书,它的异端性在于只承认前两者,不承认第三者。周易所界定的三极之道(天、地、人三极),《红楼梦》只认两极。对于立人之道,曹雪芹强调的不是“仁与义”,而是‘‘情与爱”。以情为人间世界立极立心,这是《红楼梦》的大思路也是哲学大思想。而最深地负载情、体现情的是青春少女,因此,儿女又是人之极,小说中的林黛玉、薛宝钗、史湘云、妙玉、晴雯、鸳鸯、尤三姐等,都是人之极品,也是天地极品。天地之大美,上有星辰,下有“女儿”。《红楼梦》正是一部重构立人之道的大书,呈现的是一部举世无双的青春人极图。  【七】  《红楼梦》哲学可称为心灵学。王阳明的心学,其基本哲学语言是概念,《红楼梦》的心灵学,其基本哲学语言是意象,因此,《红楼梦》首先是石头的心灵史,然后才是由心灵史提升的心灵学。贾宝玉的生命历程,第一步是由石化为玉——通灵而幻化入世;第二步是由玉化为心。贾宝玉离家出走之前对宝钗、袭人说我已经有了心了,玉还有何用?声明的是玉向心转化的完成。《红楼梦》的开端是降落——石的降落;而结局是升起——心的升起。石与心的中介是玉。女儿情的眼泪不仅洗净玉,而且柔化玉,使玉变成心灵。赢得大心灵,梦落幕,太阳便升起了。  明了心灵才是世界的本体,便是觉。  《红楼梦》的心灵学提示的真理是心灵为最后实在、最后光明的真理。此悟与其称之为唯心论,不如称为明心论。  【八】  《红楼梦》集中了中国诸种大文化的精华,儒、道、释三大家之外,还有法家文化、名士文化等。曹雪芹对待各家的态度是扬弃表层的浅薄旧套,吸收深层的哲学智慧和精神宝藏。对于儒,他让主人公表达了对于道统(文死谏、武死战)以及圣贤面具的深恶痛绝,但又接受其“亲亲”的亲情哲学。对于道,他嘲弄了贾敬的炼丹与吞砂,却酷爱《庄子》并实践庄子的“齐物论”与“逍遥游”,兼收平等与自由的思想制高点。对于佛,他一面解除迷信,把女儿二字放在阿弥陀佛之上,近乎释家异端,一面则在主人公身上注入大慈悲精神,并让他在佛的启迪下破一切执,离一切相。蔑视各派的“术”,尊崇各派蕴含智慧的道,入乎其中,出乎其外,进入儒、道、释,又超越释、儒、道,自成辉煌一大家。  【九】  与其说《红楼梦》反封建,不如说它反妄、反执、反分别,即借助佛教之光破一切妄念,破一切执迷,破一切等级,破一切旧套。它是伟大的文学作品,不是佛学理念的形象转述,因此,它又必须“入化”:破得入化,了无痕迹。所有的破除,都不诉诸说教,只诉诸笔下人物的悲欢歌哭。贾宝玉因色生情,传情入色,但又不执于色,最后也不执于情。它破一切旧套,既破儒套,也破道套、佛套,既破“才子佳人”套,也破“状元宰相”套。妙玉自称槛外人,宝玉、黛玉才是真正的槛外人。槛外人,也可称为“套外人”。宝玉、黛玉这两个主角的挑战性,不是充当战士,而是拒绝作贾政似的“套中人”。他们是破一切色相和一切旧套的异端。《红楼梦》前无古人,正是它呈现并讴歌了异端美。  ……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红楼哲学笔记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27条)

 
 

  •   再复先生去国有年,然而亦何尝不怀乡不已!中国古籍,外国书籍,诚可谓真的是汗牛充栋,浩如烟海,难见涯肆;再复先生,曾最于《庄子》情有独钟,而近年来,再复先生以孤身漂天涯,路途所赍却悄然换做曹公之红楼矣。自2006年《红楼梦悟》横空出世以来,再复先生之笔勤耕不辍,重新增订《红楼梦悟》,另与爱女刘剑梅女士共著《共悟红楼》,而再复先生自己更独自完成撰著《红楼人三十种解读》和《红楼哲学笔记》,合称“红楼四书”。古代学子欲“学而优则仕”,而必修习“五经”“四书”,儒家之经典“四书”(《论语》《大学》《中庸》《孟子》),纵贯家国种种人等达两千余年之久远。而再复先生之“红楼四书”,窃以为恐亦不仅是关于《红楼梦》之“四本”书而已,而是有意有思存焉:此,称为《红楼梦》之“四书”经典著作。因之《红楼哲学笔记》,仅为再复先生“红楼四书”之其一尔。此书,以东西方哲学大观念、大思想、大规则于《红楼梦》进行从里到外、从上到下、从主人公到小角色、从内容到形式、从自然花草到庄禅哲思······无以不加以从浅到深的独特个性之观照。全书总体分为“内篇:红楼哲学笔记”和“外篇:红楼哲学补述”,并另备“附录”著名记者编审之访谈三篇。内篇“红楼哲学笔记”,包涵“引语(1—21则)、上辑落基山笔记(22—82则)、中辑马里兰笔记(83—157则)、下辑九龙塘笔记(158—249则)、辑外辑白云天笔记(250—300则)”。这和再复先生之《红楼梦悟》的笔记体悟语样文章,是一脉相承的。内篇笔记57则言“《红楼梦》的哲学是艺术家的哲学,其特点,是意象而非逻辑,直陈而非推导,感悟而非演绎,明断而非分析”。这是再复先生从“80年前”之1917年3月原载《说丛》号“境遍佛声”之《读红楼札记》一文的见解而生发的对红楼哲学特点的把握。这段文字给我们至少有如下几点启示:一则,探究红楼并非一定得要那些号为大专家、大学者之肤廓高论,而应是靠研读红楼全赖国人、世人(世界之人)之真知灼见;二则,红楼哲学之特点是须靠“悟证”,而不应全赖“论证”,更难以“析证”;三则,红楼哲学涵盖中国古代之儒释道三家大说,“包罗万象,兼容各家,囊括无遗”;四则,红楼哲学,归根到底是源自或言信仰的是庄禅之本旨根意,一破我执,二破法执,探寻人之为人的心意、灵魂上的体验、解脱与飞升。可以讲,《红楼哲学笔记》内篇笔记300则,则精彩绝伦。而“外篇”之“哲学补述”,由两篇文章组成:一篇是对《红楼梦悟》中《<红楼梦>哲学内涵》的续篇,一篇是《<红楼梦>的澄明五境》。前者,主要是在内篇以中国古代哲学理论、理路来悟读《红楼梦》之外另以世界著名伟大之哲学家之伟大的哲学学说理论,来悟证“红楼哲学”的。从源自雅典的希腊基督理性哲学和源自耶路撒冷的希伯莱犹太神性哲学这两大世界级大理论、大哲学框架,来观照红楼哲学,发见,红楼哲学既不属于雅典,也不属于耶路撒冷,而是几乎全来自本国之儒释道三家,《红楼梦》的“哲学张力不是雅典与耶路撒冷的对峙,而是儒家道统哲学与庄禅异端哲学的对峙和只属于曹雪芹的其他对峙内涵”。啊,这些解读,这些论说,从闻所未闻,见所未见,若不是大理论家,大学者,而且是漂泊天涯的大家子,是说不出的,写不出的啊。真是让人大有醍醐灌顶,茅塞顿开之感啊。而这样的灼见真知,还广泛的散布在用叔本华的悲观主义哲学、尼采的贵族主义哲学、斯宾诺莎的泛神论哲学、马克思的历史唯物论哲学、海德格尔的死亡哲学、荷尔德林的诗意栖居哲学等论述、诠释、解读、阐说,悟证中。后者《<红楼梦>的澄明五境》这篇文章,则从红楼全书所蕴含的“幻境”“空境”“诗境”“乡境”“止境”此五境,来论说,来阐发红楼哲学的。其间,精彩之论,卓识之言,更是如人行在山阴道上,美妙之景,俯拾皆是,令人应接不暇啊。正如《红楼哲学笔记》封底留言所说,“对于精神价值的创造,文学最能体现其广度,诗学最能体现其深度,而哲学最能体现其高度。《红楼哲学笔记》正是从哲学的制高点把握《红楼梦》,把这部小说视为比王阳明更为丰富的形象性心学。其异端性诗化心学内涵,内与儒、释、道相关而自成一格局,外与西方诸大哲学家相逢而自立一高峰,完全是一种举世无双的哲学大自在”,而读者诸公欲悟读《红楼梦》中像星辰一样闪烁其文章字里行间的大智慧、大观念、大悟性,则再复先生之《红楼哲学笔记》,不可不读,不可不认真读,不可不深刻读。一言以蔽之,《红楼哲学笔记》是书,抓住了《红楼梦》悟性哲学特点,以直觉的方式把握其哲学肯綮与要害处,从而表述得生动明快,谈玄而不空洞,悟虚而不空廖。实在是不可多得的论述《红楼梦》哲学的要作巨制。
  •   从哲学角度看红楼,红楼梦又一种读法
  •   作者用哲学的角度看红楼很有新意,说出了很多读者一直思考但没有成文的思绪。周先生去世后更需后来人。
  •   作者很厉害,一直研究红楼梦,是当作文学作品来读的,值得推荐。
  •   正如先生所说,王国维的论,XXX的评,和自己的悟,各有千秋各有不同。窃还是喜欢先生这种直指见性的思考。

    赤子之心,纯洁干净,才能与雪芹共鸣,与天地同在。美哉红楼。

    总也是要令国人令吾等跳脱三国水浒那种低劣丑陋的流氓文化以及审美才好。

    真诚推荐大家阅读,并眉批?呵呵。
  •   因为喜欢刘再复的书,将他的红楼四书都买了,值得看。
  •   有哲学家的深邃,分析红楼人物高屋建瓴,读后如醍醐灌顶。
  •   作者在红楼梦的每一回都给讲述了大大小小的道理。
  •   希望借以从不同角度了解红楼,了解文人思想
  •   久违了,刘再复!
  •   孩子非常喜欢,很值得!已经推荐!好!!一直在读!不错!
  •   好书,正版。不愧是大家作品。
  •   文字干脆,眼神洞悉。跳出世俗的大悲。
  •   书的质量很好,观点独特
  •   读这本书,读到的是心灵
  •   应该再去好好读读红楼梦
  •   看了几段,感觉很好,里边的哲理很丰富,受益匪浅。
  •   不是特别吸引人。
  •   难道是二手的?我收到的书上还有铅笔写的数字,还有蓝色盖章,封面也是皱的,明明买的是新书,却的的确确像是二手的,不知当当为何如此糊涂?但是我比较怕麻烦,就马马虎虎看着吧。其实我就喜欢自己买书看,不喜欢借人或图书馆的书 ,不喜欢那些书上残留别人的气味。希望当当今后能注意。
  •     之前看过一些红学家评红书,多为考据、揭秘之类,而刘再复的《红楼四书》,则是以一个《红楼梦》读者的视角,来悟证红楼,更让人有所启发。
      
      红楼魅力,
      1、语言之美。好诗好词好曲。这是所有古典文学共同之美。
      2、感情之真。好女自有真情在。
      3、悲天悯人的情怀。通过对各位女儿的怜惜而抒发。身为下贱之女儿在曹公笔下风流灵巧,有情有义,不逊贵族;机关算尽之辈却处处显出对宝、黛等的真挚手足之情。曹公从不说女儿不好,只有对女儿的爱惜。这是人性的光辉。
      4、高度写实。作者之良心,内容之深刻,时代之缩影。
      5、悲剧意识与女性的希望。尼采看到了悲剧,是为深刻;曹雪芹不仅看到了悲剧,还从女儿们身上看到了希望,更为深刻。
      6、西方文学思想在红楼中早已有所体现。具体哪些思想我想不起来了~
      
      本书的零碎记忆整理,
      1、《好了歌》,“了”即“止”,红楼中提倡止的哲学。
      2、参起禅来,黛玉比宝玉更胜一筹。黛玉深受道家思想影响,而古道热肠的宝玉走的是佛的道路,而宝钗则是儒家的典范。在此曹公做了个对比,如,惜春只是表面的出家,而宝玉是内心的皈依;妙玉其实是槛内人,宝玉才是真正的槛外人;贾政儒学其外,虚伪其中,宝钗则真正领悟到了儒家的精髓。
      3、刘再复平心论高鹗。正如前一篇书评所说,“.把红楼梦的讨论活动变为高鹗批判大会的行为无疑是中国文学史上的耻辱之一...”(梦之旅)虽然高鹗续书由于语言拙劣,多处与原著不符而已经被批得体无完肤,但刘再复如林语堂般平心看待高鹗之得失,且看到了高鹗在悲剧意识上与曹雪芹有高度的一致性,我想对世人如何成为一个红楼好读者能有所启发,假如高鹗不是续作者,一定是一个伟大的红楼读者。
      4、还情与争情。黛玉说:“早知她来,我便不来了。”本是仙草,为了还情而降临人世,若这情不只属于二人,还要与第三人争夺,那游历人间还有何意义呢?
      5、善根与慧根。妙玉的慧根太强,黛玉相比之都显俗,但妙玉善根太少,对刘姥姥的态度便显其槛内人的一面。黛玉的慧根强于宝玉,善根不足。而宝玉与众女儿想必,慧根最弱,诗社作诗永远倒一,但善根最强,强到无边无际,哪位女儿作诗好,便发自内心为其叫好,正是这一位憨公子,在贾政之辈看来是混世魔王,本质却是心境最高的护花人。
      6、红楼打破了故乡之执。宝玉在茫茫雪地中远走出家,确如回家一般自然轻松,正体现了故乡是心的抵达,心之所往,而不是户籍、出生地。
      7、红楼中融入了儒释道哲学,却又不属于任何一门哲学,而是在引入孔老思想后融会贯通,形成自己的红楼梦心学。如宝钗称呼宝玉为“无事忙”,而宝玉欣然接受,这在红楼中提出了如何在有限的生命内活的更好的问题。宝玉的人生哲学与贾政等显然不同,却是作者最赞赏的。
      8、“心证”。对红楼梦心学的解读,刘再复采用心证的方法,正是红楼读者最适合的悟法。虽其他红学家也有提出过红楼心证,都不如刘再复证的深。
      9、红楼打破了出生和品行的关联。晴雯等人的真性情,敢作为与王夫人等人的虚伪和残忍形成的对比,皆是要打破对出生的偏见。
      10、贾环两次施害与宝玉,宝玉却不减对其手足的关怀。从人性上看,宝玉是性格的自然发展,而贾环是性格的变形发展。
      11、本书提到了钱钟书的围城思想。认为宝黛未结合是红楼值得称道之处。结合后的宝黛情也许变味,而安排黛玉的死,使她永远拥有了距离,宝钗却失去了这一距离。
      12、身与心之分离。黛玉拥有宝玉之心,宝钗拥有宝玉之身,身心总难两全。
      
      以前觉得红楼梦包罗万象,是觉得其在饮食、花卉、家具、衣物等生活方方面面皆有涉猎,像一部百科全书;而长大了读红楼,深觉其不可思议,是精神层面上的博大。一直觉得哲学著作表现的理性精神和文学作品表现的感性对于世界来说是同等的重要。理性精神指引社会,文学作品则深入于人性关怀。也许人生在世体会到的亲情友情爱情已足够感动一个人,但文学作品中的情感深具艺术的高度,也许能振动一个时代的万千心灵。《红楼梦》作为一部未完的书,吸引不同时代之人驻足,美在超前的平等意识,美在博大的善,和深情的笑与泪。
  •   零碎记忆整理里的第六点!!第一次看到这样的观点!大赞!!
    第十点…窃以为…如果宝玉没有那样的地位可能就没有那样的释然和宽容吧…
  •   第六点乃是不是想到了南极(奸笑),对的,如果不是把宝玉安排在那样的地位可能就没法写得那样善了~
  •   南极~(>_<)~我还真想去呢~~去戳企鹅的肚子哇咔咔~~~
    嘿嘿握爪~所以弱弱地脚得有钱去做慈善木有什么好表扬的额= =
  •   哈哈哈戳企鹅,企鹅心里一定很郁闷吧~对!而且有的钱来的不明不白的好多跑去寺庙捐钱妄图洗清自己的罪过,哼哼~
  •   如果真的有佛祖 肯定对那种人嗤之以鼻哼(ˉ(∞)ˉ)…嘿嘿…我们是痛恨社会么~~
  •   不能这么说,我们这是思想深刻的好孩子~
  •   咩嘿嘿嘿~\(≧▽≦)/~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