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建构 学生建筑设计作品

出版时间:2008-10  出版社: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作者:(英)林奇,徐卫国 编  页数:223  
Tag标签:无  

前言

  本书为“数字建构:2008年国际青年建筑师及学生作品展”学生建筑设计作品集。“数字建构”建筑展试图为26所世界一流的建筑学院提供一个展示的窗口,着重展示新数字技术的创新应用。该展览的另一部分为青年建筑师作品展,展出57个极具潜力的建筑师事务所的作品。作为本书的系列,还有青年建筑师作品集。  “数字建构”指在建筑生产过程使用物质或非物质的数字技术进行建筑设计及教学。非物质数字技术包括创造性地使用脚本、编程和参数化模型软件;物质数字技术包括创造性地使用数字建造技术,例如:数控切削、3D打印和激光切割。  这次展览由清华大学建筑学院主办,并作为第三届中国国际建筑艺术双年展的一部分:双年展由罗丽博士领导。展览开幕的同时还将举办由清华大学建筑学院主办、全国建筑院系建筑数字技术教学指导委员会组织的建筑设计及教学研讨会。  主办者感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给予的支持;感谢798时态空间提供展场便利,感谢Autodesk(中国)公司为会议提供赞助。  最后,主办者感谢所有帮助布展和编写本书的人员,在此特别感谢宋刚、劳拉·费拉雷多、李晔国、陈寅、尹志伟、孟姝均、肖燕、姜赛双和魏娜所作出的贡献。

内容概要

  “数字建构”建筑展试图为26所世界一流的建筑学院提供一个展示的窗口,着重展示新数字技术的创新应用。该展览的另一部分为青年建筑师作品展,展出57个极具潜力的建筑师事务所的作品。作为《数字建构:学生建筑设计作品》的系列,还有青年建筑师作品集。“数字建构”指在建筑生产过程使用物质或非物质的数字技术进行建筑设计及教学。非物质数字技术包括创造性地使用脚本、编程和参数化模型软件;物质数字技术包括创造性地使用数字建造技术,例如:数控切削、3D打印和激光切割。这次展览由清华大学建筑学院主办,并作为第三届中国国际建筑艺术双年展的一部分:双年展由罗丽博士领导。展览开幕的同时还将举办由清华大学建筑学院主办、全国建筑院系建筑数字技术教学指导委员会组织的建筑设计及教学研讨会。

作者简介

  尼尔·林奇,是一位建筑师兼理论家。他目前是布莱顿大学建筑理论专业的教授。他曾执教于包括南加利福尼亚建筑学院、伦敦建筑联盟建筑学院、康奈尔大学、哥伦比亚大学建筑学院、德国德绍建筑学院、巴斯大学和诺丁汉大学。其著作包括《空间政治》(劳特利奇出版社即将出版)、《伪装》(麻省理工学院出版社2006年出版)、《忘掉海德格尔》(派迪亚出版社2006年出版)、《中国》(香港麦普奥菲斯出版社2004年出版)、《千年文化》(伊利普西思出版社1999年出版)和《建筑麻醉学》(麻省理工学院出版社2006年出版)。曾与他人合著《玛思潘滋》(建筑基金出版社2000年出版)。曾编辑《数字城市》(怀利出版社即将出版)、《为数字世界而设计》(怀利出版社2002年出版)、《空间的象形文字》(劳特利奇出版社2002年出版)、《建筑与革命》(劳特利奇出版社1999年出版)和《建筑的反思》(劳特利奇出版社1997年出版)。与他人共同编辑《涌现.青年建筑师作品》(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年出版)、《涌现学生建筑设计作品》(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年出版)、《快进热点.智囊组》(香港麦普奥菲斯出版社2004年出版)、《数字建构》(怀利出版社2004年出版)。他还是阿尔伯蒂的《建筑艺术十书》(麻省理工学院出版社1988年出版)的译者之一。  徐卫国,教授,执教于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曾是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访问学者,并曾在日本留学,获日本京都大学博士学位,工作干日本村野藤吾建筑事务所。他在任清华建筑教授的同时,建立XWG建筑工作室,从事建筑设计工作。发表论文40余篇,出版专著《快速建筑设计方法》(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年出版),与他人合作编著《快进热点智囊组》(香港麦普奥菲斯出版社2004年出版),《建筑/非建筑》(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年出版),《涌现.青年建筑师作品》(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年出版),《涌现.学生建筑设计作品》(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年出版),《清华大学建筑学院设计系列课三年级设计专题(一)》(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年出版)。1999年参加20届ULA国际建筑师大会中国青年建筑师作品展,并入选ABB2004中国馆建筑师作品展。

书籍目录

前言新唯物主义尼尔·林奇批判的“图解”徐卫国英国建筑聪明建筑学院奥地利维也纳工艺美院建筑学院英国伦敦大学巴特利建筑学院荷兰贝尔拉格建筑学院中国中央美术学院丹麦皇家美术学建筑学院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建筑规划与保护研究生院德国德绍建筑学院西班牙巴塞罗那高级建筑技术学院瑞士苏黎世联邦理工大学建筑学院美国哈佛大学设计研究生院荷兰代尔夫特工业大学西班牙加泰罗尼亚高级建筑学院日本京都大学法国巴黎莱柯建筑学院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计算小组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建筑系美国普瑞特艺术学院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建筑学院美国莱斯大学建筑学院澳大利亚皇家墨尔本理工学院美国南加利福尼亚建筑学院中国东南大学建筑学院中国清华大学建筑学院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建筑与城市设计系美国耶鲁大学建筑学院索引编者简介

章节摘录

  德勒兹在讨论了权力概念及社会势力问题之后,又进一步定义图解。什么是图解?图解是构成权力的各种势力之间关系的显示。权力或势力之间的关系是微观物理的、策略性的、多点状的、扩散的,它们决定了特征并构成纯粹的“可述的功能”。图解或抽象机器是力之间关系的图,密度或强度之图,它通过原初的非局部化的关系而发展,并在每一时刻通过每一点,“或者更恰当地说,处于从一点到另一点的每一种关系之中”。当然,这与先验的观念没有关系,与意识形态的超结构也无关,与由物质限定的、由形式和用途所定义的经济基础更无关系。同样,图解作为非一元化的内在原因而发生作用,内在原因与整个社会领域有共同空间:抽象机器就像执行关系的具体集合的原因;这些力之间的关系发生在它们产生集合的组织内部,而不超越其上[8]。  由此可见,图解表示了各种力之间的联系关系,它是一部抽象的机器,一边输入可述的功能,另一边输出可见的形式。在这一点上,建筑设计过程与其相似,也是将一些可述的功能要求及影响设计的要素通过某种关系转化成各种可能的可见的形态。新一代先锋建筑师正是从这里入手,在设计过程中引入作为抽象机器的图解工具,将传统设计改变成图解过程。由于抽象机器本身表示各种影响力之间的关系,或称它是一个函数关系,并且输入的可述因素不止一种且具有动态’性(可称为因变量),这样输出的结果也具有多样性。如果要人为地控制这一过程是不可能的,而计算机技术却可以控制并实现这一过程的转化。因而,计算机技术与图解概念找到了结合点,先锋建筑师正是依靠软件技术建立抽象机器,并将那些影响设计的要素输入,获得各种可能的形式,作为建筑设计的雏形。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数字建构 学生建筑设计作品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