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基础理论

出版时间:2010-1  出版社:人民卫生  作者:何晓晖 编  页数:221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中医基础理论》是中医学的专业基础课,是阐述中医学的基本理论和技能的综合性学科。学习掌握好中医基础理论知识和技能,将为学好中医药学专业以及其他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  2005年由全国高等医药教材建设研究会和中医药高职高专教材建设指导委员会组织编写的《中医基础理论》第1版教材,已出版5年,并在全国中医药高职高专学校广泛使用,得到广大师生的好评,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与不足。本版教材在第1版教材的基础上,广泛征求、收集全国中医药高职高专学校有关领导、专家,尤其是一线任课教师的意见和建议,增加了近年来学术研究的新成果和新内容,纠正了欠准确的学术观点和错别字。希冀通过修订,使教材语言更加精练,内容更加准确,职业教育的教学适应性更强。

书籍目录

绪论 一、中医学的基本概念 二、中医学的学术特色及优势 三、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 四、中医理论体系的发展概况 五、中医学的科学思维 六、中医学理论体系的主要特点 七、《中医基础理论》的主要内容及学习方法第一章 哲学基础 第一节 精气学说  一、精与气的基本概念  二、精气学说的基本内容  三、精气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第二节 阴阳学说  一、阴阳的概念和特征  二、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  三、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第三节 五行学说  一、五行的概念、特性及归类  二、五行学说的基本内容  三、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第二章 精气血津液 第一节 精  一、精的基本概念  二、精的生成  三、精的生理功能 第二节 气  一、气的基本概念  二、气的生成  三、气的运动与气化  四、气的生理功能  五、气的分类 第三节 血  一、血的基本概念  二、血的生成  三、血的循行  四、血的生理功能 第四节 津液  一、津液的基本概念  二、津液的代谢    三、津液的功能 第五节 精气血津液的关系  一、气与血的关系  二、气与精的关系  三、气与津液的关系  四、血与精的关系  五、血与津液的关系  六、精与津液的关系第三章 藏象 第一节 脏腑  一、五脏  二、六腑  三、奇恒之府  四、脏腑之间的关系 第二节 形体与官窍  一、形体  二、官窍 第三节 神与志  一、神  二、志第四章 经络学说 第一节 经络的概念与经络系统的组成  一、经络的概念  二、经络系统的组成 第二节 十二经脉  一、命名  二、走向与交接规律  三、分布规律  四、表里配合  五、流注次序  六、十二经脉的循行部位 第三节 奇经八脉  一、奇经八脉的概念及生理特点  二、奇经八脉的循行和功能 第四节 经络的生理功能  一、沟通联系作用  二、运输渗灌作用  三、感应传导作用  四、调节平衡作用 第五节 经络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一、阐释疾病病理变化  二、指导疾病的诊断  三、指导疾病的治疗第五章 体质第六章 病因第七章 病机第八章 养生、防治及康复原则附录

章节摘录

插图:中医学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同疾病作斗争的极为丰富的经验总结,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为灿烂的明珠。在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影响和指导下,通过长期医疗实践及学科之间的互相渗透,它逐步形成并发展成为独特的医学理论体系,为中国人民保健事业和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作出了巨大贡献。如今,这一古老的医学正焕发出新的光彩,走向全球为世界人民的卫生保健事业作出新的贡献。一、中医学的基本概念中医学,是发祥于中国古代的研究人体生命、健康、疾病的科学。它具有独特的理论体系、丰富的临床经验和科学的思维方法,是以自然科学知识为主体,与人文社会科学相融洽的科学知识体系。(一)中医学的学科属性中医学属于自然科学的范畴,但亦具有浓厚的社会科学的特点,同时还受到中国古代哲学的影响,是一门以自然科学为主体、多学科知识相交融的医学科学。中医学研究的对象是人,主要探讨人体生、长、壮、老、已的生命规律,研究人体的形态结构、生理功能以及疾病的发生发展和防治规律等,因而中医学具有自然科学的属性。人生活在纷纭复杂的社会之中,人的社会地位、经济条件及人际关系变化,对人体的身心健康会产生较大的影响,中医学十分重视人与社会环境的统一性,因而中医学也具有明显的社会科学属性。中医学发源于中国古代,受到当时盛行的哲学思想如精气学说、阴阳学说、五行学说的深刻影响。古代的天文学、气象学、地理学、农学、生物学、植物学、矿物学、军事学、数学以及酿酒技术、冶炼技术等都曾对中医理论体系的形成与发展起到过促进作用。多学科知识的交融,构建和形成了中医学独特的理论体系和诊疗特色。(二)中医学的医学模式医学模式是一种医学观念,是指人们观察、分析和处理有关人类健康与疾病问题的观点和方法,是哲学思想在医学中的反映,是人类对生命、健康、疾病、死亡等重要医学观念的总体概况。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健康和疾病本质的理解不断深化,医学模式也由过去的“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一心理一社会医学模式”发生转变。

编辑推荐

《中医基础理论(第2版)》: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卫生部“十一五”规划教材,全国高等医药教材建设研究会规划教材,全国中医药高职高专院校教材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中医基础理论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23条)

 
 

  •   喜欢中医自学用,内容不错。不过没啥意思呢
  •   跟学校发的一模一样,准备跟家人一起看的
  •   这本是一本不错的书,我学校都用它来做教科书。
  •   学习要紧
  •   很不错,而且又很便宜。
  •   了解中医很有帮助
  •   很好,值的购买,好多同学都买了,
  •   希望有我想要的 但是废话好多
  •   很好。值的买。
  •   跟中医执业医师考试大纲上的内容基本相似,图文并茂,方便记忆,很详细蛮不错的,算是教科书类型的了,考证的话推荐此书。
  •   不好意思,替朋友买的,而他一直没时间仔细阅读,只是回复我说很正规。我也忘记了及时评论。我认为对于初学者来说,选高职高专院校教材这个层次是合适的,更何况我选的是国家“十一五”规划教材,也是卫生部的“十一五”规划教材,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可以保证教材的规范性。我相信自己的选择是很专业的!
  •   很系统,可观其大概,正在学习
  •   基础,全面,适合入门
  •   各个详细的讲解,比较通俗易懂~适合大众~
  •   不错,是正版的图书.不过到现在也没看完
  •   难度适中,正确率高。
  •   呵呵,没像到这么薄薄一本。看了看。挺好。
  •   学习下,是应该的。适合初级人员看啊
  •   对初学者的帮助很到位
  •   我没看过,送人的
  •   《中医基础理论第2版》读后感及推荐
  •   好 啊啊啊啊啊啊啊
  •   中医基础理论(第2版)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