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住光辉照后人

出版时间:2012-10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作者:上海市新四军历史研究会 编  页数:247  字数:168000  

前言

前言浙南,是一片山清水秀、风光旖旎的锦绣山河,也是一块被烈士们的鲜血染红了的革命热土。在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谋求翻身解放的伟大斗争中,浙南人民一直勇敢地站在革命浪潮的前面,为夺取斗争的胜利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无论是在我们党的初创时期,还是在大革命、十年内战、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无论是革命处于高潮的时候,还是在天空布满乌云、到处一片白色恐怖、革命处于低潮的时候,浙南人民始终以大无畏的精神,高举革命的火炬,采取各种各样的形式,和敌人进行殊死的搏斗,使革命的火焰绵延不断地熊熊燃烧,照亮着祖国的东南大地。几十年残酷激烈的斗争中,在这块英雄的土地上,涌现了一批又一批可歌可泣、撼天动地的英雄人物。他们为了祖国,为了人民,为了壮丽的共产主义事业,不顾个人的得失和安危,不畏一切的艰难和险阻,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宝贵生命,勇往直前,冲锋陷阵,前仆后继,赴汤蹈火。正是他们的热血,染红了五星红旗,浇灌出了遍地盛开的鲜花,也为浙南的革命斗争史谱写了光辉的篇章。他们是祖国的脊梁,是历史的丰碑。他们的英雄行为和崇高品质,永远铭刻在人们心中,成为人们学习的榜样。几十年过去了,历史已经掀开了新的一页。今天,我们面对的是全新的形势和全新的任务。在这新的历史时期,虽然不再会遇到当年那样的血雨腥风的侵袭,但是同样会碰到各种各样的艰难和险阻,特别是面临着胡锦涛同志尖锐指出的“四个考验”和“四个危险”。能不能克服这些艰险,特别是能不能很好经受和应对这些严峻的考验和危险,关系到党和国家的命运,关系到中华民族的未来。所以应该清醒地看到,尽管形势变了,任务变了,但是,历史的经验绝不能忘记,理想信念绝不能动摇,革命精神绝不能丢失。这些既是我们过去克敌制胜的法宝,也是我们今后排除万难的利器。我们一定要保持和发扬先烈们的那股劲,那种精神,那般火一样的热情。像他们那样,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为了实现崇高的理想,无私无畏,甘愿奉献自己的一切。只有这样,才能胜利经受“四个考验”,应对“四个危险”,披荆斩棘,实现振兴中华的伟大使命;也只有这样,才能无愧于长眠在地下的千千万万的革命先烈。正是本着这样的精神,上海市新四军历史研究会从浙南地区革命战争年代涌现的大量英雄事迹中,遴选了四十多篇纪念文章,编纂成册,以《留住光辉照后人》为名,出版发行。这四十多篇文章,用朴实的文字,感人的事迹,生动地展现了英雄们强烈的爱国情怀,深厚的群众观念,坚贞不屈的革命意志,矢志不渝的理想信念……相信这些英雄事迹,一定会如同绚丽多彩的光辉一样,普照后人,泽披千秋,成为激励中华儿女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懈奋斗的强大的精神力量。本书编成的时候,喜逢党的十八大即将胜利召开。因而,本书的出版发行,成了上海新四军老战士及其后辈们向党的代表大会献上的一份礼物,同时也藉此向党表明一定“铭记过去,开拓未来”的决心。阮武昌2012 年5月

内容概要

  《留住光辉照后人:浙南英烈事迹选编》记述了新四军浙南地区的五十多位英烈的革命事迹,由温州、永嘉、平阳等地的党史研究室整理,表现了他们为了人民的解放事业浴血奋战的一生。那种对真理的追求,对牺牲的无畏,激励、警醒今人,是革命传统教育的生动教材。列的人生故事。

作者简介

  
上海市新四军历史研究会,1980年11月14日成立,是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的团体会员。按原新四军部队的建制和当年的活动地域,下设军直单位、文化教育、后勤、一师苏中、二师淮南、三师苏北、四师淮北、五师鄂豫皖、六师苏南、七师皖江、浙东浙南等11个研究会分会。

书籍目录


综述
浙南地区最早的党组织缔造者
革命先驱 永远丰碑
为真理斗争不息
南昌起义志士 红十三军的支柱
以身许国 忠贞如玉
粉身碎骨向光明
开拓发展浙南游击根据地的领导者
浙南农民运动的“老大哥”
……

章节摘录

浙南地区最早的党组织缔造者——记我党早期革命活动家谢文锦烈士中国共产党早期革命活动家谢文锦,族谱名用绣,字文锦,学名褧霞,又名炯华,文进。1894 年3 月3 日( 甲午年正月廿六)出生于浙江省永嘉县楠溪潘坑的一户殷实人家。其家族是我国东晋山水诗鼻祖谢灵运后裔。1901 年谢文锦七岁时,父母将他送到岩头镇姑父家中,在岩头普安寺私塾里念书,普安寺塾师郑纪恒是一位学识渊深、思想开明的老先生。谢文锦天资聪颖,深为郑纪恒喜爱,遂成为谢文锦的启蒙老师。不久,郑老先生创办了永嘉广化高等小学堂,谢文锦也转入该校读书。1911 年,谢文锦考入浙江省立第十中学(现温州中学)。这一年10 月爆发辛亥革命,创立了共和。谢文锦受到新思想的影响,积极追求进步。可是,校内一些封建遗老对谢文锦等进步学生百般歧视凌辱,还禁锢学生的思想。年轻的谢文锦愤愤不平,他有理有据地反抗校方的专制高压,最后校方以“思想过激”为借口,将他开除。离开浙江省立十中后,谢文锦来到杭州,考入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 简称浙一师,前身为杭州的浙江两级师范学堂,现杭州一中),得多才多艺的李叔同老师在音乐、美术等方面的艺术熏陶,直到1917 年毕业1。1917 年秋,谢文锦回家乡接办岩头高等小学(即原广化高等小学堂)。作为校长的谢文锦,一时请不到音乐、美术、英语等方面的合适教员,于是就自己任教。他聘请进步教师,选用内容健康、进步的课本,在校内宣传革命道理,热心培养人才。在他的教育下,岩头小学培养出一大批进步学生,如金贯真、李得钊等,后来都成了浙南地区早期的共产党员,并且为党的事业献出了自己的生命。苏联十月革命的炮声,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谢文锦密切关注着国内政局和世界革命的风云。他经常与杭州、上海等地的师友、同学联系,阅读了大量的进步书籍。此时,谢文锦已从一名自发的反帝反封建爱国者,逐步成长为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追求者。1919 年春,受同乡好友胡公冕影响,谢文锦来到上海,参加五四运动,在此结识了瞿秋白等革命知识分子,并在《新青年》杂志社任职。1920 年8 月参加上海共产主义小组创办的外国语学社,主要学习俄语,学习期间加入社会主义青年团。1921 年,谢文锦在上海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同年被派遣到苏联学习。与谢文锦同期入校的有刘少奇、任弼时、罗亦农、肖劲光等早期领导人。不久,王若飞、赵世炎、肖三等也来这里学习。到莫斯科后,他与刘少奇、肖劲光、蒋光慈、傅大庆等人编入中国班学习。在莫斯科学习期间,谢文锦和肖三共同翻译了列宁十分喜欢的一首歌曲《光明赞》,由谢文锦教给了全体同学,以后又流传国内。1923 年冬谢文锦回国,先后任中共中央秘书,中共上海地委组织部长,并且担任了共产国际代表、苏联顾问鲍罗廷的俄文翻译,时值孙中山决定实行三大政策,改组国民党,谢文锦随同鲍一起到了广州,参与我党协助孙中山改组国民党的具体工作。就在这一年,由郑侧尘、胡识因夫妇介绍,谢文锦与永嘉县岩坦镇屿北村汪味辛自由恋爱结婚。……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留住光辉照后人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