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发展史

出版时间:2006-9  出版社:武汉大学出版社\湖北人民出版社  作者:顾海良,梅荣政 主编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主要论述了自1848年《共产党宣言》发表至今,马克思主义所走过的一个半世纪多的历程,阐明了马克思主义产生、发展的历史过程及科学规律,以宏阔的理论视野,翔实的文献资料,明确的科学概念,清晰的历史脉络,深刻的理论论证,凸现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内涵、理论体系和精神实质的内在统一性,凸现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原理和科学精神的历史发展和当代意义。并紧密结合当代世界发展的实际,紧密结合当代中国发展的实际,紧密结合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发展的实际,对新世纪马克思主义发展的历史趋势作出了探索,提出了新的见解。

书籍目录

第1章 导论1.1 马克思主义的创立和发展1.2 马克思主义在20世纪的历程1.3 马克思主义在历史、理论与现实思考题第2章 人类思想史上的伟大革命2.1 马克思和恩格斯思想转变的历程2.2 唯物史观的发现过程2.3 新世界观的第一次系统阐述思考题第3章 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及其运动规律的探索3.1 马克思对政治经济学科学探索的崎岖道路3.2 政治经济学研究对象和方法的理论创新3.3 劳动价值论上的科学革命3.4 剩余价值理论的伟大发现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条)

 
 

  •     武汉大学校长顾海良教授主编的《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一书,共70多万字,由顾海良担任主编,武汉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和安徽大学三所高校的十几位重要研究人员合作完成。对于国内外广大马克思主义研究者宣传者和教育者来说,这是一本十分有价值的研究资料和专业教材。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的研究在国际学术界和思想界有着较为悠久的历史。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所属的一个二级学科,它是一个由马克思主义通史、马克思主义国别史和阶段史、马克思主义专题史、马克思主义传播史、马克思主义文献学等具体研究领域或方向组成的一个具有内在联系的学科体系,具有十分丰富的内涵。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就是研究马克思主义产生、发展的过程及其规律,从历史、理论和现实的结合上,揭示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内涵、理论体系和精神实质及其内在统一性,凸显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科学精神的历史发展及其当代意义。
      
      近年来,马克思主义无论是在社会主义国家(特别是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还是西方国家结合当代资本主义发展的现实对马克思主义研究的深化和细化,都取得了新的重要进展。这就迫切要求我们对这些新的重要进展进行深入的概括总结和分析研究,以进一步丰富和完善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的理论体系。这本最新版的《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在遵循马克思主义产生、发展的客观规律的基础上,以完整的体例结构、丰富深刻的内容生动再现了马克思主义发展的进程。在本书中,作者为我们提供了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的权威解读。这种解读力求站在历史的高度,达到“四个分清”,即分清哪些是必须长期坚持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哪些是需要结合新的实际丰富和发展的理论判断、哪些是必须破除的对马克思主义的教条式的理解、哪些是必须澄清的附加在马克思主义名下的错误观点,以更利于准确理解马克思主义的精神实质和科学内涵。总的来看,本书的显著特点与理论创新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史料翔实、脉络清晰、体系完整。本书以宏阔的理论视野、翔实的文献资料、明确的科学概念、清晰的历史脉络以及深刻的理论论证,阐述了自1848年《共产党宣言》发表至今马克思主义所走过的160多年的光辉而艰难的历程。本书首先对马克思主义发展进程分成了几个重大历史时期,在此基础上对每一个重要时期中马克思主义在苏联的实践、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研究、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从历史发展进程的视角进行了介绍和分析。这样的论述方式,会使读者对马克思主义发展的进程了然于心,但本书并没有仅仅停留在历史事件的追述和历史史料的挖掘上,而是对每一阶段取得的重要思想成果进行了深刻的理论分析和理论论证,有史有论,既生动又深刻。
      
      第二,科学地反映马克思主义理论整体发展的历史。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反映客观世界特别是人类社会的本质和规律的真理,整体性是马克思主义科学思想体系的重要规定性,因此,研究马克思主义发展史,要力求科学地反映马克思主义的整体发展这一重要特征。本书至少在以下两个方面体现了这一要求:一是科学地反映了马克思主义理论整体发展中的一脉相承同与时俱进的关系。一脉相承、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整体发展中的重要特征,只有将两者统一起来,才能科学地反映马克思主义发展的客观历程和内在规律。二是正确处理研究、阐述马克思主义发展通史和国别史的关系。马克思主义是从世界历史中抽象出来的科学真理,是国际性的学说,但马克思主义在不同国家和地区的运用和发展,又带有鲜明的各民族特色。本书在处理这个问题时,既注重揭示作为理论整体的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发展,同时也体现了马克思主义民族化、本土化的发展特色,充分反映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各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历程与特点,以及在“相结合”过程中形成的各具特色的马克思主义,充分展现出各国运用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创造性。
      
      第三,注重正确认识和区分马克思主义与众多自称马克思主义派别的关系。马克思主义产生以来,经历了从理论形态到实践形态再到制度形态的转变,也经历了从部分地区到全世界传播发展的过程,世界上形成了许多自称马克思主义的派别或与马克思主义相关的学说、思潮,它们或对马克思主义进行“修正”,或对马克思主义进行继承、创新。因此,本书在鲜明展现马克思主义发展的主脉和主体的同时,十分关注各种自称马克思主义派别的思想或与马克思主义相关的学说和思潮,注意对其进行科学的比较和鉴别,以深化对马克思主义的认识。从某种程度上说,一部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史,就是一部它同各种非马克思主义、反马克思主义的学派和思潮反复比较、进行斗争的历史。一代又一代的马克思主义者正是在同各种错误思潮的斗争中,把马克思主义的发展推进到了一个又一个的新阶段,使马克思主义始终保持着青春的朝气与活力。
      
      第四,注重凸显马克思主义当代命运的研究和阐述,凸显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特别是在马克思主义当代命运中的重要地位。邓小平曾经深刻指出:“只要中国社会主义不倒,社会主义在世界将始终站得住。” 这表明占世界1/5人口的中国坚持社会主义,对马克思主义的当代命运极为重要。因此,本书特别注意突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体系的丰富内容及其在马克思主义史上的重要地位,突出当代中国共产党人所肩负的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推进马克思主义发展的庄严历史责任。
      
      总之,无论从本书编写的学术背景及其学科价值,还是从著作本身内容框架及体系安排的创新性与典型性来看,本书都堪称研究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的经典之作。相信本书的出版将对国内“马克思主义发展史”、“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国外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等学科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领域的学者、师生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