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广西工业发展报告

出版时间:2009-4  出版社:广西人民出版社  作者:广西区经济委员会 编  页数:328  

前言

  改革开放走过了波澜壮阔的三十年风雨历程。三十年很短,在历史长河中只能是沧海一粟,转瞬即逝;三十年很长,因为经济社会的发展包罗万象,坎坷艰辛。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从此,世界历史的画卷上就开始镌刻上中华民族腾飞崛起的恢弘史诗。中国的改革开放向世人展示了两大奇迹:一个是经济奇迹,连续三十年经济的快速发展;另一个是政治奇迹,连续三十年的政治稳定和谐。如今的中国,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综合国力显著增强,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各项事业欣欣向荣。广西工业的发展也是与这两个奇迹相伴相生的,与三十年来广西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翻天覆地的变化是一致的,工业经济也经历了从无到有、由弱变强的发展过程。  2007年,广西地区生产总值达到5955.65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是1978年的14.2倍;工业增加值达到2090.11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是1978年的34.0倍,工业增加值占全区生产总值的比重由1978年的30.7%提高到2007年的35.1%;三次产业结构不断优化,由1978年的40.9:34.0:25.1调整到2007年的20.9:40.7:38.4,第一产业比重下降20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比重上升6.7个百分点;工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48%,成为经济增长的第一动力,对财政收入增长的贡献率提升到51%,工业的主导地位基本确立。  三十年来,广西工业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最根本的原因是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在自治区党委、自治区人民政府的领导下,充分吸收借鉴国内外先进的发展经验,立足广西的资源优势、区位优势、发掘政策优势,不断探索走具有广西特色的新型工业化道路。是坚持与时俱进、敢于开拓、勇于进取、善于创新、求真务实、苦干加巧干的结果。改革创新是三十年的主旋律,在开放中求发展是三十年的总概括。

内容概要

  改革开放以来,广西工业化进程逐步加快。1978—2007年,广西工业增加值由23.39亿元,增加到2089.62亿元,年均增长13.0%,比同期生产总值增长3.2个百分点;2007年工业领域实现税金272.37亿元,占广西一般预算收入比重的65%。工业各产业实现社会就业260.34万人。广西城镇化水平由1978年的10.61%上升到2007年底的36.24%。工业化已经成为推动广西城市化和社会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  上述成就的取得是在改革开放的大政策环境下,广西工业系统干部职工共同辛苦努力的结果。结果是令人愉快的,但过程肯定是艰难曲折的。为了完整地记录广西工业化的历程,从2008年起,作者决定编纂出版广西工业发展年度报告,报告将参照《中国工业发展报告》模式,按年度记录广西工业各主要产业的发展状况、目标,研究分析存在的问题,探讨解决问题的工作思路和政策措施。2008年适逢改革开放三十周年,作为按年编纂的、以产业发展为主的报告的首卷《2008广西工业发展报告》,按国际惯例,记述截至2007年底广西工业的发展状况,同时总结回顾了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广西工业领域管理体制、发展环境的变化以及取得的成就,也算是对广西改革开放以来(有些方面是自广西有近现代工业以来)工业化的基本总结,因此,《2008广西工业发展年报告》一个副标题——广西工业三十年。

书籍目录

综合篇第一章 广西工业的诞生、发育、成长一、近代工业的产生(1840—1949)(一)晚清时期(1840—1911):近代工业开始萌芽(二)民国时期(1912—1949):近代工业的曲折发展二、新中国成立以来至1978年的工业发展(一)主要发展阶段(二)主要发展成就三、1978年前主要工业产业发展概况(一)煤炭工业(二)机械工业(三)冶金工业(四)有色金属工业(五)纺织工业(六)制糖工业(七)电力工业(八)建材工业第二章 改革开放三十年的工业化进程一、工业进程的简要回顾(一)经济体制改革起步时期(1979—1984)(二)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时期(1985—1992)(三)市场经济改革创新时期(1993—2000)(四)市场经济加快发展的时期(2001—2007)二、工业发展的主要成就(一)工业规模迅速扩大,主导地位基本确立(二)结构调整步伐加快,支柱产业蓬勃发展(三)企业实力明显增强,产品产量大幅增长(四)园区经济快速发展,工业布局持续优化(五)循环经济稳步推进,发展方式逐步转变三、工业发展的基本经验(一)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推动工业大发展(二)坚持产业结构调整优化推动工业大发展(三)坚持推进自主创新,不断增强工业竞争力(四)坚持转变工业发展方式,推动工业可持续发展四、广西工业与全国及其他省份工业发展情况比较)(一)经济总量偏小,工业经济整体落后(二)产业结构层次较低,工业化进程偏慢(三)工业企业数量偏少,产业整体竞争力不强五、存在的主要矛盾和问题(一)工业化进程滞后,结构性矛盾突出(二)企业技术水平不高,自主创新能力弱(三)园区发展水平偏低,发展方式粗放(四)中小企业活力不强,发展环境有待完善(五)生产要素瓶颈制约,资源能源供应趋紧(六)工业支撑体系不完备,生产性服务业落后第三章 工业化进程中的制度创新一、工业制度创新变革的进程(一)第一阶段:1979年至1992年(二)第二阶段:1993年至2000年(三)第三阶段:2000年至今二、工业制度创新的成效(一)现代企业制度基本建立(二)现代产权制度逐步完善(三)企业重组取得重大进展三、工业制度创新的现存问题(一)产权制度:产权界定和保护不力(二)基础市场:资源配置存在壁垒(三)法制环境:透明度不够(四)信用体系:尚未与市场经济相适应四、工业制度创新的未来展望(一)围绕产权制度创新,继续完善企业制度建设(二)改革和完善投融资制度,发挥企业的投资主体作用(三)积极引导外资,促进广西产业结构升级(四)完善创新体系,促进产业的技术进步(五)完善劳动力市场建设,形成市场导向的就业机制(六)完善市场法律法规,保障生产要素有效流动第四章 工业增长一、广西工业增长与工业产品市场的基本特征(一)工业经历四个增长周期,总体呈波浪式发展态势(二)非公有制经济比重逐渐提高,市场经济活力日益增强(三)市场导向取代计划生产,工业产品市场产销两旺(四)工业产品产量快速增长,产品技术含量显著提高二、影响广西工业增长和工业产品市场的因素分析(一)外部环境(二)技术进步(三)自然社会资源(四)资源配置效率三、实现工业和工业产品市场持续健康发展的对策措施(一)利用比较优势,承接产业转移(二)扩大对外开放,做好产业对接(三)构建技术创新体系,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四)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五)发挥市场机制作用,提高资源配置效率第五章 工业结构调整一、工业结构关系调整(一)重工业增速快于轻工业(二)产业结构重化趋势明显二、重化工业发展趋势及驱动因素(一)广西的重化工业发展的必然性(二)重化工业的趋动因素(三)北部湾——广西重化工业的希望三、促进结构调整与升级的主要经验(一)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相结合(二)产业结构调整与就业结构、技术结构调整相结合(三)产业结构调整与所有制结构调整相结合(四)调整产业结构与适应市场需求、符合技术经济发展规律相结合四、新型工业化道路中的结构调整与升级(一)加强规划引导,优化产业布局(二)加强产业集聚,培育龙头企业(三)加强科技创新,促进产业持续发展(四)加强品牌创立,提升企业竞争能力(五)深化产业合作,发展外向型经济(六)加强协调服务,促进产业健康发展第六章 技术创新与品牌建设一、技术创新(一)广西工业技术创新体制、机制变化(二)广西工业技术创新的投入和产出(三)广西技术创新存在的问题(四)发展目标(五)对策及措施二、品牌建设(一)品牌的发展历程与成绩(二)品牌发展存在的问题(三)发展思路第七章 工业投融资第八章 劳动力供给第九章 资源环境约束与工业可持续发展第十章 对外开放与广西工业国际竞争力的提升产业篇第十一章 有色金属及铝产业第十二章 冶金产业第十三章 机械产业第十四章 汽车产业第十五章 石化产业第十六章 建材产业第十七章 电子信息产业第十八章 食品产业第十九章 制糖产业第二十章 医药产业第二十一章 造纸产业第二十二章 茧丝绸产业第二十三章 电力产业企业篇第二十四章 广西工业企业总体发展概况第二十五章 全区百强工业企业简介第二十六章 工业布局与城镇化第二十七章 工业生产的园区化

章节摘录

  综合篇  第一章 广西工业的诞生、发育、成长  广西近代工业萌芽于晚清时期,历经民国时期的曲折发展,至新中国成立后,开始得到快速成长。尽管在“文革”等特殊年代,工业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受阻。但是,直至1978年改革开放,广西工业才取得了很大成就,建立较完备的工业体系,工业综合实力显著增强。  一、近代工业的产生(1840—1949)  (一)晚清时期(1840-一1911):近代工业开始萌芽  晚清时期(1840-一1911),即鸦片战争爆发后到中华民国以前,广西逐步沦为英、法帝国主义的势力范围,广西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被打破,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经济。广西手工业开始解体,近代工业开始萌芽,主要是以手工业和采矿业为主,虽然从总体看发展基础十分薄弱,但是仍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其中,重工业主要是煤炭、锰、锡等几个矿区;轻工业仅有能生产土布、土糖、土纸的手工业作坊,以及土布煮染、蜡染等简单加工。当时广西有名的产品主要有武鸣、忻城产的壮锦,钦州的紫砂工艺陶瓷(又称“坭兴陶”)等。  这一时期,广西近代工业的萌芽和缓慢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资本主义工业品大量输入,广西手工业开始解体。  鸦片战争后至中法战争前(1840—1883),英、法等资本主义国家凭借其在。中国取得的特权,加紧对广西掠夺,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业品溯西江,经梧州渗入广西各地,输入的大宗商品主要有鸦片、棉纱、棉布、煤油、火柴等。中法战争至清朝末年(1884—1911),资本主义国家依仗同中国签订的不平等条约,商品由越南经龙州、靖西运入广西。在英、法等资本主义国家胁迫下,清政府先后开辟广西的龙州、梧州、南宁为通商口岸。当时经梧州输入的洋货最多,1899年进口洋纱达8.9万担。  ……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2008广西工业发展报告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