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素问译注

出版时间:2010-1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  作者:傅景华 编  页数:532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近现代科学以汹涌澎湃之势席卷全球,几乎冲决了一切与之不相容的传统文化和科学堤坝,而在世界东方,却仍然屹立着一个人类科学史上的奇迹——中国中医药学。它以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蕴藏丰富的传统,经数千年的不断充实发展,形成了独具特色、有完整理论体系、丰富临证经验、精湛实用技术并有强大生命力的科学。    我国中医药学属于世界首创,历史上长期居于领先地位。但是近百年间,中医的命运却如同和氏之璧,屡遭摒弃,陷于困惑,几乎成为一个丧魂落魄的躯壳。今天,在“中医不能丢”的呼唤下,在“中西医并重”的方针指引下,已到了剖璞得玉之时。我们有责任让全中国、全世界都知道,中医药学不仅有历千年而不衰的活力,而且还蕴涵着将主宰未来医学的超前内涵。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中医药学再一次经受住了严峻的考验,再一次挺直腰身,雄视全球。    值得关注的是,被称为后现代科学的控制论、系统论、信息论、模糊论、混沌论等,是在对现代科学否定基础上的飞跃,而这一飞跃,恰恰与中医药学的理论邂逅相遇,二者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当这些后现代科学理论大有取代现代科学之时,中医药学实际上已在两千多年前就剖析了这些问题,把它们发展到了在实际中可以自如运用的水平。其以综合演绎为主的哲学方法,把研究复杂、整体、联系、恒动的生命大系统的生命科学开掘到了一个很深的层次。我们的古人对此早有预言,他们称中医药学“高大如天地,光明似日月,亿万千年后,其德永不竭”。如果我们能在已学到的现代科学的理念外,换一个角度,更新一套思维方法,则将有一个新的天地展现在眼前。善言古者,必验于今。中医药学所包含的许多超前的理念,使当前许多学科的研究,取得了出人意想的成果,可以断言,由于后现代科学的兴起,中医药学必定会更加显现出其辉煌的内核。    近百年来,“改造中医”、致中医西医化,几乎成为社会上对待中医药学的潮流性偏见,成为扼杀、篡改乃至于消灭中医药学的软刀子。这种名为“创新”和“现代”,实为无知和霸道的做法,不仅支离了中医药学,也搅乱了其发展方向。中医药学之所以能造福于人类,能生存发展至今不衰,实赖其有别于其他医学的自身的长处,若以其他医学之长,伐中医药学之短,貌似前进,实则倒退。而发扬长处,开掘精华,才是我们的正途。

书籍目录

前言补充凡例重广补注黄帝内经素问序  (高保衡、林亿等)重广补注黄帝内经素问序  (启玄子王冰撰)卷第一  上古天真论篇第  四气调神大论篇第二  生气通天论篇第三  金匮真言论篇第四卷第二  阴阳应象大论篇第五  阴阳离合论篇第六  阴阳别论篇第七卷第三  灵兰秘典论篇第八  六节脏象论篇第九  五脏生成篇第十  五脏别论篇第十卷第四  异法方宜论篇第十二  移精变气论篇第十三  汤液醪醴论篇第十四  玉版论要篇第十五  诊要经终论篇第十六卷第五  脉要精微论篇第十七  平人气象论篇第十八卷第六  玉机真脏论篇第十九  三部九候论篇第二十卷第七  经脉别论篇第二十  脏气法时论篇第二十二  宣明五气篇第二十三  血气形志篇第二十四卷第八  宝命全形论篇第二十五  八正神明论篇第二十六  离合真邪论篇第二十七  通评虚实论篇第二十八  太阴阳明论篇第二十九  阳明脉解篇第三十卷第九  热论篇第三十一  刺热篇第三十二  评热病论篇第三十三  逆调论篇第三十四卷第十  疟论篇第三十五  刺疟篇第三十六  气厥论篇第三十七  咳论篇第三十八卷第十一  举痛论篇第三十九  腹中论篇第四十  刺腰痛篇第四十一卷第十二  风论篇第四十二  痹论篇第四十三  痿论篇第四十四  厥论篇第四十五卷第十三  病能论篇第四十六  奇病论篇第四十七  大奇论篇第四十八  脉解篇第四十九卷第十四  刺要论篇第五十  刺齐论篇第五十一  刺禁论篇第五十二  刺志论篇第五十三  针解篇第五十四  长刺节论篇第五十五卷第十五  皮部论篇第五十六  经络论篇第五十七  气穴论篇第五十八  气府论篇第五十九卷第十六  骨空论篇第六十  水热穴论篇第六十一卷第十七  调经论篇第六十二卷第十八  缪刺论篇第六十三  四时刺逆从论篇第六十四  标本病传论篇第六十五卷第十九  天元纪大论篇第六十六  五运行大论篇第六十七  六微旨大论篇第六十八卷第二十  气交变大论篇第六十九  五常政大论篇第七十卷第二十一  六元正纪大论篇第七十一  刺法论篇第七十二(亡佚)  本病论篇第七十三(亡佚)卷第二十二  至真要大论篇第七十四卷第二十三  著至教论篇第七十五  示从容论篇第七十六  疏五过论篇第七十七  征四失论篇第七十八  阴阳类论篇第七十九  方盛衰论篇第八十  解精微论篇第八十一附录一  黄帝内经素问遗篇  刺法论篇第七十二  本病论篇第七十三附录二  《黄帝内经》的成书与作者、流传与沿革、注释与发挥后记

章节摘录

少阴君火司天,热气下临于金,肺气向上相从,白金起而用事,木气蒙受灾害,易患喘呕寒热,喷嚏鼻衄鼻塞。剧烈暑气流行,病重可见疮疡,由于火热燔灼,金石销烁剥食。少阴君火司天,阳明燥金在泉,地气干燥清凉,凄沧肃杀屡至,患胁痛易太息,肃杀之气流行,草木为之变色。太阴湿土司天,湿气下临于水,肾气向上相从,黑水起而用事,尘埃蒙覆云雨,易患胸闷不舒,阴痿而不能起,气大衰而不用。当此土旺之时,反见腰臀疼痛,身体转动不便,并见厥逆病状。太阴湿土司天,太阳寒水在泉,其藏阴寒之气,大寒将要到来,蛰虫过早潜伏,大地冻裂冰坚,易患胃脘痞痛,并见少腹疼痛,时常妨碍饮食。由于火气乘金,则金不能生水,其味于是变成,流水相应减少。黄帝问:在同一年份中的动物,有的孕育而有的不能,治岁气同而表现不同,这是什么原因所引起?岐伯答:因为六气与五类之间,有着相胜相制的关系。六气与五类属性相同,就能出现繁衍兴盛;六气与五类属性不同,就会出现生育衰退。

后记

本书付梓,可作为对崔月犁部长的纪念,也是对我们自己的安慰。曾记得,他生前最后一次主编的是关于中医战略研究的书,最后一次主持的是关于中医古籍编译的会,最后一次手写的是关于中医发展问题的信……他为人民健康无限赤诚的事迹感天动地,他为中医发展无私奉献的精神与世长存。噩耗传来,全国医界为之震动。千秋道德,百代精神,克己为人生前铭;一片丹心,万种情思,鞠躬尽瘁死后已。华岱呜咽,江河挥泪,杏林顿失擎旗巨手;云海共泣,天地同悲,医苑长留未了心愿……坚持中医的特色,发展中医的理论,避免中医的西化,挽救中医的危亡,是他未了的心愿。他在《中医沉思录》序中表示了深深的忧虑:“中医应该走自身发展的道路,中医机构应该突出中医特色,如果形形色色削弱中医的做法不改变,或在漂亮的口号下使中医很快地西医化,那就重复了日本明治维新以后消灭汉医的悲剧。"今译中医古籍,以期正本清源,并且翻成外文,以便走向世界,是他又一个未了的心愿。早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之初,他就曾指示抢救中医古籍。我们曾发愿完成这一事业,历尽千辛万苦而矢志不移。虽然由于种种原因,终未能了却夙愿,但永不会忘记他的这一心愿,因为这也是我们共同的心愿。临终前,他又留下编译中医古籍名著的遗愿,但这一工作显然应该属于国家行为。在此市场经济的洪流中,徽音慈惠绝非谋利手段,平民为之必将举步维艰,进行下去已是非常困难。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科学的革命,重新认识《黄帝内经》等中医古籍经典的重要作用,日益显示出无与伦比的伟大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尽管现代“中医学”力图全盘西化,但《黄帝内经》在中国,中医古籍在中国,中医现代发展的根在中国,能够捍卫和发展中华医道的基本力量在中国,对其理论认识与实践应用的最高水平仍然在中国。所谓“中医现代化”实际上是中医西医化,而中医现代发展却应该是中医中国化。什么是发展?发就是发挥,展就是展现;发就是开发,展就是伸展。西方科学内涵革命性,东方文化蕴藏传承性。西方科学体系在革命中突破,东方文化纲纪在传承中发展。西方科学以现有知识的突破为创新,东方文化以传统思想的发展为创新。以西医方法研究、验证、改造中医,不是现代化创新,而是历史性消亡。

编辑推荐

《黄帝内经素问译注(文白对照·译注详解)》:中医古籍名著编译丛书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黄帝内经素问译注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8条)

 
 

  •   替老爸买的,他很喜欢,不错的中医著作
  •   不同的研究版本经典。
  •   还没有读过准备研修
  •   赞 比较正
  •   这样的书,要通读精读,受益!
  •   很好,内容,质量都不错,就是价格有点高
  •   正在看 还可以吧
  •   内容比较好,古今翻译,但是定价偏高。
  •   书是好书,贵了——贵得离谱了!打五星是喜欢书,不是价格!
  •   这套书的定价588元。68元。这本居然是158元的,一个个的想钱想疯了。说明了什么?没有最黑只有更黑。
  •   原文繁體,譯註簡體。這樣的編排很不錯!但是——但是——亞馬遜滿一百塊返二十,沒有返給我!都過去那麽久了,快一個月了也沒反應!
  •   我在书店看了下,纸张还可以,繁体.是比较好的版本.但是天价,就跟医药行业抢钱一样!
  •   很不错,值得推荐。。。
  •   性价比一般,不太值得购买。唯一的亮点是繁体正文,简体译文。
  •   印刷清晰,注释很多,有的注释还介绍了的背景,对于我这样外行人,很有帮助。
  •   好书,很喜欢这套书的纸张和排版,字体也不错且大小适宜
  •   喜欢繁体原版,注释个人认为比较专业。如果要是竖版线状就完美了!
  •   虽然装帧有点瑕疵,但不影响阅读.潜心阅读 必有收获(原文及注释为繁体字)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