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批评到诗歌

出版时间:2009-6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作者:邓艳艳  页数:270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从批评到诗歌:艾略特与但丁的关系研究》将以艾略特的文学批评为主要研究对象,以艾略特的诗歌文本作为其理论付诸实践的产物加以解析,尝试探讨但丁在艾略特整个诗学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限于篇幅,《从批评到诗歌:艾略特与但丁的关系研究》暂不涉及艾略特主要在后期创作的诗剧部分。艾略特在《波德莱尔》一文中,认为在19世纪这样一个时代,“波德莱尔认识到真正重要的是罪和赎罪”。在但丁的《神曲》里,“真正认识到罪和赎罪”意味着要下地狱。而地狱,则是与天堂相通的。向下扎得越深,向上便升得越高。在人类诗歌史上,《神曲》就是对这一原理最典范的表述。  在20世纪,艾略特继承了但丁和波德莱尔对“罪和赎罪”的书写使命。在艾略特的笔下,一个个依然背负原罪的现代人形象呼之欲出:普鲁弗洛克、《荒原》上的伦敦人、空心人们——他们都背弃了信仰,丧失了爱的能力,虽然生活在人间,却仿佛身处地狱。而认罪的目的是为了让人们更好地赎罪。为了寻求赎罪的途径,艾略特上下求索,最终皈依英国国教,批评视野也从起初安守文学的一隅拓展至关注整个西方文明的命运。艾略特和但丁不仅具有相似的写作难度上的趋向与形态,而且同为欧洲文化血脉的守护者。

书籍目录

绪论第一章 但丁:诗歌语言典范第一节 但丁与诗歌语言革命第二节 艾略特论但丁诗歌语言的普遍性第三节 但丁诗歌语言的完整性第四节 但丁——艾略特心目中的诗歌语言大师第五节 艾略特诗歌语言中的但丁因素第二章 理想的诗歌样式:玄学诗歌第一节 早期玄学诗歌理论第二节 《克拉克演讲》——玄学诗歌理论的完善第三节 《神曲》——玄学诗歌的最高表现第四节 关于艾略特玄学诗歌理论的批评’第五节 艾略特的玄学诗歌实践第三章 走向天国:诗歌的最后归宿第一节 信仰的探索第二节 皈依后的批评转向第三节 皈依时期的宗教诗歌第四章 重建统一的欧洲文化第一节 但丁建立统一帝国的政治思想第二节 艾略特的基督教政治思想第三节 艾略特的统一的欧洲文化的蓝图结论参考文献后记

章节摘录

  第一章 但丁:诗歌语言典范  公元前五世纪的古希腊智者高尔吉亚为了反驳巴门尼德的“存在物是存在的,是不可能不存在的”的观点,曾在他的《论非存在或论自然》一书中接连建立起了三个原则:无物存在;即使有物存在,人也不可能认识;即使可以认识,人也无法表达。  当代德国哲学家K.O.阿佩尔认为全部西方哲学史就是对高尔吉亚的这三个命题的答复,其中柏拉图与亚里士多德的本体论是对第一个原则的回答;康德或更广泛意义上的近代认识论是对第二个原则的回答;20世纪以来的当代语言哲学则是对第三个原则的回答。“批评乃是哲学的一个部门。一种特定的包罗万象的哲学必然会产生某种艺术观。”20世纪是"批评的时代”,20世纪的语言哲学转向在文学批评领域里的表征即语言学派的兴起。它非常认真地看待马拉美的那句名言“诗不是观念而是用词语写成的”。  美国批评家F.R.卡尔更是直言不讳:“现代主义乃是语言中之语言。对作家、画家、作曲家来说,这是一种第二语言。艺术家有其自己的民族语言,但还得发展或获得另二种语言,即适于他的特定艺术样式的现代主义的语言。只有在获得了这种语言时,他才能成为一名先锋派或现代派。”  韦勒克指出,英美的文学批评家对语言有浓厚的兴趣,“但这种兴趣主要是‘语义学’(semantics)的,他们的兴趣在于对一种与理智的、科学的语言相对应的‘隋感’(emotive)语言的作用进行分析。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从批评到诗歌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