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义吴越文化通论

出版时间:2012-1-1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作者:董楚平  页数:507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传统史学的先秦史研究视野,基本上局限于黄河流域,对长江流域的先秦文化,尤其是史前文化,了解甚少。到了20世纪30年代,长江流域开始发现秦代以前的考古资料,其文化面貌与黄河流域明显不同,令人耳目一新。于是,“吴越文化”、“荆楚文化”、“巴蜀文化”,作为填补中华文化的空白点而被提到研究日程上来。其中,以“吴越文化”提出最早。当时所说的“吴越文化”,泛指上古时代(包括新石器时代与青铜时代)的长江下游文化。
20世纪50年代以来,考古界也使用“吴越文化”一词,他们所说的“吴越文化”是指吴、越二国时期的文化,不包括史前文化。根据“考古学文化”的命名惯例,史前文化一般以最初发现的典型遗址所在的小地名作为该文化的名称。例如,河姆渡文化遗址已发现数十处,其中以余姚河姆渡遗址发现最早,故称那数十处遗址性质相同的文化为“河姆渡文化”。良渚文化遗址已发现数百处,其中以余杭良渚遗址发现最早,故称“良渚文化”。这些都是史前文化。至于历史时期的考古学文化,则以国家、民族的名称来命名,例如“商文化”、“周文化”、“楚文化”、“巴蜀文化”等。“吴越文化”既然以吴、越二国的国名来命名,作为考古学文化,自然应指吴、越二国时期的文化。

书籍目录

前言(董楚平撰)
上编 广义吴越文化史(董楚平撰)
 第一章 改写历史的新发现
  第一节 20世纪30年代的开创性工作
  第二节 新石器时代文化序列的确立
  一 钱塘江以北的马家浜一一崧泽文化
  二 钱塘江以南的河姆渡文化
  三 钱塘江南北的良渚文化
  四 宁镇地区的北阴阳营文化
  第三节 世纪之交发现的新石器时代早期文化
  一 跨湖桥文化
  二 浦江上山遗址
  三 嵊州小黄山遗址
 第二章 长江下游第一次文明(玉器文明)
  第一节 一个被历史遗忘的文明古国
  一 玉器的超前与宗教的统
  二 统一的权力中心一一首都
  三 森严的礼制
  四 “方戊会矢”一一一件良渚文化陶文的释读
  第二节 早期文明的意识形态
  一 良渚文字与创世神话、宇宙模式
  二 太阳崇拜与祖先崇拜的地位变化
  三 神像与伏羲
  四 琮者,宗也
  五 祭坛与大墓的关系问题
   ……
下编 吴越文化面面观
  

章节摘录

版权页:   插图:   1930年春,担任当时民国政府“古物保存所”所长的考古学家卫聚贤,在南京栖霞山张家库发掘六朝古墓时,无意中发现新石器时代遗址三处。虽然遗物不多,却引起他极大兴趣。接着,他又在苏州越城、常州奄城、浙江平湖的乍浦、海盐的澉浦、杭州的古荡、良渚、湖州钱山漾、上海金山等地采集和探掘到一些新石器、几何印纹陶等文物。 1935年,陈志良和金祖同等调查了常州奄城和上海金山卫戚家墩的几何印纹陶遗址。陈志良写了《奄城访古记》,金祖同写了《金山访古记》。 1936年2月15—16日,卫聚贤、金祖同、陈志良等人,在上海文庙路民众教育馆“举行金山、奄城古物展览会,陈列古陶片等千余件”。奄城遗址古物,是1935年发现,展览的陶片“有几何花纹”,“花纹有人字纹、回字纹、重格回字纹、田字纹、方格纹、度纹、麻布纹、波浪纹、蛇皮纹、指爪纹等三十四种”。金山古物发现于上海金山县金山卫戚家墩。其中,石器两件,“陶片数百斤”。卫聚贤对记者说:“南方各地发现古物,足以证明古代吴越,已文物灿烂,且从各种古物与北方发现者比较,则迥然不同,盖各有系统……年来上虞、苏州、海盐、嘉兴及上海、昆山等处,陆续发现者,花纹形式,均极相同,足以证实古代吴越,有其本位文化。”这次展览,旨在酝酿组织“吴越史地研究会”。 经过半年准备,“吴越史地研究会”终于1936年8月30日在上海正式成立。蔡元培在成立大会上致开幕词说:江浙各地先后发现古代石器陶器,“证明江浙两省在五六千年以前,已有极高文化,当非如传说所云,在春秋时代,江浙尚为野蛮之区”。大会推举蔡元培为会长,吴稚晖、钮永建为副会长,卫聚贤为总干事。大会还推举于右任、陈立夫等44人为“评议”,董作宾、梁思永、吕思勉等62人为理事,董作宾、胡行之等11人为常务理事,下设研究委员会、出版委员会、调查委员会。 在“吴越史地研究会”成立前后,卫聚贤发表许多文章,根据有限的新资料,提出全新的观点。影响较大的如《中国文化起源于东南发达于西北的探讨》,1937年发表于《东方杂志》第34卷第7期。

编辑推荐

《广义吴越文化通论》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广义吴越文化通论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条)

 
 

  •   封面赃污太严重,如同从**筒拣的。这是历年来从当当购书最不爽的一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