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种的保护

出版时间:2008-5  出版社:中国林业出版社  作者:蒋志刚,谢宗强  页数:186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本书主要介绍了3部分内容:物种是什么,为什么要保护物种以及怎样保护物种。    物种是什么?这是本书首先介绍的内容。物种是一个科学概念,同时,物种又是人们生活中时时刻刻会遇到的客观存在。物种是生物界连续性与间断性的体现。物种是可以分辨的,是生物长期稳定存在的基础,同时,物种又是变化的,自然界的物种无时无刻不在发生变化:一些物种消亡了,一些物种演变为新的物种。物种的稳定存在体现为生物物种的多样性,物种的演化汇集为生命的进化。    为什么要保护物种?物种是一个超级生命体,尽管物种有生有死,有兴有衰。一个物种一般会经历一个诞生、发展和衰亡的过程。物种的衰亡可能是物种的灭绝,也可能是演变为新的物种。生物进化史中出现过五次物种大灭绝,人类社会出现后,人类的所作所为导致了地球环境的改变,使地球上许许多多的物种面临着生存危机,也造成一些物种的不正常灭绝。如果说,前五次物种大灭绝是由于自然条件的改变而发生的话,那么,即将面临的所谓的第六次物种大灭绝的主因就是人类活动。目前地球上的物种是人类共同拥有的宝贵财富,是地球上生物亿万年进化的产物,是一旦失去不可复得的资源。一个物种常常可以决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命运。所以,保护物种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怎样保护物种?是将它们保留在原来生存环境之中,还是人工种植、人工养殖?地球上的入口已经突破60亿,而且还在继续增长。人类必须利用地球空间来生产食物,构建住所,工业基地、城市和交通运输业也要占用空间。我们只能在有限的地区建立自然保护区,为野动植物保留生存空间。然而,我们希望保存这些野生动植物物种继续演化的潜力。在有限空间中,当物种种群数目有限时,如何做到这一点是一个大难题。当物种的生存环境不复存在时,我们必须将它们迁移到物种繁育中心。目前,哪一些物种需要人类协助才能生存?怎样保护这些物种?以人类目前的能力,我们能够保护多少物种?这是另一类难题,又是我们不得不面对的现实问题。

作者简介

  蒋志刚,1957年生于湖南醴陵。1977年参加“文革”后首次高考,入湖南农学院动物科学系学习。1981年12月获学士学位。同年考取中国科学院硕士学位研究生,师从生态学家夏武平教授,研究动物生态学。1982年2月至1983年8月在兰州大学生物系学习,1984年12月在中国科学院生物学部获理学硕士学位。1985年至1987年7月在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工作,研究高原动物生态与生态系统。1986年聘任为助理研究员,1987年8月赴加拿大留学,先师从极地生态学家S.A.Bouton教授研究动物生态学。尔后,师从野生动物学家R.J.Hudson教授,研究野生动物生态学。1993年在加拿大Alberta大学获博士学位。1993年6月起从事博士后研究。1994年6月到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任保护生物学研究室主任、副研究员,主要研究保护生物学和行为生态学。1995年入选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1996年入选人事部“百千万工程”,同年,破格晋升研究员。1996年和1998年曾作为领队人员率中国生物学奥林匹克竞赛队在乌克兰和德国获得优异成绩。1997年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同年获得国务院颁发的优秀中青年科技工作者政府津贴。1998年在英国剑桥大学从事合作研究。1999年作为中国全权代表参加11届国际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贸易公约缔约国大会,同年入选中国科学院创新青年科学家小组。2000年晋升首席研究员,同年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延续资助。2001年在瑞典Uppsala大学从事合作研究。从1994年以来,先后主持中国科学院九五重大项目、National Geographic Society等国内外科研项目20余项。

书籍目录

序前言第一章 物种概念的由来 一、林奈的故事  二、达尔文的故事  三、物种的概念  四、威尔逊的故事第二章 全球与中国的物种 一、世界上有多少物种? 二、中国有多少物种?第三章 物种瑰宝 一、中国特有植物 二、中国特有动物第四章 物种的利用与贸易  一、野生物种资源  二、野生物种利用  三、贸易对物种的影响  四、中国野生物种贸易的现状第五章 全球物种濒危形势  一、从“寂静的春天”谈起  二、全球植物濒危情况  三、全球森林SOS:  《世界濒危树种名录》  四、中国濒危植物物种档案  五、中国物种红色名录  六、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第六章 物种濒危标准 一、IUCN物种濒危等级 二、CITES附录标准 三、美国濒危物种法案濒危物种等级 四、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等级标准 五、国家重点保护植物保护等级标准 六、中国濒危物种红皮书濒危物种等级 七、物种濒危等级的科学标准第七章 物种国际贸易管制 一、CITES公约 二、中国野生动植物国际贸易管制 三、我国野生动植物利用前景与对策第八章 中国的物种保护 一、野生动植物的采集 二、重建诺亚方舟:秦岭的自然保护区群 三、中国自然保护区建设 四、给濒危动植物换个生存环境:迁地保护 五、迁地保护基地 六、迁地保护的成效 七、野马放归 八.、制约因素与努力方向第九章 物种克隆 一、克隆技术 二、克隆动物参考文献

章节摘录

  第一章 物种概念的由来  春天郊游时,当你踏入一片林间草地,翩翩起舞的凤蝶扑面而来,“嗡嗡”作响的蜜蜂在你头顶盘旋。聆听着林间树枝上小雀叽叽喳喳的鸣叫,环视四周那些不知名的小花,你的第一个问题可能是这些凤蝶、蜜蜂、小鸟、小花叫什么名字。生物学家为了区分自然界的植物、动物和微生物建立了一个生物分类系统。这个生物分类系统的基本框架由界、门、纲、科、属、种组成。种也称为“物种”,物种是生物分类系统中基本单元。物种是一种基本的生物类别,级别低于属或亚属,由一些能够进行杂交并产生可育后代的生物个体组成。  物种由英文“species”一词翻译而来。l898年我国早期翻译家严复(1859-1921)正式翻译刊印《天演论》时创造了“物种”这个词。据杨亲二(2006)考证,严复将“species”译为物种,可能受到庄子“万物皆种也,以不同形相禅”思想的影响。  最早使用种的概念是亚里士多德。亚里士多德的逻辑中,最大的类别,“总类”(例如植物),按演绎法分成两个(或多于两个)其下属的亚类,称为“种”。每个“种”在下一轮较低级的划分中成为“属”,“属”再细分为“种”。如此反复继续进行,直到最低级的种不能再分为止。当然,按逻辑分法的分类称为下行分类,它既适用于非生物(如家具可分为椅,桌,床等等),也适用于生物分类(Mayr,1969)。  生物学的历史是围绕生物物种展开的,在生物学中使用物种概念者是瑞典植物学家林奈。  一、林奈的故事  17世纪以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航海业的兴起,博物学家们从世界各地搜集到了大量的动物、植物和化石标本。到1600年,人们已经认识了约6000种植物。而在1700年前后,植物学家又发现了l2000个新种。由于没有一个统一的命名法则,各国学者都按自己的一套工作方法给植物命名,因此出现了相同的动植物却有不同的名字、而一些不同的动植物却又同名的怪现象。这种现象影响了人们对动植物的统一认识,影响了国际学术界的交流。于是,迫切需要对这些生物物种进行科学的分类。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物种的保护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3条)

 
 

  •   生物多样性保护已经不单纯是生物学、生态学和环境保护的问题,已涉及到社会、伦理、经济、文化等各方面,应该受到各方人士的高度关注。
  •   图书质量很好,递送很及时
  •   印刷很精美。但是过于科普。引入了广泛的概念,定义清晰;但其中并没有列出具体的名录。因此,该书适于入门者,不适于搞研究的人。徐涵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