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培养真正的人

出版时间:1992-5  出版社:教育科学  作者:B·A·苏霍姆林斯基  页数:328  译者:蔡汀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怎样培养真正的人》分析了伦理学的主要问题,并向正在成长的一代提出了正确理解生活中的和具有社会意义的目的、需要、兴趣和追求的形成途径。作者有机地把伦理学范畴、关于善与恶、义务、奉献、尊严、荣誉、良心、自由、责任心、公民的觉悟、爱情、公共行为准则纳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教育理论问题的结构之中,提示了其在解决思想、劳动、智力、道德、美学、体育方面的发展,形成和教育问题上的意义。

书籍目录

怎样才能使人成为有教养的人一、真正的人应当什么样二、怎样培养需要人的情感三、何谓珍惜生活的幸福四、何种见解能够培养出成熟的思想五、怎样培养孩子的精神力量六、怎样教孩子懂得奉献的思想七、孩子应该怎样理解自己对他人的义务八、在哪些行为之中应表现出义务感九、最大的欢乐就是人的诞生十、美是培养敏锐的强有力手段十一、什么叫痛苦,怎样教孩子们去克服它十二、理解亲人的痛苦能提高道德敏锐性十三、怎样教人正确对待死十四、人应当尊敬地纪念自己的先辈十五、怎样教会孩子善于理解人的悲痛十六、人生下来是为了在自己身后留下痕迹十七、怎样教会孩子们热爱自己的父母十八、怎样培养父辈和孩子们之间的和谐关系十九、培养尊敬爷爷奶奶的情感二十、父母在孩子生活中的作用二十一、怎样教学生们成为好子女二十二、怎样祝贺亲人的生日二十三、怎样培养对亲人和亲近的人的忠诚感二十四、一个人只有在他去爱人们的时候才能成为人二十五、怎样使学生们具有知识的欢乐二十六、怎样激起求知欲二十七、培养对待学校的态度要像对待人民精神生活的最重要的发源地那样二十八、怎样把教师劳动的意义传送到学生的意识中去二十九、怎样教孩子正确对待脑力劳动三十、学习是正在成长一代的积极的公民生活三十一、良心是行为敏锐的卫兵三十二、怎样培养良心感三十三、怎样才能达到使行为举止听从良心的最强有力的指挥三十四、怎样教孩子理解道德上的自由感三十五、忠诚感和对别人的忠诚意味着什么三十六、怎样培养自己的学生具有共同参与、共同感受的能力三十七、怎样培养孩子具有善意感三十八、怎样教孩子明白和意识自己的过错三十九、怎样教孩子正确对待批评、责备、惩罚四十、怎样培养孩子具有慷慨大方和大公无私的品格四十一、如何成为谦虚的人,怎样培养谦虚四十二、怎样启迪孩子们具有高尚的行为举止四十三、怎样把孩子行为中的“应当”、“困难”和“好”连接起来四十四、怎样教孩子懂得敏锐而有分寸的行为四十五、什么是个性的尊严以及怎样培养它四十六、怎样培养孩子自觉地去追求善良四十七、怎样培养个人对待邪恶毫不妥协的态度四十八、怎样使男女青年们具有人的欲望的素养四十九、怎样培养青年们正确对待爱五十、青年对待爱情的精神准备应当包括些什么五十一、怎样向青年们谈爱情五十二、美是培养善良、热爱劳动、热诚和爱情的重要手段五十三、在当今做个革命者意味着什么五十四、怎样培养年轻一代在伟大卫国战争英雄面前的责任感五十五、怎样培养孩子们具有共产主义理想五十六、怎样培养忠于社会主义祖国的情感五十七、用追求理想的方法培养思想性五十八、怎样培养学生在道德上准备当军人的天职五十九、怎样教孩子们理解和运用苏维埃国家法律译后记

章节摘录

  在我们的社会里,实践中正实行着“人是最宝贵的财富”这一原则。社会主义给予每个人去确立和积极表现个性的权利,给予每个人有创造性的劳动、有丰富的和不可侵犯的精神生活的权利,给予每个人以幸福、自由、生活的欢乐、爱情、传宗接代、建立家庭的权利。但是这些权利,若是没有义务和具体的责任——即公民、劳动者、有文化素养的人、儿子或女儿、父亲或母亲的义务和责任,则是不可思议的。谁想不尽义务而享受幸福生活,最终将成为一个令人谴责或令人遗憾的人。权利与义务的和谐,个人幸福与为他人的幸福和利益而劳动的和谐,则是社会主义社会的道德理想。只有在这种和谐的情况下,人才能成为真正幸福的人。  一个人精神高尚的根本——就在于把应当付出个人幸福看做是一种信念。首先应付出的是劳动、精神力量的紧张、对公共利益的关心等。我亲身体会到一个人在童年时代就应当确信这一点:如果他只是物质和精神财富的需要者,那他很快会成为一个精神上贫乏的人。  在一代一代的学生准备当少先队员的时候,我们总要到一块荒芜的草地上去旅行一次。孩子们站在一个小山坡上,去看那枯萎的灌木林,灌木林后面是几株橡树,再远方是一片田野,小山谷延伸到一块被太阳晒得热辣辣的空地,再往远看是一个村庄。这里,就在这块荒凉的地方,许多年前曾经有一个很深的池塘,池塘里有鲤鱼和鲫鱼,池塘边长着许多柳树。从前从村子里可以乘小船出来,一直划到这绿阴如盖的橡树底下。这里的橡树很多。树林里还有松鼠。不知发生了什么事,为什么池塘不见了呢?  这是哈萨克的一个古老村庄。据说在胜利后,扎波罗热人在若尔特耶沃德城郊挖了这个池塘,并在岸边定居下来。但人们发现池塘被淤泥给淤满了。村民们集合到一起商议,并作出决定:凡是来池塘洗澡的人,或者来岸边欣赏美景的人,都应该装一桶淤泥,运到山谷斜坡以外,倒在田里。现在那里的土地很肥沃,土地上有一层厚厚的淤泥。人们遵循这个制度。在岸边柳枝上挂着木桶,成年男子使用大的木桶,就像现在木桶的一半大;儿童使用小木桶;只有怀抱着孩子的母亲们,不用付出劳动而去享受欢乐和愉快。池塘一年比一年干净,一年比一年加深。可是,不知从哪儿来了一家子人,有父母和4个儿子、2个女儿。他们在村口的池塘边落了户。这家大人也好,孩子也好,从春天到秋天都到池塘里洗澡,却没有一个人动一下木桶。起初人们似乎没有特别注意到这一点,可是后来,人们发现,许多青少年也学着那样做:只去洗澡,不担淤泥。老年人劝说青年人:你们怎么能这样做?可青年人回答:既然有的外来户可以这样,我们为什么不能这样。榜样是引人模仿的。许多人在黄昏之后去洗澡,为的是不让人看见……老人们都摇起头来,可又毫无办法。挂在树枝上的木桶干裂了,而后又都消失了。老习惯被遗忘了。  ……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怎样培养真正的人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条)

 
 

  •   20世纪苏联教育经典译丛:怎样培养真正的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