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历史告诉未来

出版时间:2008-4  出版社:华文出版社  作者:朱维群  页数:277  

前言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党制度。这项制度在形成发展过程中,经历了许多影响深远的历史时刻,见证了一系列意义重大的历史事件,展现了一幅幅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团结合作的历史画卷。1948年中国共产党发布“五一口号”,得到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的热烈响应,就是其中光彩夺目的一页,成为我国统一战线和多党合作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  这标志着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公开、自觉地接受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近代以来,面对民族兴衰、国家安危,中国的各种政治力量在历史舞台上竞相角逐,各展其态。中国共产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始终以民族大义、国家兴亡、人民解放为重,引领中国人民拨开迷雾,走向光明。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在反对国民党独裁专制、争取民主自由的斗争中,逐渐认识到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只有跟着中国共产党走才有光明前景。他们积极响应中共“五一口号”,纷纷表示“愿在中共领导下,献其绵薄,贯彻始终,以冀中国人民民主革命之迅速成功,独立、自由、和平、幸福的新中国之早日实现”,从而在政治上实现了从同情和倾向中国共产党到公开自觉接受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根本转变。  这标志着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坚定地走上了新民主主义、社会主义的道路。选择什么样的道路,就选择什么样的未来。在中国革命形势发生重大转变之际。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顺应时代潮流和历史发展大势,积极响应中共“五一口号”,积极投身人民解放战争,共同筹备召开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筹备建立新中国。以此为标志,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开始走上了新民主主义、进而走上社会主义这样一条光辉的发展道路。  这标志着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和政党制度建设揭开了新的一页。近代以后,中国的民主政治一直在艰难曲折中摸索前行。民国初年效仿西方实行议会制和多党制,没能找到中国民主政治的正确方向。国民党反动势力实行一党专制,违背了中国民主政治发展潮流。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之日起,就以发展人民民主为己任,开启了中国民主政治发展的新征程。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积极响应中共“五一口号”,更加自觉地同中国共产党真诚合作、和衷共济,为中国民主政治发展汇聚强大合力,为最终确立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奠定了重要基础。  60载沧桑砥砺,一甲子春华秋实。中共“五一口号”提出以来,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与中国共产党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经受考验,共同赢得胜利,我国多党合作事业走过了不平凡的光辉历程。  60年来,中国共产党率领全国人民矢志不移,攻坚克难,把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追求变为现实,把国家富强和生活富裕的理想付诸行动,把多党合作事业的发展不断推进到新的水平,以彪炳史册的辉煌业绩,赢得了包括广大民主党派成员和无党派人士在内的全国人民的真心拥护。实践证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保证,也是我国多党合作事业巩固发展的根本保证。  60年来,无论形势如何变化,无论遇到多大困难挫折,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始终做到自觉接受共产党领导的政治立场不变,与共产党亲密合作和同心同德的政治态度不变,致力于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奋斗精神不变,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作出了重要贡献。实践证明,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是与中国共产党通力合作的诤友、挚友,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推动祖国完全统一的重要力量。  60年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深深根植、茁壮成长于中国的土壤,有效实现了尊重多数与照顾少数、广泛民主与集中领导的统一,充分发挥了政治参与、利益表达、社会整合、民主监督、维护稳定等重要功能,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共同筑起我国民主政治的制度框架,保障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实践证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统一战线理论和政党学说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正确选择,是符合中国国情的基本政治制度,具有历史的必然性、伟大的创造性和巨大的优越性。  当前,中共十七大已吹响了加快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时代号角,描绘了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的宏伟蓝图。要以纪念中共发布“五一口号”60周年为契机,进一步坚持好、完善好、发展好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巩固壮大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凝聚强大的力量。  要始终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经过艰辛探索开创的伟大事业,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推动多党合作事业不断巩固发展,必须始终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前进的航标,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始终不渝地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为共同理想信念、共同前进方向,坚持不懈地为之奋斗,进一步打牢多党合作的共同思想政治基础。  要着力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进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阶段性奋斗目标,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大工程。推动多党合作事业不断巩固发展,必须始终坚持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体目标,充分发挥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等统一战线广大成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多建科学发展之言,多献共建和谐之策,多做富民惠民之事,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要坚定不移地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人类民主政治发展史上的伟大创造,是亿万中国人民掌握自己命运、激发主人翁责任感的强大动力。推动多党合作事业不断巩固发展,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坚持发挥我国政治制度和政党制度的特点优势,从各个层次、各个领域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畅通和拓宽社会利益表达渠道,使社会各方面的合理愿望和要求得到更充分的反映和实现,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道路越走越坚实、越走越宽广。  要不断继承和发扬优良传统。多党合作在60年的风雨历程中,形成了坚持科学理论指导、维护共产党领导地位、热爱祖国、服务大局等优良传统,成为弥足珍贵的政治财富和不断前进的精神动力。推动多党合作事业不断巩固发展,必须继承和发扬这些优良传统,并不断赋予新的时代内涵,使之薪火相传、发扬光大。多党合作事业的发展,需要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搞好政治交接,全面加强自身建设,切实提高参政议政、民主监督的能力和水平,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进程中,与中国共产党一道再谱团结奋斗新篇、再创多党合作辉煌。

内容概要

  《让历史告诉未来:中共中央发布“五一口号”六十周年纪念》共19万字,穿插150多幅珍贵历史照片,翔实、形象、全景式地再现了“五一口号”发布的历史背景、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积极响应的情景,以及他们奔赴解放区、共商建国大计这一重大历史事件,反映了各民主党派自觉接受中国共产党领导、与中国共产党风雨同舟的光辉历程,是一部了解多党合作光辉历史的重要读物。

书籍目录

序第一章 风起云涌第二章 失道寡助第三章 得道多助第四章 风雨共渡第五章 振臂一呼第六章 应者云集第七章 风云际会第八章 戮力同心第九章 协商建国尾声附录1 大事记(1921年7月23日-1949年10月1日)附录2 《中国的政党制度》白皮书

章节摘录

  三、走向和平民主的可能  1945年的时候,历史提供了中国社会走向和平民主的可能,虽然这个和平之门刚刚被打开便倏然关闭了,但和平与民主的观念已经深入人心,并成为中国人民心中的一杆秤。  1945年8月,蒋介石三次电邀中共中央主席毛泽东赴重庆谈判。蒋介石一次比一次急地敦促毛泽东赴重庆谈判,似乎急切地要同毛泽东共商和平民主大计,而其真实意图,一是蒋介石在当时不敢悍然发动内战;二是如果共产党不敢赴重庆谈判,就有理由说共产党缺乏和平的诚意;三是如果共产党赴重庆谈判,就可以诱使共产党交出军队和解放区,同时有一个缓冲的时间调兵遣将,部署内战。  面对这种形势,8月2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扩大会议,讨论同国民党进行谈判的问题。会议分析了形势,认为和平、民主、团结是全国人民的强烈愿望和利益所在。同国民党进行谈判,通过和平的途径实现中国社会的政治改革是必要的,也是可能的。同时,毛泽东也指出,蒋介石消灭共产党的方针没有改变,也不会改变,我们要学会在和平条件下进行斗争,准备走曲折的道路。会上确定了对国民党的方针,提出通过斗争,迫使国民党在一定程度上接受人民的要求,实施一定的政治改革,以推进国内和平,建立联合政府。会议决定派周恩来先行赴渝,随后毛泽东再去谈判。  8月25日,中共中央发表对目前时局的宣言,明确提出和平、民主、团结的口号,号召全国人民为独立、自由与富强的新中国而奋斗。8月26日,中共中央向党内发出通知,说明了和平谈判的方针,准备在不伤害人民根本利益的原则下做出某些让步,同时要求全党不要因为谈判而放松对蒋介石集团的警惕和斗争。  1945年8月28日,毛泽东、周恩来、王若飞在国民党代表张治中、美国驻中国大使赫尔利的陪同下飞赴重庆,受到各界人士的热烈欢迎,引起了国内外的强烈反响。成千上万的重庆市民走上街头,热烈欢迎毛泽东等中国共产党代表的到来。  毛泽东抵渝后,同蒋介石有过几次面商。国民党政府派出王世杰、张群、张治中、邵力子同周恩来、王若飞进行具体谈判。  谈判中争论最多的是解放区的军队和政权问题。在这两个问题上虽然中国共产党做了重大让步,并提出过几个方案,但由于国民党方面坚持“你交出军队,我给你民主”的方针,未能达成协议。尽管双方分歧很大,但经过43天的谈判,国共双方代表于10月10日签订了《政府与中国共产党代表团会谈纪要》(即“双十协定”)。这次谈判确定了和平建国的基本方针和途径,即“必须共同努力,以和平、民主、团结、统一为基础,并在蒋主席领导之下,长期合作,坚决避免内战,建设独立、自由、富强的新中国,彻底实行三民主义”;并以“政治民主化、军队国家化及党派平等合法,为达到和平建国必由之途径”。二是确认国民党应“迅速结束训政,实施宪政,并应先采必要步骤,由国民党政府召开政治协商会议,邀集各党派代表及社会贤达协商国是,讨论和平建国方案及召开国民大会各项问题”。10月11日,毛泽东返回延安,周恩来、王若飞留在重庆继续同国民党政府代表商谈召开政协等问题。11月25日,周恩来返回延安。  经过重庆谈判签订的《纪要》并没有解决多少实际问题,而付诸实施更无任何保证,所以,毛泽东回到延安之后就说:“已经达成的协议,还只是纸上的东西。纸上的东西并不等于现实的东西。事实证明,要把它变成现实的东西,还要经过很大的努力。”当然,纸上的东西也并非完全是空文,毕竟还有某些限制作用,有了这一纸空文还是比没有好:第一,“国民党再发动内战,他们就在全国和全世界面前输了理,我们就更有理由采取自卫战争,粉碎他们的进攻。”第二,中国共产党“取得能够适合我党现在力量的地位。”国民党从来不肯承认共产党的平等地位,就是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蒋介石对共产党无论在形式上还是本质上,都没有放在平等的地位上。现在,不但蒋介石承认了,而且“我们的地位已为国内外人民所承认,这是历史上一个很重要的问题”。第三,由于中国共产党和人民的努力,国民党只好承认了各党派的地位,这就使各党派一致感到,“因为有共产党才能有他们的地位。”这些对中国共产党坚持和发展人民民主统一战线政策具有重大的意义。  然而,国民党政府奉行的是一条假和平、真内战的路线,“双十协定”刚签,蒋介石就下发了军事进攻的密令。国民党政府这种行径遭到了广大人民的反对,在国民党统治区掀起了大规模的反内战运动。在这种情况下,美国重新调整了对华政策。美国政府调回全力支持国民党政府的驻华大使赫尔利,12月15日,任命马歇尔为总统特使,来华“调处”内战。马歇尔来华的使命是:“努力说服中国政府,召开一个包括主要党派代表组成的全国会议,以获致中国的统一”,并借以否定人民军队和人民政权的存在;同时,继续帮助国民党把军队运往东北和华北,以“援助国民党尽可能广大地在中国确立其权力”。同日,杜鲁门发表对华政策声明,赞同中国召开全国主要政党代表的国民会议。12月27日,苏、美、英三国外长在莫斯科会议发表关于中国问题的公报,重申不干涉中国内政的政策,并宣称“必须在国民政府领导下实现中国的团结与民主化,广泛地吸收民主分子到国民政府的一切机构中,并且必须停止内争。”在这种背景下,蒋介石不得不同意召开政治协商会议。  12月16日,周恩来率中国共产党代表团抵重庆,准备出席政治协商会议,27日正式向国民党政府代表提出先无条件停战,然后再开政协会议的建议。陪都各界反内战联合会和民盟主席张澜先后致电国共双方,呼吁立即停火。31日,国民党政府派出张群、邵力子、王世杰同中国共产党代表进行具体商谈。1946年1月5日,双方达成《关于停止国内军事冲突办法的协议》。1月10日双方签署停战令,商定于1月13日午夜停战。  1946年1月10日至31日,政治协商会议在重庆召开。出席会议的有国民党、共产党、民盟、青年党和无党派人士的代表共38人。会议的中心议题是政治民主化和军队国家化问题。经过中国共产党和民盟、民主人士以及国民党中坚持民主进步人士的共同努力,经过激烈的讨论,在政府改组问题、军队问题、国民大会问题、宪法草案问题以及施政纲领问题上达成了五项决议,取得了积极的成果。决议包括:(一)确认建设统一、自由、民主的新中国;政治民主化、军队国家化及党派平等合法,为达到和平建国必由之途径;用政治方法解决政治纠纷,保持国家之和平发展。(二)确定军党分立、军民分治的整军原则,实行以政治军办法;由军事三人小组(周恩来、张治中、马歇尔组成)商定中国共产党军队整编办法并进行整编,同时按照国民党政府军令部的计划整编国民党军队。(三)改组国民党政府作为结束国民党“训政”到实施宪政的过渡时期政府,规定政府委员的一半由国民党以外的人士担任,而所涉及施政纲领之变更须有出席委员2/3赞成始得议决。(四)宪法草案规定中央政府实行相当于英国或法国的议会制和内阁制;中央与地方分权,省为地方自治的最高单位,省长民选。(五)限期召开国民大会,制定宪法。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让历史告诉未来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