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区域经济学前沿2010/2011

出版时间:2011-5  出版社:经济管理出版社  作者:李平,陈耀,郝寿义 主编  页数:669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李平等主编的《中国区域经济学前沿(2010\2011十二五区域规划与政策研究)》汇集了2010年中国区域经济学会年会的优秀论文,本着宁缺毋滥、对读者负责的态度,从75篇参会论文中遴选出69篇符合学术规范、思路严谨、学术价值较高的论文编辑成书。根据论文选题。将入选论文划分为“十二五”区域规划与政策取向、都市圈规划与区域经济、产业经济与区域发展、城市经济与城乡发展、区域创新与发展方式转变、新时期民族区域发展、文献综述七个专题,从不同方面展示我国区域经济学界前沿研究成果。相信本书能给有兴趣的读者提供理论或方法上的启示,同时希望它能够对各级政府制定发展战略规划提供有益的智力服务,并引领中国区域经济学的发展方向。

书籍目录

“十二五”区域规划与政策取向
“十一五”国家区域政策的成效及对“十二五”区域规划与政策的建议
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与我国特殊经济区的演变
略论中国区域发展战略转型
区域规划:促进区域经济科学发展
“十二五”时期我国区域政策调整研究
后国际金融危机时期县域经济发展战略取向
后危机时代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态势与路径选择
加快完善区域规划的形成机制
关于新时期国土规划与其他空间规划之间关系的探讨
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演变——回顾与前瞻
基于区域合作视角的西三角经济圈规划构想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区域政策、区域经济增长回顾及对区域“十二五”发展的启示
中国经济的空间布局和政策导向
福建省“十一五”发展评估和“十二五”发展展望
正确认识经济区及其划分原则
转型期我国区域规划特征及实证研究
“十一五”以来我国区域结构变动跟踪分析
中国地区间经济协调发展程度评价研究:2001~2007——基于“三维”综合评价体系的分析
后危机时代中国地区工业增长与投资格局
都市圈规划与区域经济
长三角制造业结构转型实证研究
关于四川融入“泛长三角”经济区的思考
改革开放30年“呼包鄂”经济圈经济增长收敛的实证分析
关于设立《淮三角城市群协作发展示范区》的构想
“呼包鄂”都市圈的形成及发展
“呼包鄂”区域内辐射力范围分析
建设中原经济区若干问题研究
建西南城市群,进南亚印度洋
加快建设西部高水平的战略资源开发基地
影响安徽省经济增长的因素分析
转型发展:河南“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的主旋律
产业经济与区域发展
“十二五”时期利用产业转移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思路
安徽产业发展与承接产业转移的实证研究
中部地区工业结构与工业化进程比较研究
安徽省工业结构及相对优势变动研究
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地区蓝莓产业化发展市场研究
动态环境下我国产业政策体系建设研究
海陆统筹与区域产业转移问题探索
后金融危机时期加快我国区域产业转移的思路及对策
江西产业转移承接研究
轻工业区域发展格局演变
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专业市场与产业集群互动——一个从影响因子角度的分析
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对中国区域发展的时代价值
我国“十二五”旅游产业抉择:大力发展低碳旅游业态的思考
中国高技术产业技术进步类型和效率的区域差异
中国工业增长源泉与TFP趋势增长率
我国西部地区制造业生产率的测算:1993-2007
城市经济与城乡发展
城市集中度、经济增长与空间结构——一个空间计量模型分析
城市远郊的竞争力及其产业选择——以滨海新区茶淀镇为例
城乡统筹过程中要素对流及整合的机制研究
港城关系的新特点新趋势与互动发展的理论思考
河南省农村富余劳动力及其分布调查报告
另一种视角:“三农”发展诉求下的城乡一体化建设策略探索
“十二五”期间天津生态城市发展的战略研究
世界自由港的历史发展、规律及趋势
我国资源型城市转型创新的科学思路
中国城市化:回顾、问题与展望
区域创新与发展方式转变
基于技术预见的产业发展路线图研究
超越实体创新的空间:新产业集群研究初探
嘉兴市构建创新型城市的路径和特色的探讨
建设国家先导产业示范区,打造滨海新区发展新平台
金融危机下的中国区域创新能力评价及比较
苏锡常制造业竞争力评价和比较
中国能源消费结构与低碳经济发展
新时期民族区域发展
新形势下民族地区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政策选择
全球战略视角下的新疆区域经济发展趋势与战略选择
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评价——基于30个民族自治州的研究
文献综述
有关全球价值链理论的研究综述
生态足迹理论的国内外研究进展:一个文献综述
区域规划、产业转型与区域发展——2010年“十二五”区域规划学术研讨会观点综述

章节摘录

版权页:插图:进入21世纪以来,国土资源部启动了国土规划的试点及基础理论研究工作,大大推进了我国关于国土规划理论的研究进展。经过一个时期以来的研究和探讨,关于我国国土规划的定义与核心目标等问题,在学术界和政府主管部门已经基本形成比较一致的意见。一般认为,国土规划应定义为“国家和地区高层次、战略性、综合性的地域空间规划”,或者更详细地描述为“国家或地区以协调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关系为宗旨,以国土资源的综合开发、生产力的合理布局、环境的综合治理为主要内容的国土开发整治方案”。国土规划的核心目标是要促进社会、经济与资源、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国土规划的地位应定位于国家中长期空间发展战略的具体体现,应赋予其与经济社会发展计划以同等重要的地位。国土规划与经济社会发展计划的区别主要在于:经济社会发展计划侧重于宏观经济、产业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国土规划侧重于空间发展战略、国土整治、重大基础设施布局、土地利用。在现行的空间规划类型中,区域发展规划和城镇体系规划的规划目标与国土规划的规划目标有较多的相似之处,但在规划的层次、战略性和综合性方面不及国土规划。应当认为,在国土规划工作未能开展之时,区域发展战略规划和城镇体系规划分别从区域发展战略和城镇布局领域的角度填补了空间规划的空白,适应了经济社会发展对空间规划的迫切需要,也符合空间规划从城市到区域的一般规律。但是,一旦国土规划工作全面开展,就需要对区域发展规划和城镇体系规划进行整合,以避免对同一空间进行重复规划所带来的诸多弊端。由于国土规划的定位是“国家和地区高层次、战略性、综合性的地域空间规划”,国土规划工作全面开展之后,全国以下的各层次的国土规划就可以起到同层次的区域发展规划的作用,也可以涵盖同层次的城镇体系规划的内容。因此,当有了一个层次的地域空间的国土规划之后,就没有必要再单独制定该层次的区域发展规划,也没有必要再制定该层次的城镇体系规划。也就是说,区域发展规划将被相同层次的国土规划所取代,城乡规划体系中的城镇体系规划可以取消,城市总体规划、镇总体规划所需要的关于城镇化发展战略和发展目标、资源利用控制目标、生态环境保护措施等依据将可以从其上一层次及同层次的国土规划中得到。土地利用规划是重要的空间专项规划,它以保护土地资源为主要目标,在宏观层面上对土地资源及其利用进行功能划分和控制。国土规划中关于国土资源的综合开发、生产力的合理布局、环境的综合治理等内容都需要在土地利用规划中得到具体落实。国土规划与土地利用规划之间在规划目标和主要内容等方面基本不存在重合和交叉的问题。关于国土规划与土地利用规划之间的关系,我们认为,既可以把土地利用规划作为国土规划体系中的一项专项规划,也可以把土地利用规划仍然作为一个单独的规划体系。

编辑推荐

《中国区域经济学前沿(2010-2011):"十二五"区域规划与政策研究》是由经济管理出版社出版的。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中国区域经济学前沿2010/2011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条)

 
 

  •   内容很全,观点独特,很不赖。。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