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道与商道

出版时间:2009-7  出版社:新世界  作者:张玉辉  页数:262  

前言

做官要学曾国藩,经商要学胡雪岩。曾国藩出身农家,朝中无任何依傍,却在三十七岁时便官至二品,遍兼兵、工、刑、吏各部侍郎,掌管机枢军政大事,十年七迁,连跃十级,从七品连跃为二品大员,后又出将入相,位极人臣,创造了清廷升官最快、保官最稳的官场奇迹。曾国藩官运如此亨通,是何缘故?胡雪岩从一个出身贫寒的钱庄小伙计,成为名震天下的“红顶商人”,涉足于钱庄、典当、生丝、粮食、军火、船厂、药店等各个行业,创建了庞大的“商业帝国”,既富且贵,无人能出其右,创造了那个时代的奇迹。胡雪岩“商绩”如此辉煌,凭的什么?曾国藩和胡雪岩都生活在晚清乱世王朝,都在各自的领域创造了后人难以超越的成就。曾国藩曾被后人推崇为“一代官圣”,是很多人崇拜的偶像。青年时代的毛泽东就曾说过:“愚于近人,独服曾文正。”曾国藩熟读中国历史,对官场之道参深悟透,积淀了一整套官场绝学,这套绝学用之于官场屡试不爽,这正是寄身官场之中的人应该学习和借鉴的。

内容概要

  曾国藩熟读中国历史,对官场之道参深悟透,积淀了一整套官场绝学,这套绝学用之于官场,则屡试不爽,这正是挣扎起伏在官场之中的人应该学习的。胡雪岩从一个仰人鼻息的钱庄伙计,变成富甲东南的商界巨擘,头戴红顶翎身穿黄马褂,大福大贵,天下无人能比。他自有一套从商绝学,这正是在商海之中苦苦拼搏之人应该掌握的。  曾国藩出身普通农家,朝中无任何依傍,二十八岁中第,三十七岁时便官至二品,十年七迁,连跃十级,盾又出将入相。位极人臣,创造了清廷升官最快、保官最稳的官场奇亦,他宦运如此亨通,究竟是何缘故?  胡雪岩从一个出身贫寒的钱庄小伙计,成为名动天下的“红顶商人”,涉足于钱庄、典当、生丝、粮食、军火、船厂、药店等各个行业,创建了庞大的“商业帝国”,既富且贵,无人能出其右,外号“大清财神”。他商绩如此辉煌,到底凭的什么?

书籍目录

上篇 跟曾国藩学做官第一章 学升官:连升十级有秘诀1.把握机遇,借梯而上2.善结贵人3.不争之道4.要砍出自己的“三板斧”第二章 学修身:为官必备“防火墙”1.戒怒2.戒贪3.戒色4.戒嫉第三章 学交友:选择朋友就是选择命运1.选择朋友有标准2.曾国藩的拜年顺序3.诤友是宝4.宽和待友第四章 学自控:做人贵在自我管理1.对读书的自我管理2.对错误的自我管理3.对情绪的自我管理第五章 学齐家:家是“革命”的根据地1.莫因仕宦出纨绔2.家和福自生3.做个好“网管”第六章 学做官:为官一定戒官气1.摆阔气招霉气2.为官一定戒官气3.高调做事,低调做官第七章 学用人:用对人方能做对事1.爱“才”如命2.相人之术3.选人才有标准第八章 学保官:任他风吹雨打,胜似闲庭信步1.靠山倒了官照升2.要官莫要直接说3.上不猜忌下不妒第九章 学驭人:对待下属要恩威并济1.赏亦有道2.恩威并济是治理之道3.驾驭人才要软硬兼施第十章 学处世:圆融中庸,进退自如1.天道忌盈,业不求满2.顺境逆境,泰然处之3.圆融中庸,切忌斗狠下篇 向胡雪岩学经商第十一章 学赚钱:跳出钱眼挣大钱1.庸人敛财,智者生财2.以财招才,靠才生财3.讲究诚信,金钱自来第十二章 学宣传:打造一块金字招牌1.店铺设置有门道2.打造一块金字招牌3.金碑银碑不如口碑第十三章 学交友:助人如助己1.助人胜似助己2.替对方想一想3.雪中送炭交情深第十四章 学用人:人才是最大的财富1.慧眼识人,知人善任2.取人之长,为己所用3.不招人妒是庸才第十五章 学做势:该出手时就出手1.东风未来备好船2.抓住稍纵即逝的商机3.转“危”为“机”是本事第十六章 学相处:花花轿子人人抬1.维护别人的面子2.低调免遭妒3.有钱大家挣第十七章 学投资:眼光决定高度1.政治投资:舍不得钱财,找不得靠山2.感情投资:情义当先,无往而不利3.生意投资:吃着碗里,看着锅里第十八章 学心态:非常事平常心1.处变不惊好心态2.危机面前沉住气第十九章 学做人:商道即人道1.圆融处世莫结怨2.善始善终留英名第二十章 学教训:一招不慎,满盘皆输1.防人之心不可无2.莫存侥幸心理

章节摘录

上篇 跟曾国藩学做官第一章 学升官:连升十级有秘诀1.把握机遇,借梯而上有位哲人这样说过:“机遇是魔鬼,它把住了天堂和地狱的门口。”人的一生,总会遇到一些重要的机遇,如果抓住了,就能把人从地狱拉上天堂。纵观曾国藩的一生,有一个重要的机遇,使他的官运出现了“分水岭”似的变化,在这之前,他只是一个平庸的文吏,曾经因为不怕得罪“老板”,给皇帝提建议,差点被免职摘脑袋。但是抓住这次机遇之后,他一下子从一个平庸的文吏成了朝野举足轻重的大臣,荣宠一时。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机遇呢?我们知道,对于官员来说,最好的机遇不是为领导锦上添花,而是为其雪中送炭。在领导遇到了难题或者遇到了大麻烦、焦头烂额之际,能够挺身而出,帮领导摆平麻烦,这就是让领导另眼相看、改变官运的最好机遇。咸丰皇帝这个领导,曾经遇到了一个大麻烦,就是太平军起义。面对声势浩大的起义军,清朝大大小小的官员立刻慌了手脚。皇帝赶紧派兵镇压,可是单凭正规军的力量难以如愿,于是,想出了让地方办团练的办法。当时,清政府下令地方官举办团练,还任命一些回籍官员为团练大臣,利用人地两熟、在地方又有号召力的优势来组织地方武装,对抗太平军。咸丰皇帝大力“招聘”团办大臣之时,曾国藩正在回家奔丧的途中。1852年6月,曾国藩被任命为江西省乡试正考官。赴任途中,当他走到安徽太湖县的小池驿时,忽然接到了母亲去世的讣闻,于是他经过向上级请示并获批准后,调转方向,急急回老家奔丧。正在这时,他接到了朝廷命他留籍襄办团练事务的谕令。曾国藩本是一个文吏,而且皇帝并不是十分喜欢他,还一度想免他的官摘他的脑袋,在这个紧要关头,为什么会想起他?为什么会授予他如此重任呢?这是因为他人的极力推荐,这个推荐之人在皇帝心中的地位非同一般。这个人就是已经退休的老臣唐鉴。太平军起义,咸丰皇帝慌了手脚,赶紧请告老还乡的老臣唐鉴人京问计。唐鉴是曾国藩的老师,他对曾国藩非常了解,向皇帝推荐了曾国藩。他向皇帝详细地介绍了曾国藩,还说“曾涤生(曾国藩号)才堪大用,为忠诚谋国之臣”。面对皇帝怀疑的目光,唐鉴以自己一生的名望作担保,请咸丰帝坚信曾国藩将来必成大事。有一句话说道:“机遇有时是很烫手的。”老师唐鉴拼力为曾国藩争取来的机遇,在曾国藩看来,确实是很烫手的,所以他迟迟没有去接,甚至还想推掉。曾国藩虽有爱民报国的君子理想,但是天性谨慎。他一直对咸丰帝刚刚登基之时自己上书言事被皇帝斥责一事不能释怀,加之自己又是一文人,对兵事实在是不太懂,很害怕自己半世名节因此而毁于一旦。不成事,皇上看不起,成事,又会引得满人担心。大家都很清楚,现在的老板——皇帝是满人,他最大的忌讳就是汉人有军队。所以曾国藩觉得无论办好还是办不好,到最后可能都是两头吃力不讨好。而且,当时他还正在为母守孝。当众人都认为这是千载难逢的好机会,立劝他出山的时候,曾国藩却依然犹豫不决,左右担心,甚至已经开始琢磨着写折辞谢皇帝的命令了,眼看着大好的机遇就这样丢掉了。恰在此时,传来了太平军攻克武汉、又要反攻湖南的消息。在这紧要的危急时刻,曾国藩的至友郭嵩焘连夜赶至曾家,力劝曾国藩出山办团练。郭嵩焘一见曾国藩,重重地叹了一口气,说道:“唉,可惜张中丞、左季高(左宗棠)、江岷樵(江忠源)都看错了人。我郭嵩焘这二十年来自认与你最相知,看来也靠不住!”曾国藩听了之后,脸立刻红了。郭嵩焘一见,以为有门,接着说道:“湖南水路提督鲍起豹说,曾国藩乃一介文弱书生,他有何本事办团练,别看他平日气壮如牛,到头来一定胆小如鼠。"这是典型的激将法,虽然郭嵩焘用得炉火纯青,可是曾国藩根本不接招,他笑着说自己不是当年的周公谨,不是几句话能够激得了的。激将法失败了,郭嵩焘赶紧变化招术,他知道,曾国藩不出山,一部分原因是出于对朝廷方面的担忧。于是郭嵩焘告诉他说,这次朝廷下令曾国藩出山,在他的恩师唐鉴推荐之外,皇帝又征询了恭亲王奕诉和内阁学士肃顺的意见,二人也竭力保举曾国藩。曾国藩在朝中与恭亲王、肃顺都有过接触,知道他们二人各有优长,是皇族中的拔尖人物。现在,若有恭亲王、肃顺在朝中支持,就不怕地方的事不好办。郭嵩焘的话化解了曾国藩的担忧,既然朝廷方面是极力支持的,就不用担心自己势力的扩张会招致朝廷的猜疑。而且如果推辞也辜负了老师及他人的举荐之心,使他们也不好下台。这番话下来,曾国藩动心了。接着,郭嵩焘帮助分析了当下的形势:虽然太平军不是一群乌合之众,有严密的体系和雄厚的人才储备,但是太平军有个致命的弱点,上帝教与上千年中华文明为敌,所到之处毁学堂、砸孔庙、杀儒士,文人学士都很恨他们。另外他们还毁关庙、焚庙宇,普通的老百姓也难以接受。所以他们的做法将激起天怒人怨,如果曾国藩这时能以捍卫名教为名办团练,自然能得人心。一番话下来,曾国藩“三角眼中的光芒越来越亮”,算是初步同意了。对于为母守丧的事情,郭嵩焘说出山办团练本是保孔孟之道,正大光明。家事可以托付给弟弟们照顾,自然很好解决。一切担心和麻烦都排解掉了,烫手的机遇左推右推,还是终于接住了。曾国藩拜别母亲亡灵,带着弟弟曾国葆离家,“墨经出山”,从此走上了成为晚清重臣的道路。【跟曾国藩学做官】曾国藩说过:“人之所资,须自挣而勿待人予。成大事者须善用时机,借梯而上。”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人生的资本,不能靠别人送来,只能靠自己挣来。大丈夫成事必须善于利用各种机会,关键时刻要借梯而上。虽然出山办团练这件事情曾国藩是犹豫不决,但是经过多年的官场实践,曾国藩清晰地认识到争取机遇的重要性了。2.善结贵人曾国藩出身农家,朝中无任何依傍,却在37岁时便官至二品,连升十级,在清代至少在湖南为空前绝后。曾国藩官运如此亨通,是何缘故?这都得利于贵人相助。曾国藩遇到的比较重要的贵人有两个,这两个人都在关键的时刻对他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其一是他的老师穆彰阿。曾国藩早年仕途的顺利,实由穆彰阿开启导引而成的。在道光十八年的会试中,复试是在正大光明殿举行的。曾国藩在这次考试中,成绩并不理想,位列三甲第四十二名,被赐为同进士出身。虽然也被称为进士,但是加上一个“同”字,还是和真正的进士差一等级的。当时的进士分为三甲,一甲的进士三名,即状元、榜眼和探花,他们一般在发榜之后就会被授职为翰林院的修撰、编修等官。二甲三甲的进士则必须通过“朝考”才能进入翰林院。一般来说,三甲进士人翰林院的几率不大。可是,曾国藩并没有放弃,他去找“老乡’’,寻求在京做官的湖南人的帮助,曾国藩首先想到了御史劳崇光。劳崇光也是挺重乡情的人,知道曾国藩的想法之后,就帮他出谋划策,让他想办法引起主考官穆彰阿的注意。穆彰阿在当时极得道光皇帝的宠信,任军机大臣20多年,尤其重要的是控制了中央科考选拔官员的大权。自嘉庆至道光两朝,进士考试、殿试、朝考、庶吉士考差、翰詹大考,他都参与或主持。这是“衡文大权”,亦即选官大权。如果能被穆彰阿看重,那就有戏了。劳崇光对曾国藩这位老乡可谓是尽心尽力了,他让曾国藩参加完朝考之后,立即带出考卷来到他的家里,他早已安排好了“抄手”,让“抄手”把曾国藩带出的答卷誊抄十份,然后飞马分送当朝显要。这招果然奏效,第二天傍晚,穆彰阿等主考官都已听到三甲进士曾国藩文笔出众。为此,穆彰阿特地调来试卷,亲自审阅,果见曾国藩的文章写得不错,于是给曾国藩一个“高分”,将其朝考成绩列为一等第三名,并圈定为翰林院庶吉士。名单进呈道光时,穆彰阿又特意将曾国藩夸赞了一番。皇帝大致翻阅了一下试卷,便拿过御笔将曾国藩的名次由第三划到第二。就这样,曾国藩进入了翰林院。在拜见“座师”穆彰阿时,曾国藩表现不错,尤其是在英国人给大清王朝带来的鸦片和边患问题上,两人的观点不谋而合,为此,穆彰阿对曾国藩的器重又增加了许多,把他看作是门生中的佼佼者。有了穆彰阿做靠山,加上自己刻苦修业深造,曾国藩在翰林院果然一帆风顺、步步高升。道光二十年,馆修结束,授职检讨,官位七品。二十三年,翰林院举行翰詹大考,又是穆彰阿主考,曾国藩名列二等第一名,授职侍讲,官位升至四品。穆彰阿在向皇上禀报新任侍讲时,针对道光帝极重天伦的特点,特别禀报曾国藩家祖父母、父母、弟妹、妻子、儿女一应俱全,堪称有福之家。道光帝听后果然非常高兴,下旨叫曾国藩次日进殿觐见。

媒体关注与评论

“愚于近人,独服曾文正。”   ——毛泽东“胡雪岩是中国封建社会的最后一位商人。”  ——鲁迅

编辑推荐

《政道与商道》由新世界出版社出版。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政道与商道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