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场中国五十年

出版时间:2011-10  出版社:人民日报出版社  作者:李辉  
Tag标签:无  

前言

(《在历史现场——换一个角度的叙述》这本书,是我翻译的《走进中国——美国记者的冒险与磨难》(彼得·兰德著)一书的自然延续。    当它即将结集出版时,我首先想到了几年前逝世的董乐山先生。当年,是他向我推荐了彼得·兰德的书,并建议我不妨花些时间,对外国记者在中国的活动做进一步的了解和研究。没有他的建议和指导,也就不大可能有这本书的写作和出版。尽管我对这一领域的研究刚刚开始,这本书也仅是一种偏重于记事的叙述,远谈不上系统和严谨的研究,但我还是愿将这本书献给我所敬重的董先生,以此表达我对他的感激和深深的怀念。    在接受了董先生的建议后,我开始关注并陆续撰写关于外国记者与中国的文章,后又在人物选择上有所扩展,以记者为主,同时还涉及到外国来华的传教士、外交家、探险家等。我的兴趣主要在他们回忆录中所提供的历史细节和精彩故事,我把它们看做是对二十世纪中国历史的另一角度的叙述。因此,当在大象出版社的《寻根》杂志上开设“在历史现场”专栏时,我起了这样一个副题:外国人眼中的中国故事。这个专栏即是本书的雏形,最终将它交由大象出版社出版,自然是顺理成章的。在此,我要特别感谢周常林先生自始至终对本书的关心和支持,感谢大象出版社的编辑为此付出的辛劳。    我还要特别感谢中央电视台的魏斌、陈晓卿、萧同庆等诸位朋友,受他们的鼓励,我第一次“触电”,与中央电视台记录片栏目合作,拍摄了八集专题片《在历史现场——外国记者眼中的中国))。本书的主体,即是由为该专题片撰写的脚本构成。没有这些朋友的鼓励、敦促和帮助,这本书显然不会很快完成,也不会获得那些专程去美国搜集到的图片与资料。甚至本书个别章节中的一些场景描述,还是出自他们之手。掠入之美,特予以说明并致谢。    考虑到本书并非研究专著,故在行文中除必要时说明资料来源外,一般末一一注明引文出处及页码。为此,特在书后附录了主要参考书目,供研究者和读者了解。对在本书中引用过的专著和译著的作者、译者,谨致谢。    为了使本书较为完整,我选用了彼得·兰德先生《走进中国》一书的部分译文;在访问美国期间,也得到了兰德先生的大力帮助,他还慷慨地为本书提供了大量历史照片,谨致谢。    在写作本书的过程中,远在美国的友人万树平兄,多次提供历史书籍和图片;访问英国的黑马(毕冰宾)兄,帮助查阅《泰晤士报》并予以复制,谨致谢。    九十高龄的黄苗子先生欣然为本书题写书名,谨致谢。    这本书是自己对一个新领域的关注和描述的开始。我希望将这一工作继续下去。我相信,更多细节的发掘,多种角度的叙述,才会使历史的记录更接近于真实,从而使那些过往的历史场景在人们眼前变得愈发丰富与生动。    李辉    二○○二年十月二十三日于北京

内容概要

  1985年3月23日,一架来自美国的客机在北京国际机场降落。这是一个普普通通的日子,一个普普通通的国际航班,可是,对于从飞机上走下来的这群美国老记者来说,此次中国之行,却非同寻常。  他们是二战期间来中国报道中国抗战的一批美国记者。从四十年代末离开之后,为重返中国,他们已经等了三十几年。今天,他们应《中国日报》和中国记者协会的邀请,参加这次名为"重返中国"的旅行。  汽车朝北京城驶去。他们激动地望车窗外的一切。他们在寻找当年熟悉的街景。  他们走进了北京城。  两天后的3月25日,他们走进了人民大会堂。邓小平在这里亲切会见了他们。他说,欢迎中国人民的老朋友回到中国。欢迎他们到中国各地去看看。  一次特殊的漫游中国的旅行从北京开始。延安、西安、重庆、武汉、南京、上海……这些在二十世纪中国历史中占据重要位置的地方,在他们面前又一一呈现。  他们旧地重游。他们在寻找自己的足迹,他们也是在寻找历史的踪影。

作者简介

李辉,1956年出生于湖北随县(今随州市)。1982年毕业于上海复旦大学中文系;1982年在北京《北京晚报》担任文艺记者和文学副刊编辑;1987年11月至今,在《人民日报》文艺部担任编辑。以传记、随笔写作为主。主要作品有《胡风集团冤案始末》、《沈从文与丁玲》、《沧桑看云》、《和老人聊天》、《百年巴金》、《封面中国》等。1998年散文集《秋白茫茫》获全国首届鲁迅文学奖。2007年在《收获》开设的专栏“封面中国——美国《时代》周刊讲述的故事”,获第五届华语文学传媒大奖“2006年散文家”奖项。李辉作品系列:现场中国五十年、传奇黄永玉、巴金传、萧乾传、沈从文与丁玲、胡风集团冤案始末、和老人聊天、世纪之间、沧桑看云、是是非非说周扬……

书籍目录

目录引子走进中国1900风云紫禁城1911-1918民旧,风雨飘摇中看莫里森档案1925戴维斯圤在南京路1927上海这一夜宴会在喧嚣中进行潮起潮落宋庆龄:永远的美丽1903-1935在古城呐嘁伊罗生:在斯大林与托洛茨基之间1936西安:石破天惊时1937至1943雾重庆细节在历史画面中跳跃:佩克的中国故事1943-1949延安的天空跳舞风波:史沫特莱与海伦·斯诺的延安故事本书主要参考书目后记

章节摘录

版权页:插图:当我看到十二月十三日星期日的《字林西报》的大标题“西安叛变!蒋介石遭反叛分子逮捕!”时,真怀疑自己的眼睛是否看错了。我一溜烟地跑回家里,一路上思潮起伏。西安,此刻发生了什么事呢?我远在千里之外,那里发生了什么事情却全然不知,这是多么可怕啊!从我的房问里传来乱哄哄的议论声。原来我的朋友们也被这个骇人听闻的消息所惊动,使他们平时星期日那种悠然自得的神态为之一改。我们盯着那则简短的报道看了又看,谈论它的含义及其他,大家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推测事件的始末。她不能不为正在西安的丈夫王炳南担忧,他正担任杨虎城的秘书。几天里,王炳南没有消息来,报纸上也只有官方渠道颁布的消息,结果,各种传言弥漫上海乃至全国。她这样写道:“在上海,由于缺乏来自西安的可靠消息,毫无根据的流言与日俱增。由于旧中国报道的消息和数字大部分极不可信,即使只是臆测和预言,也像真的一样被广泛传播。人们不但不加怀疑,而且把它们当成事实。但这些粗制滥造的消息,只要稍为推敲,伪装就会剥落,毫无可信之处。”可是,在西安事变爆发后的一段时间里,中国正陷入这样的流言之中。王安娜的这种感受,在身为记者的斯诺身上应该说更为强烈。来到中国已有多年,他对中国官方对新闻媒体的控制毫不陌生。尽管如此,因突发事件而出现的对新闻报道的严格控制,仍让他为之吃惊,甚至有一种切肤之痛。

编辑推荐

《现场中国五十年》是由人民日报出版社出版的。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现场中国五十年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3条)

 
 

  •   李輝的書有了不少。
  •   李辉写的书很有看头,我几乎买了他的全部写的或编辑的作品,值得。
  •   非常精彩, 李辉作品从未让人失望, 冷静的视角, 深邃的思考, 全面而真实的史料。。。。值得收藏。书的定价偏高, 纸张质量一般, 希望其今后作品找更好的出版社出版。( 如作家, 长江文艺)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