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企业工资制度演化内在逻辑

出版时间:2012-07-01  出版社:经济科学出版社  作者:徐萍 著  页数:249  

内容概要

  劳动经济学作为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被系统引入国内的时间较短,近年来在中国经济发展的大背景下日益引起学术界的重视。《劳动经济研究丛书:国有企业工资制度演化内在逻辑》所涵盖的劳动经济及其相关问题研究,基本涉及了当代中国劳动经济学研究的主要方面。

作者简介

  徐萍,1979年生,山东潍坊市人。韩国忠北大学经营学博士,工作单位:山东大学韩国学院,山东大学劳动经济与人力资源研究中心博士后。近年来主要研究领域包括人力资本理论、收入分配理论以及组织发展与演化理论。参与编写《韩国发展报告》蓝皮书、参与山东大学自主创新基金项目一项。先后在《产业经济评论》、《劳动经济评论》、《中国学论丛》等中国、韩国学术期刊发表论文10篇。

书籍目录

第一章 工资制度研究概述第一节 工资制度的内涵第二节 工资制度的理论基础第三节 工资制度发展研究定位第二章 计划经济体制下国有企业的工资制度第一节 中央集权式的工资管理(1949~1978年)第二节 企业对工资制度的自主探索(1978~1992年)第三章 市场经济体制下国有企业的工资制度第一节 能力主义工资制度的确立及对年薪制的尝试(1992~2000年)第二节 成果主义工资制度的引入与年薪制的再尝试(2000年至今)第四章 国有企业工资制度框架设计第一节 国际借鉴:来自韩国的经验与现实问题第二节 国有企业工资制度的框架设计第五章 结论与政策建议附录参考文献

章节摘录

  通过以上事例可以看出,结构工资制的设计程序一般如下:  即在企业里首先对职工的工龄,学历或职衔,技术等级,担任职务等实施基本的调查,在对此进行综合性分析的基础上判断企业的特点和职工结构,并把握和工资有显著关系的因素,通过对这些因素的预估确定工资的构成单元和各单元在总工资中所占的比例,设置各单元内部的结构和各单元的最低金额。应用新的工资体系的时候,首先根据职工过去的等级工资制按照事先确定的与基本工资标准的对比比例,使之接近新的职务工资或职能工资标准,并通过这一做法确定新的职务工资或职能工资的等级。剩余的工资部分(工龄工资,基础工资等)按照新定的标准计算。  这种体系设计方法对于克服当时等级工资制的弊端起了很大作用,新的结构工资制度与等级工资制相比表现出了很多优势。  首先,反映了劳动生产的静态性结构和动态性结构。从静态性结构方面来看,劳动结构是由人和工作构成的,即具备生产能力的人是以怎样的工作方式按照既定的要求在一定的环境中工作的过程,因而设置与此相对应的职务工资和职能工资单元是合理的;从动态性结构方面来看,因为职工的生产量是根据职工的努力程度按时间的递增不断积累的,因此效益工资和工龄工资单元的设置不仅可以反映现在职工的工作量也可以反映职工累积的贡献程度。  其次,结构工资制通过独立计算各个工资单元,使职工的工资在和企业的利润挂钩的同时,也考虑职工个人的情况,有助于职工明确企业工资总额与自身的工资额的关系。  ……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国有企业工资制度演化内在逻辑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