劝富济贫

出版时间:2011-12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作者:郑亦工 编  页数:343  字数:450000  

内容概要

郑亦工编著的《劝富济贫(聚焦吕梁实践一个资源型地区的艰难转型)
》是一个模式 一个解决采煤地区社会矛盾的模式。政府号召资源企业兴办公益事业,造福一方百姓;创办非煤产业,实现可持续发展。无论这项活动被称为“一矿一业一事”,或“一企一事一业”,其实质都是通过劝富济贫的形式,实现资源财富在资源地区的普遍共享,缓和种种矛盾,实现公平正义。
《劝富济贫(聚焦吕梁实践一个资源型地区的艰难转型)》是一场被媒体高度关注的社会实践 起源于山西乡宁,在山西吕梁大范围开展。截至
2011年11月底,驻吕梁企业及企业家在这一活动中的投入已逾136亿元,是吕梁市2011年1-11月份一般预算收入的1.6倍。受这一模式的影响,陕北的府谷等地也在开展这一活动。
《劝富济贫(聚焦吕梁实践一个资源型地区的艰难转型)》是一本书 记录吕梁劝富济贫实践的书。不仅因其轰轰烈烈的社会影响,更是因其探索而导致的争鸣。书中收录了大量的媒体报道、各式评论、理论研究,以及当事人的体会,目的是为关注这一实践的人士提供更丰富的细节。
这是一群人 他们在政府的号召下,修路架桥、捐资兴学、捐修医院、敬老院,造福一方;创办各式非煤产业,无论是投资汾酒这类传统产业,还是投资LED这类新兴产业,他们都在实现自身可持续发展的同时,给山区农民带来新的就业机会。他们不是那个被妖魔化的煤老板,他们的行动与见解,时有崇高的火花。
《劝富济贫(聚焦吕梁实践一个资源型地区的艰难转型)》是一个回答 关于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后,下一步该怎么办的回答。从乡宁到吕梁,每一步的实践,都在为当代中国探索着,这是必须作出的回答!

作者简介

  郑亦工,祖籍浙江,山西长治人。1968年8月生,1991年毕业于山西大学中文系,现为山西经济日报特稿部主任。首届山西百佳新闻工作者,首届山西优秀青年记者。从业十八年,主攻深度报道写作,涉猎诸多领域,整版报道几乎发遍全国主要媒体。曾获中国经济新闻奖4次,(其中一等奖1次)山西新闻奖9次(其中特别奖1次,集体特别奖1次,一等奖3次),作品入选中国青年报《冰点02》,家庭杂志《家庭十年佳作选》等新闻作品精选集。亦曾入选《抗击非典的日日夜夜》、《从三千元起步》、《苦难中的财富》等6部新闻作品集。编著有新闻作品集《劝富济贫,争鸣乡宁模式》。  为山西重大典型报道“右玉精神”的主要执笔者,为山西大型电视政论片《转型之路》的主要撰稿之一。曾参与各级电视台多部电视专题片脚本创作。

书籍目录

序一:引导企业家走正路
序二:转型之路
报道篇
吕梁煤老板不再炫富斗富
山西吕梁煤老板:从暴发户到慈善乡绅
对话煤老板:带领乡亲们致富让我们有成就感
吕梁纪检出击
附:如何预防和处置群体性事件
一个新村建设折射出的转型吕梁
纪委调研山西白家峁煤矿群体性事件的背后
山西煤老板转身酿酒
吕梁“劝富济贫”背后:煤炭大省的艰难转身
吕梁探索体制外途径消融贫富差距
山西煤老板一次投入十亿元捐建学校外界不知
高调陈光标点评低调煤老板
山西吕梁拟用CSR考核煤老板
煤老板和慈善并不遥远
山西煤改困局
山西“煤老板"转型“玩”公益
吕梁198户企业开展“一企一事一业"帮扶活动
柳林“一企一事一业”:社会受益,企业借力
要为企业家承担社会责任提供平台
吕梁市“一企一事一业”活动扎实推进
与煤告别重写人生精彩
离石10民企近两亿元资助公益事业
柳林5企业投资4.2亿元建设聚鸦公路
为企业转型提供发展平台 为百姓造福建设民生工程
孝义煤老板转型文化产业
评论篇
矿地矛盾问题的深层次探讨篇
“一企一事一业”大家谈
文件选编
后记

章节摘录

  “汾酒这几年发展缓慢,主要原因是投资不足。”吕梁市副市长张中生认为,汾酒集团每年投资平均不足l亿元,而五粮液每年能投入50亿元左右。  回望20世纪80年代,汾酒集团却完全没有此时的尴尬:1987年,当时还叫“汾酒厂”的汾酒集团利税为8830万元,而五粮液和茅台不过2208万元和1391万元。作为全国清香型白酒的代表,汾酒从1988年起连续6年在业界称雄,是货真价实的“汾老大”。  1993年,汾酒集团麾下的“杏花村汾酒厂股份公司”在沪市挂牌(600809.SH,以下简称山西汾酒),成为全国“白酒第一股”。但是,汾酒却从此开走下坡路。是年,全国原材料涨价,五粮液、茅台大涨价,将自己定位为高端白酒;而汾酒却主动降价,宣称要做大众白酒、“老百姓的名酒”。这一失误,将高档白酒市场拱手相让。酒是高税高利的产品,1993年分税制改革后,地方政府越来越重视白酒行业,地方保护主义盛行;汾酒薄利多销的定位,给其自身带来了发展瓶颈。1994年,“汾老大”退居“亚军”;1995年,坠落至全国第十。1998年,山西文水县一农民购入数吨甲醇,勾兑成“散白酒”后,在山西朔州出售,春节期间毒死多人。此事轰动全国,为地方保护主义所利用,重创汾酒,从此“汾老大”开始蜗居老家,几乎成为山西的地方品牌。事后有人指出,汾酒集团在“毒液事件”中应对不力,公关乏术,终致汾酒溃败。2001年后,山西吹响“调产”号角,“汾酒复兴”亦被山西省政府重视;汾酒集团开始在央视等媒体大打广告,销售重现生机。为节约开拓资金,汾酒集团试行了“工商联营”:汾酒集团授权经销商开发子品牌、设计酒瓶包装并做广告;而汾酒只为其灌装调好的白酒。很快,汾酒麾下的各种子品牌冒出200多种,经销商串货严重,自己人开始相互压价厮杀;外省消费者则无所适从,不知哪种汾酒是“地道货”.在2008年上半年,这种“工商联营”模式被汾酒集团紧急叫停。随后,汾酒调整了产品线和营销策略,不断提价,重点推介高端的“青花瓷”和“老白汾”,而低端产品则全部集中在“杏花村”品牌上。  ……

媒体关注与评论

  近年来,山西煤老板作为一个暴富群体被社会关注。和他们的巨额财富同步增长的,是山西省内收入差距的拉大和农民心理的失衡。如何平衡悬殊的贫富差距,是山西基层政府面对的一个难题。  ——《中国青年报》记者王俊秀    吕梁纪检委所推行或主导的“一企一事一业”是运用党内手段、党外方式所做的社会矫正。受益的是社会、百姓,煤老板不只是付出,也有收益。  ——《农民日报》记者马小林    对于十数年来一直“靠煤吃饭”的山西来说,区域发展不平衡、村矿矛盾突出,迫使地方政府必须要找出一条转型的发展道路。  ——《第一财经日报》记者高永钰    煤老板在积聚财富的同时严重地破坏了当地生态环境,而老百姓的生活质量因生态环境的恶化而下降,群体性事件易发、多发,吕梁“劝富济贫”正是希望探索出一条化解矛盾、消融贫富对立的有效途径。民政部相关人士称,吕梁的做法教育了社会公众,有利于公益事业的发展。  ——《公益时报》记者陈江宏    吕梁的活动是社会稳定的防洪坝,也是社会仇富情绪的疏导渠。是推动资源型经济地区产业转型升级、村企共同繁荣、经济社会统筹兼顾、和谐发展之路。  ——《山西经济日报》记者郑亦工    资源采掘业暴利如果不能引导投入当地社会经济事业,资源所在地将承受巨大损矢。  ——《山西晚报》记者李旭东    这种通过鼓励资源、能源企业投身公益事业、非煤产业的模式,进而形成符合科学发展观的新的产业,不仅造福当地群众,带动当地农民增收,有效缓解社会矛盾,而且能够促进资源企业转型发展,开拓了一条贫富携手共进之路。  ——《新晋商》编辑部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劝富济贫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